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诛杀元勋(1 / 1)

加入書籤

下午申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在上党学院传播,学院监正庞陵贪墨学院采买物品的钱财、克扣和缩减学子食物,都督将在广场当众公审。

上党学院虽然放假了一个多月,可是学院允许学子在学院中读书、做工,一切与往常无异,所以很多寒士都留了下来。学子们听到消息,纷纷奔往广场观看,过不了多久,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人头涌动。吵嚷声、叫喊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向前靠。

“当、当、当。”随着三声钟响,广场很渐渐安静下来。卫铉目视下方数十名官员、博士、院丞、院尉、令史、典书、校书郎……

他默然半晌,神情冷峻的向行台司马范宏道:“范司马,将汇总而来的贪墨之事,与大家通报。”

在这片土地上,只要官僚机构各自运转起来,一州刺史、一郡太守、一县县令想要办成一件事,就没有什么是办不成的。

卫铉现在在上党行台说一不二,没有任何掣肘,各级机构的官员又是精简干练、办事高效。如果他想做什么事、想查什么人,很快就能办得到。

范宏和杜皎、张承、朱桓、王佑、陈元康等人在过去的几个时辰之内,抓紧时间搜集和汇总庞陵及其相关人员的贪污受贿的罪证。他们在院方的配合之下,对反应比较集中、比较强烈的问题进行归纳、核实。由于庞陵等人犯罪手法粗糙拙劣,很快就拿到确凿罪证,并且把一干涉案人等尽数羁押。

“是,主公。”范宏打开手中簿子,看向场中一应官吏高声道:“经稽录以及涉案人员招供,上党学院监正庞陵、副监正刘庆、主簿丁昭、外事令劭修、内事令素黎审言任职以来,贪赃枉法、收受贿赂。通过以次充好、克扣粮饷等手段贪墨学院钱财;通过强买强、敲诈勒索等手段,逼迫乡绅商户低价贩卖物资;此外还勾结不法商贩,低价买来发霉发臭粮食、肉食。”

“彼等贪酷乖戾、贪婪无度、欺上瞒下,更致全院师生上吐下泻、三名体弱学子中毒身亡,彼等欺上瞒下、罪大恶极;按律令,其罪当诛。”

范宏等人通过来自不同证人提供的证据、口供,核查出了五个问题尤为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官员,更有三十多名从犯。

至于不法商贩,那就更多了。只不过如今是审理院内蛀虫,而外面的不法商贩,那只能押后算账了。

言罢,范宏面无表情的注视着五人,冷冷的说道:“庞监正,你们五人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竟致都督与行台府、都督府、军方联合审查,利害啊你们。”

此言一出,被神武军五花大绑的庞陵面色大变,心神一沉,大声疾呼:“都督,卑职冤枉;卑职冤枉啊。卑职履任以来,一向清廉如水,从未有此贪酷之举,都是学院吏胥因妒生恨、血口喷人。”

副监正刘庆首:“都督,这是污蔑。”

主簿丁昭贪婪胆小,“噗通”一声跪下,面如土色颤声道:“都督,卑职从未有贪腐之事,都是庞监正、刘副监正逼迫,卑职不得不为之。”

另外两人瑟瑟发抖;想要鸣冤,却怎么都说不出话来。

范宏恨恨的说道:“以上罪证都是出自不同人之口,并且经详细核查后的定罪,相关罪证确凿。冤枉不冤枉,自有都督评判。”

卫铉目光逡巡过几人,最终定在庞陵脸上,痛心疾首的说道:“庞陵,你是最先跟随我的人。你说自己怕死,不想从军;我便让你远离危险,进入上党学院当监正。我见你在商道之上极天赋,本想创立主管商业的商曹,由你担任主官。”

“而你在几个时辰前的表现更是让我异常欣喜,打算年后就让你履新,可你实在让我失望了。你明明不缺钱,为何做出这等恶劣之事?”

庞陵怔了一怔,到嘴的辩解之言再也说不出口,面色苍白的瘫软在地。

他知道卫铉的为人、知道卫铉不会欺骗自己,过去以往更是对自己更是照顾有加。同时也相信卫铉说的话。

忽然之间,双眼流下了忏悔的泪水。

“法不容情,你要承担自己犯下的过失。我也没有办法救你。”卫铉言罢,挥了挥手:“带下去,就在牌楼之下行刑。”

卫泽带着一队神武军将士,将面如死灰的五人架走。

不时,卫泽疾步返回,禀报道:“禀主公,末将已将人犯正法。”

“就在牌楼之外择地埋葬。”卫铉深吸一口气,令道:“将彼等刻在石碑之上,警示院中学子。”

“末将遵命。”卫泽下去了。

孔灵龟忽然举步上前,行礼道:“都督初次来前学院,我等专门为您准备了一场辩论,本想放到会议室进行。如今看来,有着无数学子观看的广场才是最为适合的地方。”

“辩什么内容?”卫铉知道学术辩论是古之即有,春秋战国、秦朝汉初的百家之争比较极端,他们为了让人接受自家学术主张,有时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学术辩论依然存在,不过此时的百家你中有我、你中有我,再也难分你我。学者所辩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孔灵龟拱手道:“都督,今天辩证议题是德、法之辩;正方主张德治、反方主张法治。此项辩题源于上党行台执政纲目。”

“好。”卫铉点了点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辩题,祭酒安排吧。”

“喏。”孔灵龟应了一声,让人将准备好的、杰出的正反双方学子叫来。

不时,三十名学子走上前来,三方分成三个泾渭分明的阵容。

随着钟声响起,学子们开始激辩。

其实德治和法治之争由来以久。前者重自律、轻他律;重教育、轻监督;重人治、轻法治;一切当以劝导影响和提高百姓的道德觉悟,诉诸“良心良知”,诉诸“道德信念”。激励百姓的道德情感、强化百姓的德意志、增强百姓荣辱观念,培养出“荣辱之心、羞耻之心”。最终增强其责任感、羞耻感,使百姓意识到自己如果不能履行应尽的道德义务,或者违反社会道德要求,就会受到公众谴责和唾弃,无法立足。

主张法治的学子认为德治回报小、成效慢,且因为没有一个固然的准绳,以至不法分子、心存侥幸之徒去钻空子。要是树立明确的律令,大家都能在标准范围之内行事。

长此以往,百姓必将规避凶险,按律法行事。

推崇德治者加以反对,他们认为普通老百姓思想蒙昧,大字不识一个,朝廷便是创立再多的律法,他们也不懂。若将世俗本就存在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恕、悌发扬光大,百姓自然不会铤而走险。

但是主张法治的学子在认可世俗道德的同时,认为百姓需要律法来规范,因为世俗的道德约束不了心存侥幸之辈,只有定下严格的律法,心存侥幸之辈才会老实下来,光靠“约定俗成”的世俗理念远远不够。

第三方则认为以德治心、以法治行才是王道。

三者之间,卫铉认同德法并治的观点。德、法是两条腿,缺一不可的存在。两者之间不应该相互排斥。

德治跟法治看似是背道而驰,但两者实则是相辅相成,主张德治是要每个人都去当道德圣人,只要所有人都是道德圣人了,自然也没有作奸犯科之事了。但人皆有私心,纯粹的没有约束的道德要求人们如何如何,可实际上,根本是行不通的。

法治看似严苛,但是它却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给所有人划下一条底线。而魏朝自从宣光政变之后,整个王朝礼乐崩坏、无君无父,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法治彻底崩溃。

卫铉这两年大力推行法治,不断完善着律法、加大执法力度,这才有今天之气象。

上党行台七郡虽非天子脚下,但是在他从严治理、依法办事之下,却远比京城还要安定。在这彭和当中,德治什么的,一点作用都没有用。

当然了,若是人人知礼,天下也不会乱。但这根本不现实。所以加大需要教育力度,教育人们知廉耻、畏严法。

唯有如此,才能让犯罪一天天的减少。

当卫铉旁征博引,一一举实证。三支队伍尽皆心服口服,尤其是推崇德法并重的队伍更是欢声雷动。

“农学治饿、医学治病、儒学治心、法学治行、兵学治军、工学和商学致富、杂学陶冶情操……诸学缺一不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尔等理当取长补短,融百家之所长为一体。千万不要墨守陈规。”卫铉对三十名学子了勉励一番,作出了定论。最后向孔灵龟道:“孔祭酒,正所谓‘理越辨越明,法越辩越清’,这样的辩论多多益善。节假日也要带领学子走出学院,体验民生之多艰。如今才能学以致用,明了民间之疾苦。”

“谨遵都督教诲。”孔灵龟肃然应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