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发粮(1 / 1)
杨为先闻言,深思了下,然后又拍了拍三人肩膀:
“刘主簿所言不无道理,这世上总是少不了好吃懒做之人。
可不能因为担心有人这样干,就减少享受政策的人数,这就不公平。
都是曹县百姓,就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有同样的发展机会。”
说完,杨为先停顿了下,转身缓缓扫视周围排队报名的老百姓:
“如果他们只顾着眼前填饱肚子,得过且过,混那两顿饭吃,那这辈子也就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出不了头。
但凡有人利用这个机会,用心付出,让那荒废的土地,变成一亩亩良田,待到明年就能丰衣足食。
这天下没有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只会害了自己。
这帮百姓在地里种了几代人,想必不会坑了自己。
吾等为他们这般良苦用心,拿不拿的住就看他们自己。
能不能富,就由时间去见证。”
随着话音落下,杨为先缓缓向排队报名的老百姓位置走去。
刘主簿、黄典史、王巡检三人看着他那沉重的步伐,内心感慨万千。
“没想到县尊有如今境界,我等真是要好好领悟啊!”刘主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
黄典史闻言,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县尊志向远大,我等难以追赶啊!”
“就不知这帮百姓,能不能对得起县尊的良苦用心,是否活的更舒坦,就在此一举。”
话音落下,刘主簿摇了摇头,缓缓向杨为先的方向走去。
黄典史没有说啥,轻轻一笑,也跟了上去。
“哎,先别走啊,俺还想听你们讲讲县尊呢!”
-----------------
一晃之间,太阳就升起三次,落下三次。
曹县开荒政策实施后,县内各处成百上千名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干劲十足。
老百姓们,最终还是没有愧对杨为先这帮曹县班子的良苦用心。
从签下名,扛起锄头走进各自村周边开荒地区时,那一份勤劳奋斗的心就被彻底点燃。
就连各村那好吃懒做,想浑水摸鱼,混每天两顿温饱之人都被感染,坚持每天在地里挥动着锄头,开出那三分或半亩地。
特别一连吃了两天白面馒头、饼、米粥的老百姓,到第三天干活的时候,开荒的效率完全不一样。
所有人自发而然的互相监督,看到身边人有偷懒的,互相挤兑,嘲讽其不知好歹,一大堆难听话。
脸皮薄的,羞红的脸连忙干活。
脸皮厚的,怒骂起来,差点打一架。
还好有衙役、巡检官兵们等人在周边,避免此事发生。
当把这事汇报给杨为先,其也是轻笑下,简单说了几句:“只要不打出人命,可以让其斗斗。”
衙役、巡检官兵们听到这富含深意的话,搞不明白其咋想的,难道打架还是好事?
对手下的疑惑,杨为先没做多解释,站着位置不同,考虑的不一样。
四月三十日,开荒三天的工作结束,距离麦收的日子已到来。
这天,天空刚泛起鱼白肚,全县每村每户都走出一两人,带着激动的心,满怀期待前往曹县县城。
一路上,时不时遇到熟人结伴而行,都会聊两句。
“哎,你说这发粮会实打实吗?”
“会不会弄啥新法子,称粮的时候捣鼓一下,抖一抖,踢一脚啥的。”
听到的人,回答都不一样,有相信的,也有同样担心怀疑的。
但众人依然怀着美好期待,一同来到县衙门口,衙役搭好的台子前,提着麻袋,井然有序排着队。
辰时一到,县衙大门缓缓打开。
皂班戴三带着十余人快步走了出来,列队两旁。
随后,便看到十几位车夫推着装的满当当粮车出来。
紧接着,后面走出刘主簿、黄典史、王巡检等人。
随着衙役高喊:“县尊大人到!”
周围众人弯腰行礼。
然后,就看到杨为先面带微笑,大步走出。
刚想说一句同志们好,最终还是忍住。
只能改成挥挥手,向众人问好:
“乡亲们这几日都辛苦了,也不耽搁大家回去收麦,都排好队,按名册发粮。
再跟大家说一遍,有赶时间,今天领不了粮的,可以把单子收好,等下回一起领,粮不会亏了大家。”
“多谢县尊老爷。”
“俺们相信县尊老爷......”
互相问好,随后该干活的干活,领粮的领粮,现场充斥着各种声音,但事情还是有条不紊完成。
老百姓按照流程,先到对应划分组,和书办核对亩数、排名,对应多重的粮食。
确认完之后,拿着开好的单子,来到县衙大门口领粮。
当有百姓往县衙走来时,站在发放粮食旁的杨为先大声喊了起来:
“乡亲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每个人都不会少的。”
听到指令的老百姓,迅速分成六组排好队,去各自站点领取。
杨为先这边首先来了一位黝黑健壮三十岁汉子,上前向他行礼,然后把单子交到他手上。
“李大牛,三天开荒二亩地,大黄里李庄排第十名,奖粟米两斤六两,数对吧?”
拿到单子的杨为先,看了一眼,然后大声念出。
“县尊老爷,对的对的。”李大牛激动颤抖起来,急忙行礼回应。
“好,粟米两斤六两上秤。”
杨为先又大喊一声,听到命令的户房吏典武大,连忙带着手下干起活,装粮称重。
等装好称完,武大朝杨为先点了点头,随即杨为先大声喊道:“这是二斤六两,李大牛过来看看秤。”
“啊?”李大牛没想到还能看秤,惊了一下。
看其呆样,杨为先笑了起来,大声点醒:“愣什么呢,还不过去。”
“好嘞,好嘞!”
收到指令的李大牛,傻笑着屁颠屁颠跑到武大身旁,瞅了一眼秤。
“回县尊老爷,够秤,够秤。”
“行,那就装粮。”
杨为先朝武大点了点头,让李大牛打开麻袋倒粮。
收好粮,李大牛掂了掂没问题,随手一绑,揣在怀里。
走之前,还不忘说两句:“谢县尊老爷,县尊老爷好官儿,真青天。”
紧跟着,后方排队的老百姓也跟着呼喊起来。
怕耽误时间,让其喊了一会,杨为先则伸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继续领粮。
“乡亲们今天时间紧急,领粮最重要,有啥话日后再说,加快速度。”
老百姓们闻言,纷纷安静下来,回了一礼,然后按照刚才的流程领粮。
杨为先拿一单念一下,然后监督秤粮装粮整个过程,确保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公平地得到应得的粮食。
说是为了监督公平,都是虚话。
做这些,还是为了在老百姓面前露脸,展现自己公正无私,爱民如子,亲历亲为。
老百姓们领了实粮欢天喜地,杨为先得了民心笑颜逐开。
一连十几位老百姓领了粮,接着下一位出现的老百姓变的不一样了。
“嗯?”
“你几岁?”
“怎么一人前来?”
“你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