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朝廷有佞臣,孤自当起兵讨伐(1 / 1)
“王爷!紧急军情!长安……长安出事了!”
朱温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说!慢慢说,不许慌!”
冒着雨幕连夜传递信息的亲卫喘了口气,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骇:
“据刚从长安传回的消息……太上皇……太上皇遇刺了!”
“什么?!”
朱温霍然起身。
手中的朱笔啪地一声掉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在寂静的帐内显得格外刺耳。
他死死盯着亲卫,一字一顿地追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太上皇……遇刺?何时?何地?何人所为?”
“是……是三天前的午夜子时左右。”亲卫声音颤抖,
“地点在少阳院……刺客出手极为狠辣,太上皇……如今生死不明……
据说刺客是来自玄冥教,后来又查出其实是通文馆所为……”
朱温的身体有些颤抖。
就连他自己都分不清究竟是太上皇的遇刺让他感到了一阵莫名的寒意,
还是……他其实是在兴奋?
脑海中瞬间闪过了无数念头。
李茂贞如今掌控着小皇帝,她是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加害太上皇的。
那样做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通文馆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就要更大了,如果他和李茂贞能打起来,那李克用就毫无疑问可以坐山观虎斗。
到时候无论他帮谁,对方都得给晋国让出巨大的利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应该是通文馆干的。
然而,朱温却又想到另外一件事……他曾经让朱友珪刺杀小皇帝!
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
这其中出了差错?
还是……
朱友珪下达了错误的指令?
但无论如何,太上皇的死亡,无疑会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滔天巨浪。
这对于他这个掌控着半壁江山、一直以“大唐忠臣”自居的藩镇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会?
就在朱温心念电转之际,
殿门突然打开,一道矮小的身影快步闯了进来,带进一股湿冷的风。
“父王!”朱友珪跪倒在地,声音洪亮,带着一丝急切,
“儿臣已经听闻长安急报:太上皇遇刺,举国震惊,此乃国之大贼,神人共愤!”
朱温看了儿子一眼,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缓缓重新坐下,示意他起身。
朱友珪起身,沉声道:“父王,如今太上皇惨遭毒手,天子年幼,朝政昏聩,奸佞当道!
李茂贞命韩全诲掌管神策军,加强皇宫防卫,名义上是在保护天子,实为软禁!
谁又能保证她不会进一步挟持天子,做出更悖逆之事?”
水判官杨淼忽然开口,“王爷,此事疑点重重,尚有诸多不明之处。
太上皇为何会遭遇刺杀?此事究竟是不是通文馆所为,目的为何?
在未查明真相之前,我等是否应该谨慎行事?”
朱友珪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此言差矣!查明真相?等到查明真相,黄花菜都凉了!
太上皇乃国之象征,他老人家生死不明,真正的凶手便已逍遥法外,
若我等按兵不动,岂不坐实了‘目无君上’、‘意图不轨’的罪名?
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恐怕早就磨刀霍霍,要拿我等问罪了!”
他又转向朱温,语气恳切,
“父王!
想当年,您受太上皇重托,匡扶社稷,征讨叛逆,一身系天下安危。
如今太上皇蒙难,正是您展现忠义,清君侧,靖国难,匡扶幼主,成就千秋伟业的最佳时机!
若错失良机,他日史笔如何书写?天下人将如何看我朱家?”
“清君侧,靖国难……”朱温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他。
一直以来他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进攻长安,这不就是最好的借口?
生死不明……那就是死了!
太上皇遇刺身亡,以为区区一个通文馆的门主就想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必不可能!
仿佛看穿了父亲的心思,朱友珪继续进言,声音越发高亢,
“父王!如今之计,唯有立刻挥师西进,兵发长安!
以吊唁太上皇、清剿奸佞、护卫圣驾为名,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长安守军本就兵力空虚,我大军一到,必能势如破竹!
届时,擒拿凶手,查明真相,安定朝野!
更可趁此机会,清除朝中不稳之徒,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我梁军手中!
陛下年幼,需有人辅佐,父王您德高望重,众望所归,正是天命所归啊!”
火判官杨焱忍不住开口,
“这在外人看来,岂不是王爷要……要觊觎神器?”
朱友珪猛地转头,目光如刀,扫向了杨焱,“聒噪!
我所言,句句忠心可昭日月!
如今大唐皇室危殆,若非我朱家力挽狂澜,恐有倾覆之祸!
什么‘觊觎神器’?父王若想觊觎,何须等到今日?
父王辛苦半生,为谁打拼?
难道是为了那些尸位素餐、祸国殃民的蠢材吗?
若此次错失良机,让他人捷足先登,我朱家上下数十万将士的血汗,岂不付诸东流?
父王您一生的心血,又当如何?”
他这番话,既有对局势的精准分析,也有对父亲功绩的回顾,更有隐晦的劝进之意。
殿内一时间鸦雀无声,只剩下外面的风雨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朱温静静地听着,脸色变幻不定。
朱友珪的话,无疑击中了他的内心深处。
他确实不甘心一辈子只做藩镇,他渴望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
太上皇的死,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出兵长安,控制住年幼的皇帝,清除异己,掌握实权……然后呢?
然后,这天下,便是朱家的了!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友珪,
这个儿子虽然不讨他的喜欢,但眼光毒辣,胆识过人,提出的计策,环环相扣,确实是当前最有利的局面。
风险是有的,但收益更大!
若错失此良机,一旦被其他势力抢先控制朝廷,
或者长安的乱局引发更大的动荡,他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可能化为泡影。
可朱友珪今夜太过积极,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姿态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这就让朱温对他难以信任。
甚至朱温还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太上皇的死有朱友珪的推波助澜!
只可惜当时朱友珪和萤勾交谈的时候,水火判官不敢离得太近。
不然,就能知道他们聊过什么了。
好在这些并不重要。
只要有朱友文在,他相信朱友珪就翻不了天!
朱温缓缓站起身,抬头望着外面漆黑的雨夜,沉声道:
“友珪所言,确有道理。
朝廷有奸佞,孤自当起兵讨伐!
传令下去,大军即刻整顿,准备粮草军械。明日一早,全军开拔,兵发长安!”
“父王英明!”
朱友珪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旋即立刻躬身行礼,语气恭敬,
“儿臣与玄冥教愿为父王先锋,斩尽奸佞,护卫圣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