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总指”的远见(1 / 1)
响堂铺的硝烟,仿佛还未从众人的眉宇间彻底散去。
胜利的喜悦,与失去战友的沉痛,交织成一种复杂而肃穆的氛围,弥漫在指挥部这间简陋的窑洞里。
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着,将墙上巨大的作战地图映照得忽明忽暗。
地图上,代表着敌我双方的红蓝箭头犬牙交错,响堂铺那个区域,被一个硕大的红色圆圈标记,显得格外醒目。
烟草的味道很浓,混合着泥土和汗水的粗犷气息。
“总指”坐在主位上,面容清癯,眼神却如同深潭,平静中蕴藏着洞悉一切的力量。
他的手指,在烟雾缭绕中,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沉稳而有节奏的声响。
在座的,都是刚刚从血与火的战场上撤下来的高级指挥员。
赵国强,新编独立团团长,这个壮硕如山的汉子,此刻却沉默着,军帽摘下放在腿上,帽檐边沿磨损得起了毛边。
苏守岳,新编第七团团长,他正低头用小刀削着一小块木头,动作很慢,仿佛要把所有的思绪都倾注在那木屑之中。
张峰坐在他们的侧后方,腰杆挺得笔直,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总指”,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总指”的声音不大,却瞬间让窑洞内所有的杂音都消失了。
他环视一圈,目光在每个人疲惫而坚毅的脸上一一扫过。
“响堂铺伏击一战,我们打赢了。”
他先是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结论,语气平缓,不带太多情绪。
“我们成功伏击了日军的运输车队,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为我们接下来的斗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物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目光精准地落在了张峰的身上。
“这次的作战计划,张峰同志做得很好。”
“总指”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特别是他麾下的那支精英小队,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在最关键的时刻,精准地刺穿了敌人的心脏,为整个战局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小规模、高效率的精英作战模式,值得我们各个部队学习和借鉴嘛。”
话音刚落,赵国强和苏守岳几乎是同时抬起了头,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然后齐齐地看向了张峰。
那眼神里,有惊讶,有赞赏,也有一丝“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
赵国强心里嘀咕着,“好家伙!我就说这小子打仗怎么这么生猛,原来是手里藏着这么个宝贝疙瘩!这精英小队,听着就厉害!”
但又一想到自己的神炮手还被张峰拐跑了。还是有一点小憋屈的。还是要找机会把自己的神炮手要回来才行,这几次跟张峰接触过的战役后,他的尖刀排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
苏守岳则想得更深一些,“精英作战……这小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些新奇玩意儿。怪不得他敢去碰平安县城,原来是有恃无恐。”
他们这些老行伍,带兵打仗靠的是经验和勇气,讲究的是大开大合的阵地战和运动战。而张峰这种“尖刀”战术,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总指”将其他人的神情尽收眼底,但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
一个“但是”,让窑洞里的空气瞬间凝重。
“同志们,我们绝不能骄傲!胜利的背后,是我们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有多少优秀的战士,永远地倒在了响堂铺?!”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痛心,也带着警醒。
“我们是在做了万全准备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胜利。可即便如此,我们的损失依然不小。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鬼子的战斗力,依旧不容小觑!任何一点点的掉以轻心,都可能让我们付出血的代价!”
赵国强和苏守岳脸上的那丝轻松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认同。他们紧紧地抿着嘴唇,点了点头。
“所以,”总指的目光再次变得沉稳,“每个团,回去之后要立刻做好几件事。”
“第一,尽快补充物资,救治伤员,妥善安置牺牲战友的后事。”
“第二,利用这段时间,做好短暂的休整,同时立刻召开自己团队的战斗总结会议,把这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掰开了,揉碎了,让每一个战士都学到东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做好鬼子疯狂报复的准备!我们捅了马蜂窝,马蜂是会蜇人的!”
他的话,如同一道道清晰的命令,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接着,“总指”换了一个稍微缓和的语气,身体微微前倾。
“同志们,我们为什么能打赢?除了我们战士的英勇,还有一个根本原因。”
他用手指了指脚下的土地。
“是因为我们有根据地,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巩固根据地,发动群众,永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再次转向了张峰,但这次,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
“我知道,自从张峰同志拿下了平安县城,有的同志心里也活泛了,也想学着去打县城。”
此话一出,有些团长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显然是被说中了心事。
“总指”笑了笑,摆了摆手。
“这个想法是好的,说明我们有雄心壮志!但是,凡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他站起身,走到了地图前,拿起一根木棍。
“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一样都不能缺!”
“我们就说说这次张峰同志为什么能打下县城。那是因为‘天时’和‘地利’都站在了他那一边。如果换个时间,换个地点,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他的木棍在地图上重重一点。
“你打下了县城,后续怎么防御日军的反扑?鬼子会眼睁睁看着你把钉子扎在他们的占领区吗?”
“到时候,我们可能就要陷入残酷的城市保卫战,打成一场消耗战。那样一来,就算杀敌一千,恐怕也要自损八百,甚至更多!”
“隔天,县城又被鬼子抢回去了,我们牺牲的战士,消耗的弹药,又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同志们,千万不要为了打县城而打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