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稀奇古怪的改革,穿越失败退游戏(1 / 1)

加入書籤

“朕早该想到的·”

嘉庆低声自语。

随即唤来身边的福康安。“皇上息怒。”

福康安小心翼翼地跪下。“这帮老狐狸!”嘉庆站起身来。

“难怪当年天理教起事前,朝廷竟毫无防备。”

“那些大臣们分明早就知情,却故意隐瞒不报!这不是误国,这简直是要亡国啊!”福康安低着头不敢言语。

他深知自从康熙年间内务府改由文官把持后。宦官们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地位。

“皇祖父英明一世,却也着了这些人的道。”嘉庆叹了口气。

“他们口口声声说明亡于宦祸,实则是想转移视线。”

“如今文官集团已成了一潭死水,朕就算想整顿,又从何处着手?”福康安小声道。

“皇上,要不要请纪大人来商议?”“纪晓岚?”

嘉庆摇摇头。

“他虽然正直,到底也是这个体系中人。”

“这些人啊,明里对朕恭敬有加,暗地里却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朕就是再想有所作为,也总觉得束手束脚···”13

想到自己励精图治多年。却始终无法扭转朝纲。

嘉庆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这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运转规律。

就连皇帝也难以撼动。

“福康安,你说朕是不是太软弱了?”嘉庆突然问道。

“不···皇上!”福康安连忙叩首。“罢了。”嘉庆重新坐下。揉了揉太阳穴。

“朕倒是明白了,为何先帝常说,做皇帝也不过是个戴着镣铐跳舞的人罢了··.”殿外月色依旧清冷。

映照着这位天子孤寂的身影。这一夜。

嘉庆帝注定难眠。

他终于看清了这个庞大官僚体系的真面目。却又不得不与之周旋。

这或许就是他一生的宿命。大明位面。

魏忠贤站在天幕前。

原本阴沉的面容渐渐浮现出一丝冷笑。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客氏。

低声道:

“你看到了吗?这些读书人,表面上骂我是祸国殃民的阉贼,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蚀蛀国本的蠹虫。”

客氏点头应和。

“大人说得是。这些文官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是两面三刀。”“连朝代更替都能左右逢源,还有脸说我们是祸害?”

魏忠贤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有趣,他们总说我权倾朝野,可我不过是替皇上办事罢了。”“倒是这些文官,明里暗里结党营私,连国本都要侵蚀干净。”他冷哼一声。

“难怪皇上对这些人越发不满。这帮人一天到晚就知道空谈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在处处与皇权对抗。”

想到这里。

魏忠贤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看来我得加把劲了。这些文官不除,早晚是个祸患。”

“特别是东林党那帮人,表面上清高,实则比谁都会钻营。”“得想个法子,让皇上看清他们的真面目才是。”

客氏有些担忧地说。

“大人,可要小心行事。这些读书人笔杆子厉害,万一···”“怕什么!”

魏忠贤不屑地摆摆手。

“他们再厉害,还不是靠皇上的恩典?”

“只要我们替皇上分忧,替皇上办事,他们再怎么叫嚣也是无用。”

“倒是现在,得趁机会多收集些他们的把柄,也让皇上看看,这些自诩清流的读书人,究竟干了些什么勾当。”

看着天幕上闪过的画面。

魏忠贤的眼神越发坚定。这些文官处处针对自己

今日见到这些。

更加深了他要彻底铲除东林党的决心。

既然他们非要把自己妖魔化。那他索性就来个痛快。

让这些人尝尝什么叫真正的雷霆手段。

这些道理古人们心里都明白

只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罢了。瞧瞧这些当官的。

朝代更替都不带喘气的。跟变戏法似的。这般高深的学问。

怎么到了保家卫国的时候就不管用了?

最好笑的是这些人还挺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说什么为国为民。

其实谁不知道他们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这不就跟街上那些装模作样的才子佳人一个德行。外头道貌岸然。

背地里指不定怎么算计呢。

也是亏得这天幕让咱们看得明白。要不然还真被这些人给糊弄过去了。说到底。

这些个大人物争来争去。

跟咱们街边的市井纷争也没什么两样。无非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好处罢了。

古人们正私下抱怨着。忽见天幕泛光。

竟是又出现了新内容。纷纷探头看去。

视频标题:【皇帝们有哪些奇葩外号?】

【网上都给皇帝们取了哪些奇葩外号?今天我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说一说。】【第一个,大汉棋王,西汉汉景帝刘启。】

【称他棋王是不是说他棋艺高超,打遍天下无敌手呢?】【没敌手是真的,但水平很菜。】

【他的外号是在当太子时,跟吴王世子刘贤喝完酒下六博棋,下棋的时候起了争执。】【刘启拿起棋盘就砸,结果820把刘贤给砸死了,从此刘启下棋再也没输过(毕竟还是命要紧)。】

【大汉棋王,实至名归。】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笑哭]”“下棋不带头盔?”

“解决不了棋局,就解决你!大汉位面。

汉景帝刘启看完这段视频后。面色铁青。

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他强压着怒火。

“好啊,真是好得很!朕年少时的一时冲动,竟成了后世茶余饭后的笑谈,还给朕安了个‘大汉棋王’的外号!”

周勃连忙低头应道。

陛下息怒。此等戏言,不值得过分计较。

“这哪里是什么棋王,分明是在嘲笑朕!那年确实是朕一时冲动,酒后失态。”

“但你们可知道,那件事后朕整整几个月都睡不好觉。每当夜深人静,总会想起刘贤倒下的那一刻···”

说到这里。

刘启的声音略微有些哽咽。

【第二位是位面之子,大魔导师,东汉光武帝刘秀。】

【说他是位面之子,是因为他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

【并且他的对手王莽有“穿越者”的外号。】

【能压倒穿越人士,那只能是位面之子了。】

【说他是大魔导师,是因为在昆阳之战中,先是有迷雾大阵,再有流星火雨灭敌,很像网络小说里大魔导师的陨石召唤术。】

【东汉之后是三国,最拉风的外号那必须是吴太祖孙权的孙十万。】【不过他这可不是力抵十万,是孙权多次派大军攻打合肥失败。】

【最惨的一次号称带了十万大军,结果被张辽的八百人打的落荒而逃,落了个孙十万的诨名。】

一—“王莽:穿越失败退游戏[笑哭]”

——“昆阳之战开启天气特效,这是氪金玩家吧!”一—“史上最惨外号非孙十万莫属,建议改名[doge]”

一一“三年速通皇位,这就是位面主角的含金量!”一一“合肥之战简直就是开局一个张辽,装备全靠捡”

——“这不比修仙小说精彩?现场教学什么叫天命所归!”一—“孙十万这外号听着牛批,其实是黑历史啊”

一—“张辽:这波我们超勇的!”东汉位面。

刘秀正独自站在天幕前。看完内容后。

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恰好此时马援走进殿中。

看到皇帝一脸得意的样子。不禁好奇地凑上前来。

“陛下看起来心情不错?”马援笑着问道。刘秀指着天幕。

“你看看这个。后人竟然说我是‘位面之子,还说我是‘大魔导师’。”马拨看完后也忍俊不禁。

“陛下,这些后人倒是会起外号。”

“不过说起昆阳之战那天的大雾和流星,确实像是上天助您一臂之力。”“说我三年就从平民到皇帝,这倒是实话。”

刘秀轻抚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追忆。

“不过要说什么‘位面之子,那可就夸张了。那都是靠着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倒是这孙权,十万大军被八百人打得落花流水,这外号倒是有意思。”

刘秀突然笑出声来。马援也跟着笑道。

“这下可好,陛下您在后人眼中是天选之子,而孙权却落了个‘孙十万’的诨号。”“说起来,王莽被说成‘穿越者,倒是很形象。”

刘秀若有所思。

“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改革,确实是像从别处学来的。”“可惜啊,再多的新点子,也抵不过民心所向。”

“陛下说得是。”马拨正色道。

“您能得天下,靠的是明察民情,体恤百姓。”刘秀点点头。

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后人这般评价,倒也不算辱没了我光武之名。这些称号,着实有趣。”东吴位面。

孙权站在天幕之下。双拳紧握。面色阴沉。看完这段天幕后。

他一言不发地盯着最后一段。眼中闪过一丝愤怒的火光。“好一个‘孙十万!”

孙权冷笑一声。

转头对身边的张昭说道。

“子布,你看看,后人竟如此编排我!”张昭捋了捋胡须。

小心翼翼地回答。

“主公息怒。此等戏言,不值一提。况且合肥之战虽败,却也显示了主公勇于进取的雄心“什么狗屁雄心。”

孙权自嘲地笑了笑。

“倒是把刘秀吹得天花乱坠。什么位面之子、大魔导师,难道我孙权就真的只配做个笑柄?”

他踱步至案前。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继续道。

“说起来,这刘秀确实有几分本事。三年便得天下,确实令人惊叹。只是.··”他停顿片刻。

“若是让我重返那年合肥城下,我定要好好谋划一番。”

“主公,张辽确实善战,但我江东子弟也非等闲之辈。”张昭斟酌着开口。

“只是当时···”“够了!”孙权挥手打断。

目光却停留在刘秀的事迹上。

“昆阳之战的迷雾大阵和流星火雨···倒真像是天命所归。”

“不知我孙权在后世史书中,除了这‘孙十万的诨号外,可还留下什么传说?”张昭见孙权神色稍霁

轻声道。

“主公在江东经营数十载,使得吴国屹立不倒,此乃千古功业,岂是一个诨号所能掩盖?孙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忽而露出一丝笑意。

“也罢,后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只是这般写法,倒是让我想起与曹操,刘备相争的岁月。”

“那时天下英雄辈出,各显神通,倒也痛快。”

他站起身。

最后看了一眼天幕上的文字轻声道。

“不过这‘位面之子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说刘秀有天命在身?”“有趣,当真有趣···”

话虽如此说。

但孙权转身时的表情依然带着几分不甘。这段戏谑描述。

终究还是触动了这位东吴霸主内心深处的自尊。

....

看到这天幕显现。

四周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和议论。这等奇妙文字。

当真令人大开眼界!位面之子?大魔导师?

这些新鲜词语虽然难解。却令人忍不住浮想联翩。莫非是天书神谕不成

原来光武皇帝还有如此玄妙的称号。那昆阳之战的迷雾与火雨。果真是天降异象!

难怪能以弱胜强。定是上天眷顾。

“哎呀呀,这般说来,王莽竟是什么穿越之人?”

“难怪当年举止行径如此怪异,处处与常理相悖。若真是他乡异客,倒也说得通了。”“嘿,这天幕写得当真有趣,既不失历史正统,又带着几分戏谑。”

“若是搁在茶楼酒肆,定能引来满堂喝彩。这等新奇有趣的说法,比那些刻板的史书记载生动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天幕所言。

却也道出了不少真相。

“看来古今之人,都爱这等既谈史实又带着趣味的说法抖。”也不知是哪位才子写出这等妙文。

既显学识。又见机趣。

当真令人回味无穷啊!

【西晋南北朝都是割据势力,皇帝们影响小。】

【大家连取外号的兴趣都没有,也就给北齐高家起了个禽兽家族的外号。】

【隋朝出了个神一样的皇帝,所以人们称他为广神。】

【史上最强败家子,隋炀帝杨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