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郢都之役(上)(1 / 1)
陈桓忙道:“外情属在京人数本就不多,除去日常值守之人并无多少。民属在京人员约两百多人,其实多为当初殿下的部下。属下与关提典所能掌控者,大约有一半多。只有三典的杜年是那乔度的亲信,所以其中他们的人较多,我们无法掌控。内情属在京约有近四百人,项提典能掌控的也就是他那一典,其余两典皆是乔度的人,咱们无法掌控。”
林逍遥听后想了想道:“这不打紧,明日你们只需这般……便可!好啦,你们也先回去吧。到时只需按方才我所言去做便好!”
“是!”
随后,他又对在郢都的这些官员以及宗室之人作出安排之后,屋里便已只剩下林免、南宫耀、庞明等三人尚无安排。
而林免与南宫耀两人虽然在知道他的身份之后,即意外,也高兴。不过今日这么重要的事,把他俩叫来,也不知道是为何。毕竟他俩不像那些朝中高官或是宗室长老。不但手中没一点实权,甚至就连家里连个护卫什么的都没有,也不知道能帮上什么忙呢?
这时却听林逍遥说道:“林兄、南宫兄,我这里有一事需要你们帮忙去做。”
“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呢?殿下尽管吩咐!”
林逍遥一笑道:“咱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你们还是叫我逍遥吧!我听着亲切些!事情是这样的,我知南宫兄虽然被免了职,那编撰处也空着,但东西都还在。这就需要你帮我把这东西印出来,明日大军压境之时,你们便将这些东西发放给城里几大书院的儒生们。你们与他们平日交往也较多,想来应该问题不大吧?”
“这个自然没问题,只是发给他们后又怎样呢?”
“如果他们愿意,便找时机散发出去便可。如果害怕,就他们私下传阅也行。到时城内无论是官兵,还是监正司以及各衙门的人,肯定都无法顾及这些事的,所以让他们不用害怕。当然也不要免强他们!主要便是稳定人心,以免战乱中百姓又生乱,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死伤!”
“嗯!我们知道了,这事交给我们便好,你放心。肯定没问题。”
庞明一见不由的问道:“那我呢?能做些什么?”
“庞兄!我马上写一封信,你需潜出城去,务必尽快的将这信交到屠将军手里。他见信后,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到时你便做向导引路便可!”
“好!我知道了!”
次日一早,一开禁后,在郢东码头上的一些船只便纷纷离开了码头朝着下游驶去,关雄站在其中一条船的船头,看着船只逐渐驶离了郢东已有十几里。在前方不远处的南岸边,插着一面不大,但挺显眼的红色旗子。他忙命令这些船都靠过去。
船只刚一靠岸,从岸边的树林里便拥出一大队兵士出来。为首的一人正是庞明。
庞明一见,忙上前问道:“关提典,船只够吗?”
“放心,我带来了二十四条船,这些船每条均可装四五十人。你这里有多少人?”
“我带来了一千人,应该够了。那马上上船吧!”
关雄平时就是管着豪强富商这一块,所以打交道挺多。要调集一些船只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庞明从屠炯那里调来的一千兵马很快的便分乘着这二十几条船,调转船头又朝着郢东码头驶去。
与此同时,在郢都西门外,城楼上的士兵便远远的看到一大队人马缓缓的朝着郢都而来。
惊得他们急忙驱赶进出城的百姓,同时便要关闭城门。
这时,便见一匹快马飞奔而来。来到城下,马上之人朝着城上高声喊道:“费将军率军回城,请不要关闭城门。”
城上的守军也不敢大意,依旧是一边关闭城门拉起吊桥,一边派人回去通报。
费路率领败兵回来的消息很快的传到了皇宫时,林嶷与费光等人一商量。认为这么多人都进城的话,确实不好安置。当然,也为他能带回两万多精锐而感到有些高兴。这样一来,再加上郢都原有的兵马,便有近五万人马。凭借着郢都坚固的城防和屯积的大量粮草军械,短时间内是不用怕什么了。
于是便下旨,让费路率五千人马入城,加强城内防守。其余两万人马前往城北军营与驻扎在那里的五千人一同担任郢都的外围防守。同时也能与城里形成犄角之势。
其实这个布置倒是没问题的,只是他们都没想到。这两万多人马并非是费路所率领的。而是屠炯所带的兵马,那费路不过是一个人质而已。
接到命令的守城兵士,连忙又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而且他们也确实看到城外的军队也一分为二,一部份绕城而走,朝着北边而去。另一部份在城门打开之后,便缓缓的向城内开进。
不过他们很快便发觉不对劲,明明说好,只让五千人进城的。可进入城内,和排好队即将进城的兵马明显不止五千啊?而那朝城北军营而去的也就一万人马左右。也就是说这要进城的人马有一万五千人!
负责西门守备的一名营校看着情况不对,连忙跑下城楼,来到城门口急忙朝着正入城的队伍一边挥手,一边大喊:“停下来!停下来!”
可是这队伍并无人理会他,也没有停下来。弄的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他手下的兵力也不少,但这都是自己人啊!也不可能动粗啊!
就在这时,只见一名卫军将军模样的人骑着马走了过来。那人也没下马,而是在马上朝其喝问道:“你干什么?”
一见来人比自己的军阶高,那校尉忙一施礼道:“将军!皇上下旨不是说只让五千人入城吗?其余人马到都城北军营去。费将军呢?”
“哦!好像是这样的,不过费将军说城内兵力太少,还是多一些人马为好。否则叛军来袭,只怕兵力少了难为拱卫京师。你放心吧!费将军已在前边去了,他要亲自入宫向皇上说明情况的,你就别瞎操心啦!”
这校尉一听,还能说什么呢。也只得站在一旁,看着这大军入城。
当进城的兵力已到六七成时,后边进入城中的兵士,竟然过了城门之后便分列在两旁,让城外的继续进来。紧接着,只见那领军的将领突然一挥手。分列在两旁的军士中便有一部份迈着整齐的步伐沿着步道朝着城楼上跑去。
两旁原本守城的军士也愣住了,他们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难道他们要接管城防吗?可是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啊!
一直在城门口傻看着的那校尉也感觉有些不对劲了,他忙跑上前向那将领问道:“将军!你们这是干什么?”
那将领在马上回身看了他一眼道:“奉费将军令,由我部接管城防!”
“什么?这绝不可能,我们怎么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
那将领却哈哈一笑道:“你现在没接到不要紧,一会命令就来了!”
说话间,只见一名四十多岁,留着一脸胡须的将军骑着战马来到那将领身旁。
这将军忙向其禀报道:“将军!一切都已就绪!”
那中年将军点了点头,随后一催马,来到城门前的空地上,拔出配剑来高高举起。同时大喊道:“郢都守军听着!先皇嫡长子殿下的大军已经进城!只要你们放下武器,都可既往不咎!”
他话音一落,那些原本的守军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时,却见刚刚那些军士突然亮出武器就近将城门及城楼上的人都控制了起来。而那些离得远一些的人,也都愣住了。有的人情急之下忙着张弓搭箭,有的则举起刀枪与这些新来的人对峙着。
那校尉一见,这才反应过来。这那是什么撤回的人马啊,这定然是叛军啊!他不由的一边拔刀一边想往城楼上跑,同时口中大喊道:“他们是叛军!他们是……!”
这小子第二声尚未喊出来,便听见身后马蹄声响起。刚一回头,便看见那将军已冲至近见,但见寒光一闪。这小子便让屠炯给一剑斩于马下!
屠炯随即大喝道:“若有再反抗者!这便是下场!”
一见领头的被杀了,其余那些军士愣了一下,跟着便纷纷放下了兵器。
几乎兵不血刃的夺取了西门,屠炯随即便令屠宏,立即率七千人马赶往西校场。因为西门虽安排有五千人驻防,但平时不过一千多人值守。而其余人平时都驻守在西校场里,遇到战事才到城上作战的。所以这才安排屠宏立即率军赶往西校场。
而余下的八千人马除留下一千人镇守西门,并看押俘虏外。有两千人分别由早已藏身在西门附近,并各自带着家丁护卫的那些大臣领着,前往兵部衙门、郢都府衙、以及城内的军械库、粮库等重地而去。
屠炯侧带着五千人马直奔北校场而来。因为在北校场至少还有三千多人驻守在此,同时北门也当还有一两千人。所以,屠炯并不急于攻击皇宫,而是要先将重兵布防的北门给拿下。否则不仅不能全力攻击皇宫,而且一但北门的敌军回身杀来,那将会腹背受敌。
至于皇宫的禁军,料想他们也不敢主动出击。而且闻双所率的大军也将很快的就跟来了。
当屠炯这边控制了西门,入城的部队正展开朝着各自的目标而去之时,行至北门外军营的那一万人马,也是兵分两路,一半截断了军营退往北门的要道。一半诈开营门,便突然冲杀进去。
这营里的军士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加之毫无准备。一个冲杀,便给杀得个七零八落的。不少军士也都干脆投降了。有一部份冲出营来,准备逃回郢都,却也被早已赶到这里的靖国军一阵截杀。见势不妙的的那些人,只得扔掉武器投降。
几乎在此同时,庞明带着的那一千人已在郢东码头登岸。在郢东城防营的内应之下,很快的便控制郢东县的两座城门以及郢都的东门,同时也占领了郢东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