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给余父画大饼(1 / 1)

加入書籤

果然,卸车时,余母看着那堆成小山的东西,眼睛都瞪圆了:“我的老天爷!你这是把供销社搬空了?才挣了几个子儿,就敢这么造?”

她一样样检视,手指点着刚买的罐头,“罐头我集上刚买!你个败家子,又买这么多!”

看着那些玻璃瓶,她心疼得直抽气。

“阿娘,您买那点,一人一口就没了!”

“往年你连味儿都闻不着!知足吧你!”余母扬手作势要打。

余坤安赶紧分雪花膏,老中青五个女人人手一盒。

可余母的注意力丝毫未被转移,矛头又转向王清丽:“清丽啊,你咋就由着他胡来?这钱花得没个数……”

王清丽看着他,眼神里透着担忧和疑惑,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话——她明明记得他只带了十块钱出门。

“阿娘,这些罐头和糖不是我买的,是赵阿奶硬塞的回礼。”余坤安指着另一个篮子解释。

这依然没能平息余母的“怒火”,眼看她连旁边的余大哥也要捎带上。

余坤安赶紧祭出杀手锏:“阿娘,看这个!”他从篮子里拿出叠放整齐的奖状和奖品。

“这……写的啥?”余母只认得简单的数字,但那鲜红醒目的印章她认得,那是公家的印!

“县里治安大队发的!见义勇为奖状!这些是奖品!”余坤安声音里透着自豪。

余母目光瞬间锁定了那张纸。她接过奖状,小心翼翼地、反复摩挲着那枚印章的边缘,仿佛要确认它的真实。

“我的老天爷……”她声音发颤,带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半晌,才低低地嘟囔出一句:

“……值!这奖状……值了!”

所有的心疼、担忧,此刻都化作了满心满眼的骄傲,腰杆不自觉地挺直了。

其他人也惊叹着围上来,抚摸奖状和奖品。

小崽子们眼巴巴盯着罐头,口水都快淌下来了。

可也许是刚才大人们的严肃气氛,几个小家伙竟然都忍着,乖乖没伸手去碰。

余坤安这会松了口气,挨个撸了把脑袋:“想吃哪个?老叔开!”

“这个圆圆的!”

“我要黄黄的这个!”

“橘子!”

小家伙们把三种指了个遍。

“都开!”余坤安豪气挥手。

“开啥开!只能开一瓶!省着点!”余母回过神,习惯性地阻拦,但语气已软了许多。

“人多,一瓶哪够?再开一瓶黄桃!”

余坤安不由分说,麻利地开了山楂和黄桃罐头。甜丝丝的果香瞬间弥漫开。

他先给几个小的分好,又拿碗盛了些黄桃肉,端给老太太:

“阿奶,尝尝,甜得很,肉厚!”

老太太笑眯了眼,先喂他一块,才慢悠悠自己吃起来,咂摸着滋味儿。

余坤安看着围在一起七嘴八舌谈论奖状的众人,还有小心翼翼舔着甜水的小崽子们,心头暖意融融。

他悄悄回屋放钱。

打开王清丽的木箱,那两块上次进城时高一仁硬塞给他的电子表还在箱子里。

他这才想起一直没找到合适机会拿出来送给大哥、二哥。

放好厚厚一沓钱,他拿着两块表出来,递给余大哥一块:“大哥,电子表,直接显时辰的。你和二哥一人一块。”

“嗬!这新东西!”余大哥稀罕地摩挲着清晰的数字屏。调好时间后立马宝贝的戴上,嘴角咧到耳根。

余坤安把另一块揣进兜里,准备给还在新房忙活的二哥。

屋子里,那张奖状已被余母用干净的布仔细包好,郑重地收起,嘴里还念叨着:

“一会儿,等你爹回来好好看看!等搬家时亲戚来了,也得给他们瞧瞧!哈哈~这个是公家盖章认下的表彰!”

余坤安瞧见她脸上那藏都藏不住、恨不得立刻就向七大姑八大姨炫耀的神情,嘴角抽了抽。

算了,这是余母难得有给人炫耀她好儿子的机会!让她高兴高兴。

“行,随您高兴。”他笑着应道。

余坤安把那两摞旧报纸包上的书和挂历打开,先把那本印着古装仕女的挂历递给余母,家里大人小孩的注意力立刻又被挂历上色彩鲜艳的美人儿画像给吸引了。

一群人围着啧啧称叹画上人的衣裳、头饰,连小崽子们也伸长了脖子去看稀奇。

他继续把封面色彩丰富的儿童挂历分给王清丽三人。

几人翻开,小崽子们又被上面憨态可掬的画像吸引了,

“哇,狗狗~”

“胖娃娃~”

“哎,现在的东西真是越做花样越多了!”余母摸着光滑的挂历纸感叹。

她招呼余大哥找来木条和铁钉,仔细地把年历挂在了屋子里那幅有些年头的毛主席画像下侧。

“呵呵,咋感觉咱屋子里面都亮堂了些!”余母退后两步,眼睛看着墙上新添的色彩,脸上是实实在在的欢喜。

余大嫂她们也把儿童挂历收好,准备搬新家以后再挂在堂屋里。

新家的墙壁早就计划好了,有前些天去集上买来的BJ天安门的画报和毛主席的画像,这下又多了这几本花花绿绿的挂历,想着就喜庆。

余坤安看着拆分好的书,也在盘算,得让余父再打一个书架,专门给小崽子们准备一个房间摆放这些书籍和学习用的,反正新房子那边有空的房间。

想着,他就把新书先抱到屋子里,这些小崽子才吃了罐头,一手的糖水黏糊糊的,可别弄脏了宝贝书。

然后就去了新房子。他绕着几个房间转了一圈,最后把最边上的那间改成家里孩子们的书屋。

“阿爹,”余坤安转到余父的木工房,“你再给你孙孙们打个书架呗,就按照最边上那间墙的尺寸打,要大的,以后书会越来越多的。”

余父正低头收拾工具,闻言抬起头,眉头习惯性地皱起,眼神里带着“你小子又整什么幺蛾子”的疑问:

“哪家的书还能放一面墙的?尽想些没边的。”

他见过最多的书,就是村委会计那几本账册。

“阿爹,”余坤安凑近些,语气带着点鼓动,

“书报上都讲了,娃娃的教育得从小抓起,从小熏陶熏陶。你给咱打个结实的大书架,

我多买些书回来搁着,让他们有空就翻翻,认认字,学学做人的道理。保准以后给咱家挣几个大学生回来!光宗耀祖!”

余父听到“大学生”三个字,眼里闪过一丝光亮,虽微弱却透着股子兴奋劲儿:

“大学生……还几个?能出一个,那都是咱家祖坟冒青烟了,天大的造化。”

“阿爹,祖坟冒青烟哪成啊,那得喷火才配得上!”余坤安笑着打趣。

余父瞪了他一眼,想斥责两句“没大没小”,可到底被那“喷火”的愿景勾得心里痒痒,嘴角忍不住也抽动了一下,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余坤安看着他老子心动了,便又一脸认真地说:

“多认字总归没坏处。以后看个图纸、学个新技术啥的,总比咱这辈人强。认字多了,路子就宽,机会也多。”

“哟呵,真没想到你小子能有这觉悟!”余父想起之前硬逼着他去上学的那些事儿,忍不住感慨。

“爹,这不是最近往城里跑得勤了嘛,这才实实在在有了感触。”

“行了,别光嘴上说得好听。要打书架就麻溜地搬木料过来。刚好你们几个屋的大件都拾掇利索了,剩下的零碎活等搬完家再弄。”

余父嘴上说得硬邦邦的,可那动作里却透着一股子干劲儿。

余坤安一看,心里乐了,这老头子是被他画的“大饼”给砸晕乎了,大手一挥就要开工。

“好嘞,我这就去!”他应得响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