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朱祁镇外号笑喷古人们!(1 / 1)
【称他是神,是因为他干的事正常人干不出来,也可以理解为神经。】【至于说他是历史最强败家子,应该也没什么争议。】
【像什么盛恩颐、李兆惠之流,跟他比小儿科都算不上。】
——“这才是真正的顶级败家子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西晋南北朝存在感低到连黑称都没人起”
——“广神这个外号笑死我了,确实很神经了”
ーー“建议改名:隋场帝の豪横人生”
一—“割据势力打架,皇帝在线吃瓜[doge]”
一—“这个时期的皇帝都是打工皇帝吧233”
一—“前面说杨广是败家子的坐下,这是在侮辱败家子”一一“后面的败家子让让,杨广才是真正的顶流”
北齐位面。高纬斜倚在锦榻上。
怀中搂着他最宠爱的冯小怜。两人一边品尝着新进贡的葡萄美酒。一边看着面前浮现的天幕。
“爱妃,你看到了吗?后世竟然给我高氏一族起了个‘禽兽家族’的外号!”高纬不怒反笑。
端起金樽饮了一口美酒。
“这名号倒是响亮,比那些个平平无奇的皇帝有趣多了。”冯小怜掩嘴轻笑。
“陛下说得是呢。这外号听着虽不太雅致,但也证明陛下和高氏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呀。”
她纤纤玉指为高纬斟满酒。
“至少比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帝王强得多。”“说得好!”
高纬大笑。
“他们说我荒淫无道,可我活得快活似神仙。”
“看看后来的杨广,修大运河、征高丽,累死百姓,最后落得个人人喊打的下场。”“说我高纬亡国,但至少活得逍遥自在,随心所欲。”
“陛下说得极是。”
冯小怜依偎在高纬怀中。
“您看那些评论里,说什么西晋南北朝皇帝影响力小。”
“却单单为高氏赐了个响当当的外号,这不就证明陛下与众不同吗?”高纬抚摸着冯小怜的秀发。
得(becf)意地说。
“那杨广自诩神明,到头来不过是个‘神经’罢了。”
“我倒要看看,千年之后,还有谁能像我这般潇洒快活!”
“陛下说得对,何必在意那些清议?我们且及时行乐才是正理。”冯小怜举杯相陪。
眼波流转。媚态横生。看着怀中美人。高纬不禁感慨。
“后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行我素,这才是真性情。”“至少比那些装模作样的伪君子强得多。”
“来,再饮!”大隋位面。
杨广正慵懒地靠在龙椅上。听完这段评论后。
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广神?败家子?呵,这些后人还真会给朕取外号。”杨广站起身来漫步至大殿窗前。
望着远处正在建设中的东都洛阳城。一旁的宇文化及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这些评论确实有些不敬···”“不敬?朕倒觉得有趣。”
杨广转身。眼中闪过一丝狂热。
“他们说朕是神,说得对。寻常帝王哪个敢像朕这般大刀阔斧?”“运河、长城、远征高句丽,这些都是千古未有之大业!”
“至于说朕败家?可笑!区区钱财,不过是成就帝业的工具罢了。”虞世基适时附和道。
“陛下说得极是。这些人哪里懂得陛下的雄心壮志?”
“朕倒要看看,究竟要花多少钱,才能让这些人真正明白什么叫做败家。”
杨广眼中闪过一丝疯狂。
“传旨下去,加快大运河工程进度,再多征调百姓十万。”
“另外,准备明年三月再次出巡江都,朕要让天下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奢华!”宇文化及和虞世基对视一眼。
脸上闪过一丝担忧。
却不敢多言。
杨广大笑几声。
随手将桌上的奏章扫落在地。
“这些人,终究是不明白朕的志向。”
“朕要让大隋的威名,永垂千古!”
【网友们对唐朝皇帝比较友善,没什么出格的外号。】
【像李二凤、快活三郎,只是中规中矩。】
【宋朝那必须说斧头帮帮主、高梁河车神宋太祖赵光义。】
【斧头帮帮主来自烛影斧声,人们怀疑赵二用子砍死了赵大。】【高粱河车神是他北伐在高粱河一战,大军溃败。】
【赵二驾驴车飞速逃回,金国的精锐骑兵愣是没赶上。】
【相当于三蹦子赛过了超跑,称他一句车神也算实至名归。】
【南宋时期,也就宋高宗赵构的外号完颜九妹,稍微和奇葩沾点儿边。】
“李二凤这名字好像偶像剧男主角啊哈哈”
“快活三郎=唐朝版花花公子吧2333”“烛影斧声:史上最悬疑未解案件”“这么快的驴车还是第一次见”
“高梁河车神,什么老司机啊哈哈哈”“九妹是女装大佬吗”
一—“这是要上演速度与激情吗”大宋位面。
“混账!简直是混账!”
赵光义重重地将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茶水四溅。
“陛下息怒。”
一旁的赵普连忙劝解道。
“朕当年为兄长守孝三年,日夜哀痛,现在居然被这些无知后人说朕·.·说朕用斧头..赵光义气得手指发抖。
连话都说不完整。赵普轻声道。
“陛下,民间传言不足为据。”
“您登基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太平盛世,这才是最重要的。”“可笑!更可笑的是那什么‘高粱河车神’!”
赵光义冷哼一声。
“朕当年率军北伐,遭遇强敌,不得不暂避其锋,这些人倒好,把朕说成驾着驴车在那里飙车!”
“还什么‘三蹦子赛过超跑,简直荒谬!
“陛下,您想想,后人能记住您的事迹,说明您的功绩足以流传千古。”赵普微笑道。
“况且他们说您骑术精湛,这不是好事吗?”赵光义沉默片刻。
突然轻笑出声。
“也罢,朕倒要看着这些后人还能编出什么新鲜话来。”
“不过那个说朕是‘斧头帮帮主’的,若是在朕面前,定要他尝尝真正的斧头滋味!”“陛下说笑了。”
赵普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心想陛下这暴脾气果然还是改不了。。
赵光义站起身。
负手而立。
“朕倒是没想到,这些后人对太宗皇帝倒是客气,早知如此,当初就该··.”“陛下!”
赵普赶紧打断。
“茶凉了,奴才给您重新沏一壶?”“也好。”
赵光义微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南宋位面。
宋高宗赵构看完天幕内—容后。面色阴晴不定。
转头对着身—边的秦桧说道。
“朕怎么就成了‘完颜九妹?这是什么意思?”秦桧低头思索片刻。
小心翼翼地回答。
“陛下,这恐怕是后人因为当年与金国的和议··”“荒谬!”
赵构猛地一拍案几。
“朕当年南渡建康,力挽狂澜,这才保住了大宋江山。怎么倒落了个这般外号?”随即又忍不住对着天幕指点。
张俊在一旁插话道。
“陛下息怒。说起来,太祖皇帝驾驶驴车逃脱一事,倒也算是一段佳话。只是这‘完颜九妹···”
赵构摆摆手。脸上露出几分无奈。
“朕倒是觉得唐朝诸帝运气好,‘李二凤、‘快活三郎这般称呼,倒也体面。”说着。
他沉默了片刻。
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
“不过话说回来,朕确实与金国议和,但那也是权宜之计。若非如此,大宋江山早就亡了秦桧见皇帝神色黯然。
连忙转移话题。
“陛下治下,偏安江南数十载,使我大宋文教不坠,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最重要的。”“后人取笑这些外号,不过是玩笑之言罢了。”
赵构叹了口气。
“也罢,后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只是朕也没想到,千年之后,这些事情都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但是这‘完颜九妹究竟是什么意思···”说着。
他又忍不住嘟嚷起来。张俊和秦桧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以对。
谁也不敢解释这个有些尴尬的外号究竟从何而来。看着这些帝王的外号。
古人们不禁捂嘴暗笑。
唐朝的皇帝们倒是逃过一劫。那些外号听来倒也体面。
可到了宋朝。
这些外号就愈发有趣了。“嘿,你听说了吗?”“嘘,小声点!”
古人们内心难掩兴奋与讥讽。想那高高在上的帝王。
平日里威严赫赫。
不想也有如此滑稽的一面。
特别是那位驾着驴车狂奔的皇帝。简直令人忍俊不禁。
平日里哪敢笑话君王半分。
如今倒也能在私下里痛快取乐一番。
“这些外号倒是说得在理,当真是一针见血啊!”
“可不是嘛,这些个帝王,表面上威风凛凛,背地里却也闹出这般笑话。”古人们私下交头接耳。
内心暗爽。
想他们平日里高居庙堂。不可一世。
却也难逃被后人如此调侃的命运。尤其是那位南宋的皇帝。
竟落得个如此有趣的外号。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这哪里是什么天子,分明就是··”话未说完。
又急忙噤声。
虽不敢明目张胆地谈论。
但那股看热闹的劲儿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时间来到明朝,有一位喜欢起绰号的皇帝。】
【他就是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明英宗朱祁镇。】
【50万大军打不过(号称50万,实际约20万)瓦刺的几万部队,朱祁镇被生擒活捉。】
【但仅仅一年多就被放回来了,这也成就了他瓦剌留学生的称号。】
【这还不是朱祁镇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他最无耻的是被俘之后竟然带着瓦刺的军队去大明边关喊守军开门揖盗,这才被称为门天子。】
......
“瓦剌:收到一名留学生,成绩一般”
“这操作属实有点离谱,带敌军喊话是什么骚操作”
“边关守军:对不起,我们不认识您了[doge]”
“自家门都进不去,这皇帝当的也太惨了
“50万VS几万=被俘?这不对啊”
“外交部提醒:出国留学请选择正规渠道”
“这波操作我愣是没看懂”
大明位面。
朱祁镇正在土木堡附近的一座帐篷里休息。
他看完这段天幕内容后。
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放肆!简直是胡说八道!”朱祁镇猛地拍案而起。
帐篷内的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
旁的太监王诚被吓得缩了缩脖子。
小心翼翼地看着这位刚刚被也先释放不久的皇帝。“朕当年带兵北伐,岂是这般不堪!”
朱祁镇咬牙切齿地说道。
“那些不知真相的后人,竟然把朕说得如此不堪!”王诚斟酌着开口。
“陛下息怒。这天幕之说怕是以讹传论···”“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
朱祁镇越想越气。声音都有些发抖
“朕被俘也是无奈之举。若非当时兵力悬殊,粮草匮乏,朕岂会?”说到这里。
他突然停住了。
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一旁的大太监王振也在此时小声说道。
“陛下,这不过是后人的戏言,何必......”“住口!”
朱祁镇厉声打断。
“你还有脸说?若非当初你执意主张北伐,朕也不至于如此!他又想起当年在瓦剌营中的屈辱。
以及被迫向大明边关喊话的情景。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沉默半晌
朱祁镇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些后人,他们是否知道朕回京后又是如何励精图治的。”王诚见皇帝情绪稍缓。
赶紧给他续上一杯热茶。朱祁镇接过茶盏。望着氤氲的茶雾“历史自有公论。”他轻叹一声。
“朕想起了当年在瓦刺的日子,说来也怪,那时虽是囚徒,反倒让朕学到了不少治国之道
‘瓦剌留学生’的称号倒也不算全错。
朱祁镇忽然露出一丝自嘲的笑意。
“只是这‘叫门天子’,确实是朕此生最大的污点了。他的表情又沉了下来。
.大唐位面。李二端坐在案前。
眉头紧皱。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天幕内容。脸色逐渐阴沉。
“玄龄,你且说说,这是何等荒唐之事?”李二转头问向身边的房玄龄。
房玄龄叹息道。“陛下,此事确实令人唏嘘。”
“五十万大军折损于区区数万敌军之手,皇帝被俘,更是做出引敌叫门之举……”“荒谬!大明竟出此等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