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期待着(1 / 1)

加入書籤

这一场对峙,来得快,去的也快。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原本吵得面红耳赤的两拨人,居然会因为小内侍汇报回来的东西,变得戛然而止。

为了保留国子监以及弘文馆最后的脸面,李世民还是派人专门将这波人用车给拉了回去。

几人走后,大殿里面,只剩下李世民,马周以及魏叔玉三个人。

“这下子你满意了?好好的两个大儒,就被你这样活活给气病了?

这样说传扬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朕教唆你干的一样!”

李世民脸色虽然不好看,可是语气上听起来却是一副得意的模样。

魏叔玉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位恩师的脾气,连忙在一旁说道:

“对对对,恩师教训的是,只是这一次,要不是他们逼人太甚,您那些徒子徒孙们也不会杀红眼,打上门去。

下一次要是再遇到这种事情……弟子……弟子还让他们这么干!”

“你……”

闻言,李世民一愣,最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罢了,原本就是他们设计你在先,现在你还了回去,到底也算是有理有据,况且你能杀一杀他们的威风,这一点还是蛮让朕高兴的……”

私下里没了外人,李世民也难得说了句心里话。

事实上,对于卢玉山以及谢恒这样出身的人,李世民使用起来,也是颇为麻烦。

一边需要利用他们两人的名声与威望,好好把天下有才之人都给聚集过来,另外一边呢,又得提防着,这两个人借此机会,给朝堂上搀沙子,随意安排五姓七望的人,出来做官。

现在,魏叔玉能一举打压两边的气势,便让李世民有了第三种选择。

毕竟,之前矿场学堂那边买卖学区房的盛况,李世民可是去见识过的。

那里的人气可是要比国子监与弘文馆高上太多了。

虽说早些年因为门荫的缘故,京城里面许多王公大臣们的子弟早已经在国子监与弘文馆就读了。

能来矿场学堂这边的人,无论是份量还是品级,都不能与那边相提并论。

可在回宫之后,李世民却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那就是经过隋末的战乱之后,大唐到了贞观一朝,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

无论是老百姓的日子,还是官员们的待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简单一句话,就是有钱人变多了。

而当人们有了钱的第一件事,除了满足日常的衣食住行之外,最看重的便是教育问题了。

因为在大唐,虽然以武立国,但随着日子的发展,人们也都渐渐接受了一个共同的认知。

那便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尤其在李世民开了恩科之后,但凡家里财力能够支持的,一般人家都愿意让孩子去读书开蒙。

以前的教育,只属于大唐顶级权贵层才有这个资格。

人们常说,恩出于上,其实这个“上”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在绝大多数功勋子弟眼中,这个“上”或许并不是自己这位皇帝。

而是他们祖上那积累的军功以及百年世家,留下来的底蕴。

门荫也好,入仕也好,说白了,不过是皇帝拿来拉拢他们的手段。

两者之间,更像是一场交易,所以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恩情了。

可随着魏叔玉的矿场学堂的出现,让李世民意识到,人才的选拔似乎可以往下够一够了。

以眼下的条件,虽说还不能做到人人有书读的地步,但即便是稍稍将条件放宽,李世民就发现可用之才便以数倍,甚至于数十倍的涌现出来。

比如说那皇榜前十名中,出自白身的那几个孩子。

又比如这一次学堂反击战里面,出尽风头的金科探花,裴行俭。

这些人能够脱颖而出,完全靠的是自己,相较于那些功勋子弟来说,这些人对自己的拥护以及忠诚可是高上太多了。

如果说在之前,李世民还没有倾向拔高魏叔玉那学堂地位的意思,可经此一事之后,位于盩厔郊外那座小小的学堂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可就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

“恩师,那……皇家学堂的事情……”

眼见李世民心情不错,魏叔玉不禁想旧事重提,看看能不能早点把这个名分给定下来。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有了“皇家学堂”这个名堂,后面许多事情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此事……”

听到魏叔玉的话,李世民心中也是有些意动。

可是一想到卢玉山与谢恒已经为了此事,已经病倒。

这个时候,如果再刺激他们,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又要让人拿住把柄。

到了山大士族那些人嘴里,怕是连自己逼死他们的话,都能说出来。

“只是再议吧,你把这边的善后处理好,便赶紧去军营那边报道吧,那边可是给朕上了好几道,说你无故缺勤,嘿,这要是放在战士,你小子的屁股,怕是已经开花了……”

李世民想了想,还是决定暂时先缓一缓。

“噢……”

眼见没有达成愿望,魏叔玉也是拖着长长的尾音。

“那恩师多多保重,弟子告辞了……”

魏叔玉瓮声瓮气的说了一句,便躬身退了出去。

魏叔玉离开之后,李世民朝角落里招了招手,将马周叫了过来。

“你觉得经过此番之后,国子监与弘文馆的名声真要如外面说的那样,稀烂了吗?”

马周沉吟片刻,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

“回禀陛下,此事怕是要真的变成现实了。”

“哦?想不到马卿家竟然如此笃定?莫非就是因为那小子是你的恩主不成?”李世民带着调笑的语气,一脸诧异道。

听到这话,马周连连摇头。

他这才将魏叔玉打算借着探视生员之名,实际进行挑拨离间的计划说了出来。

在讲完之后,马周才说道:

“若只是打架输了,无非回头找个由头,再找回场子便是了,可这一次,五姓七望怕是连自己的弟子也都要丢掉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往后此消彼长,咱们大唐百姓又都尚武,陛下您说,还有人愿意去那连一点血性都没有的国子监与弘文馆吗?”

“原来如此!”

李世民后知后觉地点了点头,心中对魏叔玉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这小子有勇有谋,倒是真的适合去军队历练一番,假以时日,若是能成为李靖那样的人物,那大唐的下一个百年自然会高枕无忧了。

还有那凌烟阁……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小子,朕现在倒是好奇这上面会不会有朝一日,也有你小子的名字了……你可莫叫朕失望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