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归来仍是少年(1 / 1)

加入書籤

第二天。

得知儿子要月考,蒋红女士特意起了个大早,煎了金黄的荷包蛋,熬了香浓的小米粥,给顾北鼓劲儿:“儿子加油!正常发挥就行!”

顾北吃饱喝足,踏入他的“主场”第36考场,最后一间教室。

门还没推开,里面震天的喧哗声和笑闹声就传了出来,果然“差生”云集。

他一进去,彭浩就眼尖地看到了,隔着过道热情地挥舞着手臂,“北哥,我们又在一起了。”

忘记这家伙是倒数第二了,刚好坐他旁边,只是中间隔了一道过道。

顾北把笔往桌上一丢,冲他露出一个微笑:“耗子,珍惜这最后的同场时光吧,下次哥就得前面了。”

彭浩一脸懵:“啥??!”

顾北耸耸肩,一切尽在不言中。

“都安静,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说完,便开始发放试卷。

顾北拿着试卷就开始做题。

语文这种东西,主要是靠积累和记忆力,好在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书,再加上重生过来的记忆力增强,语文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前面的选择题,只是扫了一眼,答案就在脑海里出现了。

接着就是阅读题。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闌无奈客思家。

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顾北光速地在卷子上写道,一、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心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二、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经过重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顾北感觉这些题还挺简单。

前面的题40分,感觉自己应该可以拿35分。

很快就到了写作,60分的大题—我的青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顾北的目光落在作文题上,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试卷边缘。

这两字让他想起了自己前世的奔波、妥协、被生活磨平的棱角……

还有现在身旁女孩安静的身影、重新握紧书本的实感……

两段截然不同的青春岁月,带着不同的重量与温度。

于是思考了两分钟,他一笔一画写上了,归来仍是少年。

顾北在旁边认真的答题,而彭浩拿着卷子抓耳挠腮。

彭浩忍不住侧过头,偷瞄了一眼顾北,这家伙,好像还很认真,难不成真让他学到了?

就在彭浩一脸疑惑,顾北忽然举起了手,

“老师,可以交卷了吗?”

彭浩一乐,比自己还沉不住气呢!开考才刚过半小时,就坐不住了?

监考老师皱着眉走过来,“写完了?不再检查检查?”

顾北低声答道:“不用了,谢谢老师。”说着便将试卷递了过去。

说着顾北就拿试卷递给了监考老师,监考老师本来以为是哥差生在教室呆不住,没想到他字迹整洁,扫了几眼,发现选择题竟然全对。

监考老师最后没说什么,点点头默许顾北离开。

待顾北走出教室,监考老师忍不住又仔细看了看试卷,扭头对另一位监考老师,恰好是顾北的语文老师陈文静,低声感叹:“我还以为这个考场都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想到竟藏着个惊喜。这卷面整洁得不像话,阅读理解要点抓得准,看这架势,奔着120分以上去了。”

陈文静老师闻言,侧身细看,嘴角泛起欣慰的笑意:“他最近确实像换了个人,拼命用功。其实他底子不差,只是上次考试不知怎么发挥失常,考了个垫底,我还担心他是不是心思完全没放在学习上。看来这一个多月,他下了狠功夫。

监考老师抬头有些惊艳地看着陈文静,“这,怎么可能,我粗略的看了一下,好工整的卷面,阅读理解都在点子上,这都奔着120,130去了呀。”

两位老师的低声交谈,一字不落地钻进了坐在第一排的彭浩耳朵里。

卧槽,不可能啊,北哥就算再牛也不可能从几十分提高这么多啊。

顾北回了教室,自习下下面的科目。

顾北回到教室,安静地自习,准备待会的科目。

巴中的考试安排向来紧凑,一天之内完成六科:上午两科,下午两科,晚自习再两科。

下一科考试时间临近,顾北重返到考场。

旁边的彭浩看着他,几次想开口问点什么,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这科考英语。对顾北而言,试卷上的题目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答案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下笔飞快。

旁边的彭浩看着顾北这近乎扫荡的答题速度,他又有点动摇,怕不是在乱写吧。

一整天的考试结束,暮色已深。

\u0026gt;回到教室,里面早已闹哄哄一片。不少人三五成群,着急地对着答案。

几个平时成绩拔尖的学生也开始哀嚎,抱怨这次考试太突然,没一点准备,试卷难度也明显拔高了。

顾北心里却一片澄明。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分数应该足够让他跻身年级前十。

高三的节奏就是这样,时间就是生命。

当天考完的试卷,老师们连夜批改,第二天便要立即讲评,一切都在跟时间赛跑。

虽然现在分数没录入电脑,但谁考了多少分各个老师心里都是有数的。

批改语文试卷的那一批老师,看着这上面七歪八歪的汉字,邹着眉,“这些小年轻的字,怎么都跟狗爬一样。”

陈凯端着保温杯,也邹着眉瞅了一眼,“你看认不认识,不认识就扣个卷面分,真高考了,其他老师批改也不会手下留情。”

阅卷老师撇撇嘴,看了看总分,如果及格了这分她就扣了,不及格的话就算了。

批改完一个班的试卷,立马又换另一个班的。

八中是直辖市的市重点,老师都是老江湖了,没多久各科的成绩,以及年级排名就统计出来了。

“数学第一是谁?”

“老陈班上的姜衿吧,理综也是她。”

“厉害呀,年级第一大致都没变。”

“不过这语文第一......呃,141?”

要知道语文这学科不同于数理化有标准答案,很多时候,你让语文老师去考都考不到140。

卷面工整,阅读理解角度刁钻。

年级组长都跑来瞅了一眼卷子,作为曾经高考语文命题组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卷面肯定是没问题的,我记得英语的年级第一也叫顾北吧?”

“诶,还真是,不过......顾北,没印象啊。”其他阅卷老师想了想回复道。

“我班的,我来看看。”

陈凯端着保温杯凑了上去,差点直接喷了,“语文141,英语150,数学136......”

理,理综......

我去!

陈凯鼻子突然喷出两道水柱,随后剧烈的咳嗽,这次是真喷了。

理综281!

总分708!

“卧槽,老陈,你们班顾北这孩子可以呀,708这成绩放在去年,都能上清华北大了。”

读过高中的都知道,一所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清华北大的含金量,有的学校为了贴横幅汇报工作,甚至会忽悠总分刚刚够得着清北录取线的同学,以650,660高分跑去学护理......

陈凯对自己事业是有一定追求的,学校的教务处副主任年龄也到了,他们年级组长资历足够上去之后,位置空下来他也未尝不能一试。

他带重点班也几年了,你几个清北啊,跟自己争?除非今年别的班出个全市状元。

而他们班一个裸分708,一个裸分700。

“.......”

陈凯突然笑了,“对了,等会儿要不要去吃烧烤?我请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