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快消品(1 / 1)
“资本....”
陈江仔细回味着糜竺的话语,目光扫过在场的那些士族出身的豪商,这些人从前或许以士族为傲,可在追随公孙度经营工坊且获利颇丰之后,这些人便立马转变了身份,不再以士族自诩,论起对士族的口诛笔伐,这些人的战斗力远比那些商贾还要强一点。
作为商部的主事,陈江很清楚而今的工坊代表的工业资本所经历的一切。
一开始,包括公孙度在内,人们对使用器械,集合工匠、学徒,雇佣工人,花费巨大代价开办工坊进行生产的模式并没有信心。
盖因这种方式简略看来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突破,不过是将天下间已有的事物合并在一起罢了。
当时的人们,不过将之作为公孙度上台后烧的第一把火罢了,并不会预料到那些轰隆作响的工坊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但现实却给了那些讥讽之人狠狠一个耳光,先是襄平冶铁所捷报频传,冶铁炼钢的技术不断突破,使得辽东边鄙,一下子跃升为北地最大的生铁钢材生产地。
钢铁业的进步不仅带动了兵甲制作产业,同样带动了上下游其他相关行业,最终惠及了整个辽东,在有了襄平冶铁所这样的范例在前,各处作坊们不再束手束脚,开始了大跨步的扩产扩张。
或许是公孙度血洗了辽东豪族的原故,在地方顽固势力缺位的情况下,从前那些被禁锢在地方上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得以按照市场逻辑进行运转,并且飞快的被新兴资本获取壮大。
可以说,公孙度屠戮豪族,排名第二的受益者便是这些吃得脑满肠肥的工业资本,当然,公孙度为了防止他们坐大,也通过设置农庄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预先限制。
饶是如此,这些年里,辽东工业资本的发展速度仍旧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以陈江在襄平的故旧的话讲,那便是襄平一年的变化,比之往常百年都要大!
来自襄平的书信中,人们谈论最多的便是铁道又修到了哪里,使得辽东不论寒暑都有百姓出门往来。冶铁所的炉子又变大了多少,整日里呆在冶铁炉前的大匠们又研究出了什么新配方,是否能够解决一直困扰幕府的钢铁加工难题。
坐镇官府的陈江很清楚,此时的辽东百姓绝对是幸福的,中原战事在让辽东工业资本得以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的百姓获益颇丰。
官方增发的纸钞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被辽东这头貔貅吞吃,这些钱再通过百姓劳作、贸易等方式流入民间,让辽东百姓有了远超天下间其他人的充足消费能力。
肉食、布匹、丝绸、农具、土地,以上几类贸易量,辽东在去年都稳居第一,可见此时辽地的富裕程度。
透过现象看本质,陈江与糜竺等人都很清楚,辽东百姓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建立在冀州士族的尸骸之上的。
正是冀州豪强士族的垮台,才让以公孙度为首的幽州资本能够在冀州大吃特吃,哪怕是一点残渣,也让辽东百姓吃的肚儿溜圆。
“治中说的对啊!资本是必然要扩张的,并且它还会自行去创造让它安逸的环境。
冀州乡土间的士族痕迹仍旧太重。宗族乡老,土匪路霸,这些都是经济贸易的大敌。不用主公下令打击,这些商人便要踊跃出钱出力,来好好整顿下这冀州的不良风气了!”
可能在其他人眼中,乡间和气生财的乡老,照顾乡亲的宗族并没有那么坏,罪不致死,可坏在坏在这些人掌控了不应属于他们的权力、资源,他们阻碍了资本的通畅流动,就必然要遭受铁血打击。
“这.....对普通百姓而言,真的是好事吗?”
陈江想起幼时在家乡的见闻,联想起在场那些作坊主、大商贾们为了利益、为了利润不择手段干出的那些事,让他都有些踌躇,不知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对百姓有利。
基层百姓在宗族乡老控制下,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也会遭受压迫剥削,可他们由于血缘等纽带存在,日子勉强能过。
可若是宗族离散,没有了联系普通乡民的组织存在,百姓可真就成了眼前大商贾眼中的一盘菜了。
“呵,我在这瞎操什么心?农庄不就是干这个的吗?一种新型,不以血缘为纽带的基层互助组织,至少,农民能够依靠它抱团取暖.....”
最后陈江嗤笑一声,感叹自己杞人忧天,以汉地百姓的勇气,若真被商贾压迫到绝路,那肯定是要干出一番大事的,扯旗造反都有可能。
这对初生的工业资本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刚刚壮大的他们,还未学会掌控舆论,并且商贾因为长久的文化洗礼,意识尚未从卑下的地位中挣脱的他们,肯定会被搞得灰头土脸。
陈江思索并未持续太长时间,没过多久,他就被仆役引到了会场偏厅,这里已经汇聚了许多来自商部、财部的同僚。
“今日商议一事,那便是税收。
此前因一切初定,我等对税收都没有章法,除了使君特地点名废除了口算钱外,目前各地遵循的,还是灵帝时的章法收税,这样不妥!”
糜竺开门见山,便道明了他的看法,观点很明确,税法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治中所言甚是!”
陈江第一个附和,并且他还拿出去年的统计数据:
“从去年的税收统计上看,来自地方实物税的收入因为转运、征收成本高昂,真正到幕府手上的财货少的可怜。这些来自老百姓手里的民脂民膏,其实大半是用来养地方官吏豪族了!
当然,即便只有小半,积少成多,也不是个小数目。但这部分只占了税收的百分之六十。
剩下四十中,辽东、幽州各农庄的还款,以及这两处经过农业改革之地所征收的农业税占比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全部来自于商税。
而商税中,以各家商号分账为主,这些商号向幕府缴纳利润分红,几乎与管办商号等同。
剩下的,不过是些边境、港口关税,这一部分因为政策缘故,税率也并不算高。”
糜竺安坐着,眼睛微眯,侧耳仔细听着陈江的讲述。
待陈江结束讲话,糜竺挥手,让仆役给众人递上一盏盏冒着丝丝香气的茶水。
此时在南方,已经有了饮茶之风,暂未扩散到北方。
众人眼前的茶水,还是缘于公孙度偶然浏览沓氏海贸名录时的发现。
此时的茶叶,还是被当作药材进行转卖,人们尚未意识到它的巨大商业价值。
剩下的事情便很简单了,公孙度递话,公孙继经办,没花多少心思,无声无息间,公孙家便就掌控了南方吴地的几座茶山。
随后公孙度让人试验茶的揉制,烘焙之法,最终有了众人眼前冒着香气的饮料成品。
“都尝尝,这可是来自南方的茶叶,饮用有提神醒脑之功。此物对于水土不服症状,也有不小的治疗作用。”
糜竺招手,让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众人坐下饮茶。
陈江等人随之落座,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杯盏中的温热茶水,入口之后有些许苦味,让陈江禁不住皱起眉头,但很快,随着茶水入腹,口腔中便满是茶叶的清香,舌尖亦回味着淡淡回甘。
不止陈江,在场的官吏们饮用过后都不禁砸吧了下嘴,对茶水的味道感到特别。
“感觉如何?”
旁边传来糜竺的温和的询问声。
陈江闭眼回味了一番,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茶水真的起了作用,陈江感觉自己的脑子真就比此前要清醒了些,刚才还阻塞的思路想法在饮下茶水都畅通了不少,这让他不由连连颔首,开口赞道:
“好茶,好茶水!此物价值几何?饮之心旷神怡,堪为佳品,今后公房办公,都应供应此物。”
“哈哈,你放心,少不了你们那份!”
糜竺闻言,发出欣然大笑,指点着陈江笑着回应:
“其实,此物已经在南方风靡。只是,彼辈士族为了增添风味,特地在茶汤里添加生姜、香料,味道浓烈,颇有些反客为主的意味,反倒不如现今我等喝的茶水有味道。”
“至于成本嘛,尔等品尝的都是好货,加上运输成本,也不过千钱而已。”
糜竺端起面前的茶水,抿了小口,回味着茶水的特殊味道,最后微微叹口气道:
“这还是上品,若不顾品相,以南方茶山产量,转运到北方后的价格,只会更低。十钱、百钱都有可能!”
糜竺毕竟是豪商出身,茶叶这种商品在他眼中有着特别的意义。
就在众人闻言思索之际,糜竺脸上浮起一抹微笑,他端着杯盏,笑着对众人道:
“诸位当熟悉商事,而今能够行销天下的商品,不过有食盐、铁器罢了。即便食盐,也有并州盐、凉州盐、巴蜀盐之分,铁器更是因为冶铁工艺的扩散,各地都有大小铁炉,早没有了前汉时冶铁官营时的风光。”
“所以某细细思来,能够充当全天下的快速消费品,当以饮品为要。
这其中,利润大头应当是酒水。但酒水因为成本,其价格并不亲民。并且各地私酿不断,很难对酒水从源头进行管制。
与之相比,茶叶便优异太多了。
首先,它的产量足够,根据南方商贾的描述,南方不止有人工茶园,此外还有不少野生茶树,以其产量,待彻底开发出来,足以供应整个天下的饮品市场!
其次,茶叶本身便有好次之分,可用以区分不同市场,它即可登高官之堂,也可下客栈饭铺之桌,王公贵族、贩夫走卒皆可饮用。
再者,茶叶源头可控,易保存,贩卖路径清晰,可轻松征税,它,能够满足成为快速消费品的所有条件。”
陈江听着糜竺关于快速消费品的概念,以及此物对于国家税收的重要性,不由为之颔首。以他的见识,对一个国家来说,最为重要的并不是金银这类贵金属商品,而是能够行销全境的食盐、粮食等消费品。
这些以量取胜的商品,才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同样,它也是获取利益的最佳途径。
想到这里,陈江舔舔嘴唇,不由想到另一种商品,禁不住开口道:
“糖,石蜜亦可作为快速消费品!”
“嗯?”
糜竺闻言一愣,静静思索片刻,不禁连连颔首。
“对,石蜜亦可作为快速消费品进入市场。它作为一种甜食,满足了大量制造,易保存,易征税等条件,将来,石蜜或许也能作为一项重要财源!”
陈江的话语给了在场众人许多启发,有人提起刀剑这类武器,同样可以作为全民商品进入市场,可因为其可替代性,以及兵器的特殊性而不被众人承认。
有人提到布匹,布帛此时可作为货币等价物,它们的重要性不问可知。但却因为来源广泛,难以管控而被糜竺束之高阁。
有人提到成衣,认为可以设计一种适用于全天下的款式,再通过商号将之贩运全国,亦能因此赚到大钱。但也因为成衣的可重复性,缺少独特性而被淘汰。
众人讨论的热情越发高涨,随着人们的思绪打开,他们不再以一个官吏的身份看待商业,而是开始以一个国家主人的身份去看待市场上的商品。
他们,开始主动的去为一件商品在地方上遇到的阻碍而感到痛心,为商品贸易的失败去寻找原因。
盖因他们已经明了,公孙氏以及在场的所有人,发展商业,发展工业的目的绝非是同情商贾,而是为了从增长潜力无限的商业贸易上刮下一层厚厚的油来。
糜竺对众人的表现十分满意,他听着众人的踊跃发言,轻轻拍手道:
“尔等说的不错!我等发展商业贸易绝非是为了养活那些脑满肠肥的商贾。
对我等而言,发展商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税收。
而对于税收,主公此前便与我谈起过。将来会逐渐减少农业税等直接征收的税种,增加间接税的税种。
比如针对境内各地商号在经营流通中的各个环境进行征税,务必做到只要发生了交易,便要对此进行征税!
另外,针对消费品,例如食盐、粮食、酒水、石蜜等,要对经营者额外增收消费税。
除此之外,对于大型商品、例如载客马车、载货马车等大型的载具也要征收税款,即主要针对经营者征收税款,而减少对普通百姓的税款征收。
这样一来,减少了官府与百姓之间的摩擦的同时,我等也通过对商品征税实现了税额提升。
另外,对于当前的管办商号一视同仁,政策上可以扶持,但税额一分不能少!
这样,我等才能对辽东、幽州乃至冀州各地大大小小的商贾、商号进行征税,诸位,想一想河北之地一共有多少家商号吧,这些人远比你等想象中有钱!”
糜竺给众人画了一张大大的饼,他很明白,以在场众人见识到的那些豪商发展速度,想要做到以商税供养国家,并不是一件难事。
当然,在场有政治嗅觉的人都回过味来,想要实现精确税种的征收工作,其难度不亚于先前对商业的扶持工作。
有人望着中央的糜竺,瞪大了眼睛,禁不住口中喃喃:“难道,又有新部门要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