第234章 西班牙大方阵(1 / 1)
当维也纳的市民还没在欢庆中回过神时,林远已经再次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思考研究军团战术的革新。
林远当前所处的时代是十五世纪初期,正是冷兵器历史上重装骑兵战术的顶峰。
重装骑兵排山倒海的冲锋往往具有一击致命的作用,甚至让欧洲的中世纪领主和骑士们养成了,肆无忌惮正面冲击敌阵的好习惯……
当然,考虑到时代的组织形式以及战术训练水平,多数情况下这个时代重骑兵的正面冲锋是行之有效的。
这个时代的将领,对抗敌方重骑兵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的重骑兵与敌人对冲……
实在没有这个条件,也必须得在迎战之前预选战场。
然后利用陷阱、拒马、地形等因素给对面骑兵挖完坑,才敢让自己的步兵连接冲锋……
所以称中世纪欧洲是人类的历史上的战术洼地不是没有理由的……
直到现在来到了中世纪盛世,这个时代的步兵才堪堪掌握密集阵型,算是勉强摸到接近两千年前,亚历山大时代、继业者时代与罗马时代步兵战术的角了……
但是显然骑兵的好景已经不长了,随着欧洲人科技考古的成功,他们成功从亚历山大时代的长枪方阵中学到了灵感。
并且正是由林远的老对手瑞士人的手上产生了萌芽!
未来几十年,率先拿到科技考古成果的瑞士佣兵方阵,将走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将以不败的姿态纵横大几十年,直到本世纪末!
而上次林远在对抗瑞士人时,便已经发现对面有了这种苗头!
因此,林远要设计的战术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
首先,要能稳压瑞士人拿到时代的头把交椅。
其次,要足够经济,毕竟现在林远这有一个公爵领的财力,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太烧钱的东西不现实。
最后,不能有太多的技术壁垒,还是那句话就一个公爵领,就算林远拽着亨利薅秃了头发成功研制一把火绳枪,发展火枪科技树。
但没有成熟的工匠和设备,量产怎么办?
难道再一步步的发展铸铁工艺,从头开始培养工匠,从头拼凑生产线?
那仗还打不打了……
并且,与军队制度不同,军队制度是不断进步的,因此林远参考的近现代的军队制度是一定优于前面的。
但战术不一样,战术是不断随着交战双方的彼此针对不断循环的!
例如,古典时代地中海沿岸希腊完成了战术进步,发展出了密集队形的古典希腊方阵。
并因此成功在对抗东方帝国时打出了王炸,面对东方埃及、波斯等帝国的轻步兵战术具有碾压的态势。
马拉松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
进而促使希腊称霸爱琴海,子子孙孙围着地中海到处殖民。
但是正当古希腊城邦处于顶峰时期,以强大的斯巴达为首领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却出人意料的败给了城邦底比斯。
在这场战争中,底比斯人明白自己无法正面用过方阵击败强大的斯巴达重装步兵,不得不革新战术派出大量轻盾散兵。
利用重装步兵方阵转向缓慢,盔甲笨重的特点,通过轻盾兵持续不断远程弹药骚扰,生生的把重装步兵打自闭了。
最后气喘吁吁的斯巴达重装步兵,在底比斯重装步兵的冲击以及轻盾的不断骚扰下就此落败。
底比斯圣团的威名就此扬名。
而古希腊的轻盾改革也就此拉开大幕。
似乎轻装步兵再次取代了重装步兵成为了主流……
当所有城邦大家都这么认为时,马其顿人带着色萨利的骑兵出现了……
马其顿人组织起了比传统希腊方阵正面威力更强,更加不灵活的步兵超长枪阵。
面对轻步兵的骚扰,马其顿人选择派出骑兵……
当然,取决于北方常年的山地作战,马其顿轻步兵玩得也溜……
自此,亚历山大大帝的战马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王者,也是这个世界跑的最快的东西。
随着马镫的发明,盔甲的进步,直到林远这个时代纵横了一千多年的骑兵终于来到了顶峰。
步兵战胜骑兵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瑞士佣兵方阵开始,一直到未来的两百年,步兵战术再次复苏。
后续的各种各样被改良的方阵几乎把骑兵打自闭了!
以至于后来的法国军神大孔代亲王,在面对西班牙大方阵时,不得不让自己的骑兵采用回旋战术!
所谓回旋就是骑兵骑马跑到步兵战线不远处停下,打两发手枪,然后撤退……
这么窝囊,直逼数百年前游牧民族的战术,竟然出现在十七世纪的战场可谓是对骑兵的侮辱!
但是没法办,面对手持超长枪组成正方形,四面八方没有死角的步兵方阵,骑兵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绕后背袭?
对面四个方向都是正面……
欧洲家家户户都这么玩,眼看着骑兵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就在这时战术的改良再次出现了。
瑞典古斯塔夫国王为了在对抗传统的步兵方阵时更有优势,改良了步兵方阵!
将原来的正方形拉长,拉成了一个横队!
这样有效的提高了正面的远程火力,在面对传统的步兵方阵时带有巨大的优势!
这个战术被称为古斯塔夫方阵!
凭着这一手,瑞典古斯塔夫国王在三十年战争时,带着自己贫穷的军团在神圣罗马帝国杀了七进七出……
就在这时,已经半截身子准备入土的骑兵突然站起来了
诶,我骑兵又行了!
回到了横队的古斯塔夫方阵在增强了正面火力的同时,再次暴露出自己笨拙的弱点。
他并不能像传统方阵一样从容的四面迎敌,转向整队也很缓慢……
而这再次给了骑兵绕后爆菊的机会……
自此,其并成功给自己又续了几百年,以至于一直到拿破仑战争还在大放异彩,甚至到了一战、二战还能看到骑兵的身影……
……
因此,战术是不断周期循环的,进步是没有尽头的。
没有永久无敌的战术,任何一个战术都只能最多主宰一段时间的战场。
即便林远拿出来线列时代排队枪毙的战术,过个几十年随着技术泄露,也会被别人学去。
如果只是想花式吊打本时代的军队,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完美克制本时代战术的,永远是下一个战术。
想明白了这一层,林远思路就通透了!
历史上给出了完美的答案,瑞士方阵的克星,西班牙大方阵!
由于瑞士是山地国家缺乏马匹,不得不发展步兵战术对抗来自法国和神罗的骑兵。
由此组建了瑞士超长枪方阵。
瑞士方阵在同时代打出碾压,一是靠战术的进步,二是靠组织能力的进步。
瑞士佣兵方阵的连队主要由同乡与邻里构成。
并且开创性的提出了三条守则,第一绝不允许追击,第二吊死逃兵,第三不住营房。
凭借先进的组织制度,以及战术创新瑞士佣兵方阵得以正面对抗骑兵。
使得中世纪的重装骑兵面对超长枪完全无能为力。
再加上瑞士人先进的组织能力和纪律,使得他们开发出了方阵的杀手锏:冲锋!
是的,方阵的最大威力来自冲锋。
据记载,瑞士方阵往往能以仅次于骑兵的速度发起冲锋。
一整排尖锐的矛墙朝自己冲来时,往往会引得对面步兵直接崩溃……
瑞士方阵凭借这一手一招鲜,在后来的意大利战争中打出了近乎无敌的表现。
常常能以数千人的劣势兵力向优势敌军发起冲锋,并一个照面将对面击溃……
打出一比十以上的战损比。
例如在1495年的塞米纳拉战役中,不到三千人的瑞士步兵,在法国敕令骑兵的掩护下,正面击穿了六千名那不勒斯军队以及五千名西班牙军队的阵线。
把那不勒斯国王打的丢盔弃甲。
而瑞士佣兵方阵自己的损失则可以忽略不计!
而正是凭借这一战,西班牙人痛定思痛颁布改革,开始组建了瑞士人的克星,西班牙大方阵!
既能保持对抗骑兵的优势,还能打败包括瑞士人在内的其他所有步兵。
而这就是林远想要的!
与瑞士方阵依赖冲锋不同,西班牙大方阵更注重持续作战。
瑞士方阵大多数由长矛手组成,长矛手占据整个方阵的80%以上。
早期还包含相当一部分长戟手,剩下的则由火门枪和弩手组成。
因此,瑞士方阵缺乏远程火力,主要作战方式是通过密集的阵型发动第一轮冲锋,凭借组织能力和纪律压倒敌人,直接将对面的阵线击溃。
而西班牙大方阵则不一样,更加强调火力。
最初的西班牙大方阵由三分之一的长矛手、三分之一的火枪手或弩手、剩余三分之一的圆盾剑士构成。
其中,火枪手或弩手负责远程输出,长矛手负责结阵维持阵型、近战攻击;
圆盾剑士则在两个方阵的长矛交织时,从下方穿过,通过贴近对方近身作战击杀对面的长矛手。
他们的作用与德国步兵中的双薪士兵相同,所谓双薪士兵,就是拿两倍薪水的士兵,这部分士兵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国土佣仆。
这是在后来的神罗皇帝马克西米连的佣兵改革后出现的士兵。
马克西米连羡慕瑞士佣兵的强大,因此下令颁布改革,组建了德意志佣兵方阵以对抗瑞士人。
这些双薪士兵由于从事危险的行业,被誉为帝国之花,是当时时代的宠儿与骄傲。
他们备受民众追捧,因此更乐于将自己的薪水装饰自己的盔甲和外表。
他们时常用鲜花装饰自己的服饰和盔甲,以至于引领了时代与服饰发展的潮流……
他们手持双手大剑,在两个方阵接战后从下方穿过,用大剑横扫对面的腿部。
从设立之初,西班牙大方阵就更注重火力输出与持续作战。
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火枪手的数量不断提高,最终接近70%。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西班牙大方阵本身也在进步:
起初西班牙方阵的连队功能单一,一个大方阵中有十几个纯粹的长矛方阵,火枪方阵只占两到四个。
后来干脆将所有连队划分为混编作战连队,即长矛手和火枪手布置在一起。
交战前,火枪手站在前排,通过排队轮射不断向敌人倾泻火力。
身着重甲的长矛手则组成方阵迎敌,整个连队的队形成正方形,指挥官站在中间。
此外,西班牙大方阵还有一套完整的晋升体系:由于需要自筹部分军备,年轻人应征入伍后往往先做盔甲不精良的轻装新兵长矛手,被安排在阵线后方。
第一线由弩手、火枪手及装备精良的老兵长矛手负责。
当新兵通过服役积累资金,能负担更好的装备时,便可晋升为老兵长矛手或火枪手,领取更高薪资,也承担更繁重的作战任务。
凭借充足的远程火力,西班牙大方阵不需要发动猛烈冲锋,只需维持阵型缓慢推进,凭借火力不断消耗敌人。
当敌人进入肉搏时,长矛手结阵迎敌,因阵型中仍有相当数量的长矛手,也完全不惧怕骑兵打击。
这个方法对林远目前来说非常合适。
首先,装备方面,现有步兵装备完全胜任,只需将武器换成超长枪即可。
超长枪主要由木头制成,制作省力、经济实惠。
远程火力方面,当前时代的火门枪比后来的火绳枪差很多,因此林远决定仅配备少量火门枪,借助其巨大声响和硝烟惊吓敌人。
其余大部分用重弩。
毕竟当前时代,重弩无论是成本还是性能都比火门枪好得多。
想明白后,林远快速找来同伴,开始选取木材制作装备,并集合所有军团士兵,联合新兵和刚征召的新兵,集体训练步兵方阵战术。
他还要求侠义骑士一同参与训练,毕竟将来军团数量增多,侠义骑士会承担大量军官工作。
在这作为林远统治的核心军事指挥力量,他们在战术理解上必须位于时代前沿。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术改革在维也纳郊外展开!
而不远处,一封来自东方的书信送到林远手中,我们的老朋友西吉斯蒙德,似乎又有新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