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有了第一架飞机(1 / 1)

加入書籤

佐藤信夫的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门外正在和“老石”比划着什么的“鬼手”刘身上。之前“鬼手”刘那种沉稳、自信和对机械的痴迷眼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佐藤信夫指着“鬼手”刘,“我看过他的手,稳定、灵巧。他的眼神很专注,对机械有天生的亲和力。他很合适。”

张峰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笑了。

他摇了摇头,“‘鬼手’刘不行。”

佐藤信夫皱起了眉头,不解地问:“为什么?他是我见过最合适的人选。”

张峰耐心地解释道:“因为‘鬼手’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是我们兵工厂的灵魂,我们的枪,我们的炮,我们的子弹,都离不开他。一个飞行员,一次只能驾驶一架飞机。而他,能用他的技术,武装我们成百上千的战士。孰轻孰重,我分得清。”

这番话佐藤信夫耳也听懂了,让他心中一震。他原以为这群土八路只是侥幸获胜,没想到他们的指挥官,竟然有如此清晰和长远的战略分工思想。

“那……那你们准备让谁来学?”佐藤信夫问道。

王振华这时开口了,他递过来一份名单:“张峰,你看。这是我们根据新招募的战士档案,筛选出来的一批高学历人才。其中有三个,特别值得关注。”

张峰接过名单,目光落在第一个名字上。

“左风遥,二十二岁,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肄业生。”

张峰的眼睛瞬间亮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还有他的两个同学,一个叫林思远,一个叫钱斌,都是同专业的。他们听说了我们在太行山打胜仗的事迹,不久前结伴穿越封锁线,来投奔我们的。”王振华补充道。

“把他们叫来!”张峰立刻下令。

不一会儿,三个穿着崭新但依旧不太合身的灰色军装,脸上还带着一丝书生气的年轻人,被带进了指挥部。他们看到张峰和王振华,立刻紧张地立正敬礼,动作还有些生涩。

为首的那个年轻人,个子不高,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安。他就是左风遥。

“左风遥?”张峰问道。

“到!”左风遥大声回答,声音清亮。

“听说你是学航空工程的?”

“报告首长!是!因为战争,学业中断了!”左风遥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遗憾。

张峰点点头,指了指一旁的佐藤信夫,对左风遥说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你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机会。我们缴获了一架日军的飞机,现在,我们需要有人能驾驶它。这位是日军的飞行员,他会负责教你们。你们,愿意学吗?”

左风遥和他的两个同伴瞬间怔住了。他们张大了嘴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学开飞机?驾驶真正的飞机?这对于他们这些只能在图纸和课本上接触飞机的航空学子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梦想!

“愿意!报告团长!我们愿意!!”三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吼了出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张峰满意地笑了,他转向佐藤信夫:“人,我交给你了。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我要看到他们能独立完成起降。”

佐藤信夫看着眼前这三个眼神发光的年轻人,他们身上那种对飞行的渴望是装不出来的。作为一名飞行员,他能理解这种感情。或许,教这样一群充满热情的学生,并不算一件太坏的事。

他站起身,走到左风遥面前,用生硬简单的中文夹杂着日语单词,开始询问一些基础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左风遥对答如流,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佐藤信夫的眼中,终于流露出了一丝真正的惊讶和认可。他点了点头,对张峰说道:“他们……是很好的苗子。”

看着这幅场景,张峰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他独自一人走出指挥部,来到院子里,仰望着缀满星辰的夜空。总算,有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有了第一批飞行学员。他曾对王振华说过的,要建立自己的飞行中队的梦想,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但他也清楚,仅仅依靠这一架飞机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地的工业基础薄弱,短期内想要自己生产飞机,无异于痴人说梦。

看来,还是要继续发扬“拿来主义”精神。

最快的办法,就是从鬼子手里,抢!

有了自己的飞行员,有了第一架飞机作为“种子”,未来就有无限可能。可以进行空中侦察,甚至可以组织小规模的空袭,去偷袭敌人的机场,抢夺更多的飞机!

一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开始慢慢成型。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平安县根据地都进入了一种紧张而有序的“休养生息”状态。

首先是安民告示。

张峰和王振华联名发布公告,宣告日军对平安县的大“扫荡”已经以彻底失败告终,盘踞在县城和周边据点的敌人已被全部肃清。

公告详细列举了缴获的物资数量,尤其是粮食和布匹,并宣布将拿出一部分,优先分配给在战斗中家园被毁、损失惨重的百姓。

同时,政工干部们和宣传队深入各个村庄,用最朴实的大白话,一遍又一遍地向乡亲们宣讲这次胜利的意义。

“老乡们!别怕了!鬼子被打跑了!”

“咱们的八路军,现在有枪有炮,天上的铁鸟都被咱们打下来了!”

“都回家吧!回到自己的土地上,重新把日子过起来!八路军保护大家!”

之前为了躲避战火而逃进深山的老百姓们,在观望了几天,确认县城真的恢复了平静,街上巡逻的都是自己的队伍后,终于陆陆续续地返回了家园。

看着断壁残垣的家,他们虽然心痛,但眼中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希望。八路军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给他们吃下了一颗最有效的定心丸。他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这支队伍,是能够保护他们,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的。

生产恢复工作全面展开。

“老石”和“鬼手”刘的兵工厂,得到了最大力度的支持,缴获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被优先供应。他们的任务,除了修复那架宝贝飞机,更重要的是继续生产手榴弹、复装子弹,为下一次战斗储备力量。

根据地的农田里,百姓们在战士们的帮助下,开始重新耕作。

与此同时,新的征兵工作也正式启动。

这一次,不用干部们挨家挨户去动员。无数亲眼见证了八路军如何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青壮年,主动来到了设在县城的征兵站。

“首长,俺要当兵!俺也要打鬼子!”

“俺爹就是被鬼子杀的,这个仇,俺一定要报!”

“俺虽然没啥力气,但俺识字,能当个文书不?”

队伍在战斗中损耗的兵员,得到了迅速而高质量的补充。

这些新兵,不再是过去那种被动参军的农民,他们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和保卫家园的决心,士气高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