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颍州乱成一锅粥(1 / 1)
“捷报......”
一声悠长如雷鸣般的叫喊,硬生生地撕裂了杨府门前的宁静,那音调故意拽得比夏日午后的蝉鸣还悠远几分。
这一嗓子,直让杨父杨母的心脏差点跳出胸膛,杨乐的手心里汗如雨下。
连带着王父王母这些个亲朋好友,还有那些闻讯赶来,挤得满满当当的吃瓜群众,心里都跟揣了只活蹦乱跳的兔子,咯噔咯噔响个不停。
所有人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齐刷刷聚焦在那位满脸喜庆、手握捷报的衙役身上。
心里头那个幻想啊。
简直比过年放烟花还绚烂多彩,生怕错过一丁点儿与杨为先有关的荣耀时刻。
在这仿佛时间凝固、慢悠悠不知走过无数轮回的刹那!
“恭喜颍州太和县,杨为先杨老爷,高中殿试二甲五名......”
“恭喜颍州太和县.......”
“恭喜......”
.........
一群衙役跟唱大戏似的,一个个嗓子赛铜锣,捷报喊得震天响。
好像要把天都给喊出个窟窿来,捷报一声接一声,震得人心肝儿都颤悠。
杨父杨母,此时听到这个喜讯,那叫一个激动,俩人直接忘乎所以,身份啥的全抛脑后,抱成一团,眼泪鼻涕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冒,笑中带哭,哭里透乐,简直是情感大爆发!
而一旁的王父王母,那也是不甘示弱,笑得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手舞足蹈的,比当年自己结婚还要开心。
就连杨乐,小小少年郎也是按捺不住,直接变身成了舞林高手,蹦跶得跟装了弹簧似的。
自创了一套“捷报欢乐舞”,那动作之离奇,节奏之奔放,看得众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简直是欢乐无极限,喜悦满天飞!
“恭喜,恭喜叔父叔母终于望子成名,今日贤弟荣登进士之榜,来日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恭喜伯父......”
......
“恭喜老太爷......”
杨父杨母以及周围老百姓,听到赶来的陈知县和一众太和县大小官员贺喜,众人都被惊呆了,都傻眼了!
三班六房这些吏役放低身份贺喜很正常,以及县里的佐贰官、属官这样做,也都能接受。
可连堂堂一县一把手,和杨父杨母年纪大差不差的陈知县,都这般放低身份说着贺喜之话,属实让人没有想到。
这可让杨父杨母措手不及,之前还兄弟相称,这一下子就变成人家的长辈了。
还是县老爷的长辈,吓死人了!
陈知县看着二人的样子,连连点头微笑着,放低了姿态,一副晚辈的样子,根本不在意周围之人怎么想。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大明立国以来,最年轻的进士,还是二甲前列,而且还是县里第一位进士,这是多么荣誉之事!
这样的年纪就考那么好,这要是多学几年,岂不是直接就状元了!
你们以为我不要脸,我这可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现在不好好结交,晚了就没有机会。
跟在陈知县后面的佐贰官、属官一帮人,也是不甘示弱。
无不是一直笑着点头哈腰的,就等杨父杨母说话。
一群衙役一直喊着捷报,丝毫不觉得累。
你二老不喊停,俺们累死也要喊。
顺便给二老爷伴奏,看人家小小年纪这舞跳的真好,可惜不是女儿身。
“咳咳咳......”
杨父尴尬的缓了缓,不好意思的笑着道:“陈大人,你这太客气了,客气了,我这不敢当,不敢当......”
“使得,使得,俗话说达者为尊,叔父能教出贤弟这般大才,侄儿要好好学习下。”
“这,这......”
杨父看着陈知县真心实意的笑脸,一时不知道该说啥了。
“撕...撕......”
杨父突然感觉大腿腰间痛了下,转头看了一眼身旁。
看到杨母给自己一个眼神,好像懂了啥,瞬间换了个脸色,笑着道:
“哎呀,刚才太高兴了,都忘记让贤侄进屋喝茶,来来,大家一同。”
“请,请,请......”杨父立马拉着陈知县手,邀请进屋喝茶。
“多谢,多谢......”
陈知县等人看杨父热情的样子,内心瞬间感到特别幸福和满足,不枉此行。
“来,来,王老弟,咱们进屋喝茶。”
杨父拉了下旁边的王父,带着众人一同走进院内,闲聊去了。
杨母则拉着王母,帮忙一同招呼着乡亲们,把准备的零嘴、热茶、糖水分发出去。
县里的官员们进去喝茶,留下来的衙役们可没有停下,一直大声喊着捷报。
二老爷都不累,俺们累啥!
随着一声声的捷报,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氛围吸引着一群又一群人赶来。
走的人却一个都没有,无不都留下来说着喜庆话,看样子是等着啥。
人越来越多,看样子整个县城的人都陆陆续续赶来,比赶集还壮观!
一眼望去,黑压压一片,连个针尖大的地儿都难找。
人多了啥事都有,有一些激动的抱着杨府的大门、柱子等建筑轻吻着。
也有一些还问这门口的石柱、地砖搬的动的东西,能不能卖。
就为沾沾这金榜题名的喜气,讨个好彩头。
甚至还有赶送着丫环给杨府。
给杨为先当个洗脚丫环都行。
也不知谁说的话,直接把目标转向了杨府二公子。
这可吓的杨乐瞬间不敢跳了,连忙跑进了院内去。
一旁帮忙的李夫人等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暗自嘀咕,不知在想着什么!
时间一点点流逝,可那捷报,简直是长了翅膀的闪电侠,嗖的一下子,就从颍州、太和县这两地,嗖嗖嗖地窜向了四面八方,比火箭还快!
消息一炸开,那场面,简直了!
人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脚跟儿碰着脚后跟儿,心连着心,一股脑儿地往太和县的杨府和四团村狂奔。
特别是那赶往四团村的捷报队伍,身后跟的那群人,黑压压一片,密集程度能赶上春运火车站,一眼望不到边。
那场面,把大地都震得微微发颤!
整个颍州都乱成了一锅粥!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凤阳府都乱成了一锅粥!
凤阳府别看是老朱家的祖地,可科举实力也只是一般般。
每科进士能有一二个,也都是人家照顾照顾老朱家的感受。
今年一下子出了二个,一个还是二甲五名这么高的名次,这可不吓坏了一帮凤阳府的世家、富商们。
不管是有权有势有钱的,都纷纷安排人来送礼,结个善缘。
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太和县各处能走的道路都挤满了人,陆路堵了还能慢慢走。
可人多到颍河都被堵塞了,无数船只一个接一个撞在了一起。
杨府门口,杨母一直忙碌的停不下来。
最后没办法,只能让衙役们帮忙招呼着。
烧了一壶又一壶热水,拿出一笔又一笔银子,搬了一批又一批零嘴,都快要把县城里的零食给搬空了。
四团村这边,如出一辙,随着捷报队伍来到村里,杨老爷子、二叔还有族里人知道后,那兴奋的都要上天了。
杨老爷子直接高兴的晕了过去,差点都把捷报队伍吓死。
众人慌乱半天,杨老爷子醒来之后大手一挥,把家里吃的喝的全拿出来。
甚至还搬了数十石粮食,发给来贺喜的每户乡亲们。
大排六百桌流水席,今日谁来都能吃饱喝足。
千八两银子花出,这可是惊傻了无数老百姓们。
有些激动的直接下跪愿意给杨家当牛做马,今后能给口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