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见闻(1 / 1)
随着船只行驶,千乘县所在的港口很快映入张世平等人的眼帘,长长的栈桥延伸到海中,泊位上停满了来自渤海各地的舟船。
栈桥上立有高高的木架,由绳索与滑轮组成的起重机械在力夫的吆喝声中将船舱里的重物一包包卸下。
下船之后,海潮拍打礁石声,推着小车商贩的叫卖声,以及码头船只到港时发出的铜铃声交相辉映,让张世平深切体会到了此地繁华。
踏着脚下以为水泥为原料铺装的路面,张世平望着人潮汹涌的港口码头,对统治此地的黄巾众充满了好奇。
“臧霸此人,名不见经传,本以为他如那些只知道杀戮劫掠的黄巾头领一般。却没想到,仅从眼下的千乘县的情况看,便可窥得青州黄巾统治区的一斑了。”
想起此行的连带任务,张世平不由连连摇头,他也为臧霸等人的突然崛起感到深深的不解,不仅是他,就连正在与黄巾军对峙的刘备都很好奇,臧霸这些个大字不识一个的黄巾头领,是如何将青州经营得如此繁华的。
“不是说,黄巾军都是乱匪吗?”
张世平心中嘀咕一声,脸上却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在船主的热情欢送中离开了码头,前往港口附近的客栈酒铺。
他的身后跟随着几个身强力壮的护卫,这些人都是刘备军中的好手,肌肉虬结,手掌上结有厚厚的老茧,看着就不好惹。
“老爷,现在去往何处?”
护卫头子名叫苏严,乃是张世平好友苏双之子,自小舞刀弄棒,并且与刘备等人厮混,这次正好陪他一同出游,来这公孙度统治区见见世面。
与张世平想要观察的市场风貌,百姓舆论不同,苏严等人主要是负责安全,他们最为清楚公孙度辖区内的黑衣卫是如何神通广大,这里每一个拥护公孙度的普通百姓,都算是黑衣卫的眼线,刘备曾多次派遣细作前往幽州、辽东,却很少有人能安稳潜伏,黑衣卫在其中是出了很大力的,故而由不得他们不小心。
“不急,我等先奔波劳顿,若是着急离开,反而容易引人注意,不如去酒肆吃上一顿.....记住,咱们是来自涿郡的商徒,那就得有商徒的样子!”
张世平瞥了一眼面前的高壮大汉,对其的急迫有些不耐,说罢,他当即招呼队伍中的其他人一起向着最近的酒肆前行。
酒肆不算大,门口用木架篷布支出了大片空间,下边摆放了许多木制桌椅,这样的家具张世平早已习惯,当即随意找个坐位坐下,一边招呼小二点菜,一边倾听着来往商贾、食客的闲聊。
“咦!?”
还未等他从旁边大声谈笑的旅客口中听出什么重要消息,他就被眼前的菜单中的价格所震惊。
“去年冀州大旱,粮食正紧缺,我等来往各地,粮食都是高价。为何此地,粮食价格如此之低?”
张世平也不犹豫,表现的就像个刚到此地的新手一般,向着旁边恭敬倾听的小二打听着。
小二闻言一笑,似乎对这个问题早已见怪不怪了,他先是对着西边微微一拱手,接着腆着脸道:
“客官有所不知,托臧统领的福,咱们乐安去年风调雨顺,百姓家家有田,自然取得丰收。粮食一丰收,这价格不自然就降下来了吗?”
听着小二的解释,张世平眉头微蹙,明显感觉到其中另有隐情,但见到小二如此做派,知道不能从其嘴里得到什么内情,当即作罢,摆了摆手随意点了肉食酒水上桌。
“兄台可是对这乐安粮价好奇?”
就在张世平皱眉想着粮价的内情时,旁边一矮胖商徒对他笑着问道。
“正是,怎么?兄台知道这其中内情?”
张世平最为擅长与商徒打交道,他一看对方的穿着打扮,便知晓对方与他一般是个异地行商,当即引人坐下,好奇询问道。
“哎!实不相瞒,老哥我就是做粮食生意的。去年冀州闹灾,粮食奇贵。今年年初天时又不好,眼见着兖州几个州郡要闹荒,老哥我听说乐安粮价低便着急来到此地,却没想到.....”
矮胖商徒没有推辞的落座,看到眼前如他当初一般好奇的张世平,摇摇头没好气说着。
“来,兄台饮一杯!”
张世平见状也不急,给面前的商徒斟满酒,语气不急不缓的道。
“啧啧,兄台这份气度,比哥哥我可好太多了。”矮胖商徒饮下面前酒水,擦拭了下嘴角酒渍,继续道:
“其实,这乐安的粮价低廉背后,其实是此地黄巾头领的提前谋算!”
“哦?此话从何说起?”
“兄台可知臧霸对治下百姓许诺,不对百姓征一粒粮税?”
“唔,听说过,这臧霸,仅凭此策,便能收整个青州之民心!”
“哪里有那么好的事!?”
矮胖商人见面前的张世平也是个不明就里之人,当即没好气的拍了一下面前桌面:
“他的确没有向百姓征收一粒粮税,可他却实实在在的垄断了整个黄巾统治区的商业贸易。
种粮不收税,百姓当然要积极种粮,加上去年风调雨顺,乐安取得丰收,加上北地大旱,按理来说,此地百姓手中的粮食应当卖出个好价钱才对。可那臧霸,却指使手下商徒合伙压低粮价,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百姓手里的余粮获取暴利!
不然,你以为臧霸是如何在不收粮税的前提下养活那些兵将的?”
张世平闻言点点头,他总算明白为何眼前商徒如此愤怒了,臧霸一个地方诸侯,竟然不要脸的下场与他们这样的商徒竞争,明明能通过手里的刀枪抢钱,非要用贸易的方式掠夺,这着实让矮胖商徒这类人感到愤怒。
此时,张世平总算明白了为何臧霸能够在安抚百姓的前提下,继续维持大军了。
“原来如此!”
就在张世平细细思索着臧霸计谋中的道理时,旁边的苏严放下筷子,粗声粗气道:
“百姓也都不是傻子,既然粮价被压低了,那就不卖,屯在家里不就行了?”
“你懂什么?你以为普通百姓有了田亩就万事大吉了?他们不出售粮食,哪里来的盐巴?不说盐巴,家中的柴火,干农活的农具,身上穿的衣衫,哪怕家中有人织布,也需要购置器械,哪一项不需要对外交易?”
旁边的矮胖商人点点头,对此极为赞同:
“正是如此,那臧霸口口声声不征收粮税,可他实际上还是通过粮食贸易的方式对农民征收了重税。”
说到这里,矮胖商徒语气里多少有些气急败坏。
张世平闻言嘴角微翘,他明白面前商徒的意思,因为在以往,通过不对称贸易对农民榨取利益的,往往都是他们这些粮商,而今臧霸却将他们的活儿给抢了,由不得他们不愤慨。
苏严对自己想法遭到驳斥感到些许不满,当即换个话题,看向正在不停向嘴里灌酒的商徒问道:
“那百姓如何评价此策?总不能就这么被那臧霸占便宜吧?”
“嘿,你还别说,虽然臧霸如此作为有些耍赖。但他的确完成了他的诺言,毕竟,百姓家里的粮食的确多了,只要不去交易,那就的确属于他们。
没有盐巴、没有新衣服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咬咬牙还能过,至少不用饿肚子了。
当然,其中不缺乏聪明人。
各地村庄都有人组织百姓将余粮用来酿酒,哪怕酒水贸易臧霸同样课取重税,可获得的钱财却比直接卖粮多得多!”
说罢,矮胖商徒将手里的酒壶在桌子上顿了顿,挑挑眉毛道:
“不然,在这兵荒马乱的时节,咱们还喝不到如此多的酒水呢!”
张世平注意到商徒眉眼中的愁绪,当即给对方斟酒后问道:
“兄台是东郡人?如何来的此地?听闻东郡战起,不知情况如何了?”
“对,某乃东阿县人士。哎,听闻是兖州士族不满那曹孟德所致,呼!东郡去年刚刚被那公孙...使君占据,今年再遭战火,不知何时才能安泰下来.....”
随着商徒的酒水喝多,两人的谈话愈加深入,到了最后,几人喝的酩酊大醉,还是靠着酒肆帮闲才将几人合力搀扶到客栈房间去。
房间中的小二刚刚离开,躺在榻上的张世平便就睁开了眼睛,警惕的他扫视一周,房间里并无他人。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头,他来到木桌前坐下,饮了一杯清水后,将贴身藏着的纸张取出,另掏出在沓氏购置的铅笔,开始将今天的见闻一一记录。
“据属下察知,青州应当早已被公孙度掌控。盖因以臧霸等人能力,绝无可能严密控制青州各地。
乐安商策,值得借鉴。官府不收百姓粮税,反而以商贸的形式将税收转嫁到贸易中去,能够极大缓和官府与百姓的矛盾,还能让疲敝的乡间百姓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此外,青州看似统治粗疏,可这里的控制却远比大汉其他州郡要严密。盖因官府控制着大量行业。
臧霸等黄巾头领,在公孙度的压迫下,上升无望,开始建宅起屋,此外,渤海海贸大兴,使得沿岸港口码头地价腾贵,在乐安、北海、东莱等沿海各郡,皆有这些黄巾头领购置的产业。”
在细数了臧霸等人在商业上的成就,以彰显他们被公孙度控制的事实后,张世平停笔思索片刻,继续下笔:
“属下以为,今后水力工坊将会大兴。幽州、辽东、三韩一行,皆可见大型工坊对从前手工业小作坊的碾压优势。商徒靠着这种优势,能够以商会形式凌驾一国,公孙度靠着此种优势,吞幽州而又并冀州!
另外,从乐安商策的成功实施可以看出,官府发展商贸,并且从中抽取重利,是足以支应官府在军事上的巨大消耗的。
而今天下纷乱,百姓渴望生活安宁,渴望圣君贤臣,渴望丰衣足食,主公若能做到其一便能安定一地,若能做到其二便能开疆拓土,若能做到其三,天下唾手可得。”
今天在千乘的所见所闻,给张世平了极大震撼。千乘的改变,给他的刺激远比他在辽东的所见所闻还要大。
毕竟,公孙度已经隐隐有了天下霸主的威势,这样的人能干出怎样惊天动地的伟业他都不会惊讶。
可千乘是什么地方,这里不过是被青州黄巾控制的乐安国下的一个小县罢了。黄巾军中一帮不学无术之人,在治理地方上,竟然能够做到比刘备,比济南士族,比他张世平还要优秀,这简直让他无地自容。
书信中的种种揣测,不免有他的情绪作祟。
写到最后,张世平从怀中取出一个皮套,轻手轻脚的取出内部的纸张,眼睛贪婪的扫视着其上的图画,文字。
此刻,若是有黑衣卫探子在此,便能惊讶于张世平此人在情报刺探上的天赋来。
纸张上的东西对渤海上的商贾来说并不是陌生物件,上边全是张世平一路所见的水力器械,其上不仅有图示,还有他参观工坊时管事讲述,以及他所观察到的机械运转机理。
不止水力器械,他在沓氏港口所见风车,在辽东所见的各种新式农具,就连一路上张世平从商徒口中听闻的复州湾盐场都有在图纸上有所展现,若非盐场把守严密,他都想近距离一窥究竟。
自水力器械在辽东大面积推广以来,已经三年,其中的道理、构造,哪怕公孙度有意拖延,仍旧不可避免的随着商徒、旅客、匠人的流动而扩散开来。
当然,图纸上最让张世平看重的,还属各类火器图样。
火器在中原被公孙度严防死守,以至于让曹操等人难以获得详细图样原件用以模仿。
可在三韩等地,东洋公司护卫队为了镇压当地民乱,已经逐渐列装火绳枪以及小口径火炮,这些火器对张世平这样的汉人商贾们,并不设防,只要给足了护卫队好处,便能近距离观察把玩,当热,若是钱给得够多,还能放上几炮!
一想起在三韩的见闻,饶是张世平自己就是商徒,他也不由为商徒唯利是图感到鄙夷:
“哼,一帮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残暴不仁的家伙。”
可想到那帮商徒组成的东洋公司,以及公司背后的公孙度,他又只能摇头叹息:
“呼,可就是这帮家伙,竟然控制着超过主公济南国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每年东洋公司的利润,怕是比青州一州的收入都要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