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给弟弟妹妹们撑一把伞(1 / 1)
通往后院的玻璃双开门大大敞开着,故而陈澈等人走在过道,便嗅到了一丝丝的香气,以及来自后院的嘈杂。
陈澈跟在张孝雨后面,一瞬间便把整个后院的风景,一览无余。
不算两边充其量只是甬道侧花园,差不多两百多平米的后院,后面有个矮墙,通过矮墙可以看见后面的月牙河。
整个后院差不多有三个区域,由别墅出来延伸的石板提供了一大片区域。
在这片区域左前侧,是一大片草坪,右前侧一小块区域设置了阳光房。
因为面积实在不大,所以只有这三块区域,那片草坪可以挖空当游泳池,但目前只是一个草坪,还是刚打理好的草坪。
此时后院或坐或站着不少人,尤其是右侧的石板空地和往后延伸侧花园处。
不但架起了铁锅,还有烧烤炉和烤炉,今天中午直接整了三种吃食。
老爹陈天宏撸起袖子,甚至还挂上了大围裙,亲自坐在铁锅前烧火添柴。
一男一女两个他不认识的面孔,站在烤全羊的炉子旁等着什么。
另一边,苏伟坐在板凳上手摇蒲扇,时不时又朝着身前的烧烤炉上扇两下。
“新新回来了。”
三人的出现,很快引起一阵小轰动,尤其是陈澈本人的出现。
没办法,这就是魅力。
率先说话的是小姨梁巧悦,此时坐在一个板凳上,啃着西瓜正好能看见玻璃门,自然是把三人出来看的一清二楚。
陈澈看见后院这么多人,也是头大,不过还是率先回应梁巧悦道:
“小姨,欢迎你来津门啊。”
梁巧悦是三天前来津门的,来津门的目的自然也非常的单纯。
那就是搞钱。
那天送简心去邯郸机场,回来路上陈澈就大致和苏美晴敲定了这一件事。
后来她们几个女人商量,在后面商量出来一个服装品牌的项目。
主要是女装和童装这方面。
服装生意并不好做,尤其是未来的女装和童装生意,但陈澈还是特别支持老妈她们去折腾这一行的,其中原因有三。
第一是直播电商即将到来,且他未来在市场上的能力,不担心做不起来。
第二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给老妈她们搞点事儿做也不错。
第三是家大业大,陈澈实在是对这些生意没抱太大的希望,也有能力试错。
换句话说,赔了也就赔了。
而以老妈她们的能力,也不存在说进入一个失败的行业需要承担的代价大。
这一点并不值得担忧。
更何况万一做起来,挣钱了呢。
因为陈澈给老妈她们支过招,分别创立两个品牌,一个是做劣币驱逐良币的电商,一个做高净值人群的私享天地。
当然,投资不会太大。
目前只是试着去做一做。
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包括后面考虑到一家的未来,梁巧悦便来了。
她在家本来就没什么事做。
以前梁巧悦不来津门,那是因为她们的未来不在这里,如今却是不同了。
而以前和未来有什么不同,在梁巧悦看来都是因为她的大外甥。
换句话说就是:
以前梁巧悦的杜家和姐姐苏美晴的陈家是互帮互助的连襟。
梁巧悦以前可以依靠的只有丈夫,对姐姐姐夫的要求只有帮忙。
可因为陈澈的缘故,陈家“唰”的一下像坐神舟七号一般,拉大了差距。
这种差距,足以让梁巧悦以往的“寻求帮助”变成如今的“依靠”。
简单粗暴的讲就是,以前陈家的体量对她们杜家来说只能帮帮忙什么的,可如今的体量足以带着他们一飞冲天。
小姨梁巧悦还是一如既往的人精,而这些事她压根没有犹豫便来了。
但再怎么说,她心里都没谱。
如今看见陈澈本人,可以说比这里任何人都要高兴,既有亲情又有利益。
…
农历八月十五,虽然已经进入秋季,津门也地处北方,但这里还很热。
只是没有南方那么潮热。
也不同于燕京的闷热。
津门的秋天,总带着一丝凉爽。
不过这仍然改变不了炎热的本质,所以这一排长桌子上,此时摆满了解暑的水果,甚至还有盛满了冰块的铁桶。
不但如此,在小桌子前还设置了长长的遮阳伞,可以说考虑的非常周到,这人多好办事儿,很多东西可能都不是陈天宏夫妇亲自动手的,大家会自发考虑到。
这也是陈澈“愿意对亲戚好”的缘故之一,都说穷乡出刁民,可他从小到大并没有觉得身边的亲朋有多少奸诈之辈。
不能说都是老实忠厚,可很多人在面子上都会做一定的工作,一些奸佞小人会被大部分人谴责,这就是道德的意义。
在这种道德的制约下,陈天宏自然会再一次筛选,所以能待在老爹身边的人,绝大数还是好的,起码品性不坏。
老鼠屎终归是小部分。
且在没有绝对的利益面前,很多人就算有小心思,也做不出什么事。
这就是陈澈说的,只要他持续性足够有钱就不怕被背叛,也承受的起背叛。
陈澈走向那张低矮的,由三个折叠小长桌拼成的桌子,对几人一一问好。
陈天宏一如既往的爱嘚瑟。
从满院子里的人就可以看出一二。
单说这女眷里,不止有小姨梁巧悦、舅妈温丽娜、表嫂孔莎莎。
还有四个婶婶大娘。
不过话说回来,别看院子里二三十人,但除了那两个陌生面孔,可能是上门烤全羊的厨师以及来熙哲虎几人之外。
基本都是邯郸人。
陈天宏夫妇并没有通知什么朋友,都是一些沾亲带故的亲戚族人。
“新新,这次放假几天啊?”
等陈澈坐在板凳上,一个圆脸的婶婶便示意他吃水果,笑着询问。
陈澈随口道:
“也就这几天,也不久。”
这是一个年约三十多岁的女人,丈夫是王家人,也是在宏业建工谋生。
之前陈澈和许嘉柔在水上乐园的时候还见过嘞,不算太亲近但也不是很远。
反正都是七里八乡的嘛。
宏业建工高层里,很少自家人,目前只有表哥刘世杰进入了核心。
不过很多中低层领导班子,或者说那些中小包工头,还是乡里的人比较多。
这和地缘和文化有关。
邯郸是人口大市,却不是教育重地,以前很多人口都不是所谓的知识分子。
加上津门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大量务工人员的首选是进津。
而就算没多少人上过学,但都懂背靠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其实不但南方人做生意喜欢背靠乡里,北方人也一样。
只是北方老板少,更多喜欢从政,所以在生意上多以南方方法为重。
上一世家里破产,树倒猢狲散,以如今陈澈的记忆,对这些婶婶大娘的印象不深,而印象不深说明还算是好事。
因为树倒猢狲散是人之常情,而印象不深这说明,这些人没有反捅陈家一刀。
这就像陈澈小时候的记忆里,只记得那些对他很好和对他不好的。
印象不深,说明不好也不坏。
当然,这只是陈澈眼里的好坏,代表了一个人客观存在的评价。
就像他小时候只记得收红包,他也只是一个收红包的人,真正和这群人接触来往的是父母,父母的评价才相对客观。
不过陈澈的印象重要又不重要,因为不管多久,他都是收红包的人。
就像他说他要在亲戚面前当好人一样,他也只需要接受这些人的好就行了。
假使他是由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他断不敢如今这种作为,甚至可能会对这些避而不及,那是有多远走多远。
可他之所以能在亲戚面前当好人,就是因为父母在中间作缓冲。
假如他没有父母,或者说父母没能力和实力,那他所谓的当好人就是笑话。
可架不住,父母有这个能力。
那陈澈就轻松多了。
“哥!”
陈澈刚坐在板凳上拿起西瓜,还没等啃一口呢,身后传来惊喜的呼唤。
这声音婉转动听,犹如黄鹂。
不用回头,陈澈就知道是谁,但看见二楼阳台招手的女孩还是一愣。
“你们上去干嘛,快下来吃饭。”
陈澈啃了口西瓜问。
二楼阳台里,杜灵珊等人趴在玻璃围栏上,把整个后院尽收眼底。
难怪陈澈总觉得少了一些小孩子,连诺诺都不见了,原来是在二楼里撒野。
杜灵珊闻言做了一个OK的手势,便笑嘻嘻的带着弟弟妹妹离开阳台。
陈澈啃着西瓜回过头,顺势看向正在吃草莓的梁巧悦,问道:
“小姨,考虑的怎么样了?”
梁巧悦自然知道他说的啥,扫了一眼附近的其他人,往前伸着脖子道:
“还没看学校呢,新新你给推荐一个呗,你看她们是去什么学校好。”
今后梁巧悦要在津门发展,那一双女儿自然要跟着她在津门生活。
索性杜灵珊、杜熙晓两个丫头都是初中和小学开始阶段,无论是更换户籍还是更换学籍都很方便,并没有那么麻烦。
杜建勇今天并不在。
一是因为他在青岛还有项目,二是男人的面子怎么说呢,还需要一个缓和。
而关于去什么学校,陈澈目前并没有任何计划,所以也实话实说道: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不过既然来了津门肯定优先考虑私立学校啊。”
18岁之前,陈澈可以说,压根没有享受过太多富二代的待遇。
顶多算是小有零花钱,在农村的时候还算是体验了所谓的富有,可是在大城市里,跟富二代的生活几乎不怎么沾边。
他甚至连郭景林都比不上。
什么豪车、什么管家保姆、什么高大上的酒店、餐厅他接触到的都很少,就连米其林餐厅在他18岁之前都很少踏足。
就连所谓的贵族私立学校,在老爹的权衡利弊之下,都没让他上过。
而拨开云雾见光明,等宏业建工即将进阶估值破亿时,他们家也因一个项目全盘皆输,所谓的富二代生活彻底断送。
陈澈如今依旧是富二代,可他目前准确来说更像是一个富一代。
家里的财富,目前比不上他大部分的公司来的挣钱,这既是实业公司的可悲,也是陈天宏运气不济的结局。
所谓自己淋过雨,如今陈澈当然要给弟弟妹妹们主动撑一把伞。
自己曾经吃过的苦,没人知晓,就连最亲的父母也不知道他受过的苦难。
但苦难暂且不提。
如今既然有这些条件了,那自然能给弟弟妹妹安排的统统不会少。
凭白养他们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陈澈也是有意拿小姨一家,作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