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什么贡器不贡器的,不都是人制作出来的(1 / 1)

加入書籤

“这是我们此次拍卖的众多玉石拍品里面最好的几件拍品中的三件,它们的材质是和田玉里最好的料,羊脂白玉。

你们看看这件玉观音,它玉质温润、油糯紧密,洁白无暇,如同凝脂,没有一点杂质。

你们再看看这对玉钵,它们跟观音是成套的。

玉钵的表面雕刻有莲花、祥云纹饰。

三件藏品是一套…………”

往前又逛了一会儿,当走到玉石展区中心区域时,几人听见了一名美女讲解员讲解藏品的声音。

她的旁边围着一些人。

成套古玉藏品,包括其它古玩藏品,在拍卖会上出现也不算稀奇。

听了她的讲解,黄蓄往玻璃展柜看了一眼。

玉观音是一个送子观音,高度约15公分,玉质洁白、温润,毫无杂质,确实是羊脂白玉。

一对玉钵,大小、器型、纹饰类似。

钵口直径约五六公分,高度约三四公分。

三件玉器都各自放在了三个木头雕刻的木托上。

摆放观音的木托,雕刻的是一个莲花宝座,两个玉钵是鼓墩形。

木头的材质很不一般,都是紫檀。

“那两个玉钵盂是干嘛用的?我看着像茶杯,买回去了可以用来喝茶吗?”

他正看着的时候,有一名围观的看展人问美女讲解员道。

这人年龄五十多岁,镶了两颗金牙。

如果不是把两个钵盂放在观音前面,其他人,大多数肯定都会把它们当成茶杯、酒杯。

“玉钵是佛前供器,盛放花朵或者甘露的,买回去喝茶、当酒具会不会有点对神佛不敬?”

美女笑着解释了一下。

“也只有像你们这样把它们摆放在这里解说后才有人明白,要是不放在观音或者其它佛像面前,又有几人知道?”

问话的那人又说道。

果然,对方也想到了这点。

“是啊!如果别人不清楚情况,不还是会把它们当成酒杯、茶杯!”

有人跟着附和。

“晚点我要是拍下来,就把它们当成茶杯,看看用了会怎样?什么神啊佛啊的牛鬼蛇神,那个年代打砸的多了去了。”

镶着金牙的人再次说道。

看来他并不相信所谓的鬼神。

“什么贡器不贡器的,不都是人制作出来的,说它是贡器才是贡器,说它不是它也不是。

另外包括佛祖,各类鬼神,不也都是人想想出来的,又有谁真正见到过。”

人群中有人附和。

“不要亵渎神佛,你们不信是你们的事,我是信仰的!

另外看着这样的物品,我内心能够更加的祥和。

神佛可能不一定存在,但佛学的思想、观念却是存在的。”

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

“谁拍下来东西就是谁的,至于是供奉着还是当做茶具、酒具那是他们的自由。”

…………

大家聊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黄蓄,要是你有这样的东西,你打算怎么用?”

那些人离开后,曹亮问他道。

“还能怎么用,我会把它们卖掉。如果真的喝茶、喝酒,也不需要这样高档的茶具,那样不小心摔坏了多可惜!”

他想了想,笑着道。

东西是好东西,但他觉得钱更好。

除非那些真正的宝物,他自己喜欢的非卖品,他会留着。

“你不能把它们也贡起来吗?”

梁娇道。

“心中有佛就行了,我不喜欢那样的形式!”

“黄蓄说的对,心中有佛就好。”

冯睿道。

说着,几人又向其它展柜走去。

“我感觉我身上戴着的这个玉佩跟里面的那块是一样的。”

当五人走到一处清朝时期的玉佩跟前时,一个女人的声音传入了他们的耳朵里。

这个女人30岁左右,看上去中上之姿。

说着,她把脖子上的物件托在了手上。

她的旁边站着一个男人,年龄差不多40岁,看了下展柜里面的玉佩,点了点头。

“确实是一样的,你这块玉佩上面的图案,有蝙蝠、有花卉,有月亮,是啥寓意?”

站在她旁边不远处,也就一米之内的另外一人凑过去看了下,问她道。

问话的人跟对方应该不认识。

其实玉佩雕刻的一样很正常,毕竟吉祥喜庆有寓意的题材,通常就那么多。

这跟书画、制作瓷器、哪怕是盖房子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某个书法家写书法,就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书法来说,他一生很可能写许多幅。

雕刻家也是一样。

同一种样式的玉佩,出自一人之手,并不奇怪。

另外还有画瓷器,制作瓷器的人。

道理就是那个道理。

“有花有月亮,自然是“花好月圆”了,另外雕刻着蝙蝠,是有福气的意思。”

女人解释了下。

“这样啊!那你能说一下你手里的玉佩多少钱吗?”

那人又问道。

“我这块是别人送的,多少钱我也不清楚。”

女人说着,跟那个男人又看了看就离开了。

“筱蓉,你家里应该也有一些玉器跟这边的拍品类似的物件吧!”

那两人离开之后,梁娇跟她闲聊道。

“当然有了,这不是很正常吗?古玉虽多,但形状样式题材也是有限的,一样或者说基本上一样的很常见。

就拿刚才这人的“花好月圆”题材的玉佩来说,我也有,还有那些“福禄寿”题材的。”

宋筱蓉笑着道。

“你两这样谈论,结合之前那位女士的玉佩,我咋感觉一些玉石制品、包括其它各种古玩老物件,放眼全国更大的市场范围,就像铸造的铜钱那样。

同一个年号的,都是大量,数之不尽的那种!”

冯睿想了想,然后说道。

如果从全国范围,所有古玩店铺、市场、地摊、拍卖行以及民藏家手里的物件总体来看。

同一款玉器制品,还真可能很多。

“这有啥?真品都不少,更别提潘家园旧货市场里面的那些地摊,你看过那些摊位上的物品没。

前面刚交易完一件东西,后面摊主马上又拿出来了一件。”

黄蓄笑着道。

他说的都是低端仿品、工艺品,跟这里的肯定不一样。

当然,哪怕不一样,东西它就是个东西,本质差别不大。

这是他多年收藏的经验之谈。

也只有那些不深入了解古玩,见的少的人会把它们当成宝贝。

当有一天,你家里的东西太多,说不定你往外面扔的心思都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