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火烧桃花渡(1 / 1)

加入書籤

四周的喊杀之声骤起,应州与任逍遥带领的共计近四千人马,朝着早已慌乱的思州军冲杀上来。

虽然已被困大火四起的营中,不过这些思州军毕竟建制还在,将领也还在。尽管有些慌乱,但也还没形成溃败。他们一面让人撞开那烈火燃烧着的营门,一面分兵拼死抵抗。

随着营门被撞开,残存思州军拼命的朝着渡口两旁刚刚靠岸的那些竹筏拥去。如果说刚才被困营中之时,他们无路可逃,还在作着困兽之斗。而此时反倒是见着生机,却失去了斗志。

留下断后的兵士,也都纷纷放弃抵抗,没命的朝着渡口跑去。其实思州军的竹筏还是挺多的,可士兵都争相的拥向渡口正面离着最近的跑去,两侧的竹筏反而没装上多少人。中间有的人挤人被挤下了水,还有的因装得太多,而开始下沉。一时之间,这渡口也是乱作一团。

其实应州军的大营到渡口也就一箭多一点的距离。任逍遥与木柘率军一面清剿营里残存的敌军,一面派出人朝渡口方向追击。看着渡口前混乱的敌军,木柘急忙下令,不用急着追赶,而是用弓箭朝着敌军乱射。

因为刚才他的看到了,当敌军无路可走时,还是挺有战斗力的。也损失了不少兄弟。由于兵力上的差距,也没必要和敌人硬拼。

看着一阵阵的乱箭射来,渡口的那些竹筏也不敢再作停留,而是急忙离岸朝着对岸驶去。而那些还没来得急上筏子的人,会水的便直接跳下去,朝对岸游。不会水的,稍不留神便会让箭失射中,逼急了也不管那么多,朝着河里便跳了下去。还有一些,自己也不会水。看着远去的竹筏,于是把心一横,竟然朝着应州军冲了过来。

可木柘根本没打算与他们硬拼,于是便调来弓箭手朝着残存的思州军不停的用弓弩射击。

那些拼命的思州军,还没能冲到他们跟前,便一个个的都给射成了刺猬。

随着接应的竹筏靠上了北岸,南岸的喊杀之声也停了下来。雍维岐看着从竹筏上下来的残兵和抬下的那些中箭的尸体。还不时的有些从河对面游过来的士兵。此时的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甚至根本不敢相信今晚所发生的这一切。再看着对岸那冲天的火光,他的牙根不由的咬着咯吱作响。

随着东方发白,天色微明。营地里的火也已基本补灭。一缕缕的青烟伴随着河边的晨雾,将一切都笼罩在了一片灰蒙蒙之中。

“任大人!果然了不起。这一仗,咱们算是重创了雍维岐的思州军。只怕他们一时也不敢再进攻了!”

任逍遥看着渡口方向,一路上的尸体,和河边上那些半漂在水边的思州军尸体。不由的叹道:“这一仗他们确实损失挺大的。如果算上上游那支部队的伤亡,这一夜思州便损失了差不多两千人。”

“是啊!不过我们也伤亡了有四百人左右。现在你我两军加起来也不到四千,而雍氏虽然损失惨重,可他们还当剩下有四千多人。总数上还是比我们多。”

任逍遥说道:“是啊!不过以这兵力,他们是没能力单独来攻城了。而我们的营寨也已烧毁,也没必要再在这桃花渡守下去了。现在我们便趁着大雾撤回城里去吧!”

“任大人说的是!现在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应对南王的大军了!”

而雍维岐那边,他也是一夜未睡。收拢清点了残兵,还剩下四千三百多人。几天下来,他带来的六千余众,便损失了近三分之一。

这时他也明白,乌氏只怕是早已完蛋了。而应州与虞国那一千多的援军加起来,当也有四千多人。所以,他再想要在南王大军之前攻取应州,已是根本没可能了。而且这些逃回来的残兵里,还有好些为了逃命,连兵器都扔了。

不过他并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于是一面命令全军就地休整,一面派人去联络南王的援军,同时还派人回思州,再调五百人马,并运送一些兵器和粮草过来。

随着雾气散去,看着对岸还冒着烟的大营,他忙派出人过河去侦察。结果发现应州与虞国的人马全都撤退了。

想来他们把自己的营账都烧了,也不可能在此久留。可此时兵力大损的雍维岐也不也再急于冒进了。于是只得一边等着思州的补给,一边让人架设浮桥。不过大军依旧在原地驻扎,只派了几百人在河对面扎营,以守卫浮桥。

如今再想拿下应州城,也只能是等到南王的援军了。

任逍遥给朝庭的两封密奏,虽说前一封由兵部汇同丞相府的先收到,但几乎是同时呈递到祥嘉帝的手中的。

将两份奏折看完之后,祥嘉帝也是心中暗自窃喜。毕竟自他即位以来,虽然与北宁、东莱多有争战,但还从未开疆扩土过。如今机会就摆在眼前,一下子便可收取南中的应州、思州二郡,那可是他之前都没敢想过的事。

由于军情紧急,如果稍慢一步的话,应州失守,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他立即召集丞相唐滨、兵部尚书、太子等人商议。

经过简短的商议之后,决定采纳任逍遥后一封奏书中所提之策略。直接兵发思州,先取思州,再援应州。这样做,不但能解除应州北面的威胁,直接夺取思州。更重要的是,从郢都经辰州到思州,要比一路南下,从桂州再过去到应州起码也要少上五天以上的路程。

于是当日便派郢都镇镇守使率军两万兵发思州。而粮草辎重等物,待随后再派兵跟进。

任逍遥与木柘带兵撤回应州城后,听闻他们接连大胜,重创了思州军。木思也是十分高兴。不但全城军民士气大振,而且现在加上木龙带回来的人,他们守城的力量已有五千多人。

别说是思州雍维岐的兵马了,就算是南王大军围城,起码也能够支撑一阵了。

于是他们一面加固城防,一边在城内屯集粮草、军械以便固守待援。

三日之后,他们派出去的探子也回来了。发现由南王账下大将阿琮柯所率领的一万五千人马,正朝应州而来。按其行军速度来看的话,应该在三日后便可抵达应州城下。

接到消息的应州城内也更是显得有些紧张起来。虽然现在城内的守城力量有了五千多人,可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近三千应州军和任逍遥所率领的那一千多募府军。而就这些军队的战斗力,那或许也是比不上南王的精锐的。更别说那一千多各寨和木氏临时征召的族兵了。

于是他们连忙将这些人马进行了整编和分工。由木龙带着那一千多族兵,主要作为后备力量,并帮着城内的治安维持和伤员救治等工作。木柘则带一千人守西门、木思带一千人守南门。任逍遥带一千人守北门。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受到重点攻击的东门,便由宋谦带着五百人防守。

城内的百姓和工匠也是加紧的帮着赶制弩箭、向城上搬运石块、滚木等守城用的东西。

而接到南王大军将至的消息,一直都还比较消沉的雍维岐也是信心大振。他的这五千人马,再加上南王的一万五千精锐,要攻下几千人守卫的应州城,也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于是,他下令,根据南王大军的行进速度来看,决定两日后拔营,开往应州城北驻扎。到时配合南王大军攻取应州城。同时他还下令,待攻下应州城后,所有木氏家族的人,一个不留,全都杀掉。若有什么后果,由他一力承担。

不过,当南王的大军在接近应州时,虞国的两万大军也已过了辰州,正昼夜兼程的赶往思州。

此时的思州别说根本没有防备了,就最初留下的一千多人马,又让雍维岐在桃水之败后,再度抽调了五百人。如今城里也就只剩下五六百的老弱病残在守城了。与其说是守城,不如说是留下来维持治安罢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虞国大军会直扑他的思州而来。虽然之前也想到了虞国即然桂州的那点兵马都动了,那很可能还会派援军来。但离应州最近的就是苍梧了。可消息往来,再从苍梧调兵前来,至少也得半个月以上去了。

当思州城上的兵士看到东门外飞扬起的尘土之时,还搞不明白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可当他们仔细再看之时,却看见一支衣甲鲜明,旌旗招展的队伍逐渐的从弯道后出现在眼前。

“这是什么?”

“不知道啊?怎么会有这么多军队?”

“不好!是虞国的军队!”

“什么?”

再仔细一看,只见队伍前方那迎风招展的虞国军旗。城上的几名士兵都吓傻了!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关城门!”

此时的城门口内外,还有不少摊贩摆的摊子,他们也看到了那急驰而来的军队,也是惊慌失措。有的扔下摊子就往城里跑,还有的跑两步,又回到摊上拿钱或重要的东西。

一时间,城门洞里有人想往外跑,有人想往里跑。值守城门的士兵急忙喊他们快闪开,一边推动城门。也不管外边还有没有人想进来。

可当他们还没将城门合上之时,一队骑兵已当先的撞开尚未关上的城门冲将进来。

数名拿着刀的士兵刚到城门口,便让冲进来的骑兵用长矛给刺死。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随着冲入城内的骑兵高喊起来,那些本就没多少战斗力的士兵纷纷放下兵器投降了。

虞国大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便轻松的占领了这座几近空城的思州城。同时还将城内留守的官员及雍氏的家眷全部俘虏。

虞军一面出榜安民,一边让大军休整半日。半日之后,便留下五千人守城,其余的一万五千人马便立即朝着南边的应州出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