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甩米线(1 / 1)

加入書籤

晚上,余坤安呈大字形瘫在床上,混身酸软,一动不想动。

两个孩子也有样学样,在他身边滚来滚去,把平整的床单弄得一团糟。

“阿爹,你趴好,我给你踩背!”

余文洲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想把余坤安推过去,奈何人小力微,推了半天也只是让余坤安晃了晃。

余坤安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但还是配合地翻过身,任由两个小崽子在他背上笨拙地踩来踩去,权当是享受了。

等王清丽收拾完进屋,他才翻过身,好说歹说把两个兴奋过头的小子哄到他们自己的小床上。王清丽等着孩子们呼吸变得均匀绵长,这才躺上床。

余坤安习惯性地伸手将她揽进怀里,一家人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余坤安和余二哥神清气爽的赶着马车出发了。

过了镇上那一小段路,路上进城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忽听一阵突突突的响声,一辆拖拉机冒着黑烟,拉满货物从后面超了上来,扬起的尘土扑了两人一脸。

余坤安猝不及防,被呛得连咳好几声:“咳咳咳……踏马的,看来咱家真得买台拖拉机才行!”

余二哥好笑地瞥他一眼:“呵呵,买拖拉机?这大铁疙瘩得多少钱啊!咱家一个月也用不上几回,不像人家,买回去有门路能天天跑运输拉货挣钱。”

余坤安却摇摇头:“不一定买新的,二手也行,就是路子不好找。二哥你想啊,开拖拉机多威风,跑得快拉得多,省时省力。”

“还是先踏踏实实赚钱吧。听说那玩意儿也不好学。”

“嘿,别人能学会,咱脑子又不笨,肯定能行!二哥,你难道不想开拖拉机?”

“我是不想吗?我是开不起!”

“二哥,胆子放大点!照咱家现在这势头好好,买拖拉机指日可待!”

“呵呵……”余二哥只当他是说笑。

两人一路闲聊,到了收购站门口,正碰见何鸿运拿着扫把从后院转了出来。

余坤安笑着上前打招呼:“何哥,早啊!”

余二哥也笑着打招呼。

何鸿运点头笑道:“你们兄弟俩进城来啦?”

“哎!”余坤安应着,把马车重新挪了个位置,然后把马车上的货卸下来过称。

过完称,在余二哥和何鸿运说着话的时候,余坤安去找吴姐结了账。

站在窗口等吴姐核对时,他随口聊了几句,接过货款便返回柜台。

“何哥,你在城里消息灵通,麻烦帮我留意留意,哪儿有卖二手拖拉机的?”

何鸿运诧异地看他一眼:“买二手的干嘛?要买就买新的!你小子还差那点钱?”

余坤安耸耸肩:“新的不好买啊,二手的兴许容易些。”

何鸿运拍拍他肩膀:“听老哥一句劝!一般二手的都是用了有些年头的,三天两头出毛病,主人家才舍得卖。你买回去用着不省心,光修理费就够呛,算下来和买新的差不多。”

“这样,我帮你找人打听打听,看能不能直接弄台新的!”

余坤安眼睛一亮。他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何鸿运这边也直接应承下来了。

他不缺买新拖拉机的钱,愁的是没渠道。上次去农机站买磨面机时就打听过,新拖拉机紧俏得很,不光手续麻烦,订单都排长队呢。

何鸿运看他喜形于色,笑道:“先别谢我,我可不敢打包票一定能成。”

余坤安连连点头。人家愿意帮忙就已经是很够意思了,至于成不成的看运气了。

出了收购站,余二哥才难以置信地看向余坤安:“安子,你来真的啊?真要买拖拉机?”

他原以为余坤安只是过过嘴瘾,毕竟拖拉机是特特特大件,搞不好得掏空家底,这年头谁家舍得啊?

“嘿嘿,当然是认真的!等有了拖拉机,咱还能配上个铁犁耙,以后种地轻松多了,闲时还能出来拉货赚钱!”

“可那得花多少钱啊!”

“二哥,这也不是马上就能买成的,钱可以慢慢攒嘛。”

“好吧……要是真能买到,我也出一份,不能全让你掏钱!”

“好嘞!肯定少不了你的!”

“安子,你是不是走错路了?”

余二哥发现马车前进的方向,不像去余坤安之前给他说的自由市场的方向。

“二哥,我先带你去个地方。”

“什么地方?神神秘秘的!你不直接说……”

“到了你就知道了!”余坤安故意卖着关子。

余二哥看着他先去杂货铺搬了几箱汽水,又买了几包烟,更纳闷了:“安子,你就是专程来买这些?”

“顺道,顺道!”

直到马车停在一个正在修建的院子门口,余二哥还是一头雾水。

“安子,我们来这里干什么?这户人家你认识?”

“来串串门子。二哥,这家人你也认识的。”

“哈?我也认识?”余二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在城里可不认识几个人。

“你小子,都快进门了还不说清楚,一会儿见了人我都没个准备!”

“我啊。”

“啊?什么你我?我问你这是谁家?”

“我就是在回答你啊——我~家~”

“!?……什么意思?”

“嘿嘿,二哥,先说好,得替我保密。这块地皮是我买的,前些日子找人盖房子!”

“你买的?真的假的?”

“当然真的!”

“你怎么突然想起在城里买地盖房了?”

“这事儿说来话长,总结起来就一个字,那都是缘分啊!之前的那户人家刚好要卖院子,我刚好路过,刚好碰上,刚好有钱,刚好想买,一切都刚刚好,所以就买下来了……”

“这事儿,你还没有和阿爹阿娘他们说吧!”余二哥肯定道。

“那肯定是不能说,不然咱娘那念叨功,我耳朵都得起茧子!”余坤安点头。

“那清丽知道吗?这么大的事,你总不能连你媳妇都瞒着吧?”余二哥看他那样子,有些手痒。

“那不会,我媳妇儿多聪明的人,再说了我家现在是她在管家。支出这么大笔钱,必然是瞒不住她……”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告诉爹娘他们?”余二哥打断他的夸夸谈。

“二哥,咱爹娘那边得先瞒着,能晚一天是一天。主要是我怕咱爹的扁担和咱娘的嘴……”

“你现在倒是知道怕了,这么大的事情你还想拉我下水!我就不该跟你来这一趟,以后爹娘知道了,我也得挨顿说!”

“嘿嘿,咱们亲兄弟嘛,不要这么生分,有难同当!”

“我真是上了你的贼船!”

“呵呵……”

“哟,余老板来啦?怎么不进院子?”

这时,一个抬着砖头的帮工朝他们喊道。

“就进来!”余坤安朝余二哥挤挤眼,被对方嫌弃地推开。

他笑呵呵地提了一箱汽水走进院子。

余二哥虽无奈被拖下水,但进了院子还是忍不住好奇,四下打量起来。

余坤安则给工人们分汽水递烟,忙活了一圈。

现在正房的地基和墙体已经砌好,两边厢房和门面房刚开始动工。

余坤安找到陶师傅时,他正带着几个人拉铅垂线。见余坤安来了,陶师傅从架子上跳下来。

“哟,小余老板,今天得空来监工了?”

“陶师傅,你就别打趣我了!”余坤安递过一包烟。

两人围着屋子转悠,陶师傅详细讲解工程进度和下一步施工计划。余二哥也跟过来,和陶师傅打了招呼,默默跟在一边听着看着。

出院门时,余二哥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看了看街道和周围的楼房铺面,忍不住感叹:“安子,你这地脚选得真不赖!挺热闹的。刚听你们说门面房,你打算自己开铺子还是租出去?”

“还没想好,到时候再看吧。不过等房子盖好,咱以后进城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呵呵,那咱也算半个城里人了,就差有个正式工作!”

“咱现在挣的也不比城里工人少啊!”

“那不一样,人家那是文化人,体体面面的……”

好吧,这点余坤安承认。

无论何时,农村人对坐办公室、吃商品粮的城里工作,总带着几分羡慕和向往的。

时间尚早,余二哥好久没进城了,余坤安便赶着马车,沿主街道慢悠悠闲逛。

连余坤安这个常进城的人都能明显感到城里的变化,更别说好几个月没来的余二哥了。

他看着街上越来越多的小摊贩和新开的铺子,不住地和余坤安感慨。

两人左转右拐,竟走到一家米线馆前。浓郁的骨头汤香味飘来,勾得余坤安肚子咕咕叫。

“二哥,咱进去甩碗米线?”

“要得!”

这家小店布置得很简单,摆着几张矮木桌和板凳。

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见他们进来,热情地招呼入座。

余坤安看了眼灶台,一口大锅小火熬着骨头汤,案板上整齐摆着葱姜蒜末等调料。

门口桌子上放着个大筲箕,半盖着纱布,里面是新鲜的米线。

“老板,你们家还单卖米线啊?”

“呵呵,自家做的。我们两口子卖煮米线,也单独卖米线。小兄弟,称点回去尝尝?不是我夸口,我家米线用的都是好米,几代传下来的手艺,劲道着呢!你们先吃,满意的话,走的时候再称……”

老板娘很是热情,一口气说了一堆自夸的话。

余坤安兄弟俩要了两碗鲜肉米线。加了肉的要贵些,七毛五一碗。米线很快烫好,骨头汤打底,加了豌豆尖、葱姜和泡萝卜等。

余坤安又找老板加了一勺油辣椒,两人埋头嗦米线。

果然如老板娘所说,米线爽滑弹韧,分量也足。余坤安连米线带汤直接空碗,满足地打了个饱嗝。

临走,余坤安又称了二十斤湿米线。湿米线压秤,三毛五一斤,二十斤看着也不是太多,主要是他们家人口多。

吃饱喝足,两人才转去余坤安上次进货的小院。他带着余二哥挑挑拣拣,选了五十多块钱的小百货。这次余二哥还添了几样东西,尼龙袜、花头绳等……

到家时,只有王清丽和老太太在,其他人应该都是在水田那边。

见余坤安提进灶房的米线,王清丽很是惊讶。

他们乡下地方虽然常开玩笑说让孩子吃“跳脚米线”,但真正的米线,吃上的次数屈指可数。

家里还有余二哥之前买回的猪骨头,余坤安直接洗洗炖上。

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等到晚上吃米线时,骨头汤正好派上用场。

余二哥回家换了身干活衣服就下地了。余坤安炖上骨头,让老太太帮忙看着火,也换了衣服去地里。

晚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上了骨头汤米线。老太太准备了不少配菜,番茄片、小白菜、薄荷叶……还炒了一碗腊肉丝当帽子。

吃米线最高兴的莫过于那帮孩子们。

平时“跳脚米线”吃多了,这回总算是吃上了货真价实的米线了。

一个个围着小板凳,对着比自己脸还大的碗吃得欢快。

没错,甩米线就得用大碗才尽兴,但是连碗带汤的孩子们端不动,也怕他们打破碗,所以都是给他们把碗放小凳子上的,一个个乖乖坐着吃。

“你们要吹着点吃哈,小心烫着嘴!”余母在一旁叮嘱。

“知道啦!”孩子们嘴上应着,手上挑米线的动作却没停。

余文洲拿着筷子,挑了两根两根米线就往嘴里送,米线滑溜溜的,一根喂进了嘴巴,另一根掉回碗里。

他小嘴嚼吧几下,继续拿着筷子挑米线,但是筷子实在不给力,干脆直接上手帮忙,一顿晚饭忙的不亦乐乎。

余母看着一帮狼吞虎咽的孩子,啧啧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帮小崽子一天得吃多少!”

“阿奶,咱家能天天吃米线吗?”余文波抽空仰头问。

“呵呵,想得美!”

晚饭后,等一家人收拾干净屋子,都坐在堂屋的时候,王清丽拿出记账本和钱袋子。

“这是截止到这次二哥和阿安他们卖货回来的账。留出收货的本钱,这个月能分的钱一共是926块。”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吸了口气。这个月光收货的利润就比上月多了近两百块。

“看来还是做生意挣钱啊!要能一直这样,咱家比城里上班的工人挣得还多,地里的庄稼也没耽误!”余大嫂越说越开心。

余二嫂也附和:“可不是!安子他二哥光卖那些零零碎碎就赚不少,还是做买卖来钱快。”

其他人都点头称是。

不过眼下重点是分钱。

王清丽把账本放到桌上让大家翻看,同时把算好的钱数出来。三兄弟每家分得278块,剩下的92块给了余父余母。

“娘,大嫂、二嫂,你们点点数,看看有没有问题。”

两个妯娌异口同声:“没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