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中汇安全顾问有限公司(1 / 1)

加入書籤

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

前面墙壁上的投影幕布中,此刻展示着一份详尽的PPT。

陈澈坐在主位,拿起行政阿姨倒的茶,吹了吹后嗦了一口,轻吐茶沫。

耳边略显嘈杂,他的目光始终放在前面的幕布,封面上书写的标题是《中汇安集团三年战略发展规划(草案)》。

安保公司的由来,是当初利益输送得到的一个类似于空壳一样的公司。

后来经过祁山的管理,这家安保公司在陈澈的帮助下,稳稳的发展了起来。

然而,他觉得不够。

所以陈澈两个月前注资的方式,就是用汇新财富的名义,收购了他让祁山成立的中汇安全顾问有限(集团)公司。

然后以2亿人民币的价格,中汇安完全收购祁山经营的安保公司。

以后中汇安就是这家的集团壳子,旗下拥有两家子公司。

一家是祁山之前经营的融安保卫,现在已经更名为【天宸特卫保镳服务有限公司】的天宸保镖,主营私人保镖业务。

另一家是在鹏城那边,刚刚收购到自己手里,已经更名为【恒维安防科技】,主营业务就是智能安防这一块子。

术业有专攻,私人保镖和智能安防业务都是子公司的业务,中汇安也就是集团这边就是综合发展,含日落西山的押运。

值得一提的是,陈澈虽然在中汇安投入大量资金,但仍然给祁山和龙汉保留着各5%的股份,且永远不会稀释。

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主要还是两人的工作令陈澈十分的满意。

要想马儿跑,需要给马儿吃草。

龙汉不用说,跟陈澈是过命交情,且是完全负责他个人安全的。

祁山则是劳苦功高,且经过发展以及他自己的人脉,给公司带来了很多便利,

如今公司80%退伍军人,都是祁山弄过来的,可以这么说,祁山如今有了经验都可以单干了,还是需要拉拢的。

且祁山的工作能力确实强,无论公司发展的多快,对方的能力都可圈可点。

当初陈澈不正是因为祁山能力强,适合管理位置,才让他负责的嘛。

至于其他股东…

除了国家,陈澈应该是不需要其他资本染指的,所以还是老一套的股权激励方式(分红),股份方面他不会低于70%。

“老板,各位同事。”

会议室里。

祁山手持激光笔,神色严肃而自信,目光扫过陈澈后,朗声说道:

“首先我代表公司全体,再次感谢老板的信任,经过管理层半个月的反复论证,我们初步形成了这份发展规划。”

祁山说着,转身看向大屏幕,激光笔的红点则落在幕布上面。

未来,中汇安将实行一总部,三中心的模式同步建设并运营。

在这份规划里,经陈澈同意,总部定在了燕京大兴,大致是在亦庄那一片。

未来,中汇安将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基地园区,总建筑面积32万平米,集训练培训、办公等为一体的总部。

这里将定位为运营指挥中心、高端客户服务中心和国际业务中心。

依托燕京的地理和政治优势,负责战略决策、品牌运营,以及服务华北、东北乃至国际的高净值客户群。

除此之外,望京这边、津门、鹏城那边以及已经落地的安保基地仍然使用。

场间随着祁山汇报,陈澈前面的屏幕里展示出一幅效果图。

那是一座颇具现代感和力量感的建筑群,坐落在视野开阔的城郊。

总部在燕京,基地覆盖全区域。

而集团的三大中心,分别是燕京的指挥中心、津门的培训中心,鹏城的研发中心,尽可能的利用好区位优势。

燕京是总部,加上陈澈的大部分实业都在北方,以及燕京这座城市的优势,将这里打造成总部指挥中心没有毛病。

津门之所以会成为培训中心,除了交通发达以外,主要是便宜。

作为一线城市,无论是物价还是土地,津门可谓是最具性价比的地方,且那边陈澈有关系、有资源,有港口。

津门的成本相对燕京更具竞争力,更适合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储备和大型装备的停放与测试,加上津门和燕京不远。

两个中心职能互补,协同联动,可以确保集团的稳定运营和快速响应。

至于鹏城成为集团的研发中心,也是发挥了它该有的区位优势。

主要就是打造一个专注于安防产品研发与系统集成的新型科技研发中心。

说到研发中心,陈澈前面的幕布上也出现了研发中心的详细规划,包括未来的实验室划分、研发方向等。

祁山显然做足了功课,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只喝了两口水,继续汇报道:

“针对研发中心,我们将投入巨资引进顶尖人才,不仅研究传统的物理安防设备升级、网络安全加固,更会重点关注智能安防、应急响应系统、无人机巡检、以及特殊环境下的个人防护装备(PPE)。”

祁山说到这里,特意停顿了一下,最后扫过众人再次看向陈澈道:

“尤其是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等特殊事件,研发中心会设立专项课题组,致力于开发高效、智能的应急安防解决方案和配套装备,这将极大提升我们在特殊时期的服务能力和社会价值,也是我们将安保业务从人防向技防、智防升级的关键。”

陈澈听到这里,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对祁山特别的满意。

关于未来会发生口罩,陈澈肯定不会直白的说出来,而是给祁山假设了一番,毕竟口罩事件发生次数还是很多的。

比如说十几年前的非典。

虽然没有未来几年那么严重,可也是实实在在的大事件,尤其是在燕京、广东等地,和未来的情景差不了太多。

陈澈一开始连假设都不想,但架不住祁山不理解快速扩张的要求。

如今祁山理解了没,陈澈不知道,但对方是信任他的,这一点已经足够。

“最后是全域覆盖。”

会议室里,祁山切换到最后几页PPT,上面展示了全国地图。

上面标记着密密麻麻的节点网络,祁山再次扫过议论纷纷的众人,说道:

“在这份规划草案里,我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国重点城市的业务网点布局,形成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六大区域中心,下沉到重要地级市的网络体系,目标是实现国内重要区域48小时内部署能力,核心区域24小时响应。”

说到这里祁山顿了顿,再一次看向神色如常的陈澈,缓缓道:

“人员方面,按照您的指示,三年内,我们的签约安保人员规模计划扩张到五至八万人的体量,建立严格的分级培训和认证体系,确保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拉出一支纪律严明、专业可靠的队伍。”

陈澈缓缓点头,并没有说话。

祁山看向众人道:

“这是一份基于300亿资金,从而制定的初步发展规划,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论证,但大方向相信大家已经很明确,那就是面向未来,向着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顶尖、响应最迅速的综合安保服务集团努力。”

祁山汇报完毕,会议室里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很快又安静下来。

“老板,这就是我们这些天根据公司情况和您的建议和要求,起草的一份未来的发展规划,您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祁山话落,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待着陈澈的决断。

陈澈倒是习惯了这样的目光,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会议桌上道:

“很好,思路很清晰也很有魄力,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的话,就按这个方向,尽快拿出详细的执行方案和计划章程,资金方面不用担心,但要做到每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尤其是研发中心,要快,要高规格。”

他顿了顿,补充道:

“人员扩张是基础,但宁缺毋滥,培训和质量把控必须跟上…。”

无论在什么公司。

陈澈好像都是这样,先说一句没问题,然后巴啦啦一大堆。

当然,主要还是一起讨论,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有一些中肯的建议和想法。

陈澈虽然没有从事安保公司的经验,包括大部分公司他都没有经验。

然而他当老板,还算合格的地方,就是知道想要什么,且愿意为此买单。

这是陈澈觉得,他的那些公司可以发展良好的一大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他既有一言堂的魄力,又可以接受建议。

开了那么多家公司,他能在众多管理层心中比较合格,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吧。

既敢想,又敢做。

既肯付出,又肯信任。

没有管理层不爱这样的老板。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便来到了下午六点,来熙如约在他耳边提醒道:

“老板,时间到了。”

陈澈闻言看了看表,随即也没藏着掖着的意思,直接对祁山等人道:

“我还有些事,先把已经准备好的材料给我,我路上看一看签个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