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治丧(1 / 1)
“娘娘!他醒啦!”
听到喊声,皇后与林景阳都急忙冲进屋去。只见任逍遥已然睁开双眼。
看到这陌生的环境和来到床头的皇后与景阳公主,任逍遥挣扎着想要起身。皇后连忙轻轻的按住他道:“你受了重伤,千万别动!”
此时的任逍遥才感到了伤口的疼痛,他看着皇后与林景阳不由的问道:“皇后娘娘,我怎么会在这儿啊?我睡了多久啦?”
“你已经昏迷三天啦!”林景阳抢着说道。
“三天?”
皇后点点头道:“是啊!你现在是在本宫的慈安宫里,你就放心的在这里养伤吧!”
“那……那现在外边情况如何?我姐姐和我朋友呢?”
皇后摇了摇头道:“现在外边什么情况,本宫也不太清楚。目前皇宫还封闭着,也出不去。只知道明贵妃那边已被查抄。外面的情况也只能过两天,等开了宫禁,我再派人去打听了。”
任逍遥也是重伤初醒,刚说了几句话,便已是额头出汗,有些体力不支了。皇后一见,忙劝慰道:“你也别担心了,先好好休养。外边的情况打听清楚了,本宫自然告诉你的,先歇着吧!”
“嗯!”此时的任逍遥虽然心中焦急,可他现在连翻个身子都困难,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听从皇后的安排。
“好啦!我们都出去吧!别打扰他休息。”
退出屋来,皇后又吩咐女医一定要对他细心照料,并一再吩咐宫中之人,切不可走露了消息。不过皇后平日待人和善,这些太监宫女也都感念她的恩德。对于这一点,她还是比较放心的。
正在这时,便有宫人来报:“皇后娘娘!洪公公来啦!”
“洪公公?他不是跟着陛下去了玉泉行宫吗?他怎么来啦?”
心中感到不妙的皇后快步的朝正殿走去,一到殿上,便看见洪公公发髻有些散乱的跪在那里,而且身着一袭孝衣。
皇后急着问道:“洪公公,你这是……!”
一见皇后,洪公公便哭泣道:“皇后娘娘,陛下……陛下驾崩啦!”
“什么?”
胡皇后一听,也是惊得有些站立不稳,几乎摔倒。洪公公连忙起身,与旁边的林景阳和宫女们一同上前将其扶住。
缓了好久,胡皇后才眼含泪水的问道:“你……你说的是真的?”
洪公公也是流着泪点了点头。
“是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昨天夜里。”
皇后摆了摆手,坐下后泪水也止不住了流了出来。她与详嘉帝也算是共患过难的夫妻。尽管作为皇帝,自然有三宫六院,可与皇后的感情依旧很好。而且遇上什么烦心事,也愿意与她聊聊。可以说,几十年来,两人几乎没怎么红过脸。
林景阳想着父皇去世,也是陪着母亲一同流泪难过。
过了一会,胡皇后才擦干了眼泪,随即让林景阳与旁人都先退下。然后才向洪公公询问起这些天所发生的事情。
当听洪公公将其所知的事情都原原本本的说完之后,胡皇后也基本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虽然详嘉帝去世,让胡皇后十分伤心难过。但她也是一个外表温和,却也极具政治头脑和冷静的人。如今皇上已去,康王大权在握。他最担心的就是任逍遥的安全了。特别若他真是峯儿的话,那康王更加不会放过他。
此时的康王府虽然已忙着在披麻带孝的准备国丧,但康王的心情却特别的好。一切都如同他们所计划的那般顺利。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有任逍遥和太子侧妃,以及几名太子的亲信还没有抓到。
而这时的费光也提醒道:“殿下,目前还有几个人比那逃脱之人更加的麻烦。”
“你说的是谁啊?”
“殿下!跟着皇上去玉泉行宫的主要人员里,杨内史已死。可还有那夏荀、内庭总管梁公公以及皇上的近侍内监总管洪公公,特别是后来赶去的范忠。这四个人定然是对皇上最初的旨意是十分清楚的。这几个人留着,日后只怕是会生出事端来啊!”
康王想了想,也是这个理。于是问道:“要不找个理由,尽快将这四人给除掉?”
一旁的乔度一听,连忙上前说道:“殿下!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啊!”
现在康王对于乔度的信任已然达到了顶峰,由他主导策划的这次政变,进行的也算十分顺利,所以对于乔度的话,康王几乎也是言听计众。一见他反对,便忙着问道:“先生这是何意啊?”
乔度忙道:“殿下!您想想,如今皇上刚刚驾崩,而跟在他身边的近臣便都突然身死,朝臣们会怎么想?而且现在殿下尚未登大宝呢!绝不能在此时再生出别的什么变故来。”
费光听罢,却反问道:“乔先生,此时若不除之。那他们将所知之事传出去了,岂不是便加的麻烦?”
“费大人!他们这些人都不傻!这无凭无据的,他们说出去了谁信啊?而在现在殿下已大权在手,他们就算是为了家眷着想,也不会随意乱说的。如今最重要的事,便是办好先帝的国丧!然后待殿下登基之后,再来收拾这些人也不迟。目前最重要的是稳住局面,且不可再生出什么乱子来!”
康王听罢,不由的点头赞道:“嗯!乔先生说的有理,我看就按先生之意来办吧!”
几人正说着,外边有人送来了夏荀的折子,康王打开一看,不由的笑道:“你别说,还正如乔先生所言,这夏荀还挺识趣的!”
费光忙问道:“这夏荀给殿下上的什么折子啊?”
一边将折子递给他,康王一边说道:“这夏荀自请降职,到边外去。你怎么看啊!”
费光看过折子之后说道:“看来,他这也是自保之计啊!即如此,殿下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将其发往边外去。如此一来,他也对殿下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对!不过不准许其携带家眷。这样才能让他不敢胡言乱语。还有一个,便是不能让他去随州、邓城这些地方,毕竟他与那闻大将军关系还不错。我看,就不如将其发往梅州。那里远离京城,也不是啥重要的地方。只要他识趣,就能保其家眷平安!”
康王听乔度说完,不由的点点头道:“嗯!如此甚好!”
这时却听乔度说道:“殿下,在这几个人里,夏荀即已识趣的自贬边外。余下的那梁公公和洪公公,这两人乃是宦官。出了皇宫,没有皇上的恩宠,便啥也不是。主要还是那范忠!此人心思缜密,又掌控监正司多年,手下心腹也必然众多。这个人倒是绝不可留的!”
“那应该如何处置呢?”康王问道。
“应当对其严加监视,毕竟其家眷皆在郢都。他是不可能跑的。先免其职,待先帝丧期一过,再找个理由将其连同家眷流放。随后在途中除之!”
康王听罢点了点头道:“此计甚好!那这事就交给你去办!”
随着详嘉帝的灵柩迎回郢都,整个郢都都一片肃穆。虽然虞国提倡节俭,但皇帝的丧事还是比较隆重的。
胡皇后,也终于见到丞相唐滨。虽然他现在几乎已被架空,但官职尚在,作为百官之首,皇帝的丧礼,也是由他来主持。
趁着丧礼尚未开始,皇子、朝臣们正在依次祭拜之时,皇后拉着唐滨来到大殿侧面,见四下无人,这才小声说道:“唐相,你是本宫和陛下最为信任之人,现在本宫有一事相求。不知唐相可否替我去办?”
唐滨忙道:“娘娘若有何事,但说无妨。臣只要是能办到的,定当竭尽全力。”
“那本宫就先谢过唐相了。我想请你暗中去帮我查一个人的身世和来历,越详细越好!”
唐滨也一愣,他本以为皇后是怀疑皇上的死是否与康王有关,想让他去查这其中的原由。可没想到是让他一查一个人。
于是小声问道:“娘娘这是要查什么人啊?”
又小心的看了看,皇后这才说道:“郢都府尹,任逍遥的生世来历。越详细越好,而且一定不能让外人知道。当得暗中查探!”
唐滨虽然也十分意外,这皇后在这个当口,怎么会如此神秘的让他去查任逍遥的身世。但料想自然是有其原因的,而且现在他们也只能简短的交谈,不便详谈。虽然并不明白其为何这么做,但唐滨还是立即答应道:“请娘娘放心。虽然如今我这丞相已仅剩一空职,但这点事还是能够办到了的!”
皇后一听,忙向其微微一施礼:“那就有劳唐相了,此事切记、切记保密。一定要找绝对可靠之人去办!”
唐滨忙一还礼:“娘娘言重了,此乃老臣份内之事。一定按娘娘的吩咐办妥!”
皇后随即点了点头:“那就好,我们也进去吧,以免旁人见了生疑!”
七日之后,依照虞国的规距,详嘉帝就将移葬皇陵了。而这时的梁公公与洪公公,也同时向康王请求,希望能准许他们随同先帝灵柩前往皇陵,并且终身为先帝守陵。
康王一见,自然也是乐意啊!正愁着之后应该怎么处置这两个先皇的近臣呢。现在他们主动请辞去为先帝守陵。那不正好吗!到了皇陵,他们就不过是两个无权无势也无依靠的老太监。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也难有人去理会了。
于是也就顺坡下驴的答应了他俩的请求,也免了暗中找人将他们除去,还有可能会带来的麻烦。特别是那梁公公,可是大内第一高手。究竟武功有多高,外边也无人知晓。如此一来,这个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按虞国的规制,皇帝驾崩的国丧之期为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国丧解除,一切便都应该恢复正常了。可目前详嘉帝已去,但国中却无主。
于是康王便让亲信近臣们,在解除国丧的第一天,在朝会上拥其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