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求订阅)(1 / 1)
十一月初九,杨为先四人出了归德府,进入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宁州曹县。
来到这,眼前的景致骤变,一片萧瑟与苍凉,令人心生无限痛楚。
往前一直前行,越来越近靠近黄河,来到定陶县。
望着那些步履蹒跚、面容无助凄凉的老百姓,让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楚,心疼之情溢于言表。
为何?
为何?
为何是这样的景象!
这是杨为先等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同在一个大明朝下,为什么会不一样?
杨为先的内心实在难以平静,只好让杨东和杨猛停下车,带着随行干粮救助着沿途百姓,询问为何此地是这样的。
一位又一位的问下去,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此时,杨为先终于明白,为何于少保要对永乐大帝说那些话。
“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自从明初开始,山东连年灾荒,饿殍遍野。
明太祖死后,永乐大帝又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是主要战场。
永乐大帝又准备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
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人民首当其冲。
这几十年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广大人民陷入绝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杨为先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
目睹眼前这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的百姓,杨为先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无力。
作为举人,自己的力量有限,或许仅能在一县之地施以援手。
但放眼天下,仍有千千万万的百姓正遭受着饥寒交迫的煎熬。
内心挣扎不已,是应舍小我而顾大局,还是应着眼于眼前,尽己所能?
这些问题,在杨为先于曹州各县奔波施粥、救济百姓的日子里,反复萦绕在心头。
在曹州各县连续奔波七日,杨为先不惜花费三十两银子,购得上百石粮食以救济当地百姓。
然而,对于饱受苦难的黄河沿岸广大民众而言,这些努力犹如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令人心酸的是,此举反而激发了更多百姓的绝望与无助,纷纷跪倒在地,乞求杨为先能将他们带走。
哪怕是为奴为仆,只求能换得一口饱饭,一丝生存的希望。
杨为先望着那些苦苦哀求的百姓,心中如同刀绞,只能狠了狠心,驾着马车,踏上了离开的路。
然而,却有一个老人带着两个孩童,始终坚定地跟在马车后面,步伐虽显蹒跚,却异常坚定。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风霜如何侵袭,他们都咬牙坚持,直到一行人抵达了郓城县,准备渡过那浩渺的黄河。
“兴哥儿,后面那位老爷爷还一直跟着呢。”
杨东转头望向紧跟在后的老人与两个孩童,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轻声叹息。
“别管,赶紧上桥过河。”杨为先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能狠心催促。
“唉。”
杨东叹了口气,继续骑马带路过河。
随着一声沉重的扑通,紧接着空气中回荡起两个孩童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爷爷,爷爷,你怎么了,赶紧醒醒。”
“哥哥,爷爷怎么了,呜呜......”
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与一位八九岁的女孩,颤抖地坐在一位身形枯瘦的老人身旁,无助地摇晃着身体,口中发出阵阵悲痛的哭喊。
杨东听到呼喊声,急忙回头看了眼,看到情况不对,连忙喊了起来:“兴哥儿,有人倒了。”
“我听到了,赶紧去救人。”
杨为先不用其提醒,早已听到后方的呼喊,心急如焚,急忙大声催促。
杨东听到命令,立马掉头赶到事故地,下马查看起来。杨猛也紧随其后驾着马车赶来。
少年和女孩看着赶来的杨东,大声哭喊道:
“哥哥,哥哥,爷爷说你们是好人,你们帮忙救救爷爷,救救爷爷,呜呜呜......”
杨东立马解下身上的厚袄盖在穿着单薄的老人身上,随即探查起情况,发现没事后,大声喊道:
“兴哥儿,没事,还有呼吸,应该是天气冷太饿,体力不支。”
“哥哥,哥哥。求求你们,救救我爷爷,救救我爷爷。”
尚能保持理智的少年迅速拉起女孩,双膝跪地,恳切地向杨东以及匆匆赶来的杨为先等人求道。
“这,这。小子,你求我没有用,你要去问那一位。”杨东看着身旁跪着的二人,无奈的提醒道。
听闻此言,少年立刻拉着女孩踉跄着爬向杨为先,边哭边喊,满含期盼地求着杨为先。
“站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杨为先连忙上前扶起二人。
“不,我们不站。哥哥要是不救爷爷,我和妹妹也不活了,就在这一直跪着。”少年坚定拒绝杨为先,拉着女孩磕头求道。
“我让你站起来,给我站起来。不站起来我就不救。”杨为先愤怒的大声吼道。
少年闻言,目睹了杨为先那满含怒意的神色与喷火般的目光,随即毅然决然地拉起身旁的女孩,艰难地起身跟从。
然而,在这刺骨的寒风中,加之长时间未进食且跪地良久,双腿早已颤抖不已,二人站立得异常不稳,几乎又要踉跄跌倒。
幸好,关键时刻,杨猛与杨云及时伸出援手,稳稳地扶住了二人。
杨为先走到老人身旁探了探,发现还有呼吸,只是脸色苍白身体冰凉,和杨猛说的情况没错,赶忙喊道:
“东哥去马车拿点肉饼和热水,还有三套棉袄下来。”
“好嘞,这就去。”杨东激动的立马跑向马车。
杨为先看到杨东拿好东西后,又大喊了一声:“先给他俩分点。”
随后,杨东给少年和女孩,三个肉饼和一壶水,然后一人一套精致的棉袄。
这可把二人高兴坏了,兴奋死了,毕竟从小没有见过这么好看这么舒服暖和的棉袄。
穿着衣服吃着肉饼,还连连向杨为先等人谢道,本来还想跪下的,被杨云和杨猛拦住了。
杨为先接着拿来的棉袄和吃食,将面饼泡软在热水中,轻轻喂给老人。
随后,与杨东合力将老人安置在马车旁,让他靠坐着休息。没过多久,老人缓缓睁开了眼睛,恢复了意识。
“爷爷醒了,爷爷醒了。谢谢哥哥,谢谢哥哥。”少年又立马拉着女孩跪下谢道。
“赶紧站起来,我不是说过不要随便跪嘛,赶紧站起来。”杨为先不耐烦的说道。
少年和女孩只好站起,然后快步走到老人身旁。
“爷爷,爷爷,你没事吧。”少年焦急的说道。
“爷爷没事,没事,狗蛋,别担心。”老人语气平缓的说道。
杨为先听到少年叫着名字,惊了一跳,这也太少见了。杨东等人还好,没啥反应,可能是见怪不怪了。
老人睁开眼看了下,也明白了啥情况,没有多问,直接说道:“狗蛋,丫头,给这位几位恩公跪下。”
“老人家不用让他们跪了,你们休息下,这还有些肉饼和一些碎银子。
趁着雪还不大,赶紧走吧。”杨为先把手中的东西递过去,无奈的说道。
扑通一声,老人直接跪下,哭喊道:
“这位少爷,俺不敢多求,只求你帮忙带走我这孙儿和孙女。
他们还小,要是跟俺这老头子,是活不了多久的。求求你,带他们走吧。”
“我不走,我要和爷爷一起,呜呜呜。”
少年闻言,真怕杨为先会同意,急忙也拉着女孩跪下苦求起来。
杨东和杨猛三人看着这样情景,也只能低头叹息,深有体会。
如果这几年不是有杨为先家的帮助,可能他们家也不一定能吃饱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