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宝玉失宠,文武之争(1 / 1)
贾家的破事罗晖没有心思多管。
打击贾家也是为了敲打那些老牌勋贵而已。
人家母子兄弟的眉眼官司,罗晖犯不着插手。
只有后宫的几位娘娘派人出面,协调了一番。
大老爷跳着脚骂街,不愿退让一步。
老太太挺着瘫痪的身子,倔强的硬刚到底!
二老爷前脚答应的好好的,后脚就变本加厉。
贾家的内斗已经摆在了明面上,让人看足了笑话。
宫里的娘娘们见长辈们冥顽不灵,气得直接撒手不管。
罗晖借着安慰的名义,连着睡了好几次难忘今宵。
勋贵们见贾家被折腾得这么惨,顿时浮想联翩。
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有软骨头直接顶不住了,悄悄找到罗晖,上交兵权,请求放过。
罗晖让人从锦衣卫取来密档,态度亲切的交到来人的手上。
回家拆开一看,当即吓出一身冷汗。
里边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勋贵们的言行举止,连行房对象和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勋贵们肝胆欲裂,龟缩在家里,不敢露出一丝异样。
十月十四,征西大军凯旋。
罗晖设宴款待众将,亲赐名爵。
薄老将军作为主帅,居功至伟,升为三等公,右柱国,辅国大将军,加兵部尚书衔,加封太子少保,位极人臣!
顾廷烨屡立战功,升二等侯,加兵部侍郎衔,京营节度使,赐御前行走。
张桦战绩显赫,但资历太浅,又有外戚身份,贸然提拔太高不易服众。
因此,只官升三级,任京营三品副将,赐三等子爵,以示鼓励。
其余众将皆有封赏,大家各有收获,推杯换盏,气氛着实热烈。
然而,这热闹是留给有功之臣的,那些临阵脱逃的懦夫自然不在此列。
勋贵子弟们,除了极个别的几个出了头,其他都是难兄难弟,被圣上下旨斥责,打了板子,抬回府中。
可以想象,这些人的仕途基本上是彻底断绝了!
贾宝玉挂在小厮身上,脸色苍白,嘴角渗血。
从小到大,第一次挨这么毒的打,让贾宝玉直呼受不了!
这些兵鲁子比黑脸的贾政还可怕,打起人来毫不留情,哪怕他皮开肉绽,昏死过去也不曾停手。
万人迷光环第一次失去了作用,让贾宝玉又气又恼。
好不容易回了荣国府,又被几个不长眼的奴才挡住了去路。
“干什么的?”门子极为蛮横的上前拦人。
“瞎了你的狗眼!连宝二爷都不认得了?”茗烟呛声道。
门子扫了一眼半死不活的贾宝玉,语气不善的呵斥道:“什么狗皮宝二爷,咱们府上只有琏二爷,哪有什么宝二爷?赶紧走!别在这碍眼!”
茗烟瞪着眼不敢置信的看着门子,从他伺候贾宝玉开始,何曾在府里受过这种气!
黑着脸就要教训一下这个愣头青,却被出府采买的林小红撞个正着。
“宝……宝二爷?”林小红有些不确定的开口询问道。
茗烟见到小红,愣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这是哪位。
“小红,来的正好,赶紧去叫林管家来,把这个不知尊卑的货色撵出府去!”
小红扫了一眼门子,就大致猜出了事情原委。
小红悄悄将人拉到一边解释了几句。
茗烟大惊,想不到离开这么短的时间,府里竟直接变了天!
这可如何是好?
茗烟慌了神,小红让他先带贾宝玉回二老爷家中治伤。
茗烟欲言又止,最后跺跺脚,只好扭头离开。
好不容易赶到贾政的新宅,又差点被人赶出去。
茗烟憋了一肚子火,仔细打听才知道,如今新宅竟然是赵姨娘管家?
太太跟老爷闹翻了,被老爷关了起来,彻底失势!
一波又一波的炸裂消息,将茗烟雷得七荤八素。
看着昏迷不醒的贾宝玉,茗烟深感不安。
以后的日子怕是难了!
……
罗晖收拢了勋贵手上的兵权后,彻底将各地兵权抓在了手里。
将手上能用的武将都撒出去,接管兵权。
罗晖看着一页页武将名单,深感将领出头艰难。
为了培养武将,激励士气,提升军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罗晖决定重开武举!
并对武将升迁考核做了详细的规定。
从今往后,没有功劳傍身,武将休想得到升迁重用!
趁这个机会,罗晖准备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淘汰那些吸兵血的混子,缩减开支,提升军队战力。
涉及到敏感的军权问题,罗晖没有妄下决断,而是找来英国公和薄老将军等一众老臣,借助他们的经验,完善方案。
几位沙场老将,听完罗晖的想法,各个面露难色。
“怎么?是朕的规划有问题,还是这军制改不得?”罗晖皱眉问道。
几位老将将目光对准英国公。
英国公嘴角抽搐,硬着头皮上前解释道:“陛下,这计划虽好,但牵连太广,怕是会引起动乱啊!”
“那依你们看,应该如何施行?”
见皇帝心意已决,薄老将军上前谏言,“陛下,可先开武举,提振武夫声誉,广纳天下英豪,充入新军。”
“只要新军渐渐成型,一步步替代旧军,便可悄然改换军制,实现陛下宏图!”
武夫的名声太差了!
什么兵鲁子、莽夫、杀胚,甚至于臭丘八……
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
从民间到庙堂,谁看得起武夫?
前任首辅韩琦更是屡次贬低武将,直言‘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儿郎!’
这种风气不改,武夫永远不可能出头!
升不了官,出不了头,前途晦暗,不贪不占可能吗?
罗晖思绪飘忽,这风气还是从先帝之时兴起的。
彼时义忠亲王谋反,勋贵武将云从。
先帝平叛后,为遏制勋贵权柄,这才开始大肆重文轻武,给了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机会。
如今勋贵力量已经瓦解,边患已除,是时候该拨乱反正,让一切重回正轨了!
“朕知晓你们的诉求,放心吧,朕不会坐视军备废弛,武将凋零的!”
诸位老将眼冒金光,含着热泪对罗晖千恩万谢。
天可怜见,武将们终于又等到出头之日了!
罗晖当即宣布成立军机处,将众位德高望重、战功赫赫的老将纳入军机处,专门负责改革军制之事。
首当其冲,就是重办武举!
消息一出,文臣集团集体振动。
许多大臣频频造访内阁大臣府邸,力求各位阁臣带头上奏,规劝陛下不要重用那些兵鲁子,踏上邪路!
武将们却弹冠相庆,热情似火。
眼见那帮酸儒又要破坏他们的青云路,立刻抱团,摩拳擦掌,准备‘据理力争’!
罗晖并未阻拦这场文武之争。
帝王之术,平衡之道。
无非就是压强扶弱,保持权威而已。
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再贬去几个刺头,安插上一些自己人,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