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落在山上(1 / 1)

加入書籤

“白骨大圣对西游之事干涉已多,我们再让他插手,是否不妥?”

观世音菩萨如此询问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闻言,回答道:

“这孙悟空和六耳猕猴身上,都带有白骨大圣的力量。”

“若要留下他们中的一个,难免会触动白骨大圣留下的力量,让我大雄宝殿中,留下白骨大圣的影子。”

如来佛祖淡淡地说:“所以,我让他们去找白骨大圣。”

“那白骨大圣,也终究要解决这件事。”

两个孙悟空边战斗边飞行。

他们离开了灵山,从西牛贺洲一路前行,途中历经波折。

战斗了近半夜,才抵达北俱芦洲的白骨山。

然而,当他们到达白骨灵山上空时,一股力量和威压传来,迫使他们落在山上。

他们面前,便是白骨灵山的白骨佛殿。

吵吵嚷嚷中,他们进入了白骨佛殿,看到了里面的白骨佛陀。“孙悟空拜见白骨佛祖。”

“孙悟空拜见白骨佛祖。”

叶恒化身白骨佛陀,开创白骨佛教,也算是白骨佛教的佛祖,所以孙悟空的称呼并无不妥。

只是,此刻两个‘孙悟空’同时开口,言语一致。

“你们的来意,我已明了。”

白骨佛陀开口:“你们一个是灵明石猴,一个是六耳猕猴,世间罕见的生灵。”

“你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诞生,只是后来的成长道路截然不同。”

“灵明石猴去求道,六耳则将一切都听入耳中。”

“久而久之,六耳难免心生与悟空比较之心,甚至想插手取经之事。”

此刻,两个孙悟空都安静下来,聆听白骨佛陀的话语。

“此举实在有些可笑,取经之事虽有大气运大道德,但也并非易事。”

“一入取经路,命数便不由己。”

白骨佛陀说着,看向其中一个‘孙悟空’,道:“六耳,你执着于此,却不明此理,一个差错,便可能沦为西游的牺牲品。”

两个悟空,此刻都异常安静。

他们彼此熟知对方身份,但争来争去,都是为了迷惑他人。

而此刻,在这白骨佛殿中,似乎一切都无法隐藏。

六耳猕猴下一刻突然化作蜜蜂,想要逃离白骨佛殿。

真正的孙悟空大喊一声:“好你个妖精,别想逃!”说着就要出手。

但他还未真正动手,白骨佛陀的声音便传来。

“悟空且慢!”六耳猕猴暴露身份后,孙悟空本想挥动金箍棒,却被白骨佛陀制止。

同时,白骨佛殿的大门也突然关闭,让六耳猕猴无法逃脱。

此外,白骨佛殿中升起一面墙壁,将六耳猕猴和孙悟空隔开。

“佛祖,为何不让我打死那个妖精?”

孙悟空不解地回头询问,此时已看不到六耳猕猴。

“你们同为局中人,得饶人处且饶人。”白骨佛陀道:“那六耳猕猴,也是个可怜人……”

白骨佛陀的话,在孙悟空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孙悟空思考片刻后,开口问道:“佛祖,你说同为局中人是什么意思?”

“悟空,你应该已经察觉了,这西游一路上,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已注定,由不得你自己。”

白骨佛陀指出:“西游之事,早在百年之前,便已安排妥当。”

孙悟空闻言,猴脸微变,但片刻后化为一声叹息。

“白骨佛祖,之前在灵山,我感到有些不对劲。”

“我和那六耳猕猴同在大雄宝殿中,要让如来佛祖辨别我们的真假,但我却感到一股暗中的威压落在我身上。”

“那时,我心中冒出一个念头……”

“如果我在那时被指认为六耳猕猴,并死在大雄宝殿中,那么今后这三界中,是否所有人都会认为我才是六耳猕猴?而那六耳猕猴,则从那时起成为孙悟空。”

孙悟空语气中带着疑惑和怀疑地说出这些话。

白骨佛陀听在耳中,能感受到孙悟空话语中的迷茫和动摇。

“灵山佛教讲究因果报应自有天定,而我白骨佛教则讲究我命由我不由天。”

白骨佛陀并未直接解答孙悟空的疑惑。

但孙悟空听后,却奇异般地不再迷茫。

白骨佛殿被一分为二,一边是孙悟空,一边是六耳猕猴。

他们彼此无法感受到对方的气息,也听不到对方的话语。

即便是六耳猕猴,拥有擅长聆听世间万物的奇异神通,此刻在这佛殿中,他也无法探知白骨佛陀与孙悟空的对话内容。

更何况,此刻六耳猕猴被单独留在白骨佛殿内,面对那威严的“白骨佛祖”,他已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六耳猕猴,你善聆听,通晓天意,那你应该认识我吧。”

佛殿内,六耳猕猴连忙点头:“认识佛祖,您是白骨佛祖,亦是白骨大帝。”

此刻,六耳猕猴独自在白骨佛殿中的态度,与之前那副玩世不恭的模样截然不同,变得谨慎小心起来。

显然,他深知此刻殿中白骨佛陀的实力。

“你乃混世四猴之一,天赋异禀,只可惜你这天赋神通,太过特殊。”白骨佛陀淡淡说道:“因此,世间有法不传六耳之说,诸多大神通者稍有不慎,秘密便会被你窃听。”

“自你诞生以来,不知听闻了多少隐秘之事。”

“若你身份暴露,这天地间,将无你容身之所。”

“原本,你或许能冒名顶替孙悟空,取而代之。”

“你若成功,天下便只有孙悟空,再无六耳猕猴。”

白骨佛陀说着,目光直视六耳猕猴:“但你可曾想过,以自己的真面目、真名讳,在这天地间光明正大地生活?”

六耳猕猴跪在佛殿中,闻言身躯微颤。

他低下了头,沉默片刻后,声音中带着迷茫:“这天地间,可还有我的容身之处?”

“我听过无数人传法,却总有法不传六耳的禁忌;我又听过无数人的秘密,人们见我,都如弃敝屣。”

“如佛祖所言,若我以六耳之名现世,天下将无我立足之地。”

此刻,在白骨佛殿中,面对白骨佛陀,六耳猕猴不禁敞开了心扉。

“你命中本有一劫,生死未卜。”

“而今,你有了新的转机。”“悟空,你回去吧,继续前往西天取经,完成你命中注定的旅程。”

白骨佛殿另一侧,孙悟空跪在地上,聆听白骨佛陀的教诲:“在此过程中,你或许能有所领悟。”

孙悟空磕了个头:“是,佛祖,悟空这就离去。”

说完,孙悟空恭敬地离开了白骨佛殿。

走出佛殿,见到外面的阳光,孙悟空心中感慨万千。

但他很快收拾心情,一个筋斗,便离开了北俱芦洲。

而在白骨佛殿中,另一个“孙悟空”身形变幻,原本耳朵后面又长出两双耳朵,共成六耳。

他恭恭敬敬地拜在地上,磕了个头。

“多谢佛祖,六耳愿为佛祖记名弟子,成为白骨佛教阵战胜佛!”东胜神州,大唐国度。

如今的大唐,已非昔日的大唐王朝。

而是,大唐共和国。

昔日的唐皇及文武百官,大多已成为阶下囚,在监牢中接受教育。

罪大恶极者,更被新成立的法庭审判。

新大唐共和国筹备多年,来自现代的数千精英迅速组建了各部门,管理这个国家。

他们建立了新的农业、商业、教育、工业等体系……

其中,一些杰出人才被推举为新的国家管理者。

方明便是其中之一。

方明顺势在长安城开展工作。

如今的长安城,仍是大唐的政治文化中心。

经过数月宣传。

整个大唐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长安监狱中,犯人们一边劳作,一边喊着口号。“老李,听说你是文曲星转世?能否助我大唐复辟?”

一个囚徒低声询问旁边的另一名囚徒。

被问的囚徒静静劳作,未有回应。

他正是当初下凡的文曲星。

当初,他与武曲星一同从天庭下凡,他附身于李姓文臣之体,武曲星则附身于武将之身。

然而,武曲星下凡当日便遭遇不测,死于改革军枪下,元神已回归天庭。

文曲星虽在朝堂上幸存下来,却仍需在此接受改造。

因意外死亡回归,将面临诸多困境。

他们本欲助大唐迅速平定改革军,却未料武曲星直接丧命。

文曲星随后也无力回天,与文武百官一同被改革军俘虏,送至此地进行教育改造。

“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啊!”

文曲星抬头望了望,又低头看了看,他们此刻正在长安附近的矿山劳作。

他们均被判处不同年限的监禁,改造教育的时间也长短不一。

“大唐已改朝换代,天庭为何还无动静?难道已默认这种改变?”

文曲星心中不禁如此想着,充满好奇。

因下凡后法力尽失,他无法主动联系天庭,也无法知晓天上情况。

只能等待天庭的被动联系。

然而,数月已过,他仍在此接受教育改造,却毫无动静。

这让文曲星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已被遗忘。

当夜,文曲星熟睡后,进入了梦中。

梦中,出现了一个土地公。

“小神拜见文曲星君。”

“现在是什么情况?为何至今才联系我?”

文曲星君忍不住问道。

“星君,如今人间改革已毕,人道昌隆,正处气运巅峰,我等小神难以随意现身人间,故而此时才与星君联络。”

“如今大唐局势已定,且促成这一切的,是神通广大的北方白骨幽冥大帝。”

“即便是天庭,如今也无法让大唐恢复旧貌了,所以只能委屈星君暂时留在人间。”

“北方白骨幽冥大帝?天庭也无力回天?”

这两个消息,对文曲星君而言,皆非佳音。“北方白骨幽冥大帝,乃是昔日白骨大圣,因……”

土地公简明扼要地为文曲星君阐述了近期的情况。

文曲星君听后,有些愣神:“如此说来,我岂不是要长期留在凡间,继续修行?”

“星君也可选择强行回归天庭。”

土地公在梦中,如同一个传声筒。

文曲星君面前,有两个选择。

其一,在人间隐忍,甚至可寻机在人间继续积累‘文气’,待百年后功德圆满回归天界。

另一选择,则是强行回归。

直白地说,就是自杀回归。

但此举会伤及其星宿本源。

文曲星君不愿选择此项。

对于天上的神仙而言,时间最为廉价。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天上百日,地上已过百年!

在此情况下,几乎没有神仙会觉得百年漫长。

因此,文曲星君也做出了选择。

“既然天庭也无法改变现状,那我就只有留在人间了。”

“不过,我可不能再在这看守所里继续改造了!”

“我要……”

“争取减刑,早日出狱!”

次日,长安监狱中多了一个异常勤奋、好学积极的囚犯。

短短数日后,他便被誉为‘积极改造分子’。

时光荏苒。

孙悟空从白骨山返回后,便回到了唐僧身边。

猪八戒也从花果山带回了包裹。

孙悟空甚至未提此次真假猴王的处理经过,便匆匆上路了。

西游继续,他们一路向西,却感觉越来越热。

远远望见一座连绵不绝的大山,通红一片,周围空气仿佛都在燃烧。

“老丈,这是何处地界?”

他们向一位老丈问路。

“这里啊,是火焰山。”原来,西游师徒在经历真假孙悟空事件后,便继续上路。他们越走越热,向老丈询问后得知,此地乃火焰山。

“五百年前,天上有天火坠落此山。”

“自那时起,便有了这火焰山。”

老丈讲述了火焰山的来历。

猪八戒闻言,看了孙悟空一眼:“五百年前?怎么感觉有些耳熟。”

“五百年前?”孙悟空也觉得这个说法似曾相识。

但他们未及多想,便继续与老丈交谈。

老丈在此处开了一个凉糕摊,他们买了些凉糕,顺便询问凉糕的来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