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发射成功(1 / 1)

加入書籤

艾琳娜来之前就听说陈夏对待媒体十分犀利,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时,她才深刻体会到陈夏的厉害。她被陈夏一口一个FakeNews骂得崩溃,双眼一翻就瘫倒在座位上。幸好有人及时从后面冲出来扶住了她,否则摔在水泥地上后果不堪设想。

“放先生,您不觉得对待一位女士应该更加绅士一些吗?”扶着艾琳娜的人咬牙切齿地看着陈夏。然而陈夏却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而是伸手拍了拍身后的屏幕说:“找你们的专家好好看看,这些是不是连续拍摄的。”

一个小时后会不会有个窗口期出现?要是他们不信,我手里可是握着每分钟一张的气象图呢。

“老大,你就这么有信心?”屈菁菁好奇地问。

“对啊,对啊,要是没那么精确,这些媒体还不知道会怎么捣乱呢。”安然也附和道。

“没错,我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有信心,相信自己,肯定没问题。”陈夏斩钉截铁地说。

“直播镜头就在这儿,他们要是不嫌麻烦,我就一张张给他们看!”

这话一出,在场的媒体记者们都惊呆了,心想:还能这么玩?用直播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是跟米国气象署较上劲了吗?

长航时无人机对战先进气象卫星?

这噱头,这话题,这形式!

加在一起,绝对是个大新闻,货真价实的大新闻。

于是,众多媒体记者立刻把陈夏和艾琳娜之间一边倒的骂战抛到一边,开始全神贯注地关注起这场别开生面的对决!

艾琳娜本以为装死能激起其他同行的同情,一起对付陈夏,哪知道陈夏这么会玩节奏。

直接搞出个更大的新闻,把她甩到一边,当成死狗一样晾在那儿,这下不用装晕了,直接真晕过去了。

奥特莱恩倒是松了一口气,还好让艾琳娜顶在前面了,不然自己可能会更惨!

而那些关注这场发射的外籍高管,则是脸色铁青地看着电视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图像。

他们不仅觉得陈夏这家伙越来越难对付,更是因为他们手里的电话里,传来了米国气象署首席专家的中肯意见:“是的,外籍高管先生,我仔细看了直播的图像。

那确实是连续拍摄的气象云图,而且明显比我们的卫星拍摄的更加清晰。”

除非陈夏他们的卫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否则就真如那位放先生所说,他们用了一种长航时无人机。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拍出如此清晰的连续气象云图的。

当然……放先生提到的50分钟窗口期也确实存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通过更密集的观测才得到了更精确的结果。

毕竟我们的卫星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对亚太地区的观测精度稍微差一些。对此,我已经向外籍公司的CEO艾特林齐先生做了解释……

“你把事情跟艾特林齐……”本来脸色难看的外籍高管一听到艾特林齐的名字,立刻就不淡定了。

然而话还没说完,他就感到一阵眩晕,手里的电话“啪嗒”一声掉到了地毯上……

也难怪外籍高管会如此失态。

这么多年来,他靠着承销陈夏附属工厂生产的高端航材和卫星零部件,确实赚得盆满钵满。但在一些巨头眼中,他始终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

然而,当这个外籍高管开始涉足航天发射业务后,他就等于动了米国国内利益集团的蛋糕。

而这个利益集团,正是由五边大楼国防部部长佩莱、阿拉丁星月军团总司令、欧洲总司令等巨头组成的航天发射联盟。

要知道,在商业发射市场上,这个航天发射联盟从70年代开始就一直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唯一能与其竞争的只有欧洲的阿丽亚娜宇航公司。但问题是,欧洲人在很多方面都要指望米国。不然,他们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想要升空都是个问题。

只要米国这边稍微在参数上做点手脚,欧洲的火箭发射台就得炸成一片。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根本无法与米国人竞争,只能捡着米国人不要的残羹冷炙勉强维持。

冷战结束后,华夏冲进了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作为苏联的直接继承者,华夏的航天发射技术毋庸置疑。

按理说,他们应该在米国的垄断下撕下一大块市场份额。

然而,华夏在其他方面都是顶尖的,唯独在经济方面不行。而经济是其他一切的基础。如此一来,失去经济支撑的航天业务就像沙雕一样,一塌糊涂。

于是,各种故障、各种爆炸、各种失误层出不穷。导致华夏刚进入航天发射市场没几年,口碑就彻底崩塌。

以至于一般人都不敢上门。毕竟,谁也不想花数亿美元发射的卫星最后变成一场赏心悦目的大烟花。

欧洲是米国的傀儡,华夏又自己把自己给玩垮了。剩下的只有陈夏的商业航天了。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米国的航天发射联盟真没把陈夏的商业航天发射放在眼里。

他们觉得,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憋着一口气弄出运载火箭并成功发射就算不错了。

就算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又怎么样?炸几次就能让全世界明白,哪家强,哪家是弱鸡。

刚进入国际商业航天发射领域的陈夏航天,确实遇到了不少挫折和不适应。

但凭借着当年两弹一星奠定的坚实基础和航天领域那股子朴实肯干的劲头,陈夏航天很快就克服了这些难关。

没多久,就在国家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更重要的是,陈夏的商业发射性价比实在太高了。同样是近地轨道一箭双星,米国开价5.5亿美元,还不包在轨调试。

而陈夏呢,只要1.6亿美元,还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为期三天的在轨调试服务,然后再交付。

价格只是米国的五分之一,服务态度还比米国人好得多,最关键的是成功率也不低,至少90%以上。

虽然比米国稍微差一点儿,但比华夏那种关键零件失踪都不知道的超级不靠谱要强太多了。

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想发射卫星但预算有限的国家、地区和组织。也正因为这样,从1993年开始,陈夏航天发射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而且,陈夏手下人才济济,很多都是航天航空领域的技术高手。就拿屈菁菁来说吧,

几乎什么基本知识都能问她,人长得美,学历又高,既不骄傲也不做作,还很有头脑。要不是陈夏把她招揽过来,说不定她现在在航空事业领域已经高飞了。

包括安然等人,陈夏从来不缺技术性人才,这为以后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陈夏附属的一个航空制造商宣布进军国际商业航天发射领域,并且很快就拿到了运载火箭生产许可和首个商业发射订单。

米国航天发射联盟一看,好家伙,陈夏这是要打造一个更高效的商业航天发射产业集群啊。

要是让他们搞成了,以陈夏航天现在的成功率、低廉的发射成本和高效的空间运作技术,米国航天发射联盟的垄断地位可就要不保了。

这怎么能行?

算了,航天发射这种高端的东西,你们陈夏还是别玩了,还是安心回去做衬衫、造拖鞋吧。

不费神,不劳力,航天发射这种费脑细胞的事儿,就交给我们这些任劳任怨的米国人吧。

于是,他们便以协调国际航天发射业务为由,出面希望限制陈夏航天的发射份额,同时还抛出橄榄枝,有意收购陈夏附属厂子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

这事儿,无论是航天部门的领导还是陈夏本人,当然不能答应,直接就把米国航天发射联盟给怼回去了。

之后,米国航天发射联盟也没再说什么,看上去任由陈夏这边随意发展。

但实际上,他们找到了陈夏附属厂子承办外籍铱星发射任务的中间人——外籍高管,让这位国际掮客想办法。

外籍高管在高端航材地下市场那可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在某些中小国家也算是座上宾。

但在米国最顶尖的利益集团——航天发射联盟眼里,他跟只蚂蚁没什么区别,人家抬抬手就能碾死他。

让他想办法,他敢拒绝吗?

说不定第二天米国的强力部门就能把他家给抄了,然后抖出一大堆不干净的东西,他这辈子就得在铁窗里度过了。

所以,外籍高管根本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把自己辛苦建立的赚钱渠道给毁了,在天气上下功夫。

他准备依托米国强大的气象预报能力,给陈夏航天致命一击,从而打击陈夏航天的口碑,同时也给自己找个全身而退的机会。

他本以为米国气象署那么先进的技术水平,怎么也能万无一失。却没想到陈夏附属厂子那边的雷电-120长航时无人机更厉害。

硬是在满是带电积雨云中找到了50分钟的窗口期。

这些也就算了,关键是陈夏竟然还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向全世界阐述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屏幕中的陈夏,形象清白无悔、勇敢坚韧。

相比之下,无论是外籍高管还是他背后的米国航天发射联盟,都显得太low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关键的是,他等于欺骗了另一个巨头——外籍公司。

要知道,关于气象的问题都是他告诉外籍公司的,还怂恿他们无限期推迟发射。可如今直播就在那儿摆着,外籍公司高层看了会怎么想?

外籍高管想都不敢想,只能呆立在原地,神色变幻莫测,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这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电视屏幕上传来“轰”的一声响,然后听到解说员激动地说:“长四运载火箭搭载两颗外籍铱星通信卫星顺利升空……”

外籍高管这才回过神来,旋即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捡起地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我现在只能靠你了……”

……

与此同时,在西场卫星发射中心的控制大厅里,屏幕上显示出两颗卫星已经顺利与火箭分离,进入了预定轨道。

菁菁立刻凑到陈夏耳边,轻声说道:“刚接到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消息,他们对我们的雷电-120长航时无人机特别感兴趣。”

“哦?真的吗?”陈夏一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看到陈夏这么高兴,菁菁想了想,又轻声说道:“不过,巴西人好像对我们的雷电-120的长航时技术更感兴趣一些。”

原来,前几天来华确定下一年度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生产计划的巴西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副总裁阿德烈将军,通过他的顾问刚刚给菁菁打了电话,询问引进雷电-120长航时无人机的全套生产技术需要多少钱。

陈夏听了这话,连一点诧异都没有,笑容依旧地和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互相道贺。

他点着头说道:“好说,好说,等阿德烈将军来了,一切都好商量!”

得到陈夏的同意后,菁菁自然下去通知巴西方面。而陈夏则和梁小平一起被发射中心的领导邀请到台上发表发射成功感言。

陈夏这个“老懂王”,在镜头面前特别来劲,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说完后,演讲台一撤,换上签字桌,请上外籍公司的代表,开始了卫星在轨交付仪式。

总价1.6亿美元,费了这么大劲,连陈夏的老脸都在直播中露出来了,自然要确保钱款到位。

之后的庆功宴、轻松的卡拉OK、大半夜再来顿宵夜提提神……总之,这一天陈夏是忙得团团转。

……

相比之下,在京城的阿德烈将军虽然没有陈夏那么忙碌,但兴奋程度却一点也不亚于此刻将卫星送入太空的陈夏。

他刚跟国内航空工业集团确定了明年ERJ-140系列支线客机的生产份额分配计划,以及国内该机型核心零配件的供应数量。

这一方面是因为ERJ-140系列支线客机在过去的两年里销量确实不错,不仅打破了加拿大庞巴迪CRJ在喷气式支线客机市场上的垄断,还在亚洲、美洲以及欧洲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这使得支线客机市场从一家独大,变成了现在的双雄争霸。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陈夏附属的厂子的幕后支持功不可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