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君臣会面(1 / 1)

加入書籤

“马大人,这一次,你怎么说?”

房玄龄并没有着急进宫,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马周,言语中带着试探。

此时此刻,长孙无忌和程咬金的态度,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眼前这个后辈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他多少还是有些知道的。

若是此人能站在自己这边,那从局势上至少可以维持一个平手。

到了那时,许多话他也就好说了。

只是他不确定的是,那魏叔玉的所谓恩情,在对方心里到底有多少斤两。

听到房玄龄的话,马周微微一愣,旋即眼神中闪过一抹恍然。

“原来房相担心的是这个?虽然马某幸得陛下提拔恩遇,却不是那忘恩负义之人,魏县子于马某而言,恩同再造也不为过,今日马某把心里话放在这里,只要能救魏公脱险,别说是什么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就是马周这条性命,房相也尽可拿去!”

马周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一脸决然,听得房玄龄也不得不肃然起敬。

只见房玄龄郑重地朝马周作了一揖,歉意道:

“是老夫失言了,既然如此,老夫心里已有分寸,一会到了御前,还请马大人见机行事,配合老夫,如此一来,此事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马周点了点头,两人说罢,便一起朝太极殿走了回去。

等到他们回到李世民这边的时候,长孙无忌和程咬金已经到了那边。

李世民见人到齐了,便将李靖的奏折传了下去。

几人在进宫的路上,都多多少少听到了这方面的消息,所以也都是装模作样地看了看,便又将奏折还了回来。

“说说吧,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李世民面无表情,淡淡地说道。

长孙无忌皱着眉头,刚想说些什么,却见程咬金第一个冲了出来。

“这个李靖也太特么不要脸了,明明是自己想去抢功劳,还把这个得罪人的难题丢给了陛下,也是那老小子不在这里,他要是在这,俺老程倒是真想当面问问,他的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那唐俭也就不说了,反正俺老程和他也不算太熟,可那羊鼻公可是陛下您夸赞过许多回的良臣啊!

那诤臣的名声整个天下都无人不知,要是真死在了外面,知道的也就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陛下您不能容人,找个机会把那魏老头给害死了呢!

我呸!这是什么狗屁主意!”

谁也没有料到,程咬金一上来就对李靖直接开口大骂。

听得李世民也是有点难绷。

刚还一副平静的模样,直接就被程咬金弄得破功了。

“你个老杀才!都啥时候了,还在这里口无遮拦的,你啥时候变得这么忧国忧民起来了?

还替朕在意名声,朕看你莫不是为了魏叔玉那小子,才如此饶舌的吧?”

程咬金老脸一红,摸了摸脑袋,傻笑道:

“嘿嘿,咱就说,傻事都瞒不过陛下,没错,魏小子是挺对俺胃口的,要是这事俺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听说了这样的事情,要是还袖手旁观的话,那可就太不讲义气了,回头处墨那小子肯定恨死俺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点了点头。

程咬金这人,虽然有些时候说话做事都挺不靠谱的,可是唯有一点,深得李世民认可,那便是他从来不对李世民说谎话。

有什么心思,不管合适不合适,反正一股脑地都会说出来,李世民或许会因此气得大骂对方几句,可两人之间的感情,却日益深厚。

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摆摆手,让程咬金先站到一边,然后看向了长孙无忌,问道:

“无忌,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最后苦笑道:

“回禀陛下,若是放在往常,此事微臣怕是会和程知节一个想法,不管怎么说,先把人救出突厥再说,然而……”

说着,只见长孙无忌话锋一转,摇头道:

“然而此役,事关我大唐国运,能否一雪前耻,彻底消灭突厥,就在此一战了,说实话,老夫也不愿唐公与魏公两人出什么差池,可若要在大唐昌盛和个人私谊两者之间选择,那微臣就算背负骂名,也会选择前者,毕竟读了几十年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若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岂不是枉做读书人了吗?”

长孙无忌说完话,便退回到了队伍之中,不再吭声。

程咬金有些意外地看了对方一眼,显然没有想到,在这个关头,长孙无忌居然会做出如此选择。

他还想说些什么,却见房玄龄朝他微微摇了摇头,只好强压住自己的性子,站在队伍里,不说话了。

“哎,无忌你的话也有道理,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朕带兵打仗那么多年,还从来没有碰到如此两难的境地呢……”

李世民眉宇间带着一抹忧愁,走到了房玄龄的跟前,开口道:

“玄龄,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房玄龄想了想,开口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微臣对于军中之事,一窍不通,怕是帮不了陛下出什么决策了……”

“嗯?”

听到这话,李世民一下子笑了起来。

别人说这话,或许他还会信上几分,可房玄龄说出这句话,李世民可是半个字都不信的。

开什么玩笑,先不说房玄龄祖上本就是将门之后,年幼的时候,又在军中历练过,就说自从房玄龄跟着自己以来,在很长的一段之间之内,都是秦王府的记室参军,许多计策谋划全是出于对方之手。

这样的人,说是不通军事,那才是奇了怪呢!

“有事说事,休得再说这怪话,不然,朕要你好看!”李世民没好气地瞪了房玄龄一眼道。

见状,房玄龄嘿嘿一笑,这才恭敬说道:

“其实这件事情,全看陛下您怎么想了,您要是想尽快灭了突厥,那牺牲唐俭与魏征两人也未尝不可,可问题是之后呢?

要是再有诸如此类的事情,试问还有什么人愿意站出来,为朝廷效命呢?

这天下的读书人,人人都羡慕苏秦张仪,羡慕班定远,可从来没有哪一位君王,会以牺牲自家大臣而名垂青史的……

所以这件事情,微臣只能说李靖将军上书有些欠考虑了……此事他可做,陛下却万万不能做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