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小灵通升级迭代-第二代!(1 / 1)
专列的车门无声滑开,一股清晨特有的、带着凉意的空气涌了进来,驱散了车厢内沉闷的暖意。
白杨睁开眼,眼底没有丝毫的疲惫,只有一片深邃的平静。
他没有回家,甚至没有片刻的停留,直接乘坐早已等候在站台的黑色轿车,返回了位于西郊的研究所。
当他踏入研究所大门时,晨光刚刚越过院墙,给静谧的园区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
这里没有军港的喧嚣与铁血,只有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青草与机油混合的味道。
这是他最熟悉,也最感安心的地方。
052D的下水,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次重要的“出厂验收”。
这件国之重器已经完成了在“工厂”内的所有工序,接下来,它将驶入名为“大海”的终极试炼场。
后续的海试,将会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从动力系统的极限测试,到舰载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再到武器系统的实弹打靶,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会像一条条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他这里,由他进行最终的分析与评判,并以此为依据,对后续舰的建造进行微调和优化。
但眼下,他的心神已经从那片蔚蓝的海洋,收回到了这片宁静的园区。
因为在这里,另一颗同样重要的、甚至在未来将影响更多人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
……
研究所,C栋,三楼。
“通讯与民用终端项目组”的牌子挂在走廊最深处一间大实验室的门上。
此刻,实验室内灯火通明,气氛却与往日的紧张忙碌略有不同,多了一丝近乎凝滞的期待。
项目组最年轻的研究员王浩,正坐在超净工作台前,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前那个被拆开的、外形酷似早期“大哥大”的工程样机,双手却稳得像磐石。
在他的左手边,一个防静电的真空袋里,静静地躺着一片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方块。
那不是普通的芯片。
那是整个项目组,乃至整个研究所,期盼了近一年的东西——由芯片研究所那边,采用全新的架构和工艺,专门为“小灵通”项目定制的第一块“系统级集成芯片”!
“小王,怎么样?有把握吗?”
说话的是项目组的负责人,一位年近五十的老研究员,刘工。
他背着手,站在王浩身后两米远的地方,想靠近,又怕自己的呼吸会影响到王浩的操作。
整个实验室里,十几名研究员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远远地围成一个半圆,目光灼灼地看着王浩。
这个被白所长命名为“小灵通”的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充满期待。
在电话还是局级干部才能拥有的特权,在大部分人还不知“移动通讯”为何物的年代,要搞一个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个人无线电话”,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他们之前做出了第一代工程样机。
它能用,但也就仅限于“能用”。
体积大,耗电高,信号不稳,功能单一,操作更是繁琐无比。
最关键的是,核心的信号处理和逻辑运算,依赖于一块由几十个分立元件组成的、硕大无比的电路板,成本高得吓人。
按照刘工的估算,即便不考虑研发成本,光是材料费,一台样机的成本就超过了三千块。
三千块,在1979年,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一个工薪家庭望而却步的天文数字。
项目一度陷入了僵局。
直到半个月前,白所长带来了一个消息:可以为他们定制一款专用的SoC芯片。
SoC——System-on-a-Chip,片上系统。
这个由白所长亲自提出的概念,对于王浩这些一直奋斗在电子产业一线的研究员来说,不亚于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
将处理器、存储器、信号调制解调模块、以及各种输入输出控制接口,全部集成到一块小小的硅片上。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设备的体积、功耗、成本,都将实现指数级的下降!
而性能,则会实现指数级的跃升!
今天,这块承载了所有人希望的芯片,终于送到了他们手上。
“刘工,您放心,没问题!”王浩深吸一口气,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了那块芯片。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王浩的动作很慢,很稳。他将芯片对准了主板上那个预留出来的、崭新的插座,感受着引脚与插孔的接触。
“咔哒。”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却清晰得如同钟鸣。
成功了!
王浩没有丝毫松懈,他拿起专用的工具,将固定卡扣合上,然后开始连接屏幕、键盘和电池的排线。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显然这些步骤他已经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
当最后一颗螺丝被拧紧,一台崭新的、完整的“小灵通”样机,出现在了工作台上。
它的外形比之前的版本小了整整一圈,厚度也薄了近三分之一,虽然依旧像一块黑色的板砖,但整体线条流畅了许多,握在手里的感觉也更加扎实。
“准备开机!”王浩沉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
刘工和几位核心研究员再也忍不住,围了上来,十几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块大约两英寸见方的单色液晶屏幕。
王浩的手指,按在了侧面的开机键上。
一秒。
两秒。
三秒。
屏幕,没有任何反应。
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失败了?
是芯片有问题?还是我们的设计有缺陷?
王浩的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排查着每一个可能出错的环节。
就在这时,刘工忽然指着屏幕,声音嘶哑地喊道:“亮了!快看!亮了!”
众人猛地定睛看去。
只见那块灰暗的屏幕中央,两个像素构成的汉字,缓缓地浮现了出来。
【开拓】
这是白所长为研究所定下的名字,也是他们所有正在开发的系统,统一的开机画面。
紧接着,屏幕下方出现了一行进度条。
与之前需要半分钟才能缓慢爬满的进度条不同,这一次,那进度条几乎是一闪而过!
“嗡……”
一声轻微的震动,伴随着一阵悦耳的、由简单的电子音组成的开机音乐,从样机听筒里传了出来。
下一秒,屏幕画面跳转。
一个全新的、前所未见的界面,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不再是过去那种单调的、只能显示数字和寥寥几个英文字母的界面。
屏幕最上方,是清晰的信号强度格、电池电量图标,以及用像素点阵构成的“12:00”的时间显示。
屏幕中央,是四个排列整齐的图标,每个图标下面,还有两个小小的汉字。
【通话】、【讯息】、【工具】、【娱乐】
“天哪……”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发出了梦呓般的惊呼,“这……这是什么?”
“图形……图形化界面?”刘工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它……它竟然能支持图形化界面?”
在那个操作系统还停留在命令行代码的时代,在一个小小的、资源极其有限的移动设备上,实现了一个虽然简陋、但逻辑清晰的图形化操作界面,这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技术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王浩也惊呆了,他只是负责硬件的组装和测试,并不知道软件组那边基于这块新芯片,到底做出了什么东西。
他的手指颤抖着,按下了方向键。
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光标,在四个图标之间灵活地移动着。
他将光标移动到【通话】上,按下了确认键。
屏幕瞬间切换到了拨号界面,下方出现了0到9的数字键盘布局,与实体键盘一一对应。
“测试内部通话!”刘工立刻下令。
王浩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实验室内部测试网络的分机号“002”。
“嘟……嘟……”
几乎在他按下最后一个数字的同时,他旁边的另一台连接着示波器的旧款样机,立刻响起了刺耳的铃声。
接通了!
信号稳定,没有任何延迟!
“声音!测试声音!”
王浩将听筒放到耳边,对着话筒轻声说了一句:“喂?能听到吗?”
“能!太清楚了!”电话另一头,负责接听的同事激动地大喊,声音通过电流传来,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几乎没有任何杂音。
成功了!
核心的通话功能,完美运行!
实验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欢呼。
但王浩的目光,却被另外三个图标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退回到主界面,将光标移动到了【讯息】上。
一个类似后世短信收件箱的界面出现了。
“这是……短消息功能?”王浩喃喃自语。
“没错!”软件组的组长,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人推了推眼镜,骄傲地说道,“白所长给的思路!他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一定非要实时通话。有时候,一段简短的文字,能更方便、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我们基于新的芯片架构,开发了这套点对点的短消息系统!”
王浩迫不及待地尝试着编辑了一条信息。
用九宫格键盘打字,在1979年绝对是一件新奇又痛苦的事情。
但当他磕磕绊绊地输入“测试成功”四个字,并成功发送到“002”号机时,那种跨越式的体验感,依旧让他兴奋不已。
接下来,是【工具】。
点进去,里面是三个子菜单:【计算器】、【记事本】、【闹钟】。
每一个功能都简单到极致,但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让在场的研究员们感到不可思议。
这意味着,这台“小灵通”,已经不再是一台单纯的电话了。
它是一台……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多功能的电子设备!
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汇集到了那个最让人好奇、也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图标上。
【娱乐】
在这个年代,娱乐和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是两个几乎完全不相干的世界。
王浩的手指,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按下了确认键。
屏幕再次切换。
这一次,没有菜单,整个屏幕变成了一个由像素点构成的方框。
方框里,一个由四个像素点组成的“小蛇”,正在缓缓移动。
“这……这是……”
“贪吃蛇!”软件组组长几乎是喊出来的,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极客特有的、纯粹的快乐,“这也是白所长的点子!他说,技术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而娱乐,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他给了我们游戏的构想,我们把它实现了!”
王浩下意识地按动着方向键。
屏幕上,那条小蛇随着他的指令,灵活地转弯,吃掉屏幕上随机出现的像素点,然后身体变得更长。
简单,却充满了魔性。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伸长了脖子,看着那条在小小屏幕上不断游走、变长的小蛇。
没有人说话,实验室里只剩下按键发出的“嗒嗒”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他们看的不是一个简陋的游戏。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无限广阔的世界,正在这块小小的屏幕上,缓缓拉开序幕。
这块芯片,这台样机,它所代表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小灵通”这个项目本身。
它是一种可能性!
一种将计算、通讯、信息处理、乃至娱乐,都集成于掌中的可能性!
“老刘……”王浩玩了足足五分钟,直到那条蛇因为撞到墙壁而“GameOver”,他才抬起头,看向自己的领导,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我们……我们好像……造出了一个怪物。”
刘工没有回答他。
这位在电子领域奋斗了半辈子的老研究员,此刻已经摘下了眼镜,正用手背用力地擦着眼睛。
他的嘴唇哆嗦着,半天,才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
“不……我们不是造出了怪物。”
“我们是……见证了神迹!”
是的,神迹。
除了这个词,他找不到任何其他词语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从一块需要几十人团队耗费数月才能勉强做出来的、功能单一的电路板,到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性能提升百倍、功能丰富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芯片。
这中间的技术跨度,大到让人绝望。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个人的出现,源于他建立的那个神秘的“芯片研究所”。
“快!快去报告!”刘工猛地回过神来,一把抓住王浩的胳膊,力气大得惊人,“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白所长!”
……
王浩几乎是被刘工推着跑出实验室的。
他的胸膛里,心脏还在狂跳不止,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台刚刚创造了奇迹的样机,机身还带着一丝因为长时间运行而产生的温热。
走廊里,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拉出长长的光影。
王浩感觉自己像是踩在云端,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图形界面、短消息、计算器、记事本,甚至还有……游戏!
这些在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功能,如今就汇集在他手中这个小小的盒子里。
而实现这一切的,仅仅是靠着那一块小小的、黑色的芯片。
他忽然想起了项目立项时,白所长在动员会上的那番话。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部简单的无线电话。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平台,一个未来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
“通话,只是它最基础的功能。我希望有一天,人们可以通过它,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处理工作,联系朋友,甚至进行娱乐。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时,包括刘工在内,所有人都觉得所长是在描绘一个过于遥远的、科幻般的未来。
大家只是把这当成一个鼓舞士气的口号,心里想着,能先把通话功能做好,就已经烧高香了。
可现在,王浩看着手中的样机,他才真正理解了那番话的重量。
所长没有在画大饼。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在通过这块芯片,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他不是在预测未来。
他是在……创造未来!
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王浩和刘工一路小跑,来到了主楼白杨的办公室门前。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能看到里面明亮的灯光。
刘工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凌乱的白大褂,抬手准备敲门,却又有些犹豫,生怕打扰到所长。
王浩更是紧张得手心冒汗。
就在这时,办公室里传来了白杨平静的声音。
“是刘工和王浩吧?进来吧。”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他们还没敲门,所长怎么就知道是他们?
推开门,只见白杨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似乎刚刚看完。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两人身上,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微笑。
“看你们的样子,应该是成功了。”
他的语气平静得就像在问“今天天气怎么样”,但正是这种平静,反而给了刘工和王浩一种巨大的信心和鼓舞。
仿佛这一切,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成功了!所长!完全成功了!”刘工再也按捺不住激动,他快步走到办公桌前,将手中的样机小心翼翼地放了上去,像是在呈上一件稀世珍宝。
“您快看!这……这简直是……是奇迹!”
王浩也跟了上来,他打开样机,将那个划时代的开机画面和主界面,展现在了白杨面前。
“所长,我们按照您的构想,和软件组的同志们一起,不仅实现了基础通话功能,还……还做出了图形界面、短消息、和……和游戏!”王浩一边说,一边演示着各项功能,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发颤。
白杨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目光扫过屏幕上那简陋却充满创意的图标,扫过那条正在笨拙游动的“贪吃蛇”。
他的眼神很专注,似乎在评估,又似乎在回忆。
许久,他才伸出手,将那台样机拿了起来。
他用手指摩挲着那略显粗糙的塑料外壳,感受着它的重量和温度。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面前两位激动得满脸通红的下属,脸上露出了自052D下水以来,最为灿烂和欣慰的笑容。
“辛苦了。”
他缓缓说道。
“你们做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