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扶苏的变化(1 / 1)

加入書籤

天色渐明,双方又交谈了一阵,朋友开始招呼众人,准备启程离开这个地方。

与先前不同,这回大家聚拢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个人望向扶苏的目光中,都充满了敬意。

一位百姓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公子,我们方才都听到了你们的谈话。如果你们要前往琅琊,能不能带上我们?我们实在是无处可去,只要有口饭吃就行。”

另一位也赶忙附和:“是啊,公子,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其实都想做个好人,成为朝廷的良民,只是实在没有办法,才出来逃荒的。”

“对,只要能让我们吃饱饭,让我们做什么都愿意。”又有人补充道。

公子扶苏微微颔首,示意大家先安静下来。他缓缓开口:“各位乡亲父老,我们现在的处境十分艰难,粮食不充足,衣物也匮乏,大家都是被逼到这个地步的。若有一口吃的,谁又愿意这样呢?”

他环视四周,继续说道:“我与大家相处了这么久,知道大家都是朴实的百姓,并没有坏心。但为何大家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

扶苏顿了顿,接着说道:“朝廷并未亏待大家,她重新丈量土地,帮助大家分到了田地。按理说,大家都应该有饭吃,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他语气稍显沉重:“都是那六国旧人作祟,他们打着匡复国家的旗号,起兵造反,导致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并未增加赋税,但他们却肆意加税,中饱私囊。”

“他们手中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却不愿拿出来救济百姓,只知道打仗、打仗、打仗,打得大家都无家可归!”扶苏的声音有些激昂。

茅焦在一旁听着,对扶苏的话深表赞同。同时,他心中也暗自佩服扶苏的见识。

其实,大家流离失所,并不只是六国的问题,朝廷也有很大的责任。

比如,即便发生了天灾人祸,朝廷依然催着征收赋税,这无疑加剧了土地兼并和家破人亡的悲剧。

百姓们怎能不出来逃荒呢?只不过现在大家对公子扶苏非常信任,所以对他的话也十分认同,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看来,公子扶苏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真的成长了不少。他懂得了如何将矛盾引向六国旧人,这样接下来如何反击就有了理由。

扶苏心中暗自思量:“我要让大家看看,我能成长到什么地步。希望我不要让大家失望,也不要让父皇失望。”

他抬起头,坚定地说道:“所以,我们难道就这样白白让六国旧人夺走我们的土地?把我们赶出家园,让我们连饭都吃不上吗?”

“不!绝不能这样!”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凭什么他们就能有饭吃,我们就得饿着?!”有人愤怒地喊道。

“对,跟这帮狗杂种拼了!”又有人挥舞着拳头。

“本来天下太平,我们家也分到了田地,却被他们给夺走了。我绝不让他们好过!”一位百姓咬牙切齿地说道。

看着群情激愤的众人,公子扶苏心中很满意。他突然明白了父皇曾经跟他说过的话:只要能调动大家的情绪,大家就会一心一意地跟着你。

他做到了!父皇,从现在开始,我也可以掌握人心了。

而在直播间里,秦始皇满意地看着公子扶苏的表现。虽然手段有些稚嫩,但终究还是把事情完成了。

扶苏的表现让他第一次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经过这么久的培养,这个家伙终于有了些模样。

心情大好之下,他难得没有数落直播间里的水友们刷的那些“666”以及“我老公太帅”之类的疯言疯语。

昨晚最危险的时候,他曾经一度想出手帮助这个儿子,但在智障禅师等人的劝阻下,最终还是忍住了。

即便如此,直播间里那些喊扶苏“老公”的女生们,还是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真是一群疯女人!

扶苏的声音再次响起:“所以我决定,以宗室的名义,帮助官府消灭六国旧人,重新匡扶我大秦江山。把田地分给大家,让大家都能穿得起衣服、吃得饱饭!”

“公子,我们都跟着你一起干!”有人大声喊道。

“对,只要能吃饱饭,我们都愿意跟着公子一起干!”众人纷纷响应。

“跟着公子一起把我们的田地夺回来!”喊声震天响。

这一刻,公子扶苏深知命运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从今天开始,他将要承担起拨乱反正、守护秦国的重任。未来的路会很艰难,但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而眼前的这些人,就是他最初的班底。总有一天,这些人将会跟他一起,将这个江山重新颠倒一遍。

在确定了人员班组之后,扶苏让茅焦统计了一下伤亡情况。

根据茅焦的统计,这回被他们击毙的土匪有四十多个,其中有一半都是彭越、陈豨和章邯兄弟三人解决的。不过自己这边损失也很惨重,满打满算被杀害的流浪汉将近有一百多人,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妇女和儿童。

之前那个曾经被扶苏救助过的小女孩,这回也侥幸活了下来。而章邯他们几个虽然受伤颇重,但作为经常杀人的“老手”,活动一下筋骨也就没事了。

之后,扶苏让大家把所有的财物都收集起来。本来大家已经把这些东西都平分了,听到扶苏的命令,有些不太乐意。

但看到章邯兄弟手中明晃晃的刀,都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把东西交了出来。他们的表情落在扶苏的眼里,他自然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心中不禁感到担子又重了几分,看来想把这些人都整合起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慢慢来吧,先让他们懂得什么叫规矩和纪律。扶苏心中暗自思量。

这些土匪身上果然有不少好东西,应该是他们从别的地方打劫过来的。不仅有钱财,还有很多粮食,足够大家吃上一段时间了。

而土匪们的战马也被大家征用了起来。除了几匹极品被用来驮货物以及运送伤员之外,大部分都被杀了当作口粮。

茅焦本想让扶苏自己挑一匹作为坐骑,毕竟作为公子,他不能没有自己的马。但扶苏拒绝了,这些马他看不上眼,而且这段时间以来他已经习惯了走路,骑不骑马都无所谓。

令人惊喜的是,大家竟然还在这些土匪身上找到了很多酒。想来这些经常刀口舔血的土匪们,没少喝酒吧。这可高兴坏了大家,这段时间情绪都积压得比较严重,好不容易有了一个释放的机会。

而酒水之类的,正好是释放情绪的最佳工具。尽管之前的那场恶斗导致很多人丧生,甚至有一些家庭因此而破碎,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大家高兴的心情。而公子扶苏也难得喝了几碗酒,把自己给灌醉了。

秦始皇瞧着自己的儿子扶苏,就那么轻易地醉倒了,心中既是好气又是好笑。这孩子,终究还是嫩了些,没能摆脱那股子孩子气。

“扶苏,你听得见父皇的话吗?”秦始皇的声音在扶苏的脑海中突然响起,那原本醉醺醺的扶苏,瞬间就像被冷水浇头,酒意醒了大半。

“父……父皇,你来了。”扶苏有些结巴地回应道。

当公子扶苏打算将这两天的经历向父皇一一道来时,秦始皇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你无需多言,你这两天的所作所为,朕皆已知晓。你打败了一伙土匪,还收拢了不少人马,这次你做得很好,朕很满意。你终于有了些朕的儿子的样子!”

扶苏闻言,苦笑了一声。以前,父皇总是说他性格软弱,太过仁慈,一点也不像自己。甚至他自己也觉得,和父皇相比,自己差得太远了。

他曾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做一个仁慈的君主,绝不能像父皇那样。然而,今天听到父皇的夸赞,他心中除了高兴之外,还隐隐有了一丝担忧。难道说,自己真的在变得越来越像父皇吗?这可是他一开始从未有过的打算。

难道说,想要成为皇帝,都必须变得和父皇一样吗?经过一番艰苦的行军,他们终于从河北来到了山东。听起来似乎距离并不远,但实际上,他们是从黄河以北,一直走到了太行山以东,这可不是今天两个省份之间的短短距离。

琅琊郡依旧在大秦的掌控之中,这里还有两万军队驻扎。因为当年秦朝灭六国之战时,齐国抵抗得并不算特别顽强,所以驻扎在这里的军队也不算多。然而,当六国的反叛开始之后,这两万人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宣仪凭借着这两万人马,竟然也和齐国打得难解难分。

当流浪者的队伍来到距离琅琊郡大约七八里的路程时,宣仪在询问了幕僚之后,带着各级官员前来迎接。他们一见到扶苏,便纷纷跪倒在地,高声呼喊:“三公子,您果然还活着,真是老天保佑我大秦江山永固啊!”

以宣仪为代表,琅琊郡的各级官员们纷纷仰天长叹,泪流满面,仿佛他们眼中的这位将闾公子,活着对整个大秦江山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一般。然而,扶苏自己却感到莫名其妙。将闾活着的时候,没见有多少人对他特别重视,没想到他死了之后,竟然有这么多人关心他。

另外,这些人把自己当作是将闾,想必也是那个香蕉的主意吧。那个家伙,总是不想让自己太过高调。大秦的许多官员的确残暴了一些,但他们对大秦却有着一份独一无二的忠诚。这份忠诚,从孝公变法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果不是在另外一个平行的时空中,秦二世胡亥和赵高太过作死的话,秦朝是不可能在短短三年间就丢掉了自己的江山的。而对于宣仪来说,也是如此。自从齐国复国之后,合众联盟的人一直试图拉拢他,齐王甚至直接许给他相国之位。然而,宣仪心中对大秦的忠诚,却让他始终坚守阵地,未曾投降。

此刻,扶苏终于回到了大秦的地盘,他心中感慨万千,既兴奋又安心。

这一路上,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吃了不少苦头,但总算都值得了。从琅琊郡开始,他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

“参见公子,千岁千岁千千岁!”所有的官员都跪地叩拜,虽然将闾在朝堂中并不受重用,但他毕竟是大秦的公子。只要将来局势有变,这位公子说不定也有机会继承大秦的皇位。因此,他们要借此机会,赶紧表表自己的忠心,同时诉说一下自己的政治需求。如果将闾能当上皇帝的话,他们也能在将闾面前留个印象。

看着眼前黑压压跪着的一帮人,扶苏心中澎湃不已,感觉十分特别。难道这就是皇权的威视吗?和他的感慨万千不同,他身后的那些流民们,却一个个连看都不敢看他了。谁能想到,这段时间以来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公子,竟然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这些流浪者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君主集权,也不知道什么叫皇权无上。他们只是觉得,上面的人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但究竟能大到什么地步,他们谁也不知道。

“诸位,免礼吧!”扶苏尽管内心非常激动,但表面上却依旧装得面无表情的样子。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被别人看出自己内心的破绽。宣仪安排公子扶苏住在郡里的一个大宅院里,而扶苏也吩咐周围的人轮流休息。毕竟,经过这么多天的赶路,所有人都累了,尤其是他身后的这些吃不消的流民们。

整个齐国被划分为临北郡、临淄郡、胶东郡、琅琊郡以及薛郡。除了后面两个郡之外,前三个郡都已经被齐国人攻占了。就在扶苏来到琅琊郡的时候,远在薛郡的郡守刘老二也接到了公子将闾来到这里的消息。

此时,距离天下大乱已经过去一个半月的时间了。虽然时间很短,但足以在全国上下引起一场巨大的风波。

在琅琊郡的居所里,扶苏仰望着星空,心中暗自思量。如果自己猜得没错的话,自己安全逃出昌平的消息,应该还没有传遍整个天下。大家都还把他当做将闾。

而此时的咸阳皇宫在做什么呢?父皇从来不跟自己说这些,只是跟自己谈起那里的文武百官,正在为争夺新皇帝的继承权而明争暗斗。接下来的皇帝,会是老二还是老四呢?连扶苏也很期待,接下来的一任皇帝会是谁。

说实话,他还是比较喜欢老二多一点。毕竟,那是一个能干事的人。而老四,可能只是一个会胡干的熊孩子吧。

当然,如果扶苏知道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自己这个老四在父亲刚死的同一天,就给自己下达了自尽诏书,不知道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现在自己住的琅琊郡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谁又能保证宣仪那个家伙不会心怀鬼胎呢?现在全天下的秦国官吏,已经有很多投靠了六国。如果这个叫宣仪的家伙也有了二心,那自己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扶苏一边想一边推算着各种可能,他完全没有注意到,在自己开始猜忌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心态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换作以前那个天真烂漫的他,根本就不会往这边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