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味精计划开展(1 / 1)
刘江等人的到来,稍稍改变了下杨为先日常工作。
一连五天,都不能悠闲的摸摸鱼,走街串巷了。
众人来曹县,也不是只单单和杨为先聚聚。
更多的是学习治理经验,待回到各自为官的地方以供参考。
这在殿试之后,成为观政进士,待在诸司观政也过去六个月,能力强的,则留在六部、督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
能力稍差的,才学不够优秀,则是被分到大明各地担任知县、知州、同知等。
而众人当中,除了刘江是自愿下放,周鐩、撒祥等人则是被朝廷吏部给安排了职位。
所以这日后都要在基层地方工作,又有着皇上和朝中大臣对杨为先的欣赏,众人与他有同年关系,这自然就要来请教请教。
众人苦读数十年,又何来不想进步。
这现如今同科当中,出了个才华横溢,官运亨通的同年,若是不跟着学习学习,岂不是越落越后。
嫉妒,谁都会有,可这不能说,也不能表现出来。
现在已经成为了同年,永乐戊戌科,也就二百五十位进士,未来这就是一个紧密的团体。
这要是害一个人,欺负一个人,如果没有缘由,可就得面对二百四十九人的怒火。
所以,哪怕心里再怎么嫉妒羡慕,也得忍着,好好用好这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抱着这样想法,不在少数。
就连杨为先也是有着这方面想法,一边带着众人巡视曹县,交流为官经验,一边打量着众人。
忙活到九月底,刘江等人也赶着时间,便离开了曹县。
众人离开没几天,二叔则是被杨为先叫来了曹县商讨事情。
“兴儿,水泥坊那边现在生产很稳定,负责水泥磨、烧三百位工人,每个月可产出一万三千二百石(一百九十八万)。
预计年前可生产五万两千多石,去掉给朝廷河道工程留的七成量,民间售卖的有一万五千石。
二叔我来之前这一万五千石,还剩下三千石未卖出,想必二叔我回去后,应该也都卖完了。”
听完二叔的汇报,杨为先满意的点了点头:“辛苦二叔了,这卖的价格以及官府、个人、占比如何?”
“价格都是按照你之前定下的范围,基本上都没有讨价还价,主要还是咱这水泥好用又便宜。”
“这是账本,你看下。”
说完,二叔把准备好的账本递给了杨为先。
他接到后,稍微看了下,售卖价格,都是按照多买多优惠的原则,最便宜百斤两钱二分,贵的百斤两钱八分。
综合算下来,卖出价格是在总成本上翻了一倍。
这是百分百的利润,哪怕减去交给朝廷的商税,也有百分百。
有这么高,也跟垄断有关,再加上商税低,只有三十税一。
真就是躺着赚钱,怪不得后世搞沙石、水泥生意的都是大老板。
把账本翻看了几页,大概核对了下数据,算了算收入支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便把账本递了回去。
“这日后还麻烦二叔多操劳下,等咱家懂商的人多了,二叔也能好好休息休息。”
二叔笑了笑接了回来,也知道自家侄子心算有多强,这点算术难不倒他,收好后回道:“二叔我还年轻,这算不了啥。
你富叔、凡叔这段时间学习还不错,想必年后也能独立负责了。
有着你创作的数学书本,还有那数字、乘法口诀,家里人算术那可是学的老快。
就算没有经商天赋,给人出去当账房先生,那也是抢着要。”
“多学门知识,多口饭吃。”杨为先笑了笑回应。
“这倒是真的。”二叔点了点头,“有着你的规划,家里年纪小的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成的年结了婚的,要不学算术负责生意。
要不就跟着工匠学门技术,负责纺织厂、肥皂厂技术研发。
这要是家里人口再多些,还真就百花齐放了。”
“会有那天的,也就下一代的事。”杨为先说着思索飘向了远方,幻想着未来家族繁荣。
“哈哈哈。”二叔大笑了起来,“那这还不得你领头,等年底办了婚,你赶紧给咱家生几个大胖娃娃。”
杨为先闻言,尴尬的笑了笑:“对了二叔,有件事,需要你抽空回家里带人去办。”
“何事?”
“和味精有关。”杨为先思索了下,“这段时间,我有同年来了曹县,都被朝廷分到大明各地为官。
其中有不少人会到山东青州府、莱州府、莒州、胶州,直隶淮安府海州、浙江杭州府、温州府等地,上任知县、同知、判官等。
这些地方靠近黄海、渤海、大明海,都是盛产毛虾之地,产量大、价格低,鲜美。
味精要做起来这一味原料是不可少的,所以则麻烦二叔您届时去这些地方收买些回来。
到时核对下,看在哪里采购总成本低,好定下长期产地。”
二叔听完思索下,点了点头:“好,这件事二叔会办好,味精必须要做起来。”
“嗯......到时二叔您,顺便在当地和海民询问下,看有没有那生长在沙滩里像地龙(蚯蚓)的动物。
想必如果有,海民应该会用来煮汤、爆炒食用。
若是价格不高,可晒干多购买些回来,有大用。”
“行,明白。”
二叔没有多问,相处这些年下来,也知道自家侄子做事都有计划,不会无缘无故安排。
“嗯......”
杨为先点了点头,随后和二叔交代了些注意事项,说了些重要之人信息,拿出一份同年信息记录表,让二叔摘选抄录一份。
原本味精生意还不知道该如何发展,只准备悄悄开个酒楼推广,但刘江等人的到来,让杨为先看到更大的赚钱机会。
这有自己人管理的地方有毛虾、沙虫的产出,自然要好好加以利用。
若是味精生意稳定发展起来,不仅自家能大赚银子,这些原料地海民也能富裕起来,州县也能收到不少税。
一举多得,又是一条产业链被带动起来。
敢突然准备要这样做大,是杨为先想明白了,如今的自己可不是势单力薄,背后的人脉资源可不差。
上有永乐大帝看重,中有恩师、金幼孜等朝中重臣支持,下有刘江、陈询、周鐩等同年好友在六部、五寺、二监、二院、一府等中央部门工作,也有各府州县高官。
放眼整个大明,有如此人脉资源之人可不多。
也就那开国、靖难勋贵,和六部九卿高官是自己不敢得罪的。
其他人,哪怕比自己高一二品主管一省的藩台、臬台,也没什么可怕。
只要不挑事,愿意正规合作,杨为先也会带着大家。
哪怕挑事,他也不怕。
科道官员,他可是认识不少人。
如那原太和县知县陈名,现如今也升为了都察院监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