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心怀异志(1 / 1)
“三万五千大军一夜之间只剩五千三百余人,我元彝有何面目死去的将士?又如何向朝廷交待?”在叛军坐等水位下降的时候,元彝终于把山上士兵集中好。他想到自己昨天还在意气风发,满以为可以剿杀尉景部,再立功勋,却万万没有想到近三万大军一夜之间葬身鱼腹,一时间万念俱灰、站立不稳。
羊深、尉彝、王椿等将也没有事,他们昨晚也像元彝那般,第一时间就带着军队往山上撤。而这场洪流虽然来得突然,可叛军掘堤的地方远离要水镇,当大水流到镇子里的时候,大水已经向四周展开了,所以涌入要水镇的水势比较平缓,没有具备摧枯拉朽之能,这倒是给了大家逃命的时间。要是大水猛然冲下,只怕没有一人逃得出来。
诸将心中也是悲凉不胜,羊深见到亲兵搀扶的元彝失魂落魄,安慰道:“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大王不必太过伤怀。我们固然是吃了败仗,改日赢回来就是了。”
话是如此,可元彝心中十分茫然。
这场败仗,实在是败得太惨、太窝囊了一些。两军还没有正式交战,他们就损失近三万人;元彝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更不知道今后还有没有领兵机会;也许永远不会拥有这样的机会了吧。
元彝勉强定下心神,目光看向远方的营栅、辕门、哨塔,只见上面爬满了人,不太确定的说道:“营栅、辕门、哨塔上还有很多人,要是收拢下来,应当还有数千人吧。”
一个“吧”字,足以说明元彝此刻患得患失的心情。
“大王快看,水位开始下降了,叛军士兵也已开始出击。”
“真的是叛军,他们乘坐筏子射杀我军将士。”
“……”
正当元彝想办法如何接应水中士兵的时候,羊深、尉彝、王椿等人纷纷出声,元彝随声看去,只见一架架筏子逶迤而来,筏子上的叛军士兵也发现山上的元彝军残部,不过壮着胆子出击的叛军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在筏子大开大阖,更不敢向这边,便跪在筏子之上,用箭矢射杀营栅、辕门、哨塔上的残兵。
“走,我们沿着山势向西南方走。”元彝知道自己救不了残部了,若是留在这里伤春悲秋,最后谁都走不了,当即带着五千残部向白檀城方向仓惶逃走。但是他们在半路上遭到顺流而下的娄昭军一阵追杀,最后仅率两千多人逃向白檀。
这还是崔楷救援及时的结果,若不然,只怕是全军覆没。
。。。。。。。
当崔楷救走元彝的时候,要水镇水位已降至膝盖以下,而且还在往下降。叛军士兵纷纷走下筏,生擒侥幸存活的元彝军士兵。
尉景得知将士们掳获八千多人,兴奋的大声道:“想不到啊,一场大水就把来势汹汹的元彝给破了。哈哈……皇族又如何?还不是被我们轻轻松松给破了?哈哈,痛快……”
封隆之、封兴之、高乾等人亦是纷纷出声。
贺六浑脸上也是笑容灿烂,深有感触的说道:“不容易啊。”
在杜洛周令他们率军坐镇化隆城的时候,贺六浑和尉景等人密谋了一番:他们都不看好杜洛周,认为杜洛周和葛荣即使再在平州或者安州、营州会师,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
有此认识之后,贺六浑等人不想为杜洛周死战了,他们开始为自己考虑,并且定下生存和发展大计。
第一步是拿下三万大军的兵权,想尽办法让各级将领归心,然后通过他们之手,将此军彻底掌控在手。不过要想掌控此军,他们必须打几场胜仗,如此方能奠定自己威望,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使他们觉得跟自己有前途。
第二步是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依托地形跟朝廷军打局部战争,消耗朝廷军的有生之力。
经此一役,前面的第一步已经初步完成;只要今后小胜几场,此军必然归心。
至于大战、硬战、血战什么的,他们不想打,更不会把麾下三万大军赔进来。
“确实不容易。”尉景明白贺六浑说的“不容易”是指燕州的惨败,不过大家又汇集在一起,而且手中还有三万大军;只要谨慎一些,他日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他抬眸问道:“主公,据说元彝还有五千多人,他们此刻手无寸铁,要不要追杀一番?”
“娄昭、高敖曹不会让元彝走得轻松,我们就不必追赶了。”贺六浑除了让娄昭、高敖曹筑坝掘堤,还要求他们掘堤之后,从洪水旁边向南杀来,他相信二人不会让自己失望。
他指了指露出水面的袋子,对尉景、高乾等人说道:“敌军三万五千名大军的用度可不少,你们立刻组织将士和俘虏打捞敌军的武器辎重。然后用筏子运到大要水对岸,速度要快。”
贺六浑知道卫铉即将到来,而卫铉比元彝强、上党军也比元彝麾下的青州军强;若是两军堂堂正正的对决,他们肯定不是对手,他要尽快带着战利品和俘虏退回化隆城。
“末将遵命!”尉景、封隆之等人轰然应命,随即领令去了。
。。。。。。。
白檀城外东大营。李诚有急件传来,称李神接到了朝廷的圣旨,令他兵伐平州:言下之意是朝廷对李神深为不满,令他尽快歼灭葛荣,收复平州,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小打小闹。李神接到圣旨后,在幽州渔阳郡土垠县整顿兵马,历数葛荣十宗罪,将欲与葛荣决一死战。
其实定州刺史杨津、瀛州新刺史元谌、沧州刺史邓俨也接到了朝廷圣旨,朝廷让他们出兵助战,然而定州、瀛州早就打残了。杨津只有六千兵马可用;新上任的元谌更加指望不上,他竟然只有自己的亲兵和两千杂兵。而邓俨倒是出兵两万,却不知道他能不能赶得上大决战。
葛荣也在抓紧时间备战,并且得到平州伪刺史任褒、伪平州司马朱昌符响应,两人从辽西郡率两万五千平州军南下支援。
“元都督,形势对李大都督不利啊!”卫铉目光看着元孚,神情凝重的说道:“葛荣从幽州逃往平州之行,是一场去除‘杂质’的旅行。老弱病残走后,剩下的三万五千多人俱是死忠分子、俱是精锐,如今又有两万五千名边军支援,可用精兵足有六万。”
“李大都督帐下的相州兵、殷州兵不堪战,能用的精兵只有元都督留给他的一万多名羽林军。若想胜葛荣,唯有把来源复杂、阳奉阴违的三万精兵整合起来。然而朝廷催促得紧,李大都督接下来不好办了。”
“唉!”元孚不禁叹了口气,他从洛阳带四万精锐与李神汇合,崔秉和其中的一万精骑孤军深入,开始是连战连胜,动摇敌军军心,然而局势突然逆转,落得全军覆没下场。另外两万被他和崔楷带来安州。剩下一万就是李神能够动用的精兵了,剩下那三万精兵有些不太可靠。
军队可不可靠还是次要,关键是朝廷在河北局势一片大好之时,又一次故态复萌,强令李神出兵,难不成他们希望李神像元深那般兵败身亡才甘心?
默然半晌,元孚问出了自己担心的问题:“卫都督,你说李大都督会不会步广阳王后尘?”
“不会!”卫铉摇了摇头:“李大都督与庄广阳王不同,广阳王兵微将寡、孤立无援、武装不齐,定州又是四面漏风。李大都督兵力集中、粮草充足,又有援军。就算灭不了葛荣,也不会大败。”
卫铉手握重兵、从无败绩,说话也能让人信服。
“那我放心了。”元孚暗自松了一口气。当他端起茶碗想要喝;卫雷忽然冲入大帐:“主公不好了,前方斥候来报,任城王在要水镇大败,三万五千大军全完了。”
“啊?”元孚顿时大吃一惊,茶碗也落到地上。卫铉和陈元康、杜弼、尧雄、韩轨、达奚武、厍狄干、慕容俨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卫铉回过神来,霍然起身道:“消息是否准确?”
“千真万确。”卫雷给出准确答案,将元彝兵败始末说了一遍。
卫铉顿时默然,他是想让元彝打头阵,却不希望元彝全军覆没,于是让崔楷前去接应。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元彝竟然被尉景掘大要水淹了。
众人也是有些难以接受。
过了一会儿,卫铉对大家说道:“要水镇是个洼地,敌将为了诱使任城王放心入镇,自己也是入镇扎营,然后又在斥候巡逻范围之外筑坝,这便让人本能的忽略了水攻之计。”
复盘完毕,他郑重叮嘱道:“诸位将军,正所谓骄兵必败,希望大家以此为鉴。今后扎营的之前,千万选好地形;更不能小看自己的敌人。”
“喏。”众将凛然应命。其实卫铉复盘的时候,众将也在想“如果我是元彝,我会不会上当?”
结果得出的答案是“会”。倒不是说贪图功劳,而是他们已经有些瞧不起叛军、有些轻视敌军。一旦轻视敌军,就会疏忽大意,上当中计。
“卫将军,任城王和崔刺史现在何处?”卫铉向卫雷问道:“敌军兵力多少,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禀主公,任城王和崔刺史率军监视敌军,等候主公消息。”卫雷道:“叛军兵力三万,骑兵五千,步卒两万五。据说他们正在要水镇打捞任城王留下的粮草辎重,并且由筏子送往大要水东岸。”
“看来尉景是打算见好就收,返回化隆城。然而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卫铉环视一周,向众人说道:“化隆城与杜洛周坐镇的方城相距一百七十多里,化隆城和要水镇又有相距八十多里,所以要水镇和方城的距离是两百五十多里……我决定先把尉景消灭在化隆城和要水镇之间,当杜洛周派兵来援,为时已晚。”
打定出兵的主意之后,卫铉开始进行作战安排:“卫雷,你让崔刺史和任城王紧盯敌军,绝对不能让对方走得太过轻松。记住了,一切以崔刺史为主。”
“喏。”
“元都督,你带本部兵马留守大营。我率上党军横渡大要水,择机攻打敌军侧翼,同时保证崔刺史胜利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