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成本可以降低到两千三百块钱(1 / 1)
这句发自肺腑的赞扬,仿佛带着一股奇异的魔力,瞬间抚平了刘工和王浩心中所有的激动与忐忑。
那是一种比任何嘉奖都更让人心安,也更让人振奋的力量。
就好像一个跋涉了千山万水的旅人,终于将信物送到了君王手中,而君王只是微笑着点头,说了一声“甚好”,这其中蕴含的肯定与信任,便足以消解一路的风霜。
“所长,这……这只是第一版样机,软件和硬件都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王浩定了定神,恢复了一个科研人员应有的严谨,开始汇报情况,“比如这个图形界面,目前还比较简陋,占用的系统资源也偏高。”
“还有功耗,虽然比上一代好了无数倍,但我们测试发现,如果连续玩……玩那个‘贪吃蛇’,大概两个小时就会耗尽电量。正常待机可以超过二十四小时,连续通话时间大约在四小时左右。”
白杨点点头,将样机轻轻放在桌上:“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一堆分立元件走到了一块SoC,从一个砖头走到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掌上终端’,这已经不是一步,而是一次飞跃了。”
他看向刘工,问道:“老刘,成本核算出来了吗?”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技术再先进,如果成本高到无法承受,那也只能是躺在实验室里的展品。
刘工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
他推了推老花镜,郑重地汇报道:“报告所长,核算出来了。这台样机,所有元器件的物料成本,包括这块定制的SoC芯片在内,总共是三千一百二十七块。其中,芯片的成本占了大头,接近一千五百块。”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做过评估,如果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优化供应链和生产线工艺,单机的综合成本,有希望压缩到两千三百块左右。这……这已经是我们能想到的极限了。”
说完,刘工的表情有些复杂。
两千三百块,这在1979年,依然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块,有点技术的可能到七八十,干部能有一两百。
但相对比这两千多,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样的“玩具”,真的能像所长说的那样,改变人们的生活吗?
然而,白杨听到这个数字,脸上却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两千三百块……很好。”他轻轻颔首,“这个价格,足够了。”
足够了?
刘工和王浩都愣住了。
白杨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笑着解释道:“你们不要用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来衡量它。任何一个划时代的新事物,在它诞生之初,都不可能立刻飞入寻常百姓家。”
“它的第一批用户,必然是那些对效率、对信息有最高需求,并且具备相应购买力的人群和单位。”
他伸出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政府机关、重要科研单位、大型国营工厂的负责人、需要随时保持联系的公安、消防、急救部门,还有……海外那些有钱人。”
“对于他们来说,一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的电话,价值是多少?是节省下来的时间,是第一时间抓住的商机,是紧急情况下挽救的生命和财产。这些,是无法用两千三百块来衡量的。”
“等市场被打开,产量提升,技术迭代,成本自然会一步步降下来。就像汽车一样,总有一天,它会从奢侈品,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小灵通’,也是一样。”
一番话,说得刘工和王浩茅塞顿开,眼前的迷雾被彻底拨开。
是啊,他们总是下意识地想着要让所有老百姓都用上,却忘了市场是需要一步步培育的。
先从金字塔的顶端开始,再逐层向下渗透,这才是最稳妥、也最符合商业规律的做法。
“我明白了,所长!”刘工重重地点头,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产品已经定型,接下来,就是为它铺设‘道路’了。”白杨的目光变得深远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张覆盖全国的无形网络,“这台设备,不能在我们的研究所里孤芳自赏。它需要一张网,一张能让它的信号自由驰骋的网。”
他沉吟片刻,想到了那个与052D项目并行推进的,更为宏大的“高速信息公路”计划。
小灵通的基站网络,完全可以作为那个计划的先导和有机组成部分。
只需要在城市里,选择合适的制高点,修建信号塔,就能初步构建起一张覆盖城市区域的移动通讯网络。
想到这里,白杨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按钮。
“小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很快,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推门而入。
“所长,您找我。”
“嗯。”白杨吩咐道,“你马上以我们研究所的正式名义,联系邮电部办公厅。”
邮电部!
刘工和王浩的心头同时一跳。
他们知道,真正关键的一步,要来了。
在1979年,华夏的邮政和电信是两位一体,密不可分的。
所有关乎电话、电报、邮递的业务,都由这个庞大的部门统一管理。
想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共通讯网络,绕开邮电部是绝无可能的。
只听白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语气继续说道:“替我向邮电部的罗为民部长发一份正式的会谈邀请。就说,开拓研究所负责人白杨,想邀请他前来我所,共同商讨一项关乎未来公共通讯体系建设的重大事宜。时间,就定在明天上午十点。”
“是!”李卫国没有丝毫犹豫,干脆利落地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
邮电部,部长办公室。
已近花甲之年的罗为民,正戴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审阅着一份关于“加速全国长途电话线路自动化”的五年规划草案。
他的办公室宽敞而朴素,最具标志性的,是墙上那面巨大的《全国邮电干线图》。
上面用红蓝两色的线条,密密麻麻地标注出了遍布全国的邮路和电缆走向。
这张图,就是他的江山,是他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版图。
作为这个庞大系统的掌舵人,罗为民最近的心情很不错。
改*的春风,同样吹进了邮电系统。
随着国家对经济建设的日益重视,通讯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面已经批示,要将邮电通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先行官。
这意味着,他们能拿到更多的预算,上马更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项目。
他手里的这份规划,就是要将目前还需要大量人工接转的长途电话,逐步升级为用户可以直接拨号的自动化网络。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铺设更多的铜缆,引进更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培训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
但罗为民有信心,只要给他五年,不,三年时间,他就能让京城、沪市、羊城这些大城市的居民,率先享受到不用总机小姐转接,就能直接打长途的便利。
这就是他理解的,“未来的通讯”。
“笃笃笃。”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罗为民头也没抬,继续用红笔在文件上做着批注。
他的秘书,一个沉稳干练的中年人,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电话听筒,用手捂着话筒,表情显得有些古怪。
“部长,一个……一个很特别的电话。”秘书压低了声音,“对方自称是西郊‘研究所’的,说要找您。”
“西郊研究所?”
罗为民的笔尖在纸上一顿,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红痕。
他缓缓抬起头,皱起了眉头。
这个名字,他当然听说过。
虽然对外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所编号,但在他这个级别的干部圈子里,这四个字代表着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那是国家最顶尖、最神秘的国防技术研究机构之一,直接对最高层负责。
传说中,海军最新锐的战舰,空军最先进的导弹,都和这个研究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样一个专攻“国之重器”的军工单位,怎么会突然打电话找到他这个管邮政电话的民用部门来了?
而且,是直接打到他办公室的。
“什么事?”罗为民沉声问道,心中瞬间闪过无数种可能性。
难道是军方的保密通讯线路出了问题,需要邮电部配合排查?
还是他们研发了什么新型的军用加密电台,需要占用特殊的频段?
亦或是……要为某个新建的秘密基地铺设专用的海底光缆?
这些念头,都还在他能理解的范畴之内。
秘书的表情愈发古怪,他小心翼翼地复述道:“对方说,是他们研究所的负责人,白杨所长,想……想邀请您明天上午十点,去他们研究所一趟。”
邀请他?
去他们研究所?
罗为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这不合规矩。
*级干部之间的会晤,通常都有正式的公函流程,或是通过对口的办公厅进行协调。
这种一个电话直接邀约的方式,显得有些……随意,但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接下来的话。
秘书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转述道:“邀请的事由是……‘共同商讨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公共通讯体系建设的重大事宜’。”
“什么?”
罗为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那个关键词:“……公共通讯体系建设?”
“是的,部长。对方原话就是这么说的。”秘书肯定地答道。
罗为民彻底愣住了。
他缓缓地摘下老花镜,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目光有些发直。
大脑一时间有些宕机。
一个研究飞机大炮、军舰导弹的顶级军工研究所,要找他这个邮电部长,商讨“公共通讯”?
这是何等的风马牛不相及!
公共通讯,那是他的地盘,是他最熟悉的领域。
是他墙上这张图所代表的一切——是邮递员的绿色自行车,是电报大楼里清脆的滴答声,是千家万户里那根连接着外界的黑色电话线。
难道……他们觉得我这个邮电部长干得不好,要来指导工作?
这个荒唐的念头一闪而过,立刻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研究所的级别再高,也没有权力干涉他们邮电部的内部事务。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
“未来”的公共通讯体系?
罗为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了墙上那张巨大的《全国邮电干线图》上。
那一条条红色的邮路,蓝色的电缆,在他眼中是如此的坚实,如此的清晰。
它们就像这个国家的血管和神经,将四面八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这张网上。他所构想的“未来”,就是让这张网变得更密、更粗、更通畅。
可开拓研究所口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罗为民想不出来。
他的想象力,被那纵横交错的铜缆和电线杆牢牢地束缚在了大地上。
他无法想象,一种脱离了这些实体线路的“公共通讯”,会是何种形态。
难道是……像广播一样,用无线电波传递语音?
可那怎么实现点对点的私密通话?
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技术啊!
那不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聊天室了吗?
而且信号的覆盖、干扰、稳定性和容量,都是天方夜谭一样的问题。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混合着一丝身为行业权威被“冒犯”的困惑,以及对那个神秘研究所的敬畏,交织在罗为民的心头。
他沉默了良久。
办公室里,只听得见老式挂钟沉稳的滴答声。
秘书大气都不敢出,举着电话听筒的手臂已经有些发酸。
终于,罗为民重新坐直了身体。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透着一股属于部级领导的决断力。
不管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都必须去会一会。
这个邀请,他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
“告诉他们,”罗为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邮电部罗为民,明天上午十点,准时到访。”
“是!”秘书如蒙大赦,立刻对着话筒回话。
挂断电话后,罗为民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地图前,久久地凝视着。
……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平稳地驶入了京城西郊的区域。
车窗外的景象,逐渐从城市的喧嚣繁华,变得宁静而开阔。
道路两旁的白杨树高大挺拔,远处是连绵的西山轮廓。
罗为民坐在后座,闭目养神,内心却远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他想了一整晚,也没能想明白,开拓研究所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车子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路口拐了个弯,驶向一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道路。
但罗为民敏锐地注意到,从这个路口开始,路边的行人就消失了,偶尔出现的,也是穿着制服、神情警惕的哨兵。
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无形的、肃杀的威严。
很快,车子停在了一扇厚重的铁门前。
门口没有悬挂任何招牌,只有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站得如松柏般笔直。
罗为民的秘书下车,上前递交了证件和昨日约定的拜访信息。
卫兵仔细核对后,打了一个内部电话进行确认。
“咔嚓。”
厚重的铁门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了里面的景象。
伏尔加轿车缓缓驶入。
罗为民透过车窗向外看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本以为,这样一个顶级军工单位内部,会是厂房林立、戒备森严的景象。
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宛如大学校园般的巨大园区。
绿草如茵,林荫夹道,一栋栋风格简洁的灰白色科研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
这里没有军港的铁血,也没有工厂的喧嚣,只有鸟鸣和风声,宁静得让人心安。
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罗为民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严格到骨子里的秩序感。
每一个路口都有监控探头——这在1979年绝对是稀罕物。
园区里行走的科研人员,个个步履匆匆,神情专注,胸前都挂着不同颜色的身份牌。
他的车,并没有被允许直接开到主楼下。
在一个指定的停车场停下后,一名穿着研究所内部安保制服的年轻军官,已经等候在那里。
“罗部长,您好。我是所长助理,奉命在此迎接您。”李卫国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不卑不亢。
“你好,李助理。”罗为民点点头,走下车。
“按照规定,进入核心办公区,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并暂时寄存您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和通讯设备。请您谅解。”李卫国的话语很客气,但语气却不容置疑。
罗为民心中一凛。
他知道这是规矩。
他自己也是从保密单位出来的,深知其中的重要性。
他坦然地将自己的公文包交给了秘书,让他和司机在指定区域等候。
接下来,他被李卫国引领着,通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安检门。
从金属探测,到身份牌的反复核验,再到最后进入主楼时,由两名表情严肃的警卫进行的贴身检查。
整个过程,严密得滴水不漏。
罗为民的内心,愈发感到震撼。
他去过不少保密级别很高的单位,但像研究所这样,将安保措施执行到如此极致的,还是头一次见到。
这让他对即将见到的那位“白所长”,以及他口中所谓的“重大事宜”,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和敬畏。
终于,李卫国将他带到了主楼三楼一间办公室的门前。
办公室的门牌上,只写着三个字——“所长室”。
李卫国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一个年轻而沉稳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李卫国推开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罗部长,我们所长在等您。”
罗为民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办公室很宽敞,布置却极为简洁。
一张巨大的办公桌,一组待客的沙发,还有一个巨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语言的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
一个年轻人,正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来。
他穿着一身干净的白大褂,身形挺拔,面容俊朗,眼神深邃而平静。
看起来,最多……也就三十岁左右的样子。
罗为民的脚步,有那么一瞬间的凝滞。
他设想过无数种“白所长”的形象——或许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功勋元老,或许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中年专家。
他唯独没有想到,执掌着这个国之重器孵化基地的,竟然会是如此年轻的一个人!
“罗部长,欢迎您的到来。”白杨微笑着伸出手,主动迎了上来,“我是白杨。”
“白……白所长,你好。”罗为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与他握了握手。
白杨的手温暖而有力,他的笑容和煦,眼神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让罗为民感觉自己所有的疑惑和揣测,都在对方面前无所遁形。
“请坐。”白杨将他引到沙发区,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
没有过多的寒暄,在罗为民坐定之后,白杨便开门见山地进入了主题。
“罗部长,冒昧地邀请您过来,是有一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得到您和邮电部的鼎力支持。”
来了。
罗为民端起茶杯,不动声色地说道:“白所长但说无妨。只要是国家需要,我们邮电部义不容辞。”
白杨微微一笑,他没有从口袋里掏出图纸,也没有拿出一份厚厚的报告。
他只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语气,平静地说道:
“我们研究所,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无线通讯终端。为了让这种终端能够投入使用,服务于人民,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全新的移动通讯网络。”
“为此,我希望邮电部能够配合我们,在第一阶段,于京城、沪市、羊城这三座核心城市,选择合适的制高点,帮助我们修建一批专用的……信号基站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