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翰林学士(1 / 1)
午饭吃的很普通,三荤两素一汤,都是很常见的鸡鸭鱼等,一点都不像是三品大员家该有的生活。
就连牛羊肉都没有,更别提鱼翅、燕窝、鹿茸、鹿肉这些奢靡肉食,难得一见之节俭。
经过上午的交流,此时张泌对杨为先产生了浓厚的亲切感。
两人间的话语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家常琐事,张泌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将杨为先视若亲孙的温情。
随着话题的延续,不由自主地关切起杨为先的个人情况来。
“小兴,你如今还未娶妻吧?”张泌笑眯眯地亲切询问起来。
不会吧,难道这是要给我介绍媳妇?
杨为先顿时有点傻了,我认你当爷爷,不会是要把孙女介绍给我,绑住我吧!
杨为先连忙摆手回道:“张爷爷,我已经定亲了,等考完试就回去娶妻。”
“哎,那可惜了。本来说给你介绍一位的。”张泌笑着摇了下头道。
“那张爷爷准备介绍谁给我认识呀?”杨为先好奇的问道
“怎么?你不是都定亲了?”张泌坏笑着道。
“我这不是好奇嘛。”杨为先摸了摸头道。
“哈哈哈。那你是没有福分了,本来说把我那几位好友的孙女介绍给你的。”张泌微微一笑,夹起菜来边吃边说道。
我去,介绍好友的孙女给我,那岂不是要当二三品大员的孙女婿?怎么突然觉得亏了,吃软饭的机会没了......
“嘿嘿,孙儿不求那些福分,能认识张爷爷就很满足了。”杨为先傻笑的回道。
“你这小子,油嘴滑舌,赶紧吃吧。
下午老夫还有点事,你待在书房把计划完善好,到时老夫回来要检查。”张泌轻笑一声,随即正色道。
“好嘞。”
............
午饭后,张泌与杨为先聊了会,差不多在未时将近之时便匆匆出门处理事务。
杨为先并未多言,心中已暗自明了,大抵是永乐大帝有新的差遣。
毕竟身为三品大员的张泌能抽出宝贵时间与自己共聚半日,实属难得之幸。
杨为先索性在院中晒着暖阳小憩片刻,约莫半个时辰后悠然起身。
叫来李管家帮忙上点茶水,随即伏案疾书,整理起上午与张泌探讨的黄淮水系情况,形成原因。
得益于张泌分享的朝廷最新动态,杨为先把这份黄河变迁史详细完善设计。
笔下生风,洋洋洒洒,不觉间已过去两个多时辰,直至夕阳西下,方圆满收笔。
看着手中这份沉甸甸、近万字的黄河变迁史,杨为先不禁开怀大笑,疲惫之色一扫而空。
撰写这份黄河变迁史着实不易,耗费三个多时辰,字字斟酌,笔笔工整。
若非多年苦练书法,这般毛笔字岂是轻易能驾驭?当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杨为先仔细审阅,确认无误后,便将文稿细心封装。
步出房门,仰望天边已是日落时分,向李管家询问情况,得知通常张泌要待戌时之后方归。
既而,杨为先觉得干等无趣,便让李管家帮忙准备食材,打算亲自下厨,露上一手好厨艺。
趁着准备食材的功夫,杨为先和李管家聊起了北京城一些情况。
一些人文趣事,官员居住在哪些地方,还有那些禁地等,尤其是了解有哪些美食。
大约半个时辰,食材便一一采买齐全,鲈鱼、排骨、鸡腿翅、豆腐等。
杨为先即刻请来张府的厨娘协助打理食材,自己则亲自上阵,生火起灶,烹饪佳肴。
考虑到彼时西方大航海尚未开启,辣椒尚未传入,便巧妙运用花椒、姜蒜与茱萸,巧妙调制出别样的辛香之味,让菜肴别有一番风味。
但是这样调辣味也挺麻烦的,看来还得以后自己让人去美洲搞些辣椒回来好。
有人帮忙,做菜快了很多。半个多时辰,就做好了五道菜,酸菜鱼、爆炒鸡丁、麻婆豆腐、蒜香排骨、蒜香鸡翅。
李管家和厨娘等人本来以为杨为先只是一时兴趣做做菜,可没想到还是位大厨。
“杨少爷,你这厨艺也太厉害了吧。都可以和御厨比一比了。”李管家满脸堆笑,赞不绝口地夸赞道。
“是啊,是啊,李伯说的对啊。杨少爷你这厨艺太厉害了,你还缺不缺丫环,我家还有位待字闺中的小女。”
厨娘笑得合不拢嘴,那模样仿佛就要吃了杨为先似的。
“哈哈。安老伯,刘大娘你们这样说我可不好意思了。”杨为先笑了笑道。
“安老伯,你帮忙看看张爷爷回来没。”杨为先看时间也差不多戊时,随即说道。
“好嘞,那你们先忙。我去看看。”李管家说完,便转身走出门。
随后,杨为先与厨娘默契配合,继续忙碌做着剩下的几道菜。
未及一刻钟,门外就隐约传来阵阵脚步声与热闹的交谈声,越来越近,愈发嘈杂。
“老张,你家今天谁在做菜啊,怎么这么香。”一道洪亮之声传来。
“我也不知道啊。老李,咱家什么时候换大厨了。”张泌疑惑的声音传来。
“老爷,你进屋就知道了。”
话音未落,杨为先已察觉脚步声急促而来,转眼间,张泌的身影已赫然出现在厨房门外。
“嗯?小兴,怎么你在厨房?”张泌一脸不解的问道。
“哈哈哈,张爷爷,我不在厨房怎么做菜啊。”杨为先大笑道。
“快,跟我进屋,我给你介绍几位好友。”张泌招了招手,催道。
“张爷爷,你先陪客人,我做完这几道菜就过去。”杨为先笑了笑回道。
“哈哈,那行。你好好做啊,我那几位好友嘴可叼着呢。”
张泌趁着说话的功夫,夹了一块排骨放进嘴里,满意的说道。
“好嘞,好嘞。”杨为先兴奋的回道。
张泌一番言语后,便匆匆离开了厨房,留下杨为先与厨娘等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起来。
又经过一炷香的紧张烹饪,六道新菜热腾腾出炉,与之前备好的六道凑成丰盛的十二道菜。
随即,众人急忙将菜品一一呈上桌面。
“杨少爷,你可不知道,老爷几人在厅堂都要坐不住了,都被你这菜香味,把魂都勾起了。”
走在杨为先身侧的李管家,满脸兴奋地娓娓道来。
“哈哈哈,那咱们赶紧上菜。”
杨为先带人手捧佳肴步入厅堂,只见张泌身旁已围坐五位老者,他们威严端庄,正低声交谈。
菜肴一上桌,交谈声戛然而止,众人皆被那扑鼻而来的香气深深吸引。
“老张,你这从哪里请来的小子,这厨艺可以啊!”坐在张泌左手边第二位的老者,看着十二道菜,满意道。
杨为先偷偷看了下这人,是一位五六十岁,面容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定,眼神深邃而明亮的老者,看样子品级不低。
“什么小子,这是我认的孙儿。”张泌面带薄怒,嘴角却挂着笑意,轻声道。
“哈哈哈,老张你也会收孙儿啊。”老者大笑道。
“张寺卿,你这不给我们介绍下。”坐在张泌左手边第一人,微笑着说道。
“行,我给你们介绍下。”
张泌随即向众人介绍道:“我这孙儿,颍州太和人,姓杨,名兴,字为先。”
“学生见过诸位大人。”杨为先赶忙向众人行礼道。
“你叫杨为先,精忠报国可是你做的?”左手边第一位老者双眼一亮,凝视杨为先问道。
杨为先还没有来的及说,就被张泌打断道:
“那肯定是我这孙儿做的,就连亳县和济宁府之事都是我这孙儿做的。怎么,杨翰林,觉得我这孙儿怎样?”
我靠。杨翰林?翰林学士?
这永乐朝,姓杨的翰林学士,不会是那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