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计算机研究所的大动作!(1 / 1)
“白所长……这些……这些东西,你……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周培明都近乎失态了,。那双苍老的、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燃烧着一团混杂着震惊、狂热与极度困惑的火焰,死死地锁定在白杨身上。
这是一个无法回答,也无需回答的问题。
白杨迎着周培明的目光,神情依旧平静如水。
他没有起身,只是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搪瓷茶杯。
“周所长,”白杨的声音不大:“它们的来源,现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这里,它们是真实可行的,并且,它们属于我们。”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周培明心中那不切实际的探究欲,却又点燃了一捧更旺盛的、名为“希望”的烈火。
是啊!
追究来源有什么意义?
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条通往信息技术之巅的康庄大道,已经清清楚楚地铺在了自己,铺在了整个华夏计算机事业的面前!
他缓缓直起身子,退后两步,重新坐回沙发上。
“白所长,我……我代表计算机研究所,不,我代表我个人,周培明,向你请求!请你……请你来领导这个项目!”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又补充道:“不,这不是一个项目,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足以改变国家未来几十年前途的伟大事业!”
“我们计算机所,从我周培明开始,往下每一个研究员,每一个技术工人,全都交给你来调遣!只要能把这些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要我这条老命,我也心甘情愿!”
这位在计算机领域奋斗了一辈子的老院士,此刻言辞恳切。
他太清楚眼前这份资料的份量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这是文明代差级别的降维打击!
如果能实现,所谓的国际封锁、技术壁垒,都将成为一个笑话!
白杨静静地听着,他能感受到周培明话语中那份滚烫的、毫无保留的赤诚。
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也是他最敬佩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宝贵品质。
他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说道:“周所长,您的心情我理解。成立一个全新的项目是必然的,而且,规模只会比您想象的更大。但是,在开始之前,我们必须把规矩立下。”
“你说!什么规矩我们都遵守!”周培明立刻应道,生怕白杨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首先,这个项目,将会作为我即将成立的新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与新公司签订一份独立的劳动合同和一份最高等级的保密协议。”
白杨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需要的是绝对的服从和绝对的保密。这不是一次常规的科研攻关,这是一场战争。”
周培明闻言,非但没有丝毫抵触,反而重重地点了点头:“应该的!早就应该这样了!科研不能搞大锅饭,保密工作更要提升到战争级别!我完全同意!”
他认为,白杨口中的“公司”,绝不是为了个人牟利,而是为了用一种更高效、更灵活、更能激发创造力的模式,去完成国家最顶尖的科研任务。
“好。”白杨见他理解,便不再多言,直接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内部短号。
“林慧同志,你进来一下,带上我让你准备的‘甲字号’文件袋。”
……
很快,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林慧抱着一个厚厚的、用牛皮纸密封,并盖着红色“绝密”印章的文件袋走了进来。
她先是礼貌地向周培明点了点头,然后将文件袋放在了白杨的办公桌上,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沉静,没有丝毫多余的好奇。
白杨撕开文件袋的封条,从里面取出了几份文件。
“周所长,这是两份文件,一份是高级技术顾问的聘用合同,另一份是最高等级的保-密-协-议。”白杨将文件推到周培明面前,特意加重了“保密协议”四个字的读音。
“这份协议的保密条例,是我亲自拟定的,比我们研究所现行的任何保密条例都要严格。一旦签署,终生有效。泄密所造成的后果,我想您比我更清楚。”
周培明没有丝毫犹豫,甚至连合同的具体条款都没看,直接拿起桌上的钢笔,翻到最后一页的签名处。
“白所长,不用多说了。”他抬起头,苍老的脸上满是坚毅,“从我踏进这个门,看到这些资料开始,我的这条命,就已经和这个事业绑在了一起了。别说签一份协议,就是要我立下军令状,我也绝不含胡!”
说完,他俯下身,一笔一划,郑重地在签名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周培明。
白杨点了点头,示意林慧将文件收好归档。
“林慧,你现在去安排一下,派咱们所里安保等级最高的两名安保干事,用所里的专车,护送周所长和这些手稿,安全返回计算机研究所。”白杨的安排滴水不漏,“记住,手稿绝对不能离开周所长的视线,直到他进入计算机所的保密室为止。”
“是,所长!”林慧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周培明此刻已经站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如同捧着稀世珍宝一般,将那五大本手稿重新整理好,紧紧地抱在怀里。
“白所长,那我……我这就回去了!”他急不可耐,恨不得立刻飞回自己的地盘,召集人马,大干一场,“我回去之后,马上召开会议,把最核心的骨干都抽调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攻关小组,二十四小时待命,随时等候你的指示!”
“不急。”白杨也站起身,沉声说道,“周所长,回去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开会,而是把这份手稿,用最高保密等级,复印至少十份。然后,把所有接触到复印工作的人员,全部隔离审查,签署同样的保密协议。”
周培明浑身一震,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只想着尽快开展工作,却忽略了这最关键的一步。
如此珍贵的原始手稿,绝不能直接拿给下面的人传阅,万一有任何损坏或遗失,那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我……我明白了!”
白杨亲自将周培明送到办公室门口,看着他在两名身材高大、神情肃穆的安保干事的护卫下,快步走向楼下。
寒风从走廊的尽头灌进来,白杨却感到心中一片火热。
……
黑色的“上海牌”轿车在冬日的寒风中疾驰。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但气氛却紧张得近乎凝固。
周培明坐在后排,怀里紧紧抱着那五本手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
他身旁,一名安保干事正襟危坐,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车窗外。
副驾驶上,是另一名安保干事,同样是全神戒备。
周培明的手心,已经满是汗水。
他现在怀里抱着的,不是纸,是足以掀起世界信息产业滔天巨浪的“核武器”!
他甚至能感觉到,这些看似冰冷的纸张,正散发着滚滚的热量,烫得他心脏都在加速跳动。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材料学专家,李卫国,必须把他从高温合金项目里调出来!
他在铁钴磁性材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精密机械专家,王振华,他主持的精密车床项目刚有突破,他的团队对微米级的加工工艺最熟悉,是制造磁头和驱动马达的不二人选!
算法天才,陈海,那个刚从国外回来的年轻人,虽然有点恃才傲物,但他在编码理论上的天赋,整个四九城都找不出第二个!
一个个名字,一个个团队,在他的脑海中迅速筛选、组合。
他恨不得现在就打电话,把这些人立刻都绑到自己的研究所里来!
两个小时的车程,感觉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
当轿车终于稳稳停在计算机研究所的大楼前时,周培明几乎是第一个从车里冲了出来。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抱着手稿,在两名安保人员的护卫下,直奔位于地下一层的保密印刷室。
“老张!”他对着印刷室的负责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技术员喊道,“放下手里所有的活!立刻!马上!给我复印这份文件!”
他将手稿重重地放在操作台上。
“启动最高保密程序!除了你和我,任何人都不能进入这个房间!复印十份,不,十五份!复印过程中,你和你的徒弟小李,一步也不能离开!”
“复印完成后,连同原稿,全部锁进一号保险柜!然后,你们两个,在我的办公室等我,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和外界进行任何联系!”
一连串的命令,不容置疑,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杀伐果断。
老张被周培明这副模样吓了一跳,但看到文件上那“绝密”的印章和所长从未有过的严肃表情,他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二话不说,马上开始清场、准备。
安排好这一切,周培明才转身走出印刷室,对门口等候的秘书小王吩咐道:“通知下去,半个小时后,三楼大会议室,召开全所紧急会议!”
“所有研究室主任、课题组组长,一个都不准缺席!手头有再重要的实验,也必须马上停下!谁要是迟到,让他自己来我这里解释!”
小王愣了一下,这是建所以来,从未有过的紧急通知。
要知道,现在正是好几个重点项目攻坚的关键时刻,比如“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还有那个让人头疼的“5MB硬盘”项目,都是到了以小时计算进度的关头。
现在,所长一道命令,竟然要所有负责人全部停下手里的工作?
“所长,是出了什么大事吗?”小王忍不住小声问道。
周培明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锐利如刀:“是天大的事!是能决定我们计算机所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马上去通知!”
“是!”小王不敢再多问,转身飞奔而去。
一时间,整个计算机研究所,这栋平日里安静严谨的大楼,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池塘,瞬间波澜四起。
各个实验室、研究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什么?紧急会议?现在?”
“停下实验?老周疯了?我们这边的数据刚跑到关键节点啊!”
“所有组长都要去?到底怎么了?难道是上面要来大领导视察?”
“不知道啊,听说是周所长亲自下的死命令,语气特别重!”
尽管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但周培明在所里积威甚重,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
一个个平日里埋首于图纸和仪器之间的技术大牛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满腹狐疑地朝着三楼会议室走去。
……
三楼,大会议室。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息。
将近三十名计算机所的精英骨干,已经在这里干等了快一个小时。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负责人,平日里时间宝贵得很,现在却被晾在这里,连个说法都没有,一些性子急的已经开始坐不住了。
“老李,你知道是什么情况吗?我那边的‘长城203’小型机项目,正在进行最终的系统稳定性测试,一分钟都离不开人啊!”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抱怨道。
被称作老李的,是负责硬件研发的副所长李卫国,他也是一头雾水,摇了摇头:“别问我,我跟你们一样,也是被临时叫过来的。不过看这架势,肯定不是小事。老周的脾气你们知道,不是火烧眉毛,他不会这么干。”
“会不会是咱们那个5MB硬盘的项目,又出什么幺蛾子了?”有人猜测道。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叹息声。
为了攻关这个硬盘项目,他们已经熬了快三年了,头发都掉了不少,可磁头技术和盘片材料,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突破,良品率低得吓人,性能也极不稳定,已经快成了全所人的心病。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会议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周培明沉着脸,大步走了进来。
他身后,还跟着他的秘书小王,以及两名神情严肃、一看就是军人出身的安保干事。
小王的手里,抱着一摞厚厚的、刚刚复印出来还带着余温的文件。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周培明的身上。
周培明走到主位前,没有坐下,而是环视全场,锐利的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脸上扫过。
“我知道,把大家从各自重要的岗位上叫过来,很多人心里有怨气,有疑问。”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等你们看完了手里的东西,你们就会明白,你们今天放下的所有工作,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的万分之一重要!”
他没有给大家提问的机会,直接对秘书小王一挥手。
“在分发文件之前,所有人,先签一份保密协议。”
小王和那两名安保干事立刻行动起来,将一份份打印好的保密协议分发到每个人的面前。
众人面面相觑,疑惑更甚。
所里的保密条例已经是常态了,但像今天这样,在开会前,当着所有人的面,郑重其事地签署一份全新的、条款更为严苛的协议,还是头一遭。
协议的抬头写着——“‘曙光’计划专项保密协议”。
“‘曙光’计划?”有人小声嘀咕着,“没听说过啊。”
“别废话,签!”李卫国作为副所长,率先拿起笔,看也不看,直接在末尾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他带头,其他人虽然心中嘀咕,但也纷纷签了字。
他们相信,周培明不会无的放矢。
待到所有协议都收上来之后,周培明才点了点头,示意小王将那摞复印的资料分发下去。
厚厚的一叠A4纸,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落在了每个人的桌前。
“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周培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记住,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大声喧哗。看完之后,我们再讨论。”
说完,他便坐了下来,端起茶杯,闭上了眼睛,仿佛在积蓄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只剩下“哗啦啦”的翻动纸页的声音。
起初,大部分人的脸上都带着不以为然的神情。
他们都是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顶尖专家,什么样的前沿理论没见过?
然而,这种平静,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分钟。
“嘶……”
一声倒吸凉气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是李卫国!
他正死死地盯着第一份资料——《磁记录材料学基础与新型磁粉配方》。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作为材料学专家,他只看了一眼那个关于“γ-Fe₂O₃掺杂钴离子”的分子式,以及后面关于晶体形态和磁导率的详细论述,就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这……这简直是把最终答案直接拍在了他的脸上!
他们实验室苦苦探索的方向,在这份配方面前,幼稚得就像是小学生的涂鸦!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的天……温彻斯特技术架构……磁头飞行高度控制在0.5微米以下……这……这怎么可能实现?!”负责硬盘项目的王振华,瞪大了双眼,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完整的硬盘磁头动态加载技术和伺服轨道写入技术!
“PRML……部分响应最大相似算法?!”
算法天才陈海,那个一向眼高于顶的年轻人,此刻脸色涨红,呼吸急促,像是看到了神迹,“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代替传统的峰值检测……这……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这简直是……是跨越时代的设计!”
“还有这个……可变扇区密度编码……我的老天爷,这能让存储密度凭空提升百分之三十以上!”
“快看这里!关于软盘驱动器的设计!从步进电机伺服系统到磁头读写电路,全都有!连防尘结构都设计好了!”
“不止!你们看最后面!这……这是关于‘非易失性存储’的理论构想……利用‘浮栅晶体管’……这……这不就是固态存储吗?他连未来的路都给我们指出来了!”
寂静被彻底打破了!
整个会议室,如同一个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爆炸!
震惊、骇然、狂喜、难以置信……种种复杂到极致的情绪,交织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他们不再安坐,纷纷站起身来,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指着手中的资料,用一种夹杂着颤抖和狂热的语调激烈地讨论着。他们就像是一群最虔诚的信徒,突然看到了降临人间的“神谕”!
这哪里是什么技术资料!
这是一部圣经!
是一部指引着华夏信息产业,从蛮荒走向辉煌的创世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