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淮州之变(1 / 1)

加入書籤

在虞国派出使者与宁国和谈之时,曹彖所率的宁国大军也已将淮州城包围了起来。与此同时,东莱国派也的一万八千人马也兵抵淮东县。

双方可以说,都吸取了上次淮州之战的教训。虞国的淮州镇守使李梁,在发现北宁军有异动,并突然袭击占领了渡口之后,便立即下令各卫兵马全都退守城中。而像淮州、淮东、江县这几城,在上次淮州之战后,都对城防进行了加固。并且城中的粮草、军械也屯积的比较充足。

宁国这一边也采取了与上次不同的方式。曹彖所率的七万大军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分兵行动。而是将主力都用在了对淮州的围困之上。只是分派出了一万多人马在淮州与江县之间的要道上选了一处地型较好之地扎营防守。

这样,如果江县的虞军北上增援,他们也能据险阻敌。而且很快的能得到淮州大营的增援。而不至于让敌给个个击破。至于淮东那边,曹彖当然并不指望着东莱那不足两万的兵力,就能攻破有一万虞军驻防的淮东城。而是让其阻断淮东与淮州之间的联系,让其无法增援便可。

因为整个地区重心便是淮州,一但淮州城破,那其余各县,要想拿下,便容易的多了。当然,还有一点便是。现在曹彖也在等待着和谈的结果,所以这才围而不攻。他也深知,淮州城高墙厚。且城中兵力也有一万四五左右,再加之那李梁也非庸材。所以若要强攻,必定伤亡很大。若是能逼得虞国签定城下之盟,那就再好不过了。

当然,宁国朝庭也不会给虞国太多时间。以免生变,在宁国强势的逼迫之下。虞国只得同意了割让淮州及属下五县、并建康郡辖下在江北的三县。同时还要求其提供岁币等条件。

在和谈达成的消息传到曹彖的淮州大营之时,林嶷派出的传旨之人也到了淮州城。

其实淮州镇守使李梁与府尹马元久在数天前便已接到了闻双的密信。信中告诉他们,援军已正朝江县集结,让他们务必坚守。同时还将先皇嫡子以及林嶷是篡位之君的消息都一并告知了他们。

李梁与马元久可以说都与林逍遥有过较深的接触,无论是对其人品,还是能力,都是相当认同的。如今既然得知他是先皇嫡子,而那林嶷却是逼父弑兄而上的位,两人一合计,几乎没有分歧的便一直同意打算站到林逍遥一边。

所以,当接到林嶷让其率军撤至楚州,将淮州拱手让人的圣旨之后。当即便将传旨的太监给杀了,随后召集几名主要的将校,将事情公之于众。

这些将校一听,朝庭竟然这样做。自然也是群情激奋,纷纷支持他俩的决定。愿意誓死坚守淮州城。

随后便与众人商议道:“本将决计将计就计,灭灭那北宁人的威风。”

正好,北宁也派人来一面催促他们撤军以及商议接管淮州之事。

而李梁也故意派人去与之商谈。淮州乃是边境重镇,属于军事重镇,所以平时府库里所存金银并不算多,主要是粮草、军械囤积不少。

而北宁一方认为,即然虞国即已割让淮州,那这些东西就自然应该归属宁国。而李梁派去的人却认为,这些粮草军械本属军需,即然军队要撤离,那么也当随军一起撤离。双方就这些事情争论不下之时,李梁却在城内做着准备。

他将东门进城的那条大街,两侧的街巷口子全都用砖石堵塞。两侧房屋后都监时架上了梯子,以方便军士上下。

一天之后,李梁派去的人终于与宁国这边达成了协议。军械粮草,可以让他们带走。而淮州府库及义仓则交归宁国接管。同时约定,后日巳时,由北宁派出三千人马进入淮州城。接管相关府库及衙门。随后北宁在城南的军队将向两边后撤十里,以便淮州的军队经此撤出淮州。

正因为虞国方面的讨价还价,反而让宁国这边放松了警惕。甚至连曹彖也没发现这是虞军的计谋。

一日之后,曹彖令手下一副将,带着三千宁军便进了淮州城。而他在城外则等着虞军全部撤离淮州之后,便率大军入城。接下来便是再派人接管下辖各县了。

此时的淮州城上,已没有什么虞军兵士了。甚至连虞军的军旗、将旗皆已撤下。可见他们也是做好了撤离的准备了。

可是让他意想不到的,那三千人马刚刚进入淮州城,城外的吊桥便突然收了起来。同时那城门也跟着就关闭了。曹彖心中大惊,正在这时,只见那高大的城墙之上突然旌旗招展,虞军的军旗及李梁的将旗都突然之间又竖了起来。

“不好!上当了!”

曹彖的惊叫声刚落,便远远的听见城内传来了一阵阵喊杀之声,同时城上的战鼓也跟着敲响起来。

“将军,咱们赶快调集兵马攻城吧!否则进入城内的那三千弟兄只怕就凶多吉少啦!”

曹彖也是气得牙痒痒,一边拔出剑来,一边骂道:“好你个李梁,竟然使出如此下作之手段!我今日非要踏平你这淮州城不可!”

他刚要下令攻城,那已举的剑却停在了那里。就好似画面定格了一般。过了一会,他又缓缓的将剑还入鞘中。

“将军!这是干什么?再不下令,只怕我们进入城里的弟兄恐怕就……!”

曹彖冷笑一声道:“李梁啊李梁!真有你的!”

说罢便转头对手下将领说道:“这是那李梁的一石二鸟之计。即可借此吃掉我三千入城的人马。也可激怒于我,让我们在根本没有做好攻城准备的情况下,便冒然发起攻城。如果我们真这样的话,只怕不但救不了入城的兄弟,而且还会白白损失更多的人!”

手下将领一听,这才明白。再看看宁军,不仅攻城的器具没有带出来,而是南边的军队现在还正在后撤给敌军让道呢。此时攻城必然仓促,不但救不了人,还会招来更大的损失。

冷静下来的曹彖随即下令道:“即刻传我将军,令城南之军立即复围。各军回营,做好随时攻城之准备。还有就是马上将淮州之事上报朝庭。同时给南线阻截的高将军下令,让其加强对南线虞军动向的监视,特别是其是否有援军到达!”

在城上的李梁一看,曹彖竟然没有上当。他所做的准备,大都也都没能发挥作用。也不得不佩服,那曹彖果然是宁国名将,遇上这种事都还能沉得住气,并冷静的处理。

不过虽然曹彖没有上当,但也算是吃掉了敌军入城的三千人马,也算是给北宁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同时提振了守军的士气。

淮州之事,很快便八百里加急的报入了洛京。此时林嶷派去的使团尚未离开。宁平帝接报之后是勃然大怒。他当然不知其中真正的原因,而是认为是虞国不守信用,于是便立即将使团全部扣押了起来,并马上派人前去虞国质问。

接到宁国发来国书质问,林嶷也有些懵了。淮州之事怎么会是这样呢?不是下了旨让其撤至楚州,将淮州移交宁国吗?

费光忙道:“陛下!如果臣猜的不错的话,定是那李梁与马元久皆已叛变啦!”

“叛变?投靠宁国啦?那更不对啦!”

刚说完,便反应过来道:“你是说李梁等人已投靠了林逍遥?”

“正是!陛下,您想一想,那林逍遥将其身份及反叛朝庭的伪今倒处宣扬,想来那淮州必然也已知晓。而今他不奉圣旨,公然违抗圣意。定是已经投靠林逍遥了!”

林嶷一听,也有些着急了,他不由的问道:“那可如何是好?李梁等人这一反叛,我们怎么向宁国交待啊!”

正说着,便有宫有来报:“陛下!监正司司正乔大人求见!”

本也正想着找其相商呢,于是便连忙将其叫了进来。

那知行礼之后,还不待林嶷发问,那乔度便急忙奏道:“陛下!大事不好啦!”

这些日子,可以说每天都是些不好的消息传来,搞得林嶷已是有些焦头烂额了。他不由的摆了摆手道:“还有何事?你快说吧!”

乔度忙道:“臣接到密报,闻双派往随州的兵马不是一卫,而是两卫!”

“两卫?那他是担心一卫兵马不够吗?”

乔度忙道:“陛下,这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这两卫兵马仅是路过随州,却并未停留,而是直接东去,目前已近济县。同时,闽中镇的各州郡募府军及余下的两卫卫军也都分别朝着建康方向集结。”

“这……这是啥意思?”林嶷不解的看着他俩。

知度忙让人取来地图后解释道:“陛下请看!济县向东便是江县。而建康过了江再往北也是江县。也就是说,这两路人马都是朝着江县去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解淮州之围!”

林嶷听罢不由的呆住了,过了半晌这才说道:“他……他们都去江县了!这摆明了是要和北宁死磕到底啊!如此一来,朕还能从那里调兵来平叛呢?”

费光忙道:“陛下!看来那闻双已然投靠了林逍遥。若非他假借陛下圣旨,又如何能调动这各地大军!”

林嶷一听,不由的看着那地图念道:“如今除去郢都的禁军、城卫、和留下的一卫兵马,便只有费路在前线平叛的那六万兵马了!这可如何是好?一但那叛军来个南北夹击,郢都兵力空虚,可怎么防备啊!”

“陛下勿急,从调动上来看,整个北线的兵力都是冲着北宁去的。所以一时还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是南线目前形势不明,有了那林逍遥为噱头,只怕叛军有坐大的趋势。所以还请陛下早做决断啊!”费光忙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