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好消息,双喜临门啊!(1 / 1)
“但是我可以承诺,若是你们双方开战,我势必不会相帮任何一方,这也算是我吕猛能为汉室做的最后妥协了。”
毕竟说到底了,现在的曹操代表的是朝廷,自己也不好把话说的太明白。
此话一出,顿时间程昱也是眼前一亮。
“如此,那我就替我家司空多谢吕将军了!”
“这是将军的任命诏书,还请将军收下!”
随后程昱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任命诏书,递给吕猛。
事情能够发展成这样,已经十分满足曹操原本的预想了。
原本他想的就是在这个时间段,稳住吕猛这个忽然崛起的小狼崽。
毕竟他的地盘和冀州幽州都没有什么接壤的地区,所以二人现在也不用搞得剑拔弩张。
曹操现在还是想要先把袁绍这块伤了的曾经的北方霸主给拿下的。
所以走之前他也是嘱咐程昱,就算是吕猛不答应出兵,这份任命书也一定要送到。
毕竟用区区两个官职就想打动吕猛来给自己做策应,实在是有些过于天方夜谭了。
而吕猛竟然亲口承诺两不相帮,那么对于他们也算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消息了。
“如此,程昱就在此庆贺骠骑大将军了!我也该回去复命了!”
“先生慢走!”
送走了程昱,吕猛一个人默默的回到了大厅之中。
曹操最终也忍不住要落井下石了吗?
他虽然知道曹操和袁绍这两个家伙肯定有朝一日要打起来,但是也没猜想到会是这么快。
他心里甚至也分不清到底自己希望谁赢了。
自己与袁绍现在属于一个血海深仇的关系了。
如果他打赢了,自己以后势必会受到一些针对。
自己之前那么羞辱他,若是真的让这个老东西抓住机会,自己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曹操赢了,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十分不妙的消息了。
因为他明白曹操这个家伙的野心,一旦袁绍倒下了,那么自己可就成为他的生死大敌了。
虽然现在自己还是被老曹认可的,幽州刺史,冀州刺史,骠骑大将军他想都没想就给自己了。
但是真的要与自己为敌了,那到时候自己恐怕就会立即成为乱臣贼子了。
而且他的威胁十分明显要大一点的。
兵力上面,虽然袁绍靠着自己那一点家底子,现在还能勉强掏出二十多万的士卒。
但是他手下并没有什么能征善战的武将了。
张郃现在也负伤了,原本璀璨的河北四庭柱一下子全部都空了。
而曹操手下可是有着夏侯惇,夏侯渊这等武将的。
自己现在虽然崛起,虽然手下精兵很多,但是纸面实力上面来讲依旧不算强。
“本将军当下很忧郁啊!”
随即,他也是缓缓摇了摇头,微微叹了一口气。
不过他这几天的谋划不能完全算是没有用的。
后面两天刘裕就将好消息带来了自己的府邸。
“主公,好消息,双喜临门啊!”
昨天晚上好不容易睡了一个安稳觉的吕猛被叫起来,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怎么了,有啥好事,别卖关子了!”
“那些个士族被主公收拾了一番之后,果不其然老实了许多,最近在甄逸的推波助澜之下,已经有不少的士族商队宣布与袁绍断交了!”
“哦?”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这几天让吕猛听到的最振奋的一个消息了。
自己现在虽然还算是有钱,但是拿下了冀州之后有着更大的开支。
虽然袁绍战败了,但是走之前,除了邺城这一点没被洗劫完的家底子,剩下诸郡的府库全部都被他们战败军撤退的时候洗劫一空了。
靠着自己从幽州那边带来的一些家底子,虽然能够撑一会,但是说到底还是杯水车薪。
可恶的系统这一次也没给自己钱。
这就让人比较无奈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在这个情况,是必须要这些世家门阀去支持的了。
而且到时候若是真的欧冶子能够把这个精铁锻造之术给研究出来,到时候肯定又是需要一大笔资金出来周转。
现在这些士族们是不是支持自己也不要紧,至少态度有所转变了,总归也是好事情。
而且现在他们在陈宫的努力之下,也是展开了与许多士族的一些合作。
虽然他清楚,一大部分是源自于甄家的那些面子,但是总归现在是有点钱了。
想到这里,吕猛的心中又是不由自主地闪过了甄姬那个小妮子的身影。
现在看起来,他们二人成亲的事情似乎也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还有一件事情呢?快快说来。”
“欧冶子大师已经研究出来具体的精铁冶炼之法了,现在就等着主公点头,就可以投入制造了。”
听到这个消息,吕猛简直都要激动的跳了起来。
……
他比起任何一个人都要明白其中的意义,这对于他们的科技水平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并不在多而在精这个道理已经无数次印证了。
吕猛也不能时时刻刻都靠着系统给自己精兵,而且随着现在自己不断崛起,更多的则是偏向于资源奖励。
那么他势必也是需要自己组建并且训练军队的。
坐享其成是一回事,但是他手上除了几支精锐部队之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所以等于他还是需要白手起家。
更何况,自己面前就坐着一个在练兵方面十分有独到见解的刘裕。
兵练好了,那么现在就是需要装备的加持了。
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十分的频繁,所以其实对于铠甲这方面还是比较不重视的。
基本上就是胸前和后背两块护心镜,然后配上简单的一些甲片,就组成了一副铠甲。
这样的铠甲说句实话,寻常兵器都不能抵挡得住,最多也就能够短暂的避免一些要害受伤。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战争打来打去,伤亡那么巨大的原因。
铠甲甚至都不能防止箭矢齐射,那么当真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甚至到了诸葛亮时期,不论是哪里征兵都是比较困难了,这个时候他们才开始注重士兵甲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