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出人意表(1 / 1)
暮色深垂,绚丽的晚霞越来越暗淡。贺六浑的军营之内炊烟袅袅,饭菜、肉食的香味弥漫长空。
将士们吃饱喝足,一个个都是懒洋洋的,一动都不想动。贺六浑也是惬意的吹着凉爽晚风。
大帐之内,贺六浑站在一幅地图前沉思,这是一幅安州地图,他心中想着敌我双方的军情,如果撇开他的军队,杜洛周只有五万良莠不齐的兵力,一旦上党军大举来攻,杜洛周能否守得住广阳郡。
方城城池高大坚固,五万守军坚守城池,再加上杜洛周的能力,上党军和崔楷军要是没有重型攻城器械,很难攻克方城。但是杜洛周的元气基本上已经耗尽了,而朝廷那一方除了上党军、崔楷军以外,还有平州的李神军,朝廷另外又从沧州、定州、瀛州调兵北上,所以杜洛周即使坚守得了,却也只是把败亡时间延后一些时日罢了。
贺六浑又想到了自己,他真正的目标并非返回方城,更不是化隆城,而是安州北部的燕山山脉。
他现在的处境也是相当凶险,堪称是内忧外患,要是上党军杀到,必败无疑。要想活命的话,只能尽快遁入燕山山脉。他当然不是想要占山为王,而是想要依靠燕山山脉与朝廷周旋。等到朝廷军直接走了,或者被他拖疲了、拖累了、撤离了,再出来占据一方也不迟。
总而言之,贺六浑是绝对不会轻言放弃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被朝廷惦记住了,要是投降朝廷,最后绝对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下去才有一线生机。
心中有了决定,贺六浑不再犹豫,也不敢犹豫,当下收好地图,准备让人把娄昭、封兴之叫来商量连夜撤退事宜。
“主公。”就在这时,封兴之跑入大帐,向贺六浑说道:“斥候在西北方发现一万五千人的骑兵,他们正向我军大营杀来。”
贺六浑顿时如坠冰窟,只感到全身发冷;随即便反应过来,他连忙问道:“是不是崔楷的军队?”
封兴之答道:“是上党军,斥候说帅旗是‘卫’字旗。”
“竟是卫铉来了?”贺六浑霍然起身,快步走出大帐,对候命的亲兵和号令兵厉声喝道:“敲响警钟,命全军准备迎战。同时让娄昭分出五千兵马支援北营。”
“当、当、当……”震耳欲聋的钟声在叛军大营上空回荡,惬意的氛围刹时一扫而空,整个大营开始骚动起来。
叛军士兵都是和甲而坐,当他们听到清脆而急促的警钟,纷纷在各级将领的带领下,奔向北营。只不过他们刚刚暴饮暴食,仅仅只是奔跑了上百步,不少人就跪在地上,满地打滚的捧腹呼痛;另有一些人吐得天昏地暗、浑身乏力。但是连绵不绝钟声和督战队的战刀,让他们踉踉跄跄的向“战斗岗位”奔去。
一时间,喧嚣声、谩骂声、喝斥声响彻大营。贺六浑和封兴之刚刚集结五千中军士兵,又有斥候飞马来报:“禀报将军,东南十余多里外出现一支骑兵,人数约有八千。”
贺六浑勒住马缰,他也担心崔楷会配合卫铉作战,只是他抱有万一的侥幸心思,希望自己的担心不会发生,但事情总是这样,你越是害怕什么,它偏偏就是发生了,而且还是接踵而至。
当然了,他也知道这是卫铉和崔楷等人的预谋,而不是一场“美妙的邂逅”。原本只有崔楷军就让他吃力了,如今最令他忌惮的上党军又至,这可如何是好啊?
北营忽然传出一阵阵叫喊声、喧嚣声,紧接着火光冲天,无数支火箭射/进大营,点燃了营帐,火焰顺着风向南席卷而来,引燃了下面的营帐。
贺六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观察片刻,见西北方的火势极为猛烈,于是大声下令道:“全军出东营列阵迎战。”
封兴之急道:“主公,大营外面有长矛阵、车阵拱卫四周,骑兵无法冲阵,我等应该扑火列阵,据营而战。”
“你懂个屁。”贺六浑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指北方吼道:“营帐已经燃烧起来了,并且顺着风向往下烧。再不出营,全军都要死在大营之内。”
贺六浑与上党军打过交道,他知道上党军的可怕之处,一旦他们整队整队的杀入大营,就会形成单方面的屠杀。唯一的办法就是借着大火掩护,尽快出营整队,而不是任由将士们在大营之内乱成一团、各自为战。
一名军主亦是建议道:“主公,只要我们斩断绳索,帐子就会扑倒在地,大火也烧不起来。”
“你说得没错,但是你忘了营内的八千多名俘虏,他们见到上党军抵达,定然奋起发击。”贺六浑心中后悔万分,早知如此,他就应该在要水镇杀光那些俘虏;不应该贪图元彝军的辎重;而是迅速引兵撤退,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贺六浑不愧是史上白手起家的神武帝,此刻尽管骤然遇袭,但是他很快就冷静的分析出了个中利弊,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他利用敌军主力还在数里之遥的时间,以及熊熊大火的阻拦,令各军火速出营,紧急集结。从而有效的避开了大火、营中俘虏的冲击。
……
大营的东北方,既是叛军的辎重重地,也是“关押”俘虏所在。俘虏们在王椿、尉彝、田牧等人串联之下,都是安静又激动的等候援军攻营。
俘虏们见到上党军前锋用火箭烧了军营西北,看守他们士兵也乱了,顿时蠢蠢欲动。
王椿厉声大喊道:“弟兄们,报仇的时刻到了,给我杀光贼军军。”
“报仇、报仇……”饱受屈辱的俘虏们发出一片怒吼,他们带着满腔的仇恨向不成建制的叛军士兵猛扑而去,用偷偷收集而来的棍棒、石头向叛军士兵猛扑而去;没有武器的人,直接就是赤手空拳的以命换命。大家齐心协力,只杀得叛军士兵哭爹叫娘,惨叫四起。
叛军士兵被这群不要命的俘虏杀怕了,又见对方人多势众,很快都被那种不要命的打法吓得狂奔逃命。
王椿、尉彝、田牧等人各自负责一方,他们见叛军被杀散了,全都约束士兵,不让他们追杀叛军乱兵,而是不约而同的吆喝道:“大家不要追杀,进入军帐拿武器,拿到什么就是什么,千万不要乱。”
俘虏们见四下无敌,也慢慢平复下来,三五成群的推倒一座座营帐,依次拿起原属于他们的战刀、长矛、长枪、战槊。然后乱糟糟的向南推进。
此时的他们就像失智的猛兽一般,人人拼命;面前的人战死了,后面拿到武器的人又红着双眼跟上。
大家同心协力,悍不畏死的一路横推,在军营东方搅起惊涛骇浪。
叛军士兵饭后本来惬意着,不料忽然大敌来袭。他们先是接到迎敌的命令,大营烧不久之后,又接到向营外集结的命令。而命令不能同时让所有人知道;所以有的人在前冲、有的人在后退。这便让大家乱成一团。
如今被营内的八千多名俘虏凶悍冲杀,更是乱上加乱,而俘虏们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战意远超以往,便是受伤了,也不管不顾的吃呐喊着冲杀。
不到半个时辰,东部大营的叛军士兵愣是被不要命的俘虏们杀穿了。他们杀完乱兵,纷纷从战车阵、长矛阵冲了出去;杀向奉命集结的成建制的士兵。原本有序撤退的叛军士兵被背后的敌军杀懵了、杀散了。无数人丢盔卸甲,没命地在旷野里狂奔逃命。
王椿、尉彝、田牧等人见状大喜,继续率军衔尾追杀,逼迫逃兵冲撞贺六浑的军阵。
所过之处,杀得叛军士兵尸横遍野,鲜血染红大地,无数叛军士兵傻乎乎的跪下求饶,然而此时的俘虏们哪里管得了他们,一门心思只顾着杀。
他们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杀、杀,杀光眼前一切活物,便是前方是刀山枪林,也要杀。
贺六浑惊得目瞪口呆,他和封兴之、娄昭此时已经在东营之外会合,并且把一万三千多人集结完毕,可是集结完毕不代表他们阵容整齐,更不代表他们立刻就能成建制迎战。
娄昭急得大声问道:“主公,狗一样的俘虏从背后掩杀,玩命的冲击我军。西北方的上党军主力、东南方的崔楷的八千骑即将杀到。我等应当如何?”
贺六浑死死的攥着马槊,长长的叹息一声:“大势已去,往东北方撤退,让大家去化隆城会合。唉,此时天色将暗,只愿大家都能脱困而出。”
言罢之后,贺六浑拔马便走,回头看了身后大军一眼,双脚一夹马腹,率先向东北方撤退。
其实贺六浑知道此令一下,自己的军队就会四下逃逸,再也不能成建制,最后抵达化隆城士兵,恐怕不足两成。但是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除非他想陷入合围之中。
不出贺六浑之所料,当撤军的命令一层层的传下,叛军士兵一哄而散,漫山遍野的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