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初二回娘家(1 / 1)
王清林、王清年两兄弟也闻声出来,脸上带着笑,一左一右围着余坤安坐下,比上次见面显得亲近热络多了。
王清年性子活泛些,拉着余坤安就说开了:
“姐夫,跟你说!我们这阵子又往县里跑了三趟卖竹鼠!现在村里好几家都眼热,跟着我们一起抓竹鼠往镇上、县里送,这下可好,林子里的竹鼠都不好逮了!”
王清林也接上话,声音里透着兴奋:
“姐夫,爹编的那靠椅在县里真抢手!上回我们多带去的几把竹椅都卖出去了。何哥订的靠椅我们也交了。赵阿奶还又帮我们揽了好几把新椅子的活儿呢!”
余坤安听了,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那太好了!打开门路就好!可得好好谢谢人家赵阿奶!”
“嗯!记着呢姐夫!上回去县城,特意给赵阿奶送了一把爹新编的靠椅,还有咱家自己腌的酸笋和晒的笋干!”
“姐夫,我们现在得空就跟着爹学编竹椅的手艺……”王清年也补充道。
“好了好了,都别缠着你姐夫了,他赶了大半天路,先让他垫垫肚子!”王母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米酒煮荷包蛋走过来,“阿安,你先吃着,我这就张罗晚饭去!”
因为姑爷上门,王家的晚饭比平时提前了不少。
吃饭时,余坤安想着还得赶路回家,王父给他倒酒他摆手婉拒了。王父便一个劲儿招呼他多吃菜。
饭后,余坤安陪着王父坐着说话。
“爹,家里给清林盖新房、娶媳妇的钱,还凑手吗?要是有难处,您可千万别跟我客气。”余坤安关心地问。
“阿安,这个你甭操心!”王父脸上带着宽慰的笑,“这几趟进城卖竹鼠和靠椅,家里进项稳当了不少!给阿林盖房娶亲的钱,够用!你就放宽心吧!”
“够用就好!”余坤安听了,心里也踏实了。
这时,王母已经把背篓里的年礼都归置好了,又手脚麻利地把准备好的回礼塞进背篓——有给外孙的吃食,甚至还想让余坤安给王清丽捎上一篮子鸡蛋……
这些都被余坤安拦下了,他实在不想再背着这么沉甸甸的一篓子赶夜路。
最后还是王母拿出两个红包,塞到余坤安手里:“这是给阿源和阿洲的压岁钱,你给带回去。”
王父则拿出一个用一竹筐的竹编小玩意了,里面是几个小巧玲珑的竹哨子、几只活灵活现的竹编小蚂蚱、还有两个精致的小竹篮。
“喏,这是我这些天编靠椅歇手的空档,随手给两孩子编的小玩意儿。带回去给他们耍吧。”
临走时,王母还在挽留:“阿安,这会儿都晚了,要不歇一晚明早再回吧?”
“娘,真不留了。家里清丽还等着呢…”
“等下次,等清丽生完娃,身子养好了,我带她还有两个小的,一起来好好住上几天!”
王父王母见实在留不住,只好一直嘱咐路上小心。两个小舅子一直把他送到村口。
当余坤安终于推开自家那扇院门时,已是夜深人静。
院子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都睡了。
只有堂屋还有微弱的灯光,老太太和王清丽正在收拾收拾,看样子也准备歇息了。
听到动静,王清丽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
“回来了?我还当你会在爹娘那边住一晚呢。”
“媳妇儿,我哪住得下?心里老想着你……还有你肚里的娃,就紧赶慢赶回来了。”
一旁的老太太一听,立刻关切地问:“安子,这么晚才到家,饿了吧?我去给你做些吃的!”说着就要往伙房走。
余坤安帮拉住老太太:“阿奶,您别忙活了,您快回屋里歇着吧,别折腾了!我不饿!”
“行,行,不饿就好。那我先去歇着了,你们也早点睡。”老太太笑呵呵地看了夫妻俩,慢悠悠地踱回了自己的房间。
王清丽则重新坐回椅子上,等着他洗漱完一起回屋睡觉。
余坤安手脚麻利地打水洗脸洗脚。
“媳妇儿,没有我给你焐被窝,睡不着了吧~”
“胡说什么,小声点,别把孩子吵醒了…”
年节里走亲访友、吃喝闲聚的日子一晃而过。
初六一大早,余坤安扒拉完早饭,拎上一瓶酒和一瓶罐头,直奔余朝山家。他没直接找张书记,本家老叔余朝山这儿,人熟好说话。
到了院门口,余朝山老两口正坐在台阶上闲着。瞧见他进来,连忙起身招呼。
“老山叔、婶子,过年好哇!”余坤安笑着问好,顺手把年礼递给淑珍婶。
“哎哟,过年好!阿安,来就来呗,还带啥东西!吃早饭没?婶子给你下碗面去……”淑珍婶热情地就要往伙房走。
余坤安赶紧拦住:“婶子,别忙活!我吃了才出门的,就是来给您和叔拜个年……”
余朝山这时磕了磕烟锅子,笑眯眯地:“行啊小子,还专门跑一趟!说吧,找我啥事儿?”
余坤安嘿嘿一笑:“叔,您这话说的!晚辈给长辈拜年,那不是天经地义嘛!”
余朝山故意逗他,“真没事儿?那我可不管你了啊!”
“呵呵,叔,其实……是想请您帮个忙,开份证明。”余坤安不再绕弯子。
余朝山收起笑容,认真起来,“证明?你小子又要鼓捣啥?开啥证明?”
余坤安正色道:“是这样,叔,银盘坡山脚那块空地,我家和大伯、二伯三家,打算合伙办个家庭养猪合作社。这不,想请村委给开个支持证明。”
余朝山咂咂嘴:“嚯!你们家心是真齐!这养猪场打算整多大?还得开证明?”
余坤安解释道:“这不是响应国家政策嘛!报纸上天天说支持咱农民搞副业。我们几家合计了,先养上五十头试试水……”
余朝山眼睛一瞪,“五十头?!好家伙,口气不小!政策是支持,可那地方离河沟不远吧?猪粪尿咋整?别搞得臭气熏天,到时候乡亲们堵门骂街,我可不管!”
余坤安早有腹稿,“叔,您放心!这些我们都琢磨透了!挖个大化粪池,粪水沤好了就是好肥料,正好肥坡上的地!卫生防疫这块,我们一准儿按畜牧站的要求来,半点不含糊!”
“嗯……”余朝山摸着下巴,点了点头,“听着倒像那么回事。行!现在国家鼓励,我这就给你办!”
他站起身,“你先去村委等着,我把张书记和你民叔叫上,今儿个就把你这证明开出来!这可是咱村头一份家庭副业,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