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圣人之赞。(1 / 1)

加入書籤

昆仑山上玉虚宫中,

元始天尊高座上方,其不曾言语,道音遍布玉虚宫,道韵充斥在于虚空中的每一寸空间,圣韵弥漫。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神龙游走,彩凤游走,麒麟奔腾,诸多异象涌现。

元始天尊身后法则长河显化,丝丝缕缕法则之力弥漫而出。

下方,

十二金仙正襟危坐,神态认真,脸上有着如此如醉的神情。

玉虚宫外,还有着数百人听道,他们脸上表情不一。

元始天尊屈指一弹,一缕圣力出现在虚空之中,随后化为一面镜子。

镜子内的画面正是三仙岛,里面的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清源。

在他们提及阐教之时,元始天尊便心有所感,初始之时他是不在意,但提及次数多了,他也推算了一番,却是发现清源等人正在论道。

心生好奇的他便准备查看一番,清源等人乃是截教弟子,即便是论道,也不应该会牵扯到阐教,可现在却是多次提及,他自是要查看。

当他听到清源对三教的理解时,不禁一愣,可听到他所讲述的人教教义,心中不禁一怔。

“此子不错,悟性非凡,对于大道的领悟足够深刻,对于人教奥义亦是颇有领悟。”

“可惜了,此子不是我之弟子,倒是便宜了三弟。”

元始天尊看着玄光镜中的清源,随后又看向自己的十二亲传弟子,双方对比之后,却是发现能与清源相比的,唯有寥寥数人。

金鳌岛上碧游宫内,

通天教主正神游太虚,但清源与赵公明、三霄论道,且多次提及截教,他也忍不住查探。

清源,乃是他看重的弟子,是寻找到了自己的道,日后当有不凡的成就。

赵公明,截教外门大弟子,亦是他颇为看重之人。

三霄,颇得他喜爱,特别是云霄,修的是阵法之道,他对其亦是十分看重。

五人一同论道,他自是要了解他们所讲,看看他们对大道的领悟有多深。

清源所讲他颇为认同,当他看着清源讲述他们兄弟三人之时,不禁一愣。

他眼中有着回忆之色,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本是一家。

三清同出一源,皆是盘古元神所化,只是各自有着不同的传承。

但他们出世至今,初始之时兄弟情极好,但到现在却是走散了。

三清分家,各自立教,各有各的前程,各有各的大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

通天教主心中还有着一丝兄弟情,看了眼虚空,透过层层虚空,目光落在首阳山上,随后又看向昆仑山方向,良久,他才收回目光。

“大兄,二兄,你们究竟是如何想的。”

“当真是大道不同,便要不顾兄弟情谊。”

清源不知这些,他停下讲述,喝了口花茶,看向赵公明与三霄。

“刚刚所讲乃是人教,接下来师弟便讲述下阐教。”

“阐教,乃是二师伯元始天尊所立,二师伯所修大道为何,从阐之一字便可看出。”

“阐,何为阐?”

“阐述天道,顺应天道,顺天应命,修持己身。”

“天道大势不可违,有违者皆是逆天之人,天道便会视其为异类,终将其消除。”

“二师伯则是顺天应命,一切有违天道者,都将是其敌人。”

清源讲解阐教教义,讲述元始天尊的立场,众人听着皆是颔首点头。

元始天尊听着亦是忍不住点头,只因清源所讲乃是他所修之道。

命之大道,势之道,一切不可违,一切不可抗,一切不可改,一切皆有定数。

但凡有违抗者,或者是逆天者,皆是其敌人。

这一刻,他都生出了抢人的心思。

能将阐教教义看的如此透彻之人,竟然不是阐教弟子。

看着自己的十二个亲传弟子,心中升起一丝无奈。

自己所收的这十二个亲传弟子,无一不是上上之选,但那也要看跟谁比,这一刻,他却是觉得自己的十二个亲传弟子没一个能比的上清源。

“截教,乃是我们的老师通天教主所立。”

“老师在昆仑山中时,便广开门庭,收了不少弟子,后于东海金鳌岛开辟道场,更是传告天下,广收门徒。”

“这是为何,尔等可知?”

四人听到这话微微一愣,只因他们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大家修行大道,自身所修之道都来不及领悟,谁还有心思去想这个问题。

清源见此,笑着开口继续讲述。

“截之一字,便是我截教之教义所在,亦是我教义之精华。”

“截,截取天道,截取天机,为生灵广开仙门,助他们更改自身命运。”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

“而老师所立之截教,便是截取这遁去的一,为生灵截取一线生机,让他们不再是求道无门,也是为他们争取了一个机会。”

通天教主听着清源的讲解,眼中满是荣光。

“不错,不错,此子深得我心,其所思所想深得我意,不愧是能寻到自己大道之人,悟性果真不凡。”

“只是三言两语,便将我当初立教的想法说的透彻。”

赵公明、三霄四人看着清源,问出了自己的不解之处。

“师弟,按你所言,那大师伯、二师伯、老师他们日后的矛盾又是如何产生的?”

清源瞥了眼四人,随后目视虚空,良久才开口。

“三教一家,但所修大道不同,须知,道不同,终归不是一路人。”

“大师伯之人教只有玄都师兄一人,加上大师伯所修大道,日后注定是个裁判,哪一方势弱便会相助哪一方,维持双方的平衡。”

“二师伯与老师之间,你们觉得阐教与截教能和平共处下去吗?”

“大师伯,二师伯,老师他们未曾分家之时,昆仑山中发生了多少事情,你们心中不知?”

“二师伯所修大道与老师所修大道亦是不同,注定立场不同,你们觉得会没有祸事。”

“阐教弟子如何,你们应当清楚,但我截教弟子如何,你们更应该清楚才是。”

“矛盾不是一天产生的,祸事不是一天积累的,日后如何,从最初始便注定。”

“上到二师伯与老师,下到我等一众弟子,皆是注定了。”

清源不再说下去,而是点到为止,再说下去,他怕天道会直接降下雷罚,让他身死道消,魂归天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