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婚礼安排(1 / 1)

加入書籤

杨为先回到主院东厢房一旁杨乐的屋子,陪着他和妹妹雪儿唠嗑了一晚上。

次日天刚亮,便起了床,收拾收拾后,则和老爷子、杨父一同迎接着邻村的亲朋好友。

虽说杨家是大明立国后迁移而来,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认识的人也不少,只是大部分都是些苦哈哈的老农民。

在这之前杨家没有出杨为先这位文曲星的时候,大家基本上是不相往来的。

可这一下子,杨家从大明有着上百万户泥腿子这般的家庭,变成一个全大明排进前万名的权贵家庭,而且其日后的潜力甚至可成为那京城权贵,这如何不让人动容。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杨家从一个在大明数百万如泥腿子般的普通家庭之一,跃升为大明排名前万名的权贵之家。

更让人不敢想的是,其日后的发展潜力之大,其可能会跻身京城权贵的行列,这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

不趁着现在人家办着大喜事,来露露脸,以后更不一定还有的机会。

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人太多了,迎接的三天时间里,什么七大姑八大姨,来的数不胜数。

真就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连续三天下来,杨为先是累坏了,也不管杨父杨母的交代,晚上睡前一定是要让王丫头、姐妹花三女帮忙按按放松。

随着临近的亲朋好友们陆续抵达,杨家也开始着手准备,在腊月十六日清晨,天一放亮,就组织起众人热热闹闹、浩浩荡荡地前往县城。

为何前往县城,这要是因为杨为先办的这个婚礼,不是一般的麻烦。

在汉传统文化中,男女结婚是非常繁琐,且要求严格。

男女双方到了谈婚论嫁,不考虑双方父母长辈同不同意的情况下,首先要专门请人帮忙看相、卜吉。

简单点来说,就是把二人的生辰八字拿来,合计合计。

如果不合,也就是会相克,那这桩婚姻基本上都会告吹。

若非想要结亲,这就麻烦了,必须请得道高僧、道家真人做法,去邪去难。

可这样做,花费太大,一般人也不会选择做。

而且在这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也不会很难出现这种八字不合的情况。

生辰八字相合,还不算完,这只是三书六礼中的一部分。

婚姻的正常流程应该是先聘书、礼书、迎书,然后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当双方家庭都满意后,就要来到了关键点,谈彩礼、定婚期。

彩礼到还好说,传统的婚姻理念还是以门当户对来说,一般女方不会对彩礼要求太过分。

毕竟这是要回嫁妆的,而这嫁妆可是关乎女方的脸面。

像某某时候那种天价彩礼,不给嫁妆,骗钱骗色之类的,也只是某些人在搞事。

这放在大明朝,若是有人敢这样,早给官府抓了砍头。

结婚前,最最最重要的一步,定个黄道吉日办婚礼。

这日子就非常讲究,会按照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择取那年那月那日那时那刻。

常说的吉日吉时,也就是这般来的。

择取的时候,就要去避开禁婚年、凶日、凶时等。

杨为先和刘筱婉三女的生辰八字,还是非常合的来的,这毕竟都穿越了,运气自然没得说。

但非常不巧的是,他和三女的属相却有了些麻烦,涉及到了禁婚年。

他和张诗涵是属龙,刘筱婉是属蛇,王可馨属马。

按照辰年忌猪相,巳年忌狗相,午年忌鸡相,未年忌猴相,申年忌羊相,酉年忌马相,戌年忌蛇相,亥年忌龙相。

永乐十六年是狗年,永乐十七年是猪年。

这一算来,就非常麻烦,娶三女的时间很难定。

但如今杨为先风华正茂、官运亨通,刘筱婉三女也是处在大好的青春年华,每家都想着美滋滋办起大喜事,早点抱上孙子。

那这自然就要想办法解决,找人帮忙做法合算日子。

最后这日子定在腊月二十二,三女同时出嫁,同时和杨为先拜天地。

选到这样的结果,女方三家到时没太大意见,一起办也没什么,这名次也已经定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再说,当时去武当山请的得道真人,做法择日的时候,和众人说了一些不得了的隐秘之话。

那就是杨为先和三女乃是天作之合,若是同日成婚,四人气运互相呼应,不仅可多子多福,也能助杨为先位列公卿。

其子孙延绵不绝,繁荣昌盛,家族兴旺发达。

杨家来日可成中原大氏,享誉天下的名门望族。

这一番话说下来,四家人无不欢喜不已,别管真假,反正就是信了。

二话不说,直接定了下这个吉日。

但为了完成这场婚姻,就要选个好的地方举办。

因为四家所住的地方不同,四团村是在太和县东北边界,靠近河南之地,可以说四家是分布在四个县。

如果是后世有着油车、高铁这般交通工具,四团村与三家不到一百多里的距离,早起接亲,也是可以一天完成的。

但放在如今的大明,就有些难办了,不仅被交通工具难住,也被这大雪天拦住。

所以合计了下,最终定下把接亲、婚宴定在太和县,也省得一帮人顶着雪天跑来跑去。

这样做,不仅让婚礼变的简单,也让前来参加的亲朋好友通行方便。

杨为先作为大明响当当的人物,又是凤阳府多年来在殿试中唯一能名列前茅之人,这举办婚事,让整个凤阳府都为之轰动。

还没到年前,也就秋种后没多久,陆陆续续就慕名而来了不知道多少达官贵人,名门世家,乡绅豪商。

再算上送出了请柬,那人数想都不敢想。

人数多也就算了,其中还上到六部九卿五寺、二监二院一府等高官,下到黄淮江三岸各地官员世家乡绅。

有这么名流显贵前来捧场,那杨家自然要好好招待,毕竟这可是关乎杨家脸面的事。

所以这自然就不能选在四团村这种乡下村庄,只能选在那交通方便的县城。

借着这次婚事,也让那颍州各地世家看看,杨家背后有多么强大的人脉资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