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意外重逢(1 / 1)

加入書籤

在阳县小城的生活是宁静的。最初任逍遥还担心是否会像来时的路上,在那些州府郡县,倒处都张贴着缉拿他们的画像告示。可自打他们来到平阳,便没看见有这些。

后来才知道,原来最初朝庭也是发了缉捕文书的,也在城门口有张贴。可是风吹雨淋的,不到一个月,这告示便损坏掉落了。之后县衙也没再过问。可见在这样的偏避小县,也确实有其安全之处。

放下心来的任逍遥这才偶尔与紫烟上街采买些东西,也免得老是麻类程伯他们带着紫烟去了。

本来空荡荡的洪家老宅,随着他俩的入住和慢慢的装点布置,倒也渐渐恢复了人气。而且也越来越像个样子了。

如今父母那边已有了确切的消息,并且太后还托唐相的门生照顾着,倒是不用过于担心。如今他最担心的便是周琦和姐姐了。自从出事那晚分别之后,便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而且依着周琦曾经走南闯北的闯荡过江湖习性来看,也很难说得清他会带着姐姐躲到那儿去。甚至到了他国也说不定,因而任逍遥也没办法像个无头苍蝇那样四处去寻找。

好在与姬曲已联系上,再加上还有庞明在郢都。如果真有了消息,他们应该很快会告诉自己的。于是便也暂时安下心住在这里等候着。

明日便是仲秋之日了,虽然在这个时候,还算不上什么特别重要的节日,但任逍遥也想借此机会还感谢程伯夫妇对他们的照顾。毕竟他们孩子都没在身边,也将他们请来一起吃个饭,也算是做晚辈的一点心意。

于是便让紫烟去买些食材,而他则打听了一下。说是阳县最好的酒是在城南桐木巷有一家叫“仙居液”酒家是当地人最受喝的。而且价格也不贵,所以在阳县也很受百姓欢迎。

即要请客,那自然也少不了好酒。于是任逍遥便独自前往桐木巷去买酒。来到这里两个多月了,阳县平静的氛围也让他不用担心什么缉拿通告或是有什么人认出来。

县城不大,任逍遥很容易的便找到了这家仙居液的酒家。果然,这家店并不大。可外边买酒的人,却还排着有十来人。任逍遥自然也就跟在后边排着。

在他前边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任逍遥便笑着问道:“大叔,这酒家为何叫仙居液啊?”

大叔一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后生笑道:“听你这口音是外地来的吧!”

“是啊!刚来两个多月。”

“呵呵,这酒家取这名啊,还得从很早以前说起。那是二三十年前吧,这店主便开了这酒家,而且他这酒每日只售卖一坛,卖完就关门了。当时也没取啥特殊的名字,就叫曹家酒店。”

任逍遥一听,不由的叹道:“还是老字号啊!那后来怎么改的这名啊?”

“当时咱们阳县的县令听闻之后,便也前来亲自品尝,他觉得这酒确实不错。而且价钱也公道,便问店家,为何每日只卖一坛,而不多卖一些的。有些来得晚些都买不着了。而且城里有人家要做酒宴,想多订一些的话,都得提前半个月。而且出价再高,也最多只能一坛?”

“有这样的事,这店家还挺怪的。有钱都不赚?”

那大叔笑道:“店家说,好酒需得精心酿造,做的多了,就很难保证品质。所以他只求品质,而不求能赚多少钱!县令听罢,也赞叹店家这对酿酒的用心。又感叹这酒确实好,说是仙人来了,都不想走了。于是便给他这店取名叫仙居液。”

“哦!原来是这样啊!还有这么个故事。”

说话间,已轮到他们了。看着伙计给他打酒时,便已能闻到那浓浓的酒香。任逍遥虽未品尝,但也料想此酒绝不会差。

打完酒刚转身没走几步,便听见隐隐的传来一阵琴声音。阳县这个地方盛产桐木,这是制做琴的上等材料,所以阳县也出产古琴。阳县喜好音律的人也较多,城虽不大,却有几家琴馆。

这些琴馆即有卖琴的,也有教人学琴的。特别是一些条件较好人家的小孩子都愿意让其去学琴。所以,听见琴声也并不奇怪。

然而,任逍遥仔细的侧耳一听,这曲子竟然那首《梁祝》。难道这曲子现在这么流行了吗?竟然在这种小地方也有人会?

于是他好奇的寻着琴声而去,来到了一小院门前。只见院门虚掩着,上边挂着一块牌匾上写着“桐阳琴馆”四个大字。

他上前轻叩门环,可是里边却无人回应。但他也不好使劲的敲门,一来这样没礼貌,二来也会打扰人家弹琴。即然这是琴馆,那便不同于普通人家,于是他更轻轻的一推门,走了进去。

只见进门后是一雅致的小院,小院后边是一类似于大厅的房子。他来到门前朝里一看,只见里边有些像私塾的布置,中间还放着许多小桌和凳子。一端像是类似于讲台的布置。可这里并没有人,而听琴声当是在这大厅的后边。

他绕过大厅走到大厅后门一看,只见这边也是一个挺大的庭院。而且布置比前边还更精致。

在庭院对面是一幢两层小楼,左边靠墙有一排竹子。旁边还有一小圆门,或许是这琴馆的后门。右边是一个几丈间方的水谢,水谢旁有一凉亭。只见在这凉亭里,有一青衣女子正抚琴弹奏,这琴声正是来自他这里。

由于女子侧对着任逍遥这里,任逍遥并看不清她的长相。不过从衣着打扮来看,这女子应该年纪不大,当在二十来岁。

因自己好奇闯入,任逍遥也不敢上打招呼,怕是惊了人家姑娘。于是便靠在门边聆听着这悠扬的琴声。

一曲弹毕,那女子微微抬起头来,望着那水谢中莲叶呆呆的出神。任逍遥见她弹完了,也正想上前搭话询问,这时那姑娘却站起身来。一转身,正好与刚刚走进院子的任逍遥打了个照面。

两人一见,都不由的愣在了原地。

还是那姑娘先开了口,不由轻唤了一声:“任公子!”

“诗诗姑娘!”任逍遥也不由的轻声叫道。

原来这女子正是当年那闽中清音阁里的诗诗姑娘。任逍遥能在这里见到她,也是十分的意外。于是忙快步上前来到凉亭之内,两人几乎都异口同声的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两人都相视一笑后,诗诗请任逍遥坐下后,这才缓缓说道:“自湖县一别后,我待养好了伤,便本打算回老家去。可是老家却已没有什么亲人了,而且毕竟我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若是回去,只怕会惹来麻烦。想到当年随爹爹曾来过阳县,当初爹爹是请这里的琴师定制了这张古琴。我也知道这里的人们好琴,而我又不会别的什么。于是便来到了阳县,想着能在那家琴馆找一个教小孩子的事安顿下来。”

“那你就在这家琴馆里……?”

任逍遥尚未说完,诗诗叹道:“我来到这里才发现,事情并没我想的那么简单。这里教琴的大都是些有些年岁的先生。像我这样一个年青女子,人家都不收。还好,我遇到了这家琴馆的曹先生。是他见我琴艺还不错,便收留了我,让我在这里教小孩子们学习琴艺。”

“曹先生?”

这时,诗诗看见他放在一旁的酒壶笑道:“这仙居液也是曹先生家的。他的酒店与这琴馆就一墙之隔。”

“哦!原来如此,这曹先生还真是个奇人啊!又会酿酒,还喜音律。”

诗诗忙道:“曹先生不但精通音律,还喜好下棋。不过我看他多是一个人自己与自己下。我对棋艺也不太懂,我问过他,为什么总是一个人下棋?不找人来对垒呢?他却说,胜人易,而胜己难。我也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他虽是一个奇怪的老头,但却十分和善。我也是多蒙他收留。”

任逍遥不由的问道:“老头?这曹先生多大啦?”

“具体我也不知,看起来怕也有六七十岁了吧。对了,如今我已改了名字,叫做……!”

任逍遥也知道,她也是得隐姓埋名的,所以改名并不奇怪,可见她吞吞吐吐的,也不由的追问道:“那你现在叫什么?也免得我日后叫错了,招来麻烦啊!”

“我……我现在叫肖……,肖诗瑶!”

“肖诗瑶!好名字啊!”任逍遥刚说完,便也意识到了她为什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新名字了。原来是把自己名字的逍遥二字改了改,并将自己的诗字放在中间。其中的意思,也是不言而寓的。

诗诗也是怕尴尬,连忙问道:“公子怎么会来到这阳县呢?是来办案子吗?”

任逍遥却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你也别再叫我任公子啦!我也改名了,我现在叫洪山!”

“洪山?怎么改这么一个名字?”

任逍遥也清楚她是可以为了自己而舍命相救之人,而且又是一个“已死之人”。所以也就不必对她隐瞒。便将事情的原委大致给她说了一遍。

诗诗听完之后,不由的感叹道:“真是世事难料啊!没想到这些年,公子也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委屈。也真是不容易啊!公子放心吧!诗瑶会替公子守好这个秘密的。”

任逍遥笑道:“这个我相信,否则也不会告诉你实情啦!”

“多谢公子信任。那公子今后可有何打算啊?”

任逍遥摇了摇头道:“现在我也不知道。暂时也没别的打算,先在这里住下来吧。毕竟外边的风声还很紧。另外就是希望朋友们能早日打探到周大哥和我姐的消息。”

“那找到他们以后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