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再起游历。(1 / 1)
通天教主与清源二人出了药谷走在后山的道路上,此时二人立于后山之巅,遥望远方,看着一轮大日从东海边际线缓缓升起,火红大日缓缓升腾,大日紫气横扫天地间。
二人谁也没有说话,而是就这般静静地看着,大日升腾,云卷云舒,海水翻涌,海鸟于空中飞腾,海中异兽时不时窜出海面。
良久,通天教主收回目光,缓缓开口。
“许久不曾这般舒坦过了,自立下截教后为师从不曾有过今日这般,身心轻松,不用为截教气运去忧虑。”
清源听着通天教主的话,脸上露出一抹微笑,看了眼通天教主后淡然开口,声音十分清灵,不带一丝情感,但又好似什么都表达了。
“老师,弟子日后定当壮大截教,让老师不再如之前那般忧心,也不用为气运忧虑。”
二人对视一眼,皆是笑了,谁也没有再说什么,相视一眼后看着已然升起的大日,皆是朝着碧游宫而去。
回到碧游宫后,清源看着已然端坐上方的通天教主,略微沉思后缓缓开口。
“老师,弟子准备前去洪荒天地游历,再去见识见识天地,看一看未曾见到过的风景。”
通天教主听着清源的话,睁开双眸看向他,没有说话,而是在沉思着。
清源要游历洪荒天地,他自是不会阻止,以其如今的实力,游历洪荒天地之时也不会有什么危机,毕竟,清源如今的实力可不弱,法则境大神通者,领悟四成雷霆法则,四成五行法则,三成时间法则,三成空间法则,二成星辰法则,二成阴之法则,二成阳之法则,二成光之法则,二成速度法则....
领悟如此之多的法则,其实力已然是说明了一切,洪荒天地间真正能威胁到清源的极少。
再者,清源所修行的法门并不是洪荒天地间的任何一种,其所修行的即便是通天教主也不知道。
通天教主知道的一点是,如此之多的法则只是让清源明悟天地法则真义。
为了进一步突破,领悟如此之多的法则只是为了明悟天地法则真义。
清源的真正实力有多强,他不知道,也猜不到,但他知道的一点是清源游历洪荒天地定然不会有多大危机,当然,为了稳妥,他还是决定赐予三道圣力,避免清源真的出现危机。
通天教主没有丝毫的犹豫,屈指一弹,打出三道圣力,直接加持到清源身上。
“清源徒儿,此乃为师的三道剑气,即便是天道圣人也能伤到,大神通境触之即死。”
“此行游历洪荒天地,为师心中有感,此行你怕是不会那么顺利。”
清源听到通天教主之言,也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受。
通天教主有感他此行不会那么顺利,赐予三道剑气护身,他又不傻,既然通天教主都这么说了,那自然是受着了。
万一游历之时真的遇到危机,有了通天教主的三道剑气,自己也能多份保障。
虽然他对自己的实力有自信,但洪荒天地间广袤无垠,水有多深,他都不知道。
但他心中牢记一点,便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自己的实力是很强,但比你强的大有人在。
如今的清源实力是不错,大神通者当中罕有敌手,但也只是罕有敌手,不是没有敌手,他在大神通者中也不是无敌的,也是有人能威胁到他。
再者,洪荒天地自盘古开辟以来经历了多少元会,历经数次大劫,从凶兽大劫开始,至龙凤麒麟三族大劫与道魔之争,到现今的巫妖之争。
这期间又出现了多少的天骄人物,他们并非都陨落了,有的于道场之中潜修,有的则是隐匿一处修行,而有的则是加入了一方势力当中。
他们修行多年,若是真的遇到,以清源如今的实力,只怕是....
“谢老师赐予,有了老师的三道剑气护持,弟子游历洪荒天地也多了几分保障。”
通天教主听着清源之言,却是淡然一笑。
“行了,去吧,去游历吧,为师在这静等你归来。”
清源听得此言,朝着通天教主微微行了一道礼,随后转身离去。
碧游宫大门缓缓开启,清源踏步走出碧游宫,看向远方,眼中有着一丝期待。
此次游历洪荒天地,不知又会有什么收获呢!
走在金鳌岛上,清源心中十分感慨,以往在金鳌岛上他是弟子,如今的他却是副教主,以往在截教之中却是没有话语权,如今的他在截教之中不说一言堂,但也差不多了。
截教诸多事务都安排好,监察之事有着孔宣这位大长老与赵公明这位执法殿主在,他也可以放心。
截教运转之时,他之前立下六大殿主,有了六位殿主在,他也能放心许多。
六殿殿主,藏宝阁有多宝在,藏书阁有金灵在,丹药阁有龟灵在,异宝阁有无当在,外门有云霄在,杂物殿有琼霄在,清源十分放心。
六人不论是心性还是实力,或者是对截教的忠心,他都十分放心。
一边走一边想,不知不觉间已然是来到了金鳌岛边缘。
立于金鳌岛边缘,清源眺望远方,深深的吸了口气,转身看向碧游宫方向,深深的看了一眼后不再迟疑,朝着自己的第二道场而行。
游历洪荒天地,岂能没了自己的专属坐骑。
他的坐骑夔可是一直在第二道场,这么多年过去,还不知道夔如何了,眼下要游历洪荒天地,自是要将夔带上。
且不说多一个脚力,以夔的实力,带出去也能少去很多麻烦。
清源一步一个天地,每一步踏出便是亿万里天地,一边前行,一边游览着下方的风景。
此时的他明悟天地法则真义后,再看天地之时已然是有了不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如今的他已然是达到了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之境。
再看天地之时,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天地,此时再看天地,已然是有了不同的明悟,换个心境看世间,看个方向看天地,收获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