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需要投钱的三大集团(1 / 1)

加入書籤

【华开集团。】

【小象科技。】

【汇新娱乐传媒。】

这三家公司,是陈澈在美国整理自己国内产业时,筛选出最需要资金的公司。

【华开集团】的问题不是缺钱,主要是并购计划存在资金链风险,需要庞大的资金保驾护航,以免偷鸡不成蚀把米。

面对这种情况,陈澈准备注资50亿美金进行私有化退市,一方面稀释、收回他人股分,一方面降低集团的负债率。

【小象科技】成立组建于上一个月,整合了原本独立在外的小象快送,和旗下小象超市、小象优选、小象闪购集团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象科技即将开放A轮融资,估值120亿美元。

小象科技的几个产品,陆续得到了陈澈和正南投资近400亿的投资,经历了5个月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资本美食。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家公司肯定会被其他资本看上,不缺投资者。

虽然美团等公司也在搞这些,可小象超市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而且小象快送已经成为了燕京、沪海等地不容忽视的配送平台,经过五个月的默默发展,如今注册骑手超30万,这几乎已经是目前美团骑手数量的十分之一。

之所以成绩这么亮眼,跟新喜咖啡和小象超市、小象优选脱不了关系。

新喜咖啡如今在全国,已经拥有2700家门店,90%的配送都是小象快送。

不但如此,小象超市和小象优选自三个月前开设第一家门店开始,短短三个月已经在全国拥有370家的门店。

包括上个月上线的小象闪购,一个月直接让小象快送增加了15万骑手。

小象科技之所以要融资。

就是因为正南投资不能再投钱了,再投钱的话,陈澈就他妈没股份了。

而且未来一两年,乃至四五年,小象科技将是一个巨大的销金窟,陈澈、秦雅南和管理层商量,决定开启A轮融资。

秦雅南是有钱。

但面对小象科技也有点吃不消,未来想要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不烧1000亿人民币的话,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而且小象科技很招人恨。

美团那边,截止目前已经不是第一次想收购小象了,被拒绝后又提出入股。

美团当然不是想资助小象,而是准备扼杀在摇篮,毕竟小象崛起速度不但快,而且布局的那些,明显就是围杀美团。

目前,小象科技的产品,虽然没对美团有直接威胁,可未来一旦小象站稳,进军外卖行业和社区服务不费吹灰之力。

而且美团的高层,都看重了小象超市这个项目,想着直接摘果子。

其实不止是美团,上个月阿里那边还派人商讨能不能收购小象科技来着,包括京东等公司都在默默关注小象科技。

小象科技崛起的太快了。

而且路子很野,项目十分讨巧。

如今很多人都在小象科技这家公司身上看见了当初美团的影子。

不但崛起速度快,而且一旦做大,很容易进军外卖、即时零售乃至电商行业。

尤其是上个月推出的小象闪购,让京东、美团等公司心里咯噔一下。

都不用未来,小象科技刚成立,就直接进军了即时零售行业。

那推出小象外卖,还远吗?

涉猎电商行业,还远吗?

实际上,陈澈之所以没把得物囊括进小象科技,就是为了不刺激同行。

如果让他们知道得物也是陈澈的,并且未来会得到小象科技的入股,可能他们这会儿就已经开始抹黑、打压自己了。

因为得物在如今,已经不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了,尤其是下个月并购计划完成后,可以一举进入国内前十电商平台。

虽然大概率只是末尾的第九第十名,可这种成绩没有人会轻视。

当然,小象科技也不会短期之内进军外卖,因为外卖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自己的配套生态,完全是一个赔钱货。

这和小象超市这些不一样。

即时零售行业刚刚兴起,陈澈还有能力和老牌公司扳手腕,但外卖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现在踏足就是走进泥潭。

什么时候可以进军外卖行业呢?

大概是陈澈的小象帝国所有平台月活跃用户超过2亿的时候,他会把所有平台集中在一起,镶嵌进外卖业务。

这种模式很常见了,后世的美团、京东、饿了么都是这样的。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生态配套带动效益,比如说用户在这里点了外卖,顺带可以逛逛超市,甚至逛电商平台。

外卖可以带动电商、零售。

零售可以带动外卖、电商。

电商可以带动外卖、零售。

如果小象科技没有积累足够的用户,且仅仅只有外卖服务,下场不一定会死,但一直赔本亏损、效果不佳是肯定的。

对于阿里、京东、美团而言,小象科技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看似很弱小。

可是,谁能保证婴儿不会长大呢。

另外可能有人疑惑,为什么要投入资金搞这些竞争激烈的行业。

陈澈还是那句话。

外卖平台,不靠外卖挣钱。

起码,股东们不靠外卖挣钱。

另外就是,除外卖和电商都是老行业,小象科技目前的主营业务都是新兴行业,陈澈还是发挥了重生的优势,而不是单纯砸钱跟别人掰手腕,小象超市、小象闪购别人不知道怎么搞,陈澈可是有答案的。

这也是小象科技发展那么快的原因之一,本身整个项目就是陈澈亲自操刀,少走很多弯路,又舍得重金投资发展。

话说回来,不管小象科技给市场和同行带来了什么影响。

目前陈澈需要做的,就是开启A轮融资并且自己出资抬高公司的估值。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小象科技获得A轮融资后,便会继续低调的发展,不会大张旗鼓抢占市场,继续积蓄力量即可。

所谓的积蓄力量,就是完善产品、产业链、积累骑手、商家等方面。

疫情来了,才是开战的时候。

陈澈倒是很期待那些老牌公司在营收腰斩式下滑,舍得拿多少现金流围杀自己,并且在后面顶着疫情打价格补贴战。

而为了到时候依托自己的配送网络和仓储网,只要防疫工作及时到位,陈澈这一场闪电战漂亮的完成,需要继续投钱。

预计,最少200亿美元。

陈澈的汇新财富将投资50亿美元,剩下的靠其他投资人以及银行贷款。

小象科技这家公司说完了。

最后一家公司:【汇新娱乐传媒。】

和小象科技集团一样,汇新娱乐传媒也是上个月刚刚成立。

陈澈的公司太散了,这次无论是小象科技还是汇新娱乐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只是区别于小象科技的集团化,汇新娱乐传媒更像是资源共享。

汇新娱乐传媒虽然刚刚成立,不过它却直接拥有了三家公司的股份,分别是九州传媒、乐旗文化和时代东方影业。

汇新娱乐传媒由汇新财富100%控股,目前是独属于陈澈一个人的公司。

这家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借着九州传媒、乐旗文化和时代东方影业的资源独立发展,争取追上三家公司的步伐。

九州传媒是陈澈大力发展的短剧制作公司,乐旗文化是他在MCN行业的王牌,时代东方影业是他在娱乐圈的桥头堡。

汇新娱乐传媒集团未来,将独立运营三个行业,企图争得一席之地。

相当于,汇新娱乐未来就是九州传媒、乐旗文化和时代东方影业的竞争者,是鸡蛋不放同一个篮子里的另一个篮子。

因为目前是陈澈独资,所以这家公司的发展资金将由他自己买单。

陈澈也是准备了50亿美金,帮助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争取站稳脚跟。

汇新娱乐传媒集团的成立,不完全是因为风险对冲,主要是陈澈知道MCN和短剧行业赚钱,完全可以多面开花。

既然无法垄断。

不如两头出发。

而且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更方便促成良性竞争,更符合陈澈的利益。

陈澈给国内流入的200亿美金,自然不会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否则还不如直接投进股市里面,肯定比银行利息多。

也是考虑到了国内产业的发展,所以他才留了200亿美金用来发展企业。

200亿美金,是1500亿人民币。

扣除小象科技和汇新娱乐传媒的750亿人民币,还有750亿的份额。

大致是对上了如今跟老爹说的600亿人民币,这笔钱暂时留给华开集团用。

除了这三家公司之外,陈澈目前在国内的企业,不太需要他的资金。

新喜咖啡这些在燕京的企业,包括位于沪海的得物,将由正南投资保驾护航。

杭城的九州传媒、乐旗文化、环客电商等有了华炳辉的20亿资金。

鹏城大湾区那边的NSC和新基银行,暂时不在陈澈投资、注资的范围内。

齐全了。

他在国内的产业就这么多。

主要就是京津冀、江浙沪、大湾区三个地方,他差不多都考虑到了。

其实在陈澈心里,还有三家公司是需要资金的,只不过目前不需要他投钱了。

一是位于沪海的【旗鸿资本】,这家公司的定位就是金融公司。

旗鸿资本和汇新财富不一样。

汇新财富是陈澈离岸独资,未来主要投资一些他的产业和优质的公司。

旗鸿资本则是一个大杂烩,主要以炒股和投资为主,而且不是陈澈一个人的公司,他只是大股东而已,他已经放权了。

陈澈在香江、纽约、洛杉矶、伦敦都成立了自己的金融公司,而他在国内的这方面布局,就是旗鸿资本和NSC。

NSC暂时不是他的。

不在陈澈的考虑范围之内,旗鸿资本再怎么说,他也是大股东。

所以陈澈以前有想过这次回国以注资的方式,重新让旗鸿成为自己的独资。

可惜,老天爷没给他机会。

他在美国捞金之前和中间,自然是知会了旗鸿资本和NSC等金融公司,让他们盯着上交所、深交所和港股等。

结果…

NSC就不说了。

旗鸿资本在这几个月,根据昨天发来的财报,半年里赚了800多亿人民币。

尤其是近三个月,因为陈澈的提醒,加上那些人还挺信任他这个大股东的,最后赚的盆满钵满,创造了一次奇迹。

这个结果,让陈澈哭笑不得。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旗鸿资本直接从缺钱的名单里划走了。

旗鸿资本如今别说是缺钱了,因为陈澈没准备要分红,只是分发奖金,导致这家公司即将拿着几百亿抄底国内股市。

他们在前几天,还嚷嚷着追加投资陈澈的那些产业呢,只是被拒绝了。

明明这家公司赚钱了,可悲催的是,陈澈反而有一种深情被辜负,都已经准备脱裤子了,告诉自己大姨妈来了的感觉。

自己有钱花不进去就算了。

那些管理层还想给自己送钱。

真是倒反天罡。

除了【旗鸿资本】之外,还有两家公司是陈澈认为需要投钱,但最后根据情况又想了想,决定暂时不再投钱的公司。

那就是位于燕京的【顶点简游科技】以及位于鹏城的【天下一品控股】。

顶点简游不缺钱,是因为开启了融资,且进行了盈利并大获成功。

这家公司成立了半年时间,无论是业界还是内部,都不再是小型游戏公司。

陈澈这个时候投钱,直接涉及其他股东的利益,还是需要慎重的。

如今这家游戏公司,立项了好多游戏项目,比如《永劫无间》、《蛋仔派对》、《绝区:零》、《金铲铲之战》以及各种小游戏。

在这种高负荷运转模式下,公司的运营仍然趋于正常,可以自给自足。

这不只是因为融资,更是因为公司以往开发的那些游戏,获得了不俗的盈利。

陈澈如今手里有钱,其实是想投资一些单机游戏的,不过他后来想了想,还是投资其他公司吧,比如《黑神话悟空》。

自己的简游科技,压根就没有任何单机游戏的经验,而这么大风险的一个项目,肯定会引来其他股东的反对。

陈澈不想跟他们吵,更不可能让公司离了他不能活,所以还是投别人吧。

反正当初成立简游的初心,就是为了挣钱而已,没必要谈什么梦想,尤其是单机游戏这玩意儿,成功难度还是挺大的。

正好,旗鸿资本不是有钱花不出去嘛,当初陈澈就推荐了游戏科学。

而且他记得,那家公司在最近寻求独立开始研发这款游戏,只要投资不插手的话,还是可以进去分一杯羹的。

刚好旗鸿资本的投资理念,就是只投钱不插手管理,甚至不要董事会席位。

除了《黑神话悟空》,陈澈如今也可以遇到其他好项目进行投资。

回报周期长没关系。

谁还没有一个单机游戏梦了。

反正,陈澈如今不差钱。

就算十来亿人民币打水漂了,对如今的他而言一点伤害力度都没有。

最后再说到【天下一品】,这家如今小情人阳妮筱担任总裁的投资控股公司。

严格意义上来说,【天下一品】确实是一个投资控股性质的企业。

虽然它投资的都是传统餐饮业、服务业和轻型制造业。

其实这家公司,想要发展的更好,是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进行填补。

毕竟区别于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天下一品】投资控股的产业,大多都是周期长、回报率低,很难突然大赚一笔。

只是考虑到疫情,陈澈最终还是放弃了暂时扩张发展的计划。

本来赚钱就慢,回报率低,再碰到疫情那不是往枪口上撞嘛,陈澈是不缺钱,但也不是傻,还不如慢慢精品发展呢。

陈澈算了算,如果现在他投钱大肆扩张的话,比如很多餐饮店,等装修好开业刚好碰到疫情,到时候就太尴尬了。

【天下一品】这家公司从一开始,资金就挺充沛的,加之是艾婧婧一手建立的,在鹏城本地的人脉关系网比较好使。

而且这家公司的产业,大多都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可以依靠艾婧婧的人脉,轻松进行抵押贷款,完全用不着他投钱。

可能未来疫情过去了,想要大力发展还需要资金,现在则没有必要。

更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如今当家做主的是阳妮筱,陈澈让她担任总裁,一是给她事情做,二是为了锻炼她的能力。

如果陈澈真的投几百亿进去,别说疫情的影响,阳妮筱都不一定能管理好。

综上所述。

陈澈最后可以总结:

他在国内的产业,有一部分缺钱,但是为了发展必须给别的资本进来喝汤。

有一部分不缺钱,不但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大量的结余。

还有一部分暂时不适合投钱,或者是暂时用不到他的钱,可以用银行的。

除了那三个需要他投钱的公司,陈澈其他的公司完全不用他管。

至于还秦雅南等人的借款…

陈澈没说不还钱,更不可能真不还,只是还没到还钱的时候呢。

真要想还一部分,大可以等年底各个公司给他分红时,拿那些钱还款。

至于陈澈银行卡里的几十亿人民币,陈澈觉得,还是当吃喝玩乐的钱比较好,挣钱一年时间,花光这几十个亿。

虽然陈澈算不上打了半辈子仗,不过他确实该忙里偷闲,好好享受一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