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古人看后世条约,前方高能:更多反转!还能再魔幻一点吗?(1 / 1)

加入書籤

文彦博突然笑了。

“这些小国倒是聪明,知道力量悬殊太大,就专挑对方最怕的地方下手。漂亮国不就是怕打持久战吗?”

“可笑漂亮国号称自由,实则不过是为自己谋利。”赵祯叹了口气。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该建立在欺凌弱小之上。这般做法,终究会遭到反噬。”范仲淹正色道。

“这些小国能想出如此对策,也算是无奈之举。漂亮国固然强大,却也不得不在这种消耗战中逐渐退缩。”

茶馆、酒肆中的古人们纷纷望着天幕。有的人手中的瓜子停在半空。

有的人竟把茶水泼洒在衣襟上也浑然不觉。漂亮国的做法。

莫不是和那些倚势压人的县太爷一般。明明自己有错在先。

还要倒打一耀说是为了百姓好。不过这些小国倒是有趣。

竞学会了那些市井泼皮的招数。打不过就躺着。

横竖是你打我一棒。我痛你一声。谁先烦了谁就输。

“这不就跟我们打官司一样?”“可不是,拖也能把人拖死。”

想起那些衙门里的老油条也是这般。官府传唤。

他们总说身子骨不好。今日腰疼。明日腿痛。

愣是能把一个月的事拖上一年。这些小国倒也机灵。

跟那些泼皮无赖学得真像。

“这漂亮国怕不是遇到对手了。”“可不是,横行霸道也有今天。”往日里看到那些势力大的人家。谁不是绕“六一零”着走。

但总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偏要跟他们耗着。大户人家打人。他就躺在地上哀嚎。衙门里公差来了。他就装疯卖傻。这一招还真管用。

那些有钱有势的反倒怕了。这世道。

原来哪里都一样。有人横行霸道。就有人想法子对付。

只不过这次是国与国之间罢了。“这弹幕说得都在理啊。”

“谁说不是呢,这世道,还是咱们老百姓明白。”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

漂亮国也有今天。

怕不是要被这些小国给要得团团转。也好。

天下太平日子总要来的。

【如今大毛对二毛动武了,用的就是人权高于主权这个理念。】

【以前的大毛可是把国家主权看的比啥都重要,我们看他对核武器的使用态度就知道。】

【大毛的核武器主张有三条,一是熊国以及熊盟国遭受核武器或非核武器进攻的情况下,熊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

【二是熊国主张在战争打响之后,在投入10个师旅还是不能制止战争的情况下,应毫不犹豫使用战术核武器。】

【三,只要核大国的盟国向熊盟国以及有安全义务的盟国发动进攻,熊将毫不犹豫的使用战术核武器。】

【熊国对自己主权的捍卫可以说是远高于人权的,毕竟有熊式反恐的先例在前,可如今为了教训二毛,熊却毫不犹豫的表示人权高于主权。】

【漂亮国和熊国的剧本互换了,我们和漂亮国的剧本也互换了。】

——“人类终于发现了一个永恒真理:剧本是真的会互换!”

——“就离谱,瓦特了,这反转速度堪比f1”

一—“熊国:你的台词挺好用的,借我用用[滑稽]”

——“所以现在是谁唱红脸谁唱白脸我有点晕了”

——“前方高能:请系好安全带,还有更多反转”

一—“这个世界还能再魔幻一点吗???”

一—“前排提供爆米花,大戏即将开始”

一—“总感觉地球这部剧要完结了,编剧你出来解释一下”大清位面。

康熙帝坐在龙椅上。面前的茶水已经凉了。身旁的索额图手持朱笔。正在记录着什么。

而张廷玉正仔细观察着天幕上的每一个字。“这熊国竞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康熙微微摇头。

目光扫过天幕上的弹幕。

“倒是这些百姓说得有趣,什么艾福一,什么吉尼斯,虽不知为何物,但想必是在讥讽这般荒唐的变化。”

张廷玉搁下手中的奏折。

“陛下,漂亮国似乎从对外征伐转向了实业。而龙国却开始强调自由贸易,这变化......”

“龙国想必是已经有了底气。”

康熙轻抚龙椅扶手。

“好比我大清,立国之初尚需谨慎行事,待到根基稳固,才敢开关互市。”“后世龙国必是已有了足够的实力,才敢如此提倡自由贸易。”

索额图放下朱笔。

“漂亮国倒像是走了相反的路。从前仗势欺人,如今却要闭关自守,莫非是被什么打疼了?”

“局势当真有趣。”

康熙站起身走到天幕前。

“一个收敛锋芒,专注内政;一个放开手脚,走向天下。”“这倒像极了朕与熊国谈判时的情形,双方都在权衡利弊。”

“这些弹幕倒是说到了关键,确实像是整个舞台都搬走了。熊国抛弃了主权,漂亮国放下了人权,龙国却开始讲贸易规则。”

张廷玉补充道。

“这世间的变化,当真出人意料。”康熙微微颔首。

“只是不知这场大戏,最后会如何收场。”大宋位面。

宋太祖赵匡胤手执茶盖。轻轻拨弄着杯中浮沫。

赵普的目光在天幕和皇帝之间来回游移。而曹彬则站在一旁。

神情专注地观察着天幕上不断刷新的弹幕。“这几个大国倒像是在玩一场戏法。”

赵匡胤将茶盖放在桌上。

“原本各自心里都门清,如今却一个个改了性子。”赵普展开手中竹简。

“熊国这般轻易地放弃了核武器的威慑,定是另有所图。”

“这些大国打的主意,跟陛下玉清观的那一杯酒倒是有些相似。”“不必提那事。”

赵匡胤挥了挥手。

“不过这漂亮国和龙国的变化更值得玩味。一个放下了大棒,一个拿起了规矩。”“这局面,看得人心里直痒痒。”

曹彬指向天幕上的弹幕。

“百姓们的眼睛倒是雪亮。这哪里是互换剧本,分明是互换江山。”“一个从霸主变商人,一个从商人变规则制定者。”

“这些大国的变化,比当年的汴京杂耍还要精彩。”赵匡胤端起茶盏。

“变来变去,最后怕是连他们自己都分不清谁是谁了。”赵普突然正色。

“陛下,您看这百姓的弹幕,说什么‘地球这部剧要完结了’。这话倒是意味深长,怕不是天下又要变天了。”

“变就变吧,这天下本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赵国胤将茶水一饮而尽。

“但愿这些大国斗来斗去,别把这片天给折腾塌了。”

【在互联网有这样一句话,以前谁敢签《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谁就是卖国贼,现在谁能签谁就是英雄。】

【这条约是啥呢,给你们介绍下,该条约是常凯甲1946年和漂亮国签订的。】

【当时常凯申为了获得美援来打内战,签下很多卖国条约,该条约就是所有卖国条约之首,里面的条约比起袁世凯的“二十一条”有过之而无不及。】

【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应长期保持友好,且两国居民可以无限制的去对方国家居住、工作、旅行、学习,两国公司也可以去对方国家从事任何行业。】

【同时两国不会对另一个商品出口进行限制,总的来说就是漂亮国在龙国土地上享有的权利,和龙国在漂亮国土地上的权力一样。】

【但这为何成了最大的卖国条约呢?你们想想当时的龙国是啥样子,当时中美实力相差太大了,简直是泰森和幼儿的差距。】

【这份条约就是让龙国彻底放开大门,让泰森跟一个幼儿在同一市场下竞争,双方完全享受一样的权利和义务,规则完全平等。】

【请问,真的平等么?真的按这个条约做的话,恐怕现在龙国所有赚钱企业都是漂亮国的了,所以已签订就被我派认定非法的。】

一—“同样的条约不同的时代居然有这么大差异!”

——“泰森vs幼儿园小朋友,这比喻绝了”

——“所以说条约还分时效性的啊,这情商高了”

——“这才叫真正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弱小时别人给的平等=陷阱,强大后自己争取的平等=机遇”

——“让我康康谁还说历史没有用[吃瓜]”

——“世界名画:《时代的选择》”大明位面......

老朱一脸阴沉地盯着天幕。徐达和刘伯温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惊讶。“签了条约反倒成了英雄?”老朱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讽。

“这龙国倒是好运气,竟然让一份卖国条约摇身一变成了平等条约。”徐达神色凝重。

“这条约确实霸道。让一个弱小的国家和强权在同一个擂台上比武,无异于让幼童面对猛虎。”

“这泰森和幼儿的比喻倒是有趣。”刘伯温抬手指着天幕上的弹幕。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如今这‘幼儿’已经长大了,反而能和‘泰森’掰掰手腕。”“这些百姓说得不错,条约也分时候。”

老朱双手撑在案几上。

“软弱时签的,那是卖国;强大后签的,便成了本事。这天下的规矩,原来还能这般玩。刘伯温顺着天幕上的内容继续说道。

“如今的龙国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了。同样的条约,在他们手里反倒成了扬眉吐气的工具。”

“这世道还真是有趣。”

老朱缓缓坐回龙椅。

一纸条约,在不同的时候竟有天壤之别。

“看来龙国是真的强大了,连昔日的屈辱都能反过来利用。

“这位常凯申倒是想不到,他签下的卖国条约竟然在今天成了龙国的筹码。徐达摇摇头。

“这世事变化,真是令人难以预料。”刘伯温突然笑了。

“这百姓说得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正是眼前这局面?”大清位面。

乾隆皇帝望着天幕眉头紧锁。

和珅的手中握着一卷奏折。桂春游则站在一旁。

目光始终未离开天幕上的字迹。“有趣,真是有趣。”

乾隆披着龙袍站起身。

“这龙国竟能把昔日的耻辱转化为今日的机遇,看来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也讲究时机。”桂春游指着天幕上的弹幕。

“这些文字倒是说得在理,弱者求平等反倒成了陷阱。龙国如今已经强大,这昔日的不平等反而能为他们所用。”

“这种转变倒是令人深思。”和珅放下奏折。

“那漂亮国也没想到,自己定下的规矩有朝一日会被人用来对付自己。弹幕说得对,这才是真正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乾隆踱步到天幕前。

“这条约倒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与国之间实力的差距。”

“不同的时期,同样的条约竟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这规则本就是强者所定。”桂春游说着。

指向天幕上新刷出的弹幕。

“如今的龙国已经崛起,自然能把这些规则变成自己的武器。”“以前求平等是卖国,现在要平等成了本事。”

乾隆的目光在天幕与两位大臣之间来回移动

“这天下大势,果然难测。谁能想到一纸条约竟还能这样玩。

“这就如同一把刀,在弱者手中是伤己的利器,在强者手中却成了护身的法宝。”

和珅补充道。

“龙国能把这条约变成自己的利器,足见其实力。”古人们看着天幕。

不由得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这不就和他们平日里做买卖一样吗?

刚开张的小贩总是被老字号欺负。

可一旦做大了。

那些规矩反倒成了护身符。“这不跟我们打官司一样?”

“可不是,全看你有几分本事。”

想起那些富商总喜欢跟小贩签下各种契约。说是公平买卖。

实则处处设套。

但凡有点见识的都明白。

这等契约根本就不是什么公平之约。分明是大鱼吃小鱼的把戏。

有实力的时候签什么都是好契约。没实力的时候签什么都是卖身契。这龙国倒是厉害。

竟然能把昔日的枷锁变成今日的利器。“这不就跟咱们经商一样?”

“可不是,有钱了谁还怕那些契约。”

茶馆里的笑声此起彼伏。

这些大国来来回回的折腾。

不就是街头巷尾每天都在上演的戏码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