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宿敌的消息(1 / 1)

加入書籤

连日紧张的会议让多数与会者感到疲倦,拉斯洛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议会暂时进入休会期,拉斯洛也得以抽出空来处理一下积压的诉讼案件。

在一天的辛勤工作后,拉斯洛在侍从的簇拥下从市政厅离开,前往他下榻的雷根斯堡行宫。

处理了一大堆财产纠纷,遗产继承,血亲复仇的案件后,拉斯洛只感觉一阵头大。

本来雷根斯堡周边地区的案件都归他任命的法兰克尼亚及巴伐利亚治安长官,安斯巴赫藩侯阿尔布雷希特·冯·霍亨索伦来管。

不过在他抵达雷根斯堡之后,这些人都跑过来直接找他这个皇帝上诉。

要不是这一趟过来身边带了几个法律顾问,拉斯洛还真应付不了这些破事。

等到处理完这些琐碎的帝国事务,拉斯洛总算有机会考虑一下怎样让帝国议会通过帝国普遍税这个议题。

其实严格来讲他的经济问题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基本解决了。

通过榨取北意大利,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财富,他得以付出较小的代价维持一支数万人的常备军。

而奥地利本土需要供养的只有作为奥地利军队绝对主力的独立军和近卫军。

在经过资源的合理调配后,他总算实现了一种微妙的经济平衡。

然而,这都是建立在对他治下各国,包括奥地利,征收重税的前提下。

前些年休养生息攒下来的一点儿家底在瑞士也消耗了相当一部分。

光是帝国军进攻瑞士的军费就花去了数十万弗洛林,尽管这笔钱会被分摊到好几个国家头上,但这依然不是一笔小数字。

庞大的疆域需要规模惊人的军队来守护,而这些半征召半雇佣的常备军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吞金巨兽。

这意味着节流对拉斯洛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光是和平时期一年几十万弗洛林的军费就已经足以吓哭一众神罗诸侯了。

要知道号称【富人】的兰茨胡特伯爵路德维希九世领地一整年的收入也就十万弗洛林左右,这在帝国境内已足以排在前列。

而在战争年代,毫不夸张地说,每年花去军费上百万弗洛林都不是什么希奇事。

既然没办法少花钱,拉斯洛只能选择开源,想办法多挣一些。

投资和鼓励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矿业,在中东欧大搞资源垄断,尝试削减贵族特权扩大税基等等手段他都在稳步推行。

现在要征收的帝国普遍税也是一种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

比起以往帝国自由市对皇帝“捐献”的那些微薄的税款,还是向广大的帝国臣民征税更加踏实。

拉斯洛的视线扫过街道旁的店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忙碌了一天的商贩们正准备打烊,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丰收的喜悦。

帝国议会的召开为雷根斯堡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也让市民的日子好过了些。

如果普遍税真的得以通过,那么这笔税款最后都会转嫁到这些平凡的帝国民众身上。

他们并不知道在老市政厅里举行的会议正在讨论怎样在他们肩上增添更多负担。

不止是自由市的市民,还有帝国乡村的农民们,帝国骑士,帝国贵族和他们治下的领民们,这些占据帝国很大一部分人口的群体都会因为普遍税而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

而且,这项税款将被用于帝国事务,于他们而言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好处。

矛盾的地方在于,作为主要征税对象的广大民众只能在地位低下的第三议院进行象征性地抗议和抵制,他们甚至没有参与表决的资格。

皇帝,选侯和诸侯,这些帝国的高等贵族们甚至可以在不理会当事人态度的情况下决定任何事务。

不过由于普遍税是根据各帝国等级的资产征收的,无论是对选帝侯还是对施瓦本的自由民都一视同仁,因此选侯院和诸侯院也很可能抵制这项税款的征收。

这种时候,巧立名目,找一个征税的好借口,无疑是堵住帝国悠悠众口最好的办法。

要让他们知道皇帝的辛苦和付出,否则又有谁会心甘情愿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帝国掏钱呢?

一路上拉斯洛想到了诸多征税的由头。

除了最根本的支撑帝国政府外,另一个最好用的名头就是抵御外敌入侵。

可是,奥斯曼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现在都被他按着头打,对帝国威胁最大的反而是勃艮第大公国。

总不能让他打着抵御盟友勃艮第的旗号在帝国内征税吧?

仔细想想,从前他在帝国内的所作所为,似乎的确太不把帝国当回事了。

现在真正相信皇帝会保护帝国的,除了那几个与他关系密切的诸侯外,基本上就没几个人了。

这让拉斯洛很苦恼。

从前他一直把帝国当成工具,现在真到了尝试整合帝国的时候,突然发现帝国权威不够用了。

不过他并不后悔,因为把勃艮第养起来作为对抗法国的屏障,这本就是既定的国策。

也许是现在时机还不够成熟吧。

拉斯洛这样想着,缓步踏入住所,却看到埃青正拿着一封信在这里等他。

埃青一看到拉斯洛立刻迎上来,将手中的信件递给他。

“陛下,腓特烈大人从保加利亚送来急报,据称与奥斯曼人有关。”

听到这个许久未闻的国家,拉斯洛有些愕然,紧接着眉头微蹙,接过信走入房中。

腓特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保加利亚的情况写在信中送到维也纳,算是一种定期的工作汇报。

以往的信件里腓特烈总是大倒苦水,向拉斯洛索要更多的资助。

要么就是痛骂保加利亚的暴民,今天抢了哪家的教堂,明天又谋杀了几位传教士。

这回的信件貌似很不一样,这让拉斯洛心中生出一丝好奇,同时又隐隐有些担忧。

他拆开信件快速浏览其中的内容,紧皱的眉头立刻舒展开来。

信中这样写道:“几个月前,奥斯曼人在安纳托利亚的劲敌,卡拉曼贝伊易卜拉欣去世。

卡拉曼的宗主,遥远东方的帖木儿帝国此时正深陷战乱无心干涉卡拉曼事务,于是给出了‘兵强马壮者为小亚细亚埃米尔’的指示。

易卜拉欣的七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立刻展开了一场极其混乱的内战。

奥斯曼,白羊和马穆鲁克分别扶持了一位竞争者参与这场战争。

同时,奥斯曼人趁机发动了新一次的卡拉曼远征。

穆罕默德二世集结了大量军队,带着他的多个耶尼切里军团亲自出征,似乎企图一举攻灭卡拉曼,统一整个安纳托利亚。

如今奥斯曼人进展神速,据说已经在战争中占据上风。

一旦卡拉曼灭亡,奥斯曼人很可能卷土重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抗击可憎的异教徒。”

后面的内容就都是要钱要人了,就好像如果拉斯洛不提供资助,保加利亚顷刻间就会被奥斯曼人攻破似的。

拉斯洛收好信件,面色轻松,丝毫不为腓特烈传回来的情报感到紧张。

卡拉曼可不是什么软柿子,原世界线中全盛奥斯曼都花了整整十年才彻底征服卡拉曼。

现在穆罕默德二世都被他打成半残了,想要快速消灭卡拉曼几乎没有可能。

最大的可能就是奥斯曼人深陷卡拉曼战争泥潭中,拉斯洛则可以趁此时机耐心发育。

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他会将奥斯曼人彻底驱逐出欧洲大陆。

“陛下?”

站在拉斯洛身旁的埃青有些好奇地看向他。

“奥斯曼人对卡拉曼贝伊国发起了第十三次,不对,是第十四次远征,没准这次他们能取得成功。”

拉斯洛的语气很轻松,但他的话还是立刻让埃青紧张起来。

“那我们是否应该趁此机会尝试一下将君士坦丁堡从奥斯曼人手中夺回呢?

或者只是威胁一下奥斯曼人的欧洲领土,扰乱他们扩张的计划。”

拉斯洛摇了摇头,踱步至窗边,望着窗外冷清的雷根斯堡,轻叹一声说道:“出兵太少的话,根本就没法对君士坦丁堡造成威胁。

如果大军集结,我们恐怕还没走到君士坦丁堡就要破产了。

这次打瑞士,尽管是为了剪除法兰西王国的羽翼,洗刷家族的耻辱,但是战争带来的巨大亏损也是现实。

战前我才跟全奥地利会议签署了《休会协议》,绝不能转头就毁约对奥地利民众加税。

波西米亚目前还处在恢复阶段,德意志移民不断增加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好事,因此优惠政策也不能更改。

至于匈牙利......

总之现阶段还是以休养生息,增强国力为主。

有勃艮第人帮我们牵制法国人,现在奥斯曼人又一头扎进卡拉曼的泥潭里。

白羊和马穆鲁克可不会放任奥斯曼人占据这个重要的三国缓冲区。

这样一来,我们的外部环境就相对安稳,正好趁此机会处理帝国方面的问题,发展领地。”

埃青闻言微微颔首,认同了皇帝的决定。

“那么帝国议会方面,明天就要进行关于帝国普遍税的讨论了,您打算怎么做?

据我观察,大部分诸侯都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在帝国内定期征税是一种暴政。”

“暴政?”拉斯洛轻蔑一笑,“真是群不知感恩的家伙。

我为他们阻挡奥斯曼,法兰西的威胁,他们却连一点儿税都不想交。

我早就说过,这个破碎帝国的皇帝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与享受的权利完全不对等。

要不是先皇临终前的嘱托,我早就不干了,这皇帝谁爱当谁当!”

听到皇帝的抱怨,埃青无奈一笑,他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要治理庞大的领地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皇帝积攒下大量压力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偶尔像这样在隐秘的角落里发泄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帝国对于皇帝和奥地利而言始终是利大于弊,他不得不提醒皇帝这一点。

“陛下,诸侯们向来只认利益,不认公共秩序。

想让他们掏钱出兵,唯一现实的理由就是共同的外部威胁。”

拉斯洛面色怪异地看了埃青一眼。

现在法国人和奥斯曼人都在他的奋战下败退,压根没机会威胁帝国本土。

诸侯们最大的威胁恐怕就是邻近的其他诸侯。

“如果,我们在议会中稍稍夸大一下奥斯曼人的威胁,”拉斯洛又将腓特烈的信掏出来,“比方说奥斯曼人如今马上就要统一小亚细亚,不久便要反攻欧洲大陆......”

“我想他们只会对此幸灾乐祸,毕竟远在黑海之滨的奥斯曼人再怎么说也不可能引起诸侯们的恐慌。

如果奥斯曼人打到克罗地亚,也许他们会认同您的普遍税计划。”

埃青可太了解那些诸侯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甚至巴不得奥斯曼人卷土重来。

“真是世风日下啊,光荣的十字军传统都被这些只会争权夺势,勾心斗角的败类给丢光了。”

拉斯洛对此很是无奈。

奥斯曼人不能当作借口,法国人自然也不行。

《孔夫朗条约》虽然已经失去效用,但很多人依然相信这就是法王屈服的证明。

如果法王连国内的诸侯都搞定不了,又能对帝国产生什么威胁呢?

反倒是亲自到雷根斯堡参加议会的勃艮第公爵之子【蛮勇者】查理,他才是对帝国威胁最大的存在。

皇帝的纵容让勃艮第在帝国内扩张了大片领地,导致现在莱茵兰、瑞士和威斯特伐利亚依旧人心惶惶。

拉斯洛又不可能真打出抵御盟友勃艮第的旗号,因此他暂且放弃了让诸侯掏钱的想法。

“这样吧,先设置一个不定期征收,且数额不大的普遍税,就说是维持帝国政府所需,看看他们能不能接受吧。”

“是。”

次日一早,休会数日的帝国议会再次召开。

关于普遍税的提案凭借着拉斯洛强大的影响力得以在选侯院通过,但是在诸侯院却遭遇了不小的阻碍。

固定赋税可不是说着玩儿的,诸侯们普遍将领地的征税权视为“祖传家业”的一部分。

现在皇帝打算直接绕过诸侯面向全体帝国臣民征税,那就是在动摇他们的根基。

在经过冗长且无甚意义的辩论后,诸侯院勉强通过了这项提案,前提是每次征税都需要帝国议会的批准。

反正这笔税收的征集最后都需要帝国议会协调和监督,各个帝国圈负责执行,拉斯洛最后只能满心疲惫地批准了这份修正案。

他现在已经不寄希望于能从这笔少得可怜还飘忽不定的税款中捞到多少油水了。

之后一些关于帝国中央机构的议题,比如说建立帝国最高法院,同样也爆发了不少争议。

最终拉斯洛还是成功让大多数诸侯和选帝侯承认了帝国宫廷法院的地位,并没有另外设立一个司法机构。

不过相应的,拉斯洛准许各等级共同推选一部分法官进入他的私人法院,占比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

至于建立帝国圈常备军,除了施瓦本,莱茵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诸侯外,其他诸侯尽数反对这项提案。

他们并不觉得常备军是什么必要的东西,只觉得这会浪费很多本该供他们享乐的钱财。

最后,这项提案也被修改为了允许皇帝战时在各帝国圈内按照每百户一名士兵的比例征召部队填充帝国军队。

到1465年三月中旬,持续近一个月的雷根斯堡帝国会议随着诸侯们依次在《帝国告别书》上盖好印章而宣告结束。

从今往后,帝国每年都会在皇帝选定的地点召开一次全体帝国议会,商讨帝国事务。

各个帝国行政区的总督也收到了任命,准备回去仿照施瓦本模式组建起所谓的帝国圈。

这些总督中大部分都是亲近皇帝的诸侯,这对拉斯洛而言是少有的好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