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石墨 油墨工坊与通用设备(1 / 1)

加入書籤

「“瘿”是一种植物被虫卵寄生所得的产物,多发于栎木和橡木的根部,呈球状,内含丰富的汁水,无明显气味与颜色。」

——《百科全书·森林虫害》,荆棘领出版社。

「三份新鲜的栎木瘿汁水、一份绿矾与半份树胶混合加热,即可制得简易的墨水。」

——《白马山工人速成·墨水制作》,白马山出版社。

-----------------

在整个印刷行业的上下游产业中,“油墨”通常是被忽视的环节。

恰如在荆棘领的少君大人的夜生活中显得稀松平常的墨水、纸张与蜡烛。

但实际上,一瓶书写用的「栎瘿墨水」(30毫升)的公开售价是一个白马山普工一个礼拜的薪水。

一张羊皮纸的售价也接近于此。

普通书写用麻皮纸的售价要低一些——每十张大概价值一个白马山普工一天的薪水。

因此,真要从市场售价论的话,墨水是阻碍知识传播的更大阻碍。

单从这一点上说,石墨甚至是木炭制作的“铅笔”就具有非凡的意义。

并且,还带来了一个李维始料未及的好处。

-----------------

格哈德·因克是瓦兰城炼金工坊的制墨大师,在哈弗茨上一次视察白马山时跟随伯爵大人来此,监督创办了白马山油墨工坊。

离开总装车间,李维便在格哈德的引领下,造访了油墨工坊。

因为墨水的常年洇染,格哈德得了一个“黑手”的外号;李维只见他漆黑的手掌上下翻飞,熟练地用铁钩掀开一个又一个沸腾的反应釜。

琥珀色的蒸汽裹着橡木的涩香,直扑李维面门。

“如少君大人所见,将橡瘿里的鞣汁与绿矾混合加热,”格哈德沙哑的嗓音紧接着在李维的耳边响起,“是印刷用油墨和书写用墨水共通的前置步骤。”

“同样的,羊皮纸鞣制的环节中,当中也有一步用到这种植物鞣汁。”

“这种鞣汁与油脂有剧烈的黏合作用;而油墨恰如其名,需要在后期添加动物或者植物的油脂作为粘稠剂。”

“这也是印刷用油墨为什么更能‘咬住’羊皮纸的毛孔,不怕强光曝晒、耐储存、难以擦除……”

“总之,油墨搭配羊皮纸,除了昂贵没有缺点。”

格哈德发自内心地赞美道:

“印刷的工艺一直在进步,但油墨和书写用墨水的配方已经趋于完美、近五百年没有大的变化了。”

李维无奈地耸了耸肩、自嘲道:

“可贫穷是我们荆棘领最大的缺点。”

格哈德被蒸汽烫坏了的嗓子附和地发出乌鸦似的嘶哑笑声,很快就又接上了话题:

“而在普通的麻料浆纸上印染油墨,最大的问题是字迹消散太快;其次是油墨的扩散更明显——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大每一行、每一个字母之间的距离。”

“而这两个问题都大大提高了印刷书籍的成本。”

格哈德说着又翻开李维送给自己的、来自日瓦丁教会的《谍中谍》印刷本(麻纸版),灰褐色的手指点在黑色的字母上:

“在少君大人您带回来的普通纸版的印刷本中,如少君大人您所见,这两个问题都不明显。”

“而正如我之前所说,油墨的配方已经五百年没有大的变动了。”

“因此,我更倾向于少君大人您的判断,即日瓦丁教会的这种印刷技艺来源于印刷机又或者雕版工艺的进步。”

“说点我不知道的,‘黑手’大师,”眼看格哈德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李维也是心情大好,故作搞怪道,“我大老远地跑一趟,可不是来听您吹捧我的英明睿识的。”

格哈德微笑着颔首致意:

“请少君大人见谅,在您破解那块从南方带回来的雕版的秘密之前,我也无从改进传统油墨的配方。”

“但如果是依照您的要求、只需要在造价更低的普通麻纸上留下足够久的印记、不考虑羊皮纸的印染效果……属下确实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意外发现。”

格哈德说着又亮出自己漆黑的手掌,在那已经不清晰的掌心纹路上,随着格哈德抬手施放【振动回荡】,黑色的颗粒似飞蛾翅膀上的粉末一般抖落,在阳光下闪过规则地、金属般的光泽……

在李维见识过的粉末中,符合这种特征的并不多:

“石墨?”

“少君大人高见!”格哈德拍着手,给足了李维情绪价值,“确切地说,是足够细腻的石墨粉末。”

“石墨笔在麻纸上写下的字迹虽然更容易擦除,但在自然条件下的储存时间,却比油墨印刷的麻纸印刷本更久。”

“仅就储存和日常使用时间来说,羊皮纸手抄本>羊皮纸印刷本>普通纸手抄本>普通纸印刷本。”

“而添加了石墨超细粉末的新型墨水,能够在普通纸的手抄本上留下比同等时间的羊皮纸印刷本更清晰的痕迹——以我们荆棘领当下的工艺而言。”

格哈德说着从怀里小心翼翼地取出十来页的《圣母颂》节选片段,递给了李维。

一半是羊皮纸印刷本的,带着标志性的“蜈蚣脚”拖曳,字迹模糊得像是被水泡发过。

另一半则是格哈德用新型墨水手写的,字迹清晰,堪比李维带回来的那本《谍中谍》,反衬得那发黄的麻纸有些掉价了。

“我想向少君大人申请一台铸铁芯的球磨机,以验证我的猜想并非偶然。”

-----------------

火山灰水泥的制作过程中,风险最大、成本最高的步骤在于如何获得火山灰;而技术含量最高的步骤在于研磨。

在海螺水泥厂的初代生产线上,当时的李维不得不因陋就简、设计“木壳球磨机”、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来获取足够均匀且细腻的粉末。

而随着高炉炼铁的成功,液态的铁水不仅意味着铁矿石中的杂质更可控,同样意味着铸造方式的变革——整体浇筑出一个铁芯的球磨机。

而这样的球磨机不仅可以用来研磨出更细腻的石灰石粉末,当然也可以用来研磨石墨又或者别的什么硬度比铸铁更低的矿物。

球磨机,本身就是一种通用设备。

而这种通用设备,已经足够生产比格哈德又或者李维自己的【振动回荡】更加细腻的石墨粉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