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刘备的出路(1 / 1)
兖州内乱的消息注定掩藏不住,就在曹操气汹汹的整兵向北欲要夺回东郡时,远在邺城的公孙度同样收到了陈宫叛乱的消息。
“陈公台此举,是否有些操切了些。曹操兵力雄厚,并且此人还善于拉拢豪强,在兖州风评不错,想要叛离,怕没有那么简单!”
刺史府的大厅内,公孙度在听完黑衣卫带来的最新消息后,面对在坐的幕府僚属,语气有些玩味的说道。
其他人闻言蹙眉,显然对陈宫张邈等人的举动很是意外,当然,更让在场众人心中在意的却是,陈宫等人叛乱后,并未有投向北岸公孙度一方的意向,在这个兵凶战危的年代里,不是朋友便是敌人,显然,陈宫等人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态度。
“这.....陈宫、张邈二人如此做派,显然是将我等看作敌手。啧啧,既然彼辈不开眼,我等何不打着为曹孟德平乱的旗号南下?到时顺理成章的占了东郡之地,也能让那狡猾的曹孟德无话可说!”
说话的正是田丰,作为当前幕府中的士族领袖,他身上肩负着众多士族子弟的希望,故而他也是在场众人中最为乐于开战的人,只有足够多的战争,才会有那些本身就才具不凡的士族子弟脱颖而出的机会。
早在前几次的大战中,田丰等人便就看明白了,以公孙度势力表现出的巨大潜力,整个天下迟早都会入公孙度的囊中。
他可不是那些脑满肠肥,被酒色腐蚀了身子的世家子,田丰通过在公孙度幕府的工作关系,全面了解过幽州、辽东等先发地区的农业、经贸、交通、生产情况,最终田丰惊讶的得出结论:只要公孙度愿意,天下唾手可得。
正是了解了己方优势,有了这种不明白己方怎么输的底气,让田丰等士族代表人物,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公孙度幕府的各项工作中去,他们再也不顾家族子弟的损耗,将那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武功子弟,一股脑给送到了公孙度军中,并且期待着将来一场又一场的兼并战争。
战乱年代,武功才是一个家族崛起的根基,就如此时如日中天的弘农杨氏,其先祖当年也不过是汉高祖麾下的一小兵罢了。
战争,只有更多、更频繁的战争,才能让对士族文人严防死守的公孙度高抬贵手,在武功上开出一条道,从而让田丰等人实现渗透军方,从而登上新朝高位的宏伟计划。
往日里如同好好先生的田丰今日竟然成为了主战派,立刻引起了众人侧目,许多人暗暗思索,有军方之人面露惊喜,为主战派人数增多而欣喜,亦有人想起了募兵兵册上的兵源成分,眼神变得玩味起来。
“不可,冀州疲敝,百姓生产尚未恢复,短期内不可发生大战,否则于主公大计有碍!”
就在主战的呼声即将高涨之时,以前作为透明人的财部王烈却是开了口,他一说话,顿时止住了众人刚要张开的嘴巴,正所谓此人嘴短,拿人手软,财部虽然是新设部门,却负责着在场之人的俸禄发放,面对财神爷,谁开口都要慎重!
田丰刚想驳斥,待看清了说话之人的样貌,当即扯了扯胡须,将话语给强行憋了回去。财部也是士族子弟急于渗透的部门,他并不想因为一些小事而与其主官起冲突。
王烈瞥了眼田丰,眼神中带着鄙夷,他对士族派的打算一清二楚,作为当前幕府势力中的兴起的术数一派,王烈受到了一众专精算术的官吏拥戴,他的话语权早已不是从前那样无关轻重。
“嗯?”
另一边,一直不曾开口的糜竺微微一愣,扫了眼一开口便镇住全场的王烈,心中念头一动,惊觉王烈的势力不知不觉间竟然壮大至此!
财部看似是与大司农这样的掌管财政的部门类似,看着就像是个大管家,可王烈等人同样掌管了国家货币的印发,以及新版货币的铸造,通过对经济命脉的掌控,让财部无形间却成为了众多部门中最为财大气粗的一个。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眼下这种夺取东郡的机会可不多,若不能把握住,将来的付出代价只会更大,那时候才是对大计有碍!”
但王烈的威慑始终有限,公孙贺作为军方代表,当即站起身来,为军方的利益摇旗呐喊。
当下正是公孙度军改的关键时刻,在此前战事中有突出表现的将领都陆续得到提拔,并且被派遣到了各个方向,作为公孙度同宗的公孙贺,同样希望战争,以弥补此前因为留守后方而缺席战事的遗憾。
见到公孙贺这样的武夫开口,王烈的胡子翘了翘,终于将到嘴边的脏话给咽了下去,他犯不着因为此种小事而与此人交恶。
眼见着王烈吃瘪,公孙贺更加得意起来,他昂起头,叉着腰,对着周围的军中将领招呼道:
“要我说,干脆趁着兖州内乱的机会,咱们直接南下东郡,接着与在青州的柳毅部联合夹击,一鼓作气将那曹孟德给灭了。”
见到公孙贺捣乱,公孙度忍不住开口训斥道:
“胡闹,军国大事,牵涉极广,尔等只想着在前方杀的痛快,可曾想过后方生产转运的百姓之艰难?天下事,若只用打打杀杀,我等,也不过是董卓第二!”
公孙度一开口,刚才表现的极为嚣张的公孙贺立刻蔫了下来,垂下脑袋不再作声,那些应和的军方将领也都偃旗息鼓,不再吵嚷着要战争。
眼见着众人的几番言语交锋下来,战和并未达成一致。
公孙度看向一旁侍立的木央。
“黑衣卫在东郡部下了众多暗子,可曾打听到陈宫等人联系了何人?某不信以陈宫等人的实力,就敢于与曹孟德翻脸!”
公孙度隐约记得历史上曹操被吕布袭击,差点被夺了老家,可在这条时间线上,吕布早就化作了春泥。
没有了吕布辅助,以陈宫这样的文士,想要与曹操作对,始终差点火候,所以公孙度很肯定,其中必定有外部势力插手。
“回禀主公,据黑衣卫探子回报的消息,此事,兴许与青州刘备有关。”
此前的木央如同隐身一般,随着公孙度的开口,他才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抬头,面色淡然的吐出结论。
“青州?”
公孙度眉头微蹙,他站起身,来到大厅中布置好的沙盘地图前,低头看着标有各方势力的旗帜的沙盘,属于青州的地盘上,刘备的小旗正随着柳毅、臧霸、公孙康等人的进逼而逐渐压缩,眼看着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却没想到,此人还能想出东郡这条生路出来。
青州与东郡接壤,从现实近况上看,两者联合似乎并无不妥之处,可公孙度望着沙盘上,那沿着黄河河岸的一条狭窄通道,始终觉得其中必然有着隐秘。
公孙度自问,若是换位思考,作为被公孙度势力不断压迫的刘备一方,他是否愿意掺和到另一场诸侯间的内战,并且其疆域还是与公孙度主力接壤的地区?
这种明显的赔本生意,刘备愿意做吗?那么情报中所表现出的迹象又是何原因?
随着沉思,公孙度的手指轻轻的戳在沙盘木桌的边缘,发出哚哚声响。
“是什么呢?”
与此同时,东郡,濮阳。
濮阳城郊野的一处草亭边,陈宫对着面前的文士深深一礼,姿态表现的极为低下。
“东郡之事,一切拜托宪和兄了!”
“公台兄放心,我主麾下有甲兵数万,抵抗公孙升济绰绰有余。而今大军屯于济北,只待那曹操倾巢而出,关张二位将军便可出击,或伏击其主力,或袭取山阳后方,都足以覆亡此辈!”
简雍面对陈宫的礼待,表现的信心十足,仿佛曹军兵力挥手可灭,可在陈宫眼中,简雍的信心,正是刘备实力的证明。
这些年里,真正与公孙度交锋的过的势力,不过有袁绍、曹操、刘备三家而已,而今袁绍已亡,曹操势弱,唯独刘备,在公孙度大军的进逼之下,坚持到了现在,根据陈宫在青州的友人书信所言,刘备在青州连战连胜,若非公孙军一方势大,否则早就臧霸等人驱逐出境了。
陈宫等人不是没有考虑过投靠而今最为势大的公孙度,可是他们反叛曹操的原因便是其人集权剥夺了以陈宫为首的众多豪强的利益,本就是为了权势而反叛的他们,当然不愿意引入公孙度这样的强人。
毕竟公孙度对待豪强士族的酷烈举措,在整个天下都是赫赫有名的,正是基于以上考虑,陈宫等人才选择了名声不错,并且麾下战力不凡的刘备进行投效。
陈宫在与简雍两人饮了一杯送行酒后,便就拱手作礼,目送着简雍一行人登上马车。
在车帘拉下的那一刻,车内的简雍狠狠松了口气,他奋力揉搓着脸上有些僵硬的肌肉,心跳的几乎要蹦出胸腔来。
“呼,这趟差事真是要命!陈公台这帮人,心思各异,主公想要掌控东郡,怕不比全占青州容易多少!”
其实简雍远没有在陈宫等人面前表现的那么自信,只有当事者才明白刘备此刻的处境有多么危险,面对公孙度势力的步步紧逼,刘备没有崩溃,已经是出乎包括简雍等人在内的预料了。
随着车夫吆喝,马车一个晃动便就远离了那处草亭。
陈宫缓缓抬起头,刚才对待简雍热情恳切消失不见,冰冷的眸子看着快要消失的马车身影,盘算着要不要将简雍截杀在兖州境内,若是使者被曹操所诛杀,那么刘备便不得不与曹操交恶了。
可想到此事终究没有完全把握,陈宫还是将这个一闪而逝的想法抛在脑后。
“给兖州各家传令,我等已经行动,彼辈若不想再被曹孟德压制,就要拿出点行动来。”
啪!
远去的马车内,离开了陈宫视线的简雍尚且不知道自己刚刚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此刻他顾不得形象,一下子瘫倒在车厢上,他的目光失神,总是在篷布、木板的车厢顶上打转。
“未来.....出路.....计划.....”
“我等的出路在此地!”
青州,济南国,召集了麾下亲近官吏的刘备指点着舆图大声道。
“大哥,此次回军,难道不是要与那曹孟德开战吗?为何...是此地?”
刚刚从前线回军的关羽有些风尘仆仆,他望着舆图上的地名,还以为耳朵听错,赶紧反问道。
另一边,满脸虬髯的张飞大手搓着下巴,眼睛瞪得老大,听到关羽开口,闻言他连连点头:“俺也一样!”
刘备看着满身风尘的关羽,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反而问道:“云长,齐国的战事如何了?”
“不太妙!”
从前总是信心十足的关羽闻言有些沉默,面对刘备的询问,半天才吐出三个字,看得出来,关羽对于前线战事感到颇为无力,这种无力感对于关羽此类武将来说,绝对是难以见到的。
刘备上前,给关羽面前的杯盏倒满酒水,一边示意饮酒,一边说道:
“仔细说说,此前还取得大胜,击败管亥数万大军,进占北海国,而今却逐渐受挫,原因在于何处?”
关羽见状,将面前的酒盏一饮而尽,吐出一口热气才缓缓开口:
“管亥此人,并无将军之才。此前交兵便能看出此人功力。
然而,我军在北海国的窘境,不在于军,而在于民!
北海国民众愿意听从黄巾军的号令,我军所过之处,获取不到一粒粮草,见不到一户人家。目之所及,全是百姓遗弃的破屋烂瓦。
饶是如此,我军还能应付,可转过头来,却发现大军后路被那些躲上山的百姓挖断。彼辈熟悉山川地理,大军剿不能剿,抚不能抚,最终是被粮草短缺逼得不得不退军的。”
刘备闻言颔首,民心归附,这是刘备这种草根出身的军阀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些年,随着与臧霸、公孙康等人的交锋,刘备越发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在大汉在民间逐渐丧失权威的年代里,他这个打着皇室后裔旗号的诸侯并不能引起多少百姓跟随。
从前在平原,刘备靠着轻徭薄赋,以及超过绝大多数官吏的清正廉洁取得了郡内百姓的争相归附。可这招放在青州却并不管用。
因为刘备惊讶的发现,臧霸这帮黄巾出身的泥腿子,竟然比他还会蛊惑民心,什么永不加赋,什么来了分田分地,什么黄巾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如果说臧霸等人的政治口号让人动心还能让刘备接受的话,那么让刘备更加难以置信的是,臧霸等人还真的能做到他们所承诺之事。
由于双方疆域交错,刘备很容易派遣细作探查臧霸掌控地区,通过探子的一次次回报,他惊讶的发现,臧霸等人还真的在履行他们的诺言,不仅给所有的百姓分了地,还承诺不征收粮税,按理来说,臧霸这种堪称自杀性的做法,会让黄巾军的财政崩溃,最终让刘备不战而胜。
可现实却狠狠打了刘备的脸,臧霸辖区不仅没有崩溃,反而越发欣欣向荣起来。
正是基于对臧霸等人的好奇,刘备派遣的许多细作前往乐安等沿海地区,在知晓这一切背后乃是公孙度之后,他更是派遣了商贾友人前往辽东、沓氏、乃至三韩。
那些为局势感到焦躁的日子里,刘备通过友人来的一封封书信,他深刻明晰了公孙度的崛起路,辽东发生的改变,冶铁所的规模化、水力器械的集中运用、以及让臧霸实现了与民休息诺言的大兴商贸,都让刘备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