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又进账(1 / 1)

加入書籤

绵绵细雨断断续续下了八九天,总算放晴了。

泥巴路被太阳一晒,干爽不少,踩上去不再黏糊糊地沾一脚泥,人走在上面,连呼吸都畅快了。

余坤安站在台阶上,大大地伸了个懒腰,浑身舒坦了许多。

地里的活计暂时告一段落,家里的前后院也收拾利索了。他想起之前说过要带老太太和王清丽去县里逛逛,这会儿时机正好。

他几步跨进堂屋,对着老太太和王清丽笑道:“阿奶,清丽,今儿天气好!咱进城逛逛去?”

王清丽记起余坤安提过要去县医院看看肚子,想着月份还不算大,行动方便,便点点头:“行,正好去瞧瞧。”

老太太却摆摆手,没啥兴致:“你们去吧,我在家看家,顺带照看孩子。”

余坤安赶忙劝道:“阿奶,上回大集您就没赶上,这次咱去县里的公园,听说修得可好了!我把阿源、阿洲也带上,大家都去开开眼界!”

王清丽也在一旁帮腔:“是啊阿奶,一起去吧,难得清闲,咱也瞧瞧公园长啥样。”

余坤安心里一动:“要不把阿爹阿娘也叫上?他们怕也好些年没进过城了。”

他转向老太太,“阿奶,我去喊阿爹阿娘,咱一家子热热闹闹逛县城去!”

这么一说,老太太也有些心动了。自从有了收音机,里头说的新鲜事儿可不少,她也想出去瞧瞧世面。犹豫了下,老太太终于点了头:“那……成吧。”

余坤安让王清丽她们在家收拾,自己赶忙去老屋喊人。

刚到老屋院门口,就碰上余父要出门。

余坤安连忙喊住他:“阿爹!今儿我打算带清丽去县医院检查身子,顺便陪阿奶她们逛逛县城,您和阿娘也一块儿去吧?”

余父想都没想就摆手:“不去不去!城里能有啥好逛的?我赶着去养猪场呢!”

自打家里养猪场办起来,余父、余大伯他们三兄弟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几人一有空就泡在那儿,把猪圈收拾得干干净净,比那些只养一头猪的人家猪圈还整洁。

“阿爹,就去公园转转……”余坤安还想再劝。

“哎,真不去!你带你阿奶好好逛就成!”余父不等他说完,脚底生风地朝养猪场去了。

余坤安没法,又去找余母。在余大哥空出来的那间屋里找到了人。

余母正捏着根鸡毛,小心翼翼地拨弄着刚破茧、黑黢黢的小蚁蚕。这是她前些日子抽空去镇里茶桑站弄回来的两张蚕种。

余坤安把去县城的事儿又说了一遍,结果跟余父一样,也被余母一口回绝了,理由也差不多。

最后,余坤安只能套上马车,回新家接王清丽她们。

本想带上余文波那几个侄子侄女,可余大嫂她们都不愿意去,光靠余坤安他们几个,哪看得住那么多孩子?

没办法,只能把几个大点的孩子都“按”在家里了。余坤安好一番安抚,许下一堆“带好吃的回来”的承诺,才勉强安抚住几个小的。

余坤安带着一老两小外加一孕妇出了村。天气好,路上还碰见几个背着背篓去镇上赶集的村民。

俩孩子兴奋得不行,上次出村还是坐拖拉机去看王父王母他们。

这回坐马车,虽说也晃晃悠悠,但吹着暖风,空气里还带着雨后草木的清新气儿,没半点尘土,舒坦多了。

俩小子一路叽叽喳喳,围着老太太问个不停。

“阿祖,城里是不是跟收音机里说的那样,楼可高可高了?有好多好多好玩儿的?”余文源眼睛亮晶晶的。

“祖祖,有好——多好多好吃的!”余文洲跟着嚷嚷,小胖手比划着。

老太太搂着他们,笑得满脸褶子:“是啊,城里的楼房又高又亮堂。咱阿源阿洲以后可得好好念书,留在城里工作!”

“嗯!我们好好念书,阿祖你也跟我们一起住城里!”余文源拍着小胸脯保证。

“哎!好!阿祖等着享我乖重重的福咯……”

在孩子们一路的童言稚语中,马车晃悠着进了县城。

俩小子眼睛都不够使了,看见啥新鲜玩意儿都要指给大人看,小嘴叭叭地说个不停。

路过国营饭店,余坤安特意停下马车,进去买了热腾腾的肉包子和肉馅饼,给大人孩子都垫了垫肚子,打算等中午再带她们好好吃一顿。

他先赶车去了收购站。刚在门口停稳,就看见何鸿运在柜台里忙活。

余坤安把背篓里的麻袋提下来,里面是上次进山采收的桑黄、灵芝和铁皮石斛。

何鸿运刚忙完一单,抬头看见他们,眼睛一亮:“哎哟!安子!过年到现在都没见你人影了!嗬,这是拖家带口进城来了?”

他笑着打量王清丽和两个孩子。

余坤安笑着介绍,“何哥!这是我媳妇儿王清丽,这俩是我儿子,阿源、阿洲。”

又转头对王清丽说,“清丽,这就是常关照我们的何哥。”

正说着,结算窗口的吴姐也出来了。

王清丽不是扭捏性子,几句话的功夫,几人就熟络地聊上了。

趁她们寒暄,余坤安把麻袋提到柜台边:“何哥,麻烦给看看,这是前些日子上山弄的。”

何鸿运打开麻袋一看,“哟嗬!这么多铁皮石斛!嚯!还有桑黄!”

他拿起桑黄仔细看了看,啧啧称奇,“你们这运气也太好了!这桑黄可难得了,你们一找还找着这么多!”

余坤安乐呵呵地说:“本想着撞撞运气挖点天麻,谁知道碰上几棵老桑树,运气来了挡不住。”

何鸿运感叹:“可不是嘛!别人见了老桑树,也未必认得这东西,更想不到去找!你们这……”

他拿起那两朵最大的桑黄,“这两朵少说二十年往上了,品相很好,可以按一百八一斤收。剩下的不到年份的,算一等,六十五一斤。正宗桑黄这两年的价格都在上涨。”

余坤安心里有数,现在野生桑黄的价格才刚刚开始上涨,远还没有炒出天价,人工种殖都还没有开始。

他点头:“行,何哥您看着办。”

“等着,给你过秤。”何鸿运转身提了杆秤过来。

他一边称一边报数记单子:“灵芝一斤二两,五十一斤;铁皮石斛四十六斤,二十六一斤;桑黄一等六斤四两,六十五一斤;特等三斤七两,一百八一斤。”

然后又拿了算盘算了一下,拿了收购单记下,“拢共2338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