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前世今世家里的变化(1 / 1)
“到家了。”
临邺大道上,两旁的玉米高高耸立,让人看不清道路两旁的景色。
陈澈扶着方向盘,在这条直直的道路上还有些恍惚,险些找不到村口的路。
直到他看见,刚通车没几年、双向四车道的临邺大道上,路边那杆距离邺城博物馆只有3公里的标语,就知道该拐弯了。
又行驶了一公里,帕拉梅拉很快闪着右转向灯,拐进一个双向道水泥路,陈澈望着前面的牌坊,心里莫名有点激动。
却见不远处,一座精美的入村大门石雕牌坊,静静矗立在村东入口处。
这百寿坊是三门三楼,虽然并不是太过高大,却依旧十分壮观,采用浮雕透雕技法雕刻了石狮子、仙鹤、龙凤等图案。
仙鹤自古是幸福、长寿、爱情的象征,与祥云雕刻在一起,其寓意正是民间谷所祈求的“福寿万年”,上书三个大字。
“铜雀村”。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铜雀”。
要说陈澈他们村村名,并不是如今才叫铜雀村,是2010年更名为了这个,以前叫做槐香村,相传这里原来种满了槐树,香气都可以飘到邺城皇宫,故而得名。
铜雀东门村口处是一个漏斗状,从临邺大道延伸过来由宽变窄,最后变成5.6米的沥青路,此时两边则都是一些农田。
说是村东口,其实是一条由南向北行驶的入口,只是位置在村子东侧。
这个村口拐弯处,也是昨天晚上爷爷他们被撞的地方。
听说是杨振兴正在和后排二老说话,所以拐弯以后,开的速度并不快。
而庞鑫虽然路口减速了,但拐过来的时候没想到前面杨振兴开那么的慢,也是大晚上迟钝了下,反应不及才撞上去。
村口过了渠沟,两边就是玉米地,确实在大晚上更加影响开车视野。
未来沿着沟渠纵深5米,把那些土地都给占了,然后建成了绿化景观,也是因为这些绿化,让临邺大道在后世还被评为了什么河北最美乡村道路之一。
不及多想,陈澈和老妈她们说着话,帕拉梅拉也很快从牌楼下面驶过,旁边的路灯照射在两旁,略显一些昏黄并不明亮。
通过村口没多久,差不多经过50米以后便看到了村里的边户。
陈澈他们村算是一个小村,根据2017年统计,全村共有1856人口,耕地面积3680亩,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他们村虽然小,不过他们村算是一个人均收入在整个县都比较小康的村庄。
别看临邺大道这边村口一侧没商铺,不过村子西侧那边却是繁华的很。
村子西侧挨着一条省道,省道对面不远处就是邺城博物馆、西门豹文化产业园,而且过了高速口就是邯郸方特。
邯郸方特,一个游乐园。
临邺大道是后来修的,也是修了这条路他们去县城才相对方便很多。
陈澈后世开车回老家特别方便,因为从邺城收费站下了高速,开车10分钟就可以把车停到他们家前面的院子。
说实话,以前他们村不算富。
也是这个邺城高速收费口的开通,才一步步带动了他们周边几个村子。
村子里道路整洁,路灯、绿化、包括社区活动中心都有。
说起来也是颇为自豪,因为路灯是陈天宏出钱修的,包括全村的绿化、水泥路,民众出钱都是陈天宏拿了大头。
当时,还没有什么惠民政策,后来村子里相对富裕起来,陈天宏除了自己给村集体捐钱,便不带头捐款了,不过他爹的一些惠民福利还是每年都有的,直到破产。
例如每年过年,他们家都会燃放十多万的烟花,在庙会时请戏班唱戏,并且给60岁以上老人发米面油、各种年货等。
除了没有直接发过钱,陈天宏这十几年来给村子里办了不少好事,就连村党支部和活动中心,都是他爹带头修建的。
除此之外,陈天宏不但修建了自己的祖坟和祠堂,还拿出了大大小小共30万,给村里其他几个姓氏捐款帮他们修祖坟。
方圆几百里的村庄里,乃至整个河北大地里,有祠堂的家族真不多,在整个县里这方面他们家还真排的上号。
这也是陈天宏上一世破产后,不愿意回老家重新发展的缘故。
没办法,以前太风光了。
项羽乌江自刎。
男人的自尊心,懂的都懂。
陈澈他们家,是在村子的东北角,沿着这条路一直走,走到最后一户就是。
刚才进村的那个牌坊,就是陈天宏出钱建的,包括5.6米宽的沥青路,因为一直沿着这条路不用进村就可以到他们家,这也大大方便了他们家,以及其他人。
这条路全长是950米,单单修路就花了60万元,陈天宏拿了40万,但施工方是他们家,所以相对来说出的钱不多。
这条路南北单线全长400米,也是他们村的南北纵长,再往前有一条小河沟,过了那条小河沟就是陈澈大姑他们村了。
这条路两边修了排水沟渠和绿化,西面是一排风格各异的民房,小洋楼居多,东面则是种植着不同农作物的田地。
此时正值傍晚,有些房子门前坐着一些老人纳凉,或者在院门口打麻将,帕拉梅拉丝毫没停的沿着道路继续往北。
差不多400米很快走完了,帕拉梅拉在拐角处拐了一个弯,这边拐过来往西第一户就是他们家,停在了一栋院门前。
后面,杨振兴和王志宇则是把车停在了房子旁边,马路旁的广场里。
陈澈家非常好认,整个村子是一个正方形,东北角那个“角”就是他们家,房子坐北朝南,东边、北边没有任何邻居。
纯边户人家。
房子东、北两侧都是田地,不过房子旁边这个道路拐角附近并没有什么农作物,而是一片和田地不同的水泥广场。
这小广场差不多有一亩地,借着拐角刚好呈现一个环形的半圆,广场前面有一些绿化景观装饰,是专门用来停车的。
而在小广场后面是一个占地半亩的菜园,里面是陈澈爷爷奶奶的杰作。
因为陈澈他们家来的人特别多,所以当初陈天宏盖房子除外,便又额外包了一亩地专门用来做门前停车的地方。
只不过,后面陈长州觉得好好的土地只是用来修停车场很是可惜,便削了一半面积规划了一个小菜园用来种些蔬菜。
虽然削减了一半,可这个小广场还是可以停放差不多十辆车左右。
除了这个小广场外,其实路边和院墙边绿化带也可以停车,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多便利,不过停车方面还是很方便的。
“妞妞,到家了。”
陈澈按下驻车后解下安全带,下车给后面的爷爷奶奶打开车门,张玉梅便抱着诺诺下了车,先走一步前去帮他们开门。
陈澈打开后备箱,开始往外提东西,回头看向自己面前的别墅。
长30米,宽20米。
在2014年,陈天宏从村民手里,通过村委买了两块宅基地。
然后耗费160万,用近两年的时间,修建了一座占地600平米以上的别墅。
在2016年冬天搬过来之前,陈澈他们一家都是住在普通砖瓦房里,位置虽然不是村中心,却也不是边缘位置。
陈天宏挣钱以后,一直修缮老房子,直到最后一狠心拿一百多万建了别墅,选择在了村子边户,就是如今这套。
原来的老房子,现在曾祖母去世后,便彻底成了一个放杂物的地方。
村里那套老房子才是陈澈的童年,这栋别墅他满打满算住的天数也不多。
后世家里破产后,虽然没人收走他们家别墅,但陈澈也是一个不经常回老家的人,六年来撑死睡个一百天。
如今家里没有破产,这栋别墅也是刚建好没两年,所有东西都崭新的很。
黑色的装甲大门,单单这个大门就价值8万块钱,而且门口有高坡、更是彰显着高门大院的气势,两个小狮子也很威猛。
提上行李箱后,杨振兴他们停好车走过来,也跟着搬陈澈他们从津门带的东西,然后一起走向3米宽7米高的大院门。
这栋别墅占地600平米,单单院子就有200来平,所以特别的宽敞。
从大门进来,对面是一个大理石雕刻的黑色影壁墙,上刻着一些吉祥图案,影壁墙里还有灯带,晚上开灯特别的好看。
整个院子都铺着名贵的石砖,而院子中央特别宽敞,足足能停五辆车,整个别墅的风格,是那种新中式的风格。
不但是新中式,还是借鉴秦汉风格的新中式,整个就是灰黑白三种颜色。
毕竟他们县最浓厚、最辉煌的文化,就是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朝以后全国政治往南移,邺城就不是那么吃香了,以至于往后默默无闻。
华北平原一直是很重要的地区,但就算这片土地吃香,也不再是邺城。
而是其他城市。
比如宋朝的陪都大名府。
大名如今也是县城,也在邯郸辖区,大名就是古邺城之后的后起之秀。
包括继承了部分邺都文化的相州,也就是如今的安阳,都是陪都文化圈的。
而属于古邺城的辉煌,在杨坚一把火烧了邺城,并把人口迁到安阳后,做了几百年北方政治中心的古邺城便失去往日辉煌,所以文化突出点就是魏晋南北朝。
院子很宽敞,在进门的左手边,也就是大门的围墙处是一层高的陪房。
这座陪房共有三部分,靠近门口这边是做了一个会客厅、书房,陈天宏处理工作的地方,差不多能有60平米。
过年的时候,也是陈天宏招待一些外包包工头的地方,包括接待不熟的人。
在过年期间,这个陪房人来人往,其实大部分人都不需要走进别墅。
包括农历的大年初一,陈澈老家这边也有拜年磕头习俗。
虽然陈家人丁稀薄,不过过年期间来磕头的人不少,陪房的客厅在过年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专门用来接待人。
在陪房中间是一个小库房,过年时也临时存放一些分发的烟酒等。
长长的陪房从院门口,延伸到西边的围墙处,在西南拐角就是院子的卫生间。
而卫生间前面,是一片景观区,当初设计了假山鱼池,里面养着一些鱼。
院子的东边,也就是影壁墙后面,则用一根根柱子金属外包,并且用玻璃搭了一个棚子,这样是为了不影响东屋光照。
棚子里,此时停着一辆三轮车、两辆电动车,还放着一些爷爷奶奶平常随手用到的东西,例如除草、挖土的各种工具。
墙角处,还有一个重要的设施,那就是用木头搭建了一个狗舍。
“汪、汪、汪…”
听见门被打开有人走进院子里,棚子的角落这边,立马传出一阵狗吠声。
张玉梅第一个走进院子里,她抱着小丫头在前走着,先去开堂屋门。
紧接着,一只全身黄色的大狗从棚子里冲了出来,看见张玉梅后低头摇着有点发黑的尾巴,嘴里发出喜悦的哼哼声。
诺诺原本抓着刘念琳给她的玩偶,好奇的打量着四周,看见大黄不由开心的指过去,一点都不害怕的说道:
“狗,大狗。”
“去。”
见大黄靠近着跟在脚边,张玉梅紧紧的抓着诺诺,驱赶着这条老狗。
张玉梅是不喜欢狗的。
所以平日里,也只是把大黄当做吃剩饭看门的牲畜,只是迫于无奈继续养着。
这股无奈是因为陈澈和陈长州,因为两人喜欢养狗,她无奈接受。
大黄被驱赶后,可能是闻到了其他人的味道没再往张玉梅身边凑,诺诺扭着头往后看着大黄,摇着尾巴跑向身后的人。
陈长州站在门边,看着一群人搬行李箱里的东西,杨振兴提着刘念琳的行李箱进来后,看见摇尾巴的大黄没言语。
杨振兴也是家里的老常客了,所以大黄很是熟悉,不过也不亲近,而是跑到对外面说话的陈长州身边摇尾巴开心着。
陈澈关上后备箱,抓着一个小行李箱示意王志宇和彤彤一起进去。
而刚转过身,一个黑影便窜了出来,大黄围在他身边开心的尾巴哼哼着,见他望过来时,还准备开心的跳动着。
大黄的突然出现,吓了刘子彤一跳,陈澈见状把大黄赶进了院子里。
“汪…汪!”
看见陈澈,大黄高兴的四处蹦跶,对于不亲近的陈澈还发出声音抗议。
陈澈见状,把行李箱递给提着原本去医院买的礼物的王志宇道:
“宇哥,帮我拿进屋。”
王志宇见状,把手上的东西递给身后的刘子彤,倒是没拒绝的道:
“行,你去吧。”
空着手,陈澈直接蹲了下来,然后抓住扑起来的大黄爪子,无语笑道:
“你还挺精神啊你。”
看着此时还挺健硕,满脸开心和享受的大黄,陈澈轻轻摸着它的狗脑袋。
2024年,大黄还活着。
只不过对比现在老了很多,到后世2024年大黄已经18岁,算是一条老狗了,如今12岁,算是一条中年狗。
而后世大黄的好伙伴,陈澈养的那只又送回老家的哈士奇还没出生。
大黄是一条中华田园犬,学名叫骁苍田园犬,左牵黄右擎苍里的黄就是说它,但不是完全纯种,全身发黄算是中型犬。
大黄并不是陈澈养的第一条狗,他记得爷爷养过大狼狗,他还有一条黑狗。
只不过他记事以后,从小狗崽养一直养到现在的,只有眼前的大黄。
不久陈澈放开了大黄,然后走向角落的卫生间,他是真有点尿急。
看着后面摇着尾巴蹦跶的大黄,陈澈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向还装着洗手池的卫生间,最后走进了写着“男”的半边。
等他再出来时,大黄就趴在卫生间的门口处,吐着舌头看向院子里。
这时,陈长州从堂屋里出来,看见角落里的陈澈和狗,示意手中对大黄道:
“嘬嘬嘬,过来吃饭。”
陈澈走过去时,便看见陈长州拿着一个碗,走向狗窝那边示意着道:
“昨天晚上到现在都没吃呢。”
冰箱里还有一些剩菜,陈长州还拿了一个馒头,就直接倒进了狗盆里。
见大黄狼吞虎咽吃着,陈澈看向收拾棚子的爷爷,直接示意别墅道:
“爷,我先进去了。”
“嗯。”
听老头答应一声,陈澈扫了一眼有些落叶的院子,最后走进别墅里。
推开别墅半场着的铝合金入户门,里面也传来了熙熙攘攘好几个人的声音。
整个别墅一共是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室内面积共有1280平米。
农村有盖房子娶媳妇的习俗。
其实当初陈天宏盖这个别墅,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虽然他知道儿子儿媳肯定不会留在农村,不过别墅三层从规划那天起,就是给陈澈准备的婚房,整层都是他的。
推开别墅一层的入户门,走进去就是大大的客厅,还是挑高8米的客厅,因为客厅这边和二楼打通了,看着特别宏伟。
客厅左右有两个卧室,东北卧室是陈澈爷爷奶奶的,一边是陈天宏二人的。
东西卧室都很大,设计成了卧室、衣帽间、卫生间一步式的格局。
西边卧室后面则是楼梯,然后就是延伸到墙边的一个小客厅和小书房。
东边卧室后面则是厨房区域、包括墙边一个室内公共卫生间。
客厅是一个大横厅,由南向北直接延伸到墙边,所以客厅后面就是餐厅。
一层就是这么一个布局。
而二楼则都是卧室,是为了给周礼、周奕等亲人留宿用的,二楼布局是一个主卧、一个起居客厅、三个次卧和楼梯。
地下室和三楼就没啥好说的了。
因为如今还没有装修,可以说除了承重墙以外什么都没有。
陈天宏说如今一楼二楼够用了,以后一年一个变化,三楼的装修风格,可以由陈澈未来的老婆决定,包括地下室。
地下室如今就是一个放杂物的,只是简单刮了腻子,没有什么规划。
当然,到2024年也没装修。
…
“新的。”
一楼客厅里,一群人也是坐在沙发上直接嗑起瓜子,唠起嗑来了。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王志宇从沙发上站起身,对陈澈招招手笑着说道:
“走吧,咱俩去拿菜。”
陈澈点点头道:
“行,走。”
陈长州不想在县城吃饭,众人也没有强求什么,不过也没有再麻烦做什么饭。
苏美晴去收拾卧室,奶奶和大姑只是去厨房简单滚个粥、蒸一些馒头。
王志宇在村口的饭店,用电话点了几个菜准备拿回来在家吃,也挺方便。
知道王志宇和杨振兴他们想跟陈澈喝一顿酒,其他人也没拒绝。
已经晚上七点了。
陈澈随着王志宇、刘子彤走出别墅,准备去骑小牛电动车时,被人喊住。
“诶,开车去吧,让哥看看你的帕拉梅拉怎么样,带钥匙了吗?”
听见王志宇的话,陈澈倒是没有拒绝什么,走向院门口示意口袋道:
“行,走吧。”
“汪汪汪~”
棚子里,大黄借着棚子外的灯光,看见陈澈后发出欢快的犬吠声。
因为奶奶、妈妈不是特别喜欢狗,而陈天宏也不是一个愿意和狗玩的人,再加上有些时候来他们家的陌生人很多。
所以陈长州就养成了拴狗的好习惯,除非是出门,或者家里没有其他人要来时,否则一般都是用链子锁住大黄的。
刚才陈长州喂过一天一夜没吃饭的大黄狗后,就顺势把它锁了起来,活动范围倒是挺大的,不过也出不了这个棚子。
陈澈没和大黄玩,只示意它安静,也没进入棚子转身走向院门口。
前面王志宇笑着递过去一根烟,陈澈拒绝后他不由诧异的问道:
“咋了这是,戒烟了又?”
陈澈笑道:
“什么叫又,我戒烟有那么多次吗?”
王志宇点上烟,看了眼后面别墅,带着一丝笑意摇摇头,打趣道:
“我可记得你以前都是偷偷抽的,现在你都长大了,我婶子还管你啊。”
陈澈解释道:
“不管也不抽了,也不是完全不抽了,是抽的少了,宇哥你就别跟我客气了,我想抽还用你给我啊,我直接就抢了。”
王志宇哈哈笑道:
“行,戒烟好啊,不抽就不抽。”
说着话,三人走到了院门口,王志宇看着门外的帕拉梅拉也是问道:
“对了新子,我记得你不是在美国留学读书嘛,美国那边不开学吗?”
陈澈解锁后,心里知道怎么回事直接主动打开副驾驶车门,解释道:
“最近国外不太平,加上国内我还有些事处理,就直接把学校转到了香江,以后就不去美国读书了,去南边的香江读。”
王志宇示意刘子彤后排车门,然后坐进主驾驶里,看着内饰抬头道:
“香江啊,我记得香江也是留学吧,你这转到国内还是留学生啊。”
陈澈把钥匙放进杯架里道:
“是,香江距离家里也比较近,有些事回来处理也方便,其实教的差不多,已经去国外学了两年,能学的都学了。”
去国外留学。
可能一些理工类学科,真的是学美国的尖端技术,不过文学类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必要,出国留学真的只是见世面。
固然华夏也很发达了,但华夏代表不了全世界,很多五百强企业还是全世界多,所谓见世面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
人在一个圈里打转。
是会思想固化的。
就像美国人也愿意去其他地方留学,主要就是趁着学习的机会,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结构,乃至消息层面。
陈澈去国外留学两年,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技术,不过算是长见识了。
这对他来说,还是挺重要的。
因为重要的不是见过什么,而是思想能不能跳出去原本的思维局限,一个人只要可以断绝坐井观天,就很有能力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伟人一样,一辈子连国都没怎么出过就可以了解全世界,而且运筹帷幄,世间能有几个伟人呐。
关于留学这个话题,王志宇没有再继续深聊,因为他也算是知道点什么。
毕竟陈天宏两个月前,那次危机还是挺让人提心吊胆的,而工人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们县的人,乃至周围村民。
有些事当天发生的。
下一秒村里就知道了。
王志宇猜测,是陈天宏的公司发生危机后陈澈才没上学,只是后来危机解除,才会选择重上,而且还是离家近的学校。
“嗡嗡嗡嗡~”
随着按下启动键,帕拉梅拉发出了和宝马7系不一样的声浪。
王志宇握着方向盘惊喜道:
“可以啊新子,声浪这么大,你什么时候买的帕拉梅拉啊,还是京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