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青石峡根据地重建与抚恤(1 / 1)
远在县城的日军指挥部内,佐佐木正阴沉着脸,听取着手下的汇报。
这次“扫荡”的失败,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仅伤亡惨重,士气低落,更重要的是,未能歼灭张峰的主力,反而让对方在战火中变得更加强大。
“八嘎!你们是饭桶吗?一群废物!”佐佐木愤怒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
这个叫张峰的,已经成为了他目前的心腹大患。
常规的军事“扫荡”,似乎已经很难奏效。
他必须思考新的对策,更加阴险毒辣的对策。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地图上青石峡的位置,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
……
青石峡,虽然依旧带着战争的创伤,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
跟连队里面的兄弟说了,以后咋们连队就有自己的正式番号了,青石峡独立营,以后咋们就是八路军的队伍时。
让张峰没想到的是,基本不用他费什么口舌,更有甚者欢呼雀跃起来。
在新据点经历了这么多,八路军对待百姓的态度,和老百姓对待八路由衷的欢迎。
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他们早已经深受影响。
经过战火的洗礼,青石峡根据地如同涅槃的凤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军民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张峰的威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失败的“扫荡”,反而成为了青石峡根据地发展壮大的催化剂。
一个新的起点,已经展现在张峰和全体军民的面前。
……
“李念乡!”张峰召集了核心骨干。
“是,营长!”李念乡上前一步。
“烈士的抚恤工作,交给你全权负责!”张峰的语气不容置疑。
“务必做到细致入微,不能让任何一个烈士家属受委屈,不能让任何一个伤残的弟兄流血又流泪!”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念乡郑重敬礼,他深知这份工作的分量。
他曾是晋绥军的长官,对军队的抚恤条例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体恤下属的心。
“孙德胜!”
“到!”老孙头精神抖擞。
“根据地的重建,房屋修复,农田开垦,你来总协调!”张峰说道。
“你熟悉本地情况,知道哪里有什么资源,把人和物都给我用活了!”
“营长放心,保证让大家伙儿尽快有房子住,有地种!”孙德胜拍着胸脯保证。
“‘鬼手’刘!”
“哎,营长!”刘全福从人群中钻了出来。
“你们技术组,负责修复水井、磨坊,还有各种农具、生活用具的制造和维修!”
“别看这些是小东西,关系到根据地的民生!”
“明白!保证让乡亲们尽快用上顺手的家伙什!”“鬼手”刘咧嘴一笑,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
“陈医生!”张峰看向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医护人员。
“营长!”一位戴着眼镜,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应道。
“伤员的救治,还有战后的防疫工作,就拜托你们了!”
“现在天气转暖,千万不能发生瘟疫!”
陈医生郑重地点头:“请营长放心,我们一定尽力!”
命令一下,整个根据地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李念乡带着几个识字的战士,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登记烈士信息,了解家属困难。
他带来了营里仅有的一些抚恤金和粮食,虽然不多,但代表着部队的一份心意。
“大娘,您放心,张娃子是英雄,部队不会忘记他!”
“这是营里的一点心意,您先收着,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们说!”
面对着一位痛失爱子的老人,李念乡的声音哽咽。
老人家拉着他的手,泪眼婆娑:“好孩子,好孩子啊……”
一句“部队不会忘记”,比多少金钱都更能慰藉人心。
伤残的战士,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力所能及的,会安排一些轻省的工作。
孙德胜则带着青壮年们,热火朝天地投入到重建中。
倒塌的房屋,先清理废墟,能用的木料、石块都收集起来。
男人们负责搭建屋梁,砌墙,女人们则和泥,搬运材料。
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到处都是劳动的号子声。
孙德胜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指挥着大家合理规划,哪里适合建房,哪里适合开垦。
“大家加把劲儿!早一天把房子盖好,就能早一天安稳!”他嘶哑着嗓子喊道。
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鬼手”刘的小作坊里,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几口被炸毁的水井,在他的指挥下,很快被清理干净,重新砌好了井壁。
清澈的井水再次涌出,引来村民们的一片欢呼。
损坏的石磨,也被他带着徒弟们修复一新。
他还利用缴获的一些废旧钢铁,打造出新的锄头、镰刀。
“刘师傅真是神了!什么坏东西到他手里都能变成宝!”村民们赞不绝口。
“鬼手”刘嘿嘿一笑,手中的活计却丝毫不停。
医疗队的帐篷里,陈医生和几个护士忙得脚不沾地。
伤员的伤口需要换药,有些还需要进行简单的手术。
药品十分匮乏,陈医生只能精打细算,用盐水消毒,用草药辅助。
同时,他还组织人员对水源和环境进行消毒,宣传防疫知识。
“大家一定要注意饮水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防止蚊蝇滋生,保持环境清洁!”
他的细心和负责,有效地防止了疫病的发生。
张峰也没有闲着,他穿梭在各个重建点。
时而拿起锄头和战士们一起开垦荒地,时而和孙德胜商议修复计划。
他的心眼洞察,此刻更多地用在了观察民心士气上。
他能感受到,虽然悲伤还在,但一股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对未来的期盼,正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当他看到有几个因失去亲人而情绪特别低落的村民时,会主动上前安慰,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让李念乡重点关注。
当他发现某处资源分配出现小的摩擦时,会及时出面调解。
他的存在,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稳定着整个根据地的人心。
“营长,你看,咱们的第一批新房,已经建起来了!”李勇兴奋地指着不远处几间初具雏形的土坯房。
张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的,废墟之上,新的家园正在一点点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