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工部的底蕴(1 / 1)
终于,方陌在放下对要制造出与设计相符的完美蒸汽机执念过后,他心头的压力陡然一松,开始重新在脑海组织方案。
另一边,杜期的到来,让附近忙碌的大匠都将好奇的目光吸引了过来,待看见杜期对话的是方陌这个有意思的年轻人后,那些满手油泥的匠人们顿时放下手头活计,好奇的簇拥了过来。
“听说要造新器械,好像是蒸汽机?听那些年轻人说是与咱们水轮差不多的东西,只是不用河水冲刷,而是烧水驱动!”
“啧啧,现在谁还不知道这事?辽东那边的老伙计,早就造出来实物,那整个就一大锅炉,驱动的飞轮也小,力道小的可怜,耗费的煤炭还多,也就那些不缺煤炭的矿场需要!”
“你们这就不清楚了吧!这位方郎君要造的,可与那帮老头子不同,你看看那桌子上的模型,明显与辽东那些锅炉不同,听说出力也大了许多.....”
“这我知道,某天天陪他们打铁,这器械所用的零件,几乎都是高标准钢件,精度要求还贼高,这不,我那些负责磨刀头的学徒都累倒了好几个!”
“高标?这么说,这蒸汽机的压力可是不小。诸位还得小心,还记得去年试验高压转炉吗?铸钢件都被炸了,死了不少人!”
杜期抱着手,一边听着身边那些匠人的嗡嗡之语,一边观察着方陌的举动,与工匠们普遍的忐忑心思不同,他是真的意识到了蒸汽机这样的全新机械将对冶铁制造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
别的不说,土垠这处庞大冶铁所占地面积如此大,其中一个很大原因便是工厂需要水力作为动力来源,不得不拦河筑坝,同时,因为动力源的限制,也让本应该形成生产链条的步骤平白增加了工时。
若是眼前年轻人研究成功,那么今后的工厂,将不再被河水所限,能够更为自由的择地建设并且按工序布置车间。
反观方陌,再度陷入沉思的他手中笔墨不停,整个人趴在木桌之上,在小本子写写画画,倒让围观的众人摸不着头脑。
杜期见状,好奇的迈步靠近过去,就听方陌书写的同时嘴里也不停念念着:
“哪怕降低期待,但若要将这样的器械进行工业化生产,原型机也需要尽量精密。啧啧,还是太急了,当前还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慢慢提高效率.....
所以,当前需要考虑的,不再是效率精度,而是可行性。”
方陌一边念着,一边摊开个表格,上边标注了他所设计的蒸汽机的各个零件信息。
杜期凑上前,就见那个表格上密密麻麻,写着都是些他不明白的词汇,但让人欣慰的是,零件旁边还配有图画,这倒是让杜期这样的大匠看个明白。
“杜老,正好,你来看看,锅炉的各个零件,以当前的技艺能够制造的都有哪些?”
方陌发现了靠近的杜期,脸上的喜色一闪,连忙拉着对方仔细询问起来。
“这什么水管锅炉,不就是钢管吗?正巧工厂里研发出了铳管钻床,要做这锅炉也不难,就是你说的这压力有些问题,现在大家都是用青铜熔接,难保不会出问题。
倒是这个一体铸造式锅炉最容易做,咱们这里有不少铸造行家,精度绝对能达到你的要求。
至于其他的.....”
杜期说着,将目光从那些密密麻麻的清单收回,转头看向木桌上的木工模型,比起抽象的文字,如他这样的匠人还是喜欢眼前具体的模型。
他拿起模型上的曲轴,先是看了眼具体形制,接着用手指一点点比画着尺寸,最后看向注视着他的方陌,以他独属于大匠的自信道:
“这些异形零件,没法统一锻造,可你要原型机的话,手工打制不难.....倒是这些小零件,数量不少,当前还可以靠着我们这帮老头子手敲,将来还是需要新建条生产线进行专门生产!”
“还有,这个汽....缸?看你精度要求特别高......小赵,你过来下!”
杜期伸手,将模型的气缸拆开,看着内壁光滑的汽缸,听着方陌的要求,他皱皱眉头,招呼不远处观望的一个中年匠人。
“杜老!”
中年匠人面相憨厚,穿着厂房里常见的粗布衣裳,被杜期召唤时脸上露出肉眼可见的紧张。
“炮厂那边,加工炮膛的机床有眉目了吗?”
杜期一点没有在意对方的神色,眼睛仍旧停留在手里的木头工件上,目不转睛的询问道。
“有眉目了,咱们仿照钻床,设计了个专门钻内壁的镗床,利用小刀头进行精细加工。正在试验呢,效果比从前的打磨好多了!”
“接着!”
杜期闻言,嗯了一声后将手里的模型扔了过去,手指点向对方怀里的零件道:
“用那镗床加工这工件,能做到吗?”
中年匠人闻言,举着手里的工件仔细打量,发现其与炮筒差别不大,都是内筒为圆柱的工件,当即拍胸脯保证道:
“没问题,这玩意交给我们车间了!”
“老李,这个曲轴交给你们车间,用咱们最大的铁锤好生锻打.....”
“老周,锅炉,还有飞轮交给你们了,做的精细些,不要给你们皇家工匠丢人!”
“老齐,其他的小零件,我看咱们铁场中有不少通用的,你与方郎君商讨一番,或改进或新造,一切所需物料都走公账!”
很快,在方陌惊喜的眼神中,那些困扰他多时的难题,在杜期这样的老牌大匠简短思考后,点出一个个人名,发出一条条命令,在匠人们自信的应和声中,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果然,以当前生产力水平,器械加工的粗糙,还是大匠们的手艺更加让人放心啊!”
短暂的惊叹过后,方陌用看宝藏的眼神一般看着眼前的这些默默无闻的匠人,从前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他,或许会瞧不起匠人,可现在的他,终于意识到了这些人的重大价值。
这一刻,方陌总算明白了公孙度为何如此重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匠们了,因为这些人掌握的加工技艺,的确是当世无人可以替代的。
他总算明白了公孙度为何在攻占邺城的第一时间没有去占领府库,去保存案牍,反而要将城外的工坊匠人给尽数控制了。
没有这些匠人的鬼斧神工的技艺,不论他方陌想出多么奇妙的设计,都只会是图纸上的妄想,而只有通过眼前这些擅长实践的匠人之手,那些想法才有出现在世间的可能。
这一刻,他真正感受到了公孙度对天下间其他诸侯的巨大优势,从南方传来的讯息中,方陌也知道诸侯们都开始了革新,想要复现公孙度的路径强大起来,从前的方陌或许还担心那些诸侯会突然崛起,从而对公孙度的功业造成阻碍。
现在他却一点不担心了,看到眼前这些精神矍铄的匠人,他便知道,在缺乏足量的高超匠人的前提下,诸侯们想要拉近与公孙度的距离,简直天方夜谭。
“杜老,不仅是加工零件的问题,这些工件有些需要承受高温,有些要承受高压,有些需要反复运动,不仅强度韧性都有着要求,耐磨性也要考虑.....”
就在众匠人在杜期的点将中被点燃的激情时,方陌见此,不由轻声提醒一句。
但让方陌想不到的是,不仅杜期,旁边的那些匠人闻言不仅没有显出为难之色,反而露出自傲神色,像是被人挠到了痒处一般舒爽。
杜期大笑一声,拍着方陌的肩头道:
“哈哈!此事易耳!”
他指着这间车间的发出巨大轰鸣的器械道:
“方小子,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土垠冶铁所?炼钢打铁的地方?
哼哼,某告诉你,这里,便是整个土垠,幽州,乃至天下最好的加工车间。
全钢铁制作的水轮、传动轴,青铜齿轮,经过长时间矫正释放应力后的铸铁基座,以及全钢筋水泥的车间基础,以上种种,都最大限度减少了水力器械加工的震动导致的误差。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天下间最大的冶铁技术资料库,不论你需要什么样的钢铁,耐磨的,耐热的,耐压的,我们都能提供。”
杜期挺着胸,像是个积攒下足以让人惊讶财富的土财主一般,拉着方陌来到一处水泥砖石修建的房屋面前。
房屋远离轰鸣作响的车间,位于冶铁所的偏僻位置,可方陌一路行来,却见此地的看守极为森严,手持火枪的军兵在外来回巡视,冷冽的目光不停在周围人群身上扫过。
吱呀!
铸铁大门在几个强壮汉子的拉拽下被双向打开,映入方陌眼帘的,是摆满了书册的木架,笔墨与纸张的气味,随着大门张开而钻入他的鼻孔,让他微微沉醉。
“这些东西是?”
方陌看着因为大门敞开而被驱散黑暗的水泥房屋,有些惊讶的指点着那些书架,小声询问道。
“哈哈,这些便就是我们冶铁所......不,我们工部的最大底蕴!”
杜期对方陌表现出的惊讶很是满意,他手臂扬起,如同指点江山一般对着方陌讲解着,语气些许感慨:
“在下初见主公时,便听主公感叹我华夏无数精妙技艺都因为战乱天灾而失传,让后世子孙只能对着古籍记述而感慨。
到某任职襄平冶铁所时,那时主公身边缺人,但他仍旧向我冶铁所派遣了不少识字学徒,专用于记录冶铁工艺、数据、配方。”
方陌一边听着杜期讲解,一边靠近书架,果然,最近的书架上摆放的文件上写的日期正是中平六年十一月。
“当时我等不以为然,学徒们对冶铁炼钢不求甚解,记录的东西也跟日记差不多。”
杜期来到方陌跟前,翻开一本记录本,看着上边的简陋文字,摇摇头道。
方陌瞥眼看去,果然,上边记录的全是某某年月日,用了多少铁矿,产出了多少铁,多少钢。
“可使君看过记录后却大发雷霆,对记录很不满意,为此主公专门为我等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格,要求记录必须包括冶炼温度、时间、铁矿质量、燃料种类,以及产出铁料的特性数据.....
呵呵,好多词老杜我听都没听过,但大家还是一步步过来了,光是一个冶炼温度,我们就试过了好多办法,最后还是用青铜熔化来观察。
至于方郎君所需的工件特性,后续也都有记录。
呵呵,主公不愧是天授之人,事实也真如他所断言那般,不同冶炼炉,不同温度,不同吹炉时间,不同原料,产出的钢料特性都有不同。
我等在记录下各项数据后,发现只要控制住某种材料的各项生产条件,便几乎能复刻出来。”
杜期侃侃而谈,带着方陌来到尽头的一个木架前,从中取出一张表格,指着上边几乎要晃花人眼的表格道:
“这是这几年我等试验出的材料表格,特性也都记录其中,郎君可自行选择。”
“这.....实在太多了些!”
方陌接过那张巨大表格,看着上边以天干地支加上时间命名材料,以及那几乎无穷无尽的材料数量,他就感到一阵口干舌燥。
杜期见状,心中满是自豪,那是一种贱业出身的他们,却在文献输出上,超过了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士人的自豪感。
此前,作为匠人的杜期等人,从未意识到当冶铁成为一项学科,并且对此进行研究后会产生怎样巨量的学术成果。
冶铁所的匠人们在意识到将冶铁数据化后的巨大价值后,不再闷头瞎撞式的研发,他们开始学习沓氏造船所的控制变量法,开始自行调整参数来生产不同的钢铁。
自那之后,杜期等人在为公孙度生产钢铁的同时,也开始了他们的学术旅程。
一个个试验车间拔地而起,匠人们参照着图表,从原料开始一点点调整比例参数,进行一项项超越前人的试验。
当下,放在这座水泥屋的文件当中,不止有钢铁配方,其中还有匠人的众多奇妙想法,比如新的砌炉材料,新的热处理工艺,新的冶炼炉造型。
在杜期的眼中,是公孙度的一把火,点燃了匠人们心中对冶铁的热爱,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追寻的热情。
看着恨不得将脑袋钻进故纸堆中的方陌,杜期呵呵一笑,仿佛看到了将来匠人们在器械生产行业的大爆发:
“蒸汽机一出,在新的动力源的加持下,这屋子的好些设计,届时都能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